手机阅读

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融合培训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13:00:37 页码:7
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融合培训心得体会(6篇)
2022-12-30 13:00:3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

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六册内容。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

2.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1993——2004年2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

平年闰年的方法。

4. 技术准备: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

、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对年月日的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如:年与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200、通过199年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教、通过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达到对新知识的复习、检测的目的通过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本课内容,了解世纪、季度、星期等思他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布置进一步在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相关知识的作业,培养学生高效使用学资源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等方面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过程与方法:形成计时单位的时间观念,通过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联想、 目标 类比、迁移的能力;提高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感受网络世界的魅力。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重点 难点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浏览网页,真正变“被epd 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获得了丰教的、有价值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闯关,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电脑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知识)。教师把探渗性学习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始终在自己发现、思考、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突破“四年一闰”教学难点时,两人分工,发现规律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月份年历合作填表200199年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勇闯难关、合作完成,共同分享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看到了年月日的形成、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大小月的来历,自主浏览网页,自主闯关,真正感受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学好知识、探索未来的意识学习内学习方式与要预期效果.

网络 学习

、基本了解有关年月日的、掌握计算机的基11、年、月、日基1 本操作,本知识。 两人一知识。 组,合作探究。、了解本课中没有涉及的、世纪、星期、22其他知识,对本课进行、结合年历和同组季度等拓展性2 互拓展。互的同学帮知识。

学。、通过练习达到检测对新、在电脑上直接33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有合作精神、团3输入答案的闯  知识进行复习。关练习。 队意识。

板书年、月、日 设计

天   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           一年:12 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  30 天天           28           平年:365                           二月 天           29闰年:366天

四、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时 间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

一、 一、 激趣引入:

.

1 、 交朋友吗?约3你能把你的生日告诉老师吗?分 钟、我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2

、和学生建立良好1自己的同学们,你愿意和老师1、学生说出的关系,拉近距 生日。 离,使学生心情 学入的投愉悦  习。的用到2、自发说出 时间单位。、认识到在说自己2

到了一组时间单位:年、 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3

的生日时用到了   时间单位。 二、  二、

二、 约1、年、月、日的形成。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年、7 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分课件展示钟 形成 、浏览网页自学年、月、日2 的知识。

作制看老师1、学生探浏览网页、共同 、通过看课件了解1的课件,了解年、 讨、解决问题。地球绕太阳一周是 月、日的形成。月亮绕地球一一年, 地球自转 周是一月。 一周是一日。  、学生结合年历,2桌己自2、学生打开 浏览、: 年、月、日的网月日上面的年 6学览边阅读网页,在短短边页,浏分钟内对年月日的 习。知识有了较全面的

年手中的、用3自己平年与闰了解。如: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老师把它制作成

习行历进学、 证。

验特大月与小月、年、

记忆大小 殊的二月、 了网页,想不想看一看? 月的方法等。

学生结合手中年历,浏览    阅读网页。

.

汇报交流 1()月的知识

、汇报:(预案)4

)掌握那些月是1(那些月是大月,

少个月呀?一年有多

个月。  一年:12

小月。

(板书:)一、三、五、七、

八、十、十二月有31都哪些月的天数是  天。天?  31  30十一(板书:) 四、六、九、

天。  30天?哪些月的天数是

月的特22)知道)

(板书:(闰年的平、天的那一月叫殊,有31

做? 2月呀?  的了解?(引导:平年 月天)

天的那我们一般把有31 是大月。通过区分就  一月叫做? 月的天数。看2天的那一月叫有30天的那一月叫把有30 小月。

)知道平年和闰3(

怎么没有一年个月,12知道年的天数,月是个特殊的月 2得样怎是计算 份。 来的。你对二月又有了哪些新 月2平年228天,   292 天、闰年28月 29月闰年2天。    那这位同学提到了平年,

谁知道平年全年有多少 365平年全年有天。

.

