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 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心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21:13:54 页码:12
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 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心得(5篇)
2022-12-29 21:13:54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乙方: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寻找所需人才而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保证各自为合法成立并有效的组织(企业)。乙方有从事该项服务的资格,甲方确认向乙方提供的各种资料的真实性,双方就各自的确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甲乙双方协商确认委托搜索(猎取)人才的具体要求,填写(委托招聘书),乙方根据(委托招聘书)要求为甲方搜索(猎取)相关人才,该委托招聘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三、本次委托的总服务费_________人民币。合同签订之日,甲方须支付委托金_______元人民币;其它服务费甲方在推荐的人才试用_______天之内支付________元人民币;试用_____天之内再支付_________元人民币。

四、乙方在收到委托金本合同生效后,应根据甲方的要求为甲方提供人才,并保证提供人才的真实性,同时协助甲方安排有关面试的事宜。

五、甲方应在自面试之日起五天内将是否试用的意见及理由书面通知乙方。如试用,乙方将以此时间作为收取服务费的基准日,并按上述第三条执行。

六、人才的保证期为试用之日后的三个月。在这期限内,甲方若辞退乙方提供的人才,甲方已支付的委托金和服务费不予退还,但乙方应免费按本合同程序再为甲方推荐人才,如甲方正式试用乙方推荐人才,乙方本次服务完成,不再有保证期。

七、本合同签订后,乙方未能向甲方提供候选人的应退还委托金;虽提供人选而甲方最终未能试用的,委托金不予退还。

八、本合同签订后,若甲方单方面终止本合同,已付费用不予退还;乙方单方终止合同的,退还所有甲方已付费用。

九、本合同为甲方委托一个人才适用,超过一个的另行说明。

十、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如有补充合同与本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一、本合同及附件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附件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代表: 代表: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关于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解决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中规定:“国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作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在吸纳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成立十五年来,围绕落实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贯彻办会宗旨,坚守公益定位,践行初心使命,勇于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创业,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和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就业创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学校安全等方面,开发实施了30多个重要公益项目,累计获益人数超过百万,涉及许多地方党政干部、大学生创业者、乡村中小学教师、农民工、留守儿童等,有效提升了多领域人才能力,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其中,“相守计划”、“伊利方舟”两个重要项目于20xx年、20xx年相继获得国家民政部主办的“中华慈善奖”,这是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的透明度连续x年在全国领先,并列满分第一。今年,经民政部批准,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列入章程,这不仅是对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任务的积极响应,也开辟了基金会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今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要以更大作为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主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以更多的实际行动为乡村现代化人才事业发展赋能助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现在,我国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新阶段新形势对基金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下面,我对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今后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希望。

一要坚守公益定位,认真履行宗旨使命。紧紧围绕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和为西部地区服务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以及广大乡村人才培养与培训,为新时代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

二要大力加强资金募集工作,参与“第三次分配”。基金会是参与“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要抓住机遇,为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搭建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桥梁。要加强筹资能力建设,为捐赠人提供专业、独到的捐赠建议和公益咨询服务,不断开发新的合作项目;要积极探索公开募捐,设计好公募项目,提高募捐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在此,我也希望在座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加强与基金会的合作,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要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公益项目设计。优质的公益项目是基金会发展的基石。“一切为了受助人的改变”是基金会开发各项公益项目、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优化汇聚资源,推进公益项目有效性,深入开展需求调查,围绕受益人的需求设计公益项目;要巩固、壮大原有品牌项目,开拓、培育新的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等新型宣传工具,搭建品牌宣介矩阵,集中力量打造出基金会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化公益项目,争取再多拿几个“中华慈善奖”,让基金会成为国内外知名、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四要完善内部治理,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基金会要在新发展阶段中有更大作为,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各项规定、纪律;要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坚持资金筹集、使用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实现内部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

五要提高专业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积极培养、引进更多热心基金会事业的人才,加快建立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行业口碑好的人才队伍。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弘扬公益精神,兴办公益事业,开展好公益活动。

总之,诚恳希望各有关方面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携起手来,为新时代新阶段西部大开发开创新局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愿大家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快乐!谢谢大家!

 


关于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本次调研工作是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职教师的一次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参加本次调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贺力克教授、李得尧教授,等专家。参加本次调研工作的还有是来自全省中职学校的32位老师。本次调研工作分两天。7月14日,我们到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调研。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是生产非电空调及空气品质检测功能、可持续建筑等产品的公司。7月15日,我们到中联重科有限公司调研。中联重科有限公司是生产重工业的公司。

一、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调研目的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自己所在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从业人员结构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

4、明确专业定位

(二)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调研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对象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可持续建筑厂长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远大工程院院长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对一线员工

7月15日中联重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7月15日中联重科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

7月15日中联重科有限公司对一线员工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调研单位。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及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机电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评价;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等。

7月14日,我们到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调研。对人力资源部杨迎霞总监、可持续建筑厂肖长庚厂长、远大工程院余立军院长采取座谈形式调研,对一线员工采取表格形式调研。

7月15日,我们到中联重科有限公司调研。对人力资源部总监、一线员工都采取座谈形式调研。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了工厂对高管人员、基本技术人员,对一线员工的基本

素质要求,基本技能要求。

三、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分析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如某企业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自已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

2、企业对员工社会能力需求的分析

今年,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机电企业的欢迎。

主要为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在这类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中职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装配类岗位中职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

3、机电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查组对上述机电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技术等级及工资收入进行了调研。

(1)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

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如表3所示。初中毕业的人员一般只能从事简单机械的拆装;高中或中职毕业的人员除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流水线装配工作以外,中职毕业生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可从事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工作,大专或高职以上毕业的人员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则可以担任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的工作。

(3)技能等级对应的人数比例及年收入

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一般都持有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对应的人数比例如表4所示。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一般为大专或本科以上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专业毕业,经实践具备了