天)天?(365怎样才能计算出平年有365天呢?  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全闰年年有多少天 366(天)谁能判断出平年和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哪 一天? 2()记忆法。小你知道了那些记忆大、 月的方法? 单双数记忆法。 儿歌记忆法。追问:腊、冬各指哪个 月?一个老师还想教大家 更直观的方法呢? 课件展示:拳头记忆法 看屏幕,师介绍, 3()大、小月的由来

31×7+30×4+28=365  口算结果闰年全年有366天。 平年与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二月 的第29天。  7个大月心中装, 7前单数7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在把一日加。 学生亲自应用拳头记忆法指一指、数 一数。

(4)学会记忆大、小月的三种方法  (5)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6)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

.

大、小月的由课件展示: 来。)小练习: (4老师说一个月份,  1、断来判学生是月大还是 小月。     2、老师说一个月份, 如果是大右高举起月,就高 手;如果是小月,就迅速的 拍一下手。 3、平年与闰年至示出1993件 (1)  课 年二月份的年历。2004同小组的同学结合年历,年二月至共同填写9304 份的天数。 生汇报师填写表格。观察这张表格,引导(2) 学生发现规律。

屏己的学生看自 幕。 判断老师说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用举起右手和迅速断形式判的拍手 大、小月。   屏看幕上的表统计 格。结合年历,同小组的至同学共同填写93 04年二月份的天数。 学生汇报填写情况。说一说,通过观察发 现了什么规律。

两人一组填表格,4、又填组的看哪培养学快又准, 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针对问题1(发现认真思考,规律。

.

约6分 钟

小结:如果年份除以四,能整除,这一年就是闰如果不能整除,这一年; 年就是平年。练习:判断出下面年(3) 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年,1921年,1988 年,1900年2008年,你是怎么判1900断出这一年是闰年的? (课件:万年历)1900年的二月份有28天?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为什么1900能被4整除,可却是平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 理。三、巩固练习 同学可以选择在网上答

出示一个年份学生就指出这个年份是 平年还是闰年。 年1921--平年 年—闰年1988 年—闰年20008整除,41900能被 是闰年。 月份的2年看1900 年历,282月有年1900天。  观看课件,了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三、 1、网上答题、互帮互助、勇闯

)引发学生的认2(激发学知冲突, 生的求知欲望。 (3)不仅让学生了四百解到百年不闰,年又闰,还要明白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三、 、通过两人共闯难1关,比 以及答一比哪组快,(不题中出错则延时能马上进入下一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学生对这种1四、网络下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心情愉、学生有了通2悦。

.

约3分 钟 约1分 钟

勇闯难关,也可以选题,择浏览关于年月日的其 它知识。  四、小结: 你有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么感受?  有了那些收获? 五、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或生活中搜集有关年、 月、日知识。 结束语:老师也就是你们的朋友祝你 们每一日都健健康康、每一月都快快 乐乐、每 一年都有大的进步。课件展示年、月、日的形成

难关。 、浏览网页上有2关年月日的拓展性知识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1 优点。电脑的用途不仅仅2、 是玩网络游戏。本节课中的知识性3、 收获。

过电脑不仅可以玩,还能学知识的思想 转变。对这项作业的布五、对这置非常感兴趣,部分知识的掌握情 况有信心。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

学生自主浏览年月日网页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探索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记大小月的方法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巩固练习学生勇闯难关浏览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或

五、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同时教师也努力尝试让现代信息技术从“助教”到“助学”的转变。本节课中的思想教育渗透也是非常成功的。整节课学生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真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1921、2008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2022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去年暑假,参加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核心素养”一词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让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讲道:“就没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又强调了几点:一、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二、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三、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四、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导。于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启发:每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课堂教学要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收到审视和重新估价。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把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说人就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2022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教完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 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让学生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2、让学生读着课文,清晰地感觉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说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不仅仅是在栽树,而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二 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我们一起来读“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让学生抓住“兴致勃勃”“ 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他站在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让学生抓住“仔细”“ 连声”等词进行品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文中的内容,还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探索不够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我将它做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

《欢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注重多学科的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更是多学科的融合。”孩子对于艺术的

感受力就比较强烈、比较敏感。所以,我以音乐导入,配以“欢庆”的图画,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在朗读感悟中配动作,使语文不单单是语文,更是人文、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是融音乐、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孩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我教学“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当学生看到课件播放的累累硕果的画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尝一个!” ……更如,让学生表达“献上”、“举起”、“飞着”、“奏起”等动作词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在这种多形式的教学中非常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孩子的各项潜能,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互动,交叉相融,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层,提高阅读能力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案例中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读,这就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在阅读中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田野献上金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时,让生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边读边质疑,解惑再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

(三)捕捉课堂生成,珍视独特感受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课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诗时,我就质疑“四句你们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当时学生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说果实是金黄的?”“旗帜是什么?”“枫林跟旗帜有什么关系?”“鸽子有很多种的,为什么要说是洁白,而不说灰色呢?”“大海会唱歌吗?” ……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此时,我只充当质疑中的一个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如果当时我怕“乱”、怕“错”,怕学生“节外生枝”而制止他们跳跃的思维,那必将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地读、说,让学生自已诠释问题,将课堂真正还给他们。当然,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急于表现,急于交流,而随机生成的问题有许多也是我们备课时无法预知的。本堂课我惭愧的是,我把孩子们估计得太低,孩子们的学生真的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他们是创造者;在学生课堂质疑的一个环节中,正当我为学生的精彩问题与回答而满意时,打算继续下个环节时,一双小手举了起来,问道:“蓝天上的鸽子为什么是洁白的,而不是其它颜色的呢?”当时,我因为学生的质疑诠释已用去了半节课的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后来,课后想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点,由它点出祖国和平祥和的景象,洁白的鸽子代表着纯结,美好的生活,那必将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而我却放弃了这一契机。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对孩子们的想法和体验,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对于处于低年段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重点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培养。但实验新课程以来,从形式上看,课程改革后的书谈化了语文训练这一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训练也是一线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课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理解课文时,我就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开头导入,让生观看了录像理解了欢庆一词的意义后,让生学以致用,除了说“欢庆国庆”之外,还能说欢庆什么?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础,“欢庆××”这样的说话训练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还做课堂词语的搭配练习,在让学生把打乱的词语拼成完整的句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怎样搭配词语,组织语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胆畅谈自已是如何把这些打乱的词语找到自已的“家”:有学生说“我觉得旗帜就只能举起,就像我们升国旗一样慢慢往上升。”“鸽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飞着!”“田野要跟金黄的果实对,因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样的果实。” ……学生用稚嫩的想法说着自已的发现,让我设计这一环节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课就应当如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总之,在课堂中,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给他们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情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 满意之处:

1 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我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录音读、师范读、自由读、同桌对背,小组背、男女生对背、集体背诵等多种形式,还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水到渠成,熟读成诵,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 创设情境,培养说话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联系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说一说,议一议:为什么要给春天画个彩色的太阳?

二 不满意的

1.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时课堂纪律较乱,误了一些时间,以后要在组织教学工作要努力。

2.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太少,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而且评价的方式也太单一,如果在学生谈议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效果会更好,我想这样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且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课改后,语文教师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参加课程实验后,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力求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本课,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读一读

“爱读书,多读忆,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非常乐意地去读书呢?为了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自由读、欣赏读、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读书中去。

二、记一记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很多环节我都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学生在表演中学会生字,懂了课文。课文表演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想像表演的内容:“原来爱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动物(蛇、公鸡、猴子等)也来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动物,看见美丽的小路不见了,你想说什么呢?注意了,你们的表演要尽可能地和课文中的不一样,这可有点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举止手,我请你来演一演。”此时,我感觉到:学生的表演欲望达到了高潮,个个争先恐后要上台表演;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真正快快乐乐学语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 本课的朗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读出语气,不能做到有轻有重,没注意到停顿,有个别后进生甚至还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2 学生在识记生字时,只选择一些简单的生字来记,对于个别较难记的生字(如“鼻”“鹿”等字)无法识记,没能在“记”上动脑子。

3 在“演一演”这个环节中,有些胆子小的同学不敢演,没能进入角色之中。

改进措施:

l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 鼓励学生课外多识定,并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在《荷叶圆圆》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然的表演,听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这堂课中,我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有了学生争先恐后自主学习的体现。

二、合作读演,共享阅读的快乐

在课堂上,我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合作读书、表演、实现了师生零距离。我还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互相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如引导学生邀请伙伴一起读书,创设导演导戏的情境,开展“最佳合作小组奖”评比活动等。

三、开放拓展,让快乐走出课本,飞身课外

本课节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只凭教材进行教与学的现象,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自我调节,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的阅读快乐从课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到课外,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足之处:这节课中我感到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尚欠到位,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夏夜多美》教学反思

《夏夜多美》是一年级下册的一个童话故事,孩子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满意之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老师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帮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就会时时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让学生来指导老师这一片段,学生的主动性和表现欲被调动起来,争相向老师挑战,小导演的指导声情并茂,谈得有情有理有节,令我欣喜不已!

二、富于弹性而开放的课堂,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情绪,对难点的理解用色彩鲜艳的动画来演示帮助,头饰的设计,音乐与课本剧表演相得益彰,课堂一片欢声笑语。

三、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是深远的。课后我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同学关系密切了,小伙伴们懂得互相帮助,心贴得更近了,自信心也更强了。

不满意的是:实践是语言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如果能增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短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就更好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于创新的紧迫,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与学生同进步前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新词,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并积累语言以外,还要增强学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2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精品文档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

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

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

富了教材内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    6—— 8 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

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

住了 7 个大月, 4 个小月和特殊的    2 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

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

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

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

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

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

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    1993 年— 2004 年 2 月份年历,

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    , 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

.

精品文档

分, 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

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

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六册内容。学生在认识时、分、

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

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 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

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 1993—— 2004 年 2 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平年闰年的方法。

4.技术准备: 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1、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对年月日的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如:平年与

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2、通过看 1993 年— 2004 年 2 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

教学    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思路    3、通过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 达到对新知识的复习、检测的目的。 通过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本课内容, 了解世纪、季度、星期等其他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

4、布置进一步在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相关知识的作业, 培养学生高效使用学习资源的意识。

.

精品文档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

教学

面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

目标

过程与方法:形成计时单位的时间观念,通过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联想、类比、

迁移的能力;提高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感受网络世界的魅力。

重点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难点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epd

1、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浏览网页,真正变“被动学

教育

习”为“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获得了丰富的、有价

渗透

值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闯关,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

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知识)。教师把探索性学习贯穿整个教

学,学生始终在自己发现、思考、研究。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突破“四年一闰”教学难点时,两人分工,结合

1993 年— 2004 年 2 月份年历,合作填表, 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  得到

判断闰年的方法。勇闯难关、合作完成,共同分享。

3、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看到了年月日的形成,大小

月的来历,自主浏览网页,自主闯关,真正感受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现代信息

技术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学好知识、探索未来的意识。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与要求

预期效果

1、年、月、日基本知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

1、基本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

网络

识。

作,两人一组,合

识。

学习

2、世纪、星期、季度

作探究。

2、了解本课中没有涉及的其

等拓展性知识。

2、结合年历和同组的同

他知识,对本课进行拓展。

3、在电脑上直接输

学互帮互学。

3、通过练习达到检测对新知

入答案的闯关练

3、有合作精神、团队意

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知识进

习。

识。

行复习。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 12 个月

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 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

30  天

平年: 365 天

28

二月

闰年: 366 天

29

四、课堂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激趣引入:

一、

一、

1、同学们,你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1、 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

1、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

约  3

你能把你的生日告诉老师吗?

系,拉近距离,使学生

分钟

2、我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到了一组

2、 自发说出用到的时间单

心情愉悦的投入学习。

时间单位:年、月、日。

位。

2、 认识到在说自己的生日

3、板书课题:年月日

时用到了时间单位。

二、浏览网页、 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

二、

二、

1、年、月、日的形成。

1、 学生看老师制作的课件,

1、通过看课件了解地球绕

.

约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年、月、日是    了解年、月、日的形成。

27怎么形成的吗?

分    课件展示 :    年、月、日的形成

钟    2、浏览网页自学年、月、日的知识。    2、 学生打开自己桌面上的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    年月日网页,边浏览边学

老师把它制作成了网页,想不想看    习。

一看?    3、 用自己手中的年历进行

学生结合手中年历, 浏览阅读网页。    学习、验证。

汇报交流

精品文档

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

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

周是一日。

2、学生结合年历,浏览、

阅读网页,在短短 6 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

面的了解。 如:平年与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

(1)月的知识

一年有多少个月呀?(板书:)都哪些月的天数是 31 天?(板书:)

哪些月的天数是

30 天?

(板书: )

我们一般把有 31 天的那一月叫做?

把有 30 天的那一月叫做?

一年 12 个月,怎么没有  2 月呀?

你对二月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引导:平年 2 月 28 天、闰年 2 月

29天)

这位同学提到了平年,那谁知道平年全年有多少天?( 365 天)

怎样才能计算出平年有 365 天呢?

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366 天)谁能判断出平年和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哪一天?

(2)记忆法。

你知道了那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单双数记忆法。儿歌记忆法。

追问:腊、冬各指哪个月?

老师还想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方法呢?

课件展示:拳头记忆法看屏幕,师介绍,

(3)大、小月的由来

课件展示:大、小月的由来。

(4)小练习:

1 、 老师说一个月份,    学生来判

4、 汇报:(预案)一年: 12 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 31 天。

四、六、九、十一    30 天。

有 31 天的那一月叫大月。有 30 天的那一月叫小月。

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平年 2月 28 天,闰年 2月 29 天。

平年全年有    365 天。

31× 7+30× 4+28=365

口算结果

闰年全年有 366 天。平年与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二月的第 29 天。

7个大月心中装,

7 前单数  7 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在把一日加。

学生亲自应用拳头记忆法指一指、数一数。

学生看自己的屏幕。

判断老师说的月份是大月

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1)掌握那些月是大月,那些月是小月。

( 2)知道 2 月的特殊,平、闰年的区分就是通过

看 2 月的天数。

(3)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知道是怎样计算得来的。

(4)学会记忆大、小月的三种方法

(5)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6)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

.

精品文档

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还是小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2    、老师说一个月份,如果是大    用举起右手和迅速拍手的    况。

月,就高高举起右手;如果    形式判断大、小月。

是小月,就迅速的拍一下手。

3、平年与闰年

(1)课件出示  1993 至 2004 年二月

份的年历。

看屏幕上的统计表格。

4、两人一组填表格,看哪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填

结合年历, 同小组的同学共同

组填的又快又准,培养

写 93 至 04 年二月份的天数。

填写  93 至 04 年二月份的天

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汇报师填写表格。

数。

(2) 观察这张表格, 引导学生发现

学生汇报填写情况。

规律。

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 1)学生针对问题认真思

小结:如果年份除以四,  能整除,

规律。

考,发现规律。

这一年就是闰年; 如果不能整除,

这一年就是平年。

(3) 练习:判断出下面年份是平年

出示一个年份学生就指出

还是闰年。

这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21 年, 1988 年,

1921 年 -- 平年

2008 年, 1900 年

1988 年—闰年

1900 年,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一

20008 年—闰年

年是闰年的?

1900 能被 4 整除,是闰年。

( 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课件:万年历)  1900 年的二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份有  28 天?是平年还是闰年

看 1900 年 2 月份的年历,

呢?为什么  1900 能被 4 整除,可

1900 年 2 月有 28 天。

( 3)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百

却是平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还要

一起来了解一下。

观看课件,了解四年一闰、

明白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课件展示: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的道

的道理。

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理。

三、

三、巩固练习

三、

1、 通过两人共闯难关,比

同学可以选择在网上答题,勇闯

1、网上答题、互帮互

一比哪组快,以及答题中出

约  6

难关,也可以选择浏览关于年月

助、勇闯难关。

错则延时(不能马上进入下

分钟

日的其它知识。

2、浏览网页上有关年

一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月日的拓展性知识

以及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认

真负责的态度。

四、小结:

1、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点。

四、 1 、学生对这种网络下

约  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感受?

2、电脑的用途不仅仅是玩网

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心

分钟

有了那些收获?

络游戏。

情愉悦。  2、学生有了通过

五、作业:

3、本节课中的知识性收获。

电脑不仅可以玩,还能学知

约  1

课下,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或生

识的思想转变。

分钟

活中搜集有关年、月、日知识。

五、对这项作业的布置非常

结束语:

感兴趣,对这部分知识的掌

老师也就是你们的朋友祝你们每一日

握情况有信心。

都健健康康、每一月都快快乐乐、每

一年都有大的进步。

.

精品文档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

课件展示年、月、日的形成

学生自主浏览年月日网页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记大小月的方法    探索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巩固练习学生勇闯难关    或    浏览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

五、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通过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

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同时教师也努力尝试让现代信息技术从“助教”到“助学”的转变。本节课中的思想教育渗透也是非常成功的。整节课学生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真

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 1921、2008 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

2022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赋,它不是纯粹的散文,却也不能看作一般的诗歌来看待,而且它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它是比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厚的诗意,作者在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问答最后文章的主题又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辩论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所以在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特色,以及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上。

所教两班为学生基础较弱,对于课文的理解首先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的包办,不能代替学生去逐字逐句的翻译。但是如果不翻译文章大多数学生理解文章就会产生障碍。所以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译课文交给学生自己课前预习时进行。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会提前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班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也是预习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学习中自己先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课堂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全面的,自主的掌握知识,真正的理解了接受知识。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特色,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怀。

3、会“主客矛盾”所体现的处世哲理。

4、学习古人身处困境仍然乐观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老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品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视手段的运用,使得我们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发挥,因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做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那么必须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被填充。老师只作为一个路标,去帮助学生自己正确的前进。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拓展知识面,提高认识,所以设置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谈苏轼的处世哲学,带动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见解和看法,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也会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会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自身的提高。

制作 powerpont 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节约课堂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后来在这里,他还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前赤壁赋》。

(点评:学生学习过的古代山水记游散文很多,但学生没有做一个系统的归纳,所以先通过这一段简短的导语简单的归纳了学生以前学过的著名的山水游记,让学生在大脑中能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知识。)

实录:学生认真的听,仔细的思考。尤其是背诵时,有的学生闭上眼睛,好像是被赤壁的景象所感染。

二、作者背景

师:学习一篇文章必须要了解作者及背景,作者及背景的了解更有助于深刻的领会文章。本文的作者是苏轼,苏轼的文章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苏轼的相关知识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吧!

(点评:让学生自己回顾作者,有助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对旧有知识的回顾,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胡玉茹:1037年~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豪。

丁凯航:和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叶先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在文学上称为“唐宋八大家”。

张勇:和辛弃疾合称“苏辛”。

罗阳: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苏黄米蔡”。

(点评:对于作者的情况,学生是比较熟悉的,老师不必再去做详细的讲解。讲回顾知识交给学生自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使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作者,有那位同学能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为我们讲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

余存存: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实录:余存存同学看来是在课前已经很好的预习了课文,因此在谈到本文背景时显得很有条理,很自信,其余同学都流露出赞赏和钦佩的目光。之后多媒体显示这一部分知识,有些同学赶快记下笔记。

三、简介赋体

师:同学们,本文的标题是《赤壁赋》,从标题上看是属于赋体文,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都了解过哪些赋体文,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学生甲:《登楼赋》。

学生乙:《二京赋》,还有江淹的《别赋》。

师:二位同学说的很好,可见二位同学的阅读面很广,其他同学要向这二位同学学习呀。那么关于赋体谁能够给我们一个全面的概括?

学生乙: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

(点评:一篇文章的文体必须要明确,否则,会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同学们了解了本文的文体,也有助于下面的知识的学习,让同学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就会加深理解,这正体现了诱思探究理论中的三维教学理念,效果很好。)

四、听配音朗读、了解文意

实录:多媒体放本文配音朗读,优雅的音乐加上鲍国安洪亮的嗓音,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世界中,有些同学闭目享受,有些同学拿出笔在书上划出生字的读音,有些同学悄悄跟读。同学们都很认真。

师:那位同学给我们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实录: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由于时间关系叫一位同学谈,以下是简要内容:本文写景状物非常独特,采用灵活的形式行文,骈散结合,以散为主,抒发了作者的旷达的胸襟。

其他学生还想说,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不能再谈。

(点评:让学生自己谈对文章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把握好文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点。

2、熟读课文。

3、自主翻译,并写成书面形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赤壁赋》的一些简单的文体,这一节课我们解读文章。

首先我们请三位同学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毛遂自荐。

实录: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位读苏子,一位读客,一位读旁白,由于学生课下认真的朗读,三位学生读的都很好。

二、解读课文

(解读课文的把握方法:熟读课文)

1、学生读自己翻译的课文,其他学生找出翻译不准确的部分,相互探讨。

2、学生归纳本文闻言知识点。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点评:扫除文言文字障碍,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这事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在课前预习和可下复习中完成,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

实录:教师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合作交流,最后统一了意见,完成了文章的翻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激烈,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二步工作,老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展示多媒体课件,补充了一些遗漏的知识,学生们认真的记下了这些知识点。

第三步工作,学生在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很快的解决了文章的思路,得出如下结论:

全文共五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二自然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自然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风光的豁达心情。

第五自然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三、教师引导思考

1、学习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一是思想内容的把握,二是艺术特色的鉴赏。一言以蔽之,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我们才会领会一篇文章的精髓,才能在我们日常的写作中借鉴,那么这一课到底写了什么?

(点评:虽然学生能够整体上把握文章,读懂文章的内容,但是在概括能力上还是比较薄弱,语言罗嗦,不准确,概括不全面是最明显的表现。)

实录:学生再次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感情。2分钟后,学生交出结果,只是大部分学生回答了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旷达的胸怀,答不出消极情绪这一点。所以利用多媒体加以补充,如下: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2、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自然在写法上有其独到之处,那么请大家鉴赏一下。

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一项即简单又复杂的工作,大多数同学找到了一两点,但是有个别同学说的特点本文没有体现。大多数同学能结合文章内容说出,有个别同学找不到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加以补充,多媒体显示,如下: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教师解说1: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教师解说2: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教师解说3: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四、拓展延伸

如何理解文章中客人的“悲”和作者的“乐”?

(点评:苏轼的诗、词往往是表现一种豪迈的感情,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振奋,这篇文章也表现了这种感情,但是从文章的浅层次来看文章中的主客对于人生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主为“乐”,客为“悲”,结合文章背景,这种浅层次的感情是值得商榷的。)

实录:学生在经过重读课文,深思熟虑以后在随笔本上写了一段文字,时间:5分钟。然后教师找几名学生朗读,其余的由课代表收起教师课下批阅。

以下是几位学生的发言摘录:

生甲:1080年的7月16日夜晚,苏轼确实在几位客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赤壁,文中的客确有其人,而客人的“悲凉”心情是在看到历史苍苍巨变,人生变幻无穷后产生的,我们知道古人大凡游历大山名川都会产生这种情怀,孔子“逝者如斯”,就是一个明证。那么面对如此美好的夜景,加上苏轼拥有一颗超出常人的博大心胸,于是乎便沉浸在一片大自然的快乐之中了,所以我认为,文中的“悲”和“乐”反映了苏轼和客人的不同的胸襟,是实实在在的两个人的感情。

生乙:我认为文中的主客的“悲”和“乐”是合为一体的,也许历史上就没有苏轼携友夜游赤壁的事情,完全有可能是苏轼杜撰的,理由如下:从文章的背景看这篇文章是作者被贬黄州之后所写,当时苏轼的心情我们完全是可以揣摩到的,那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苏轼会因被贬而内心悲戚,这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作者又想排遣这种心情,于是想到寄情山水,那么作者杜撰此文就是要反映自己当时的这种心情。

五、课后作业

自读《后赤壁赋》,与本文进行对比。

这篇文章虽然进行完毕,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沉浸在愉悦的讨论中,他们从课堂中找回了自我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教师的引导地位也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在文章的思想内容的把握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突出,看得出他们真正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正的得到了苏轼这位哲人的深刻思想的熏陶。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他们真正的找回了自信,找准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位置。这一课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思维为主攻,体验为红线的”诱思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在探讨过程中发现一些同学表现的还是不够大胆,想说不敢说。有些同学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再有,就是教学设计上不够完善,以至于课堂时间稍显紧张,讨论不够充分。

总之,我们在利用“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新教学理念上才迈开第一步,我们应该继续继续努力,是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学生的学堂。

2022融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通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我们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通过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自己感觉就像和所有的老师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已,流连忘返。不仅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师衷心地感这次培训,希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更希望我镇的教育事业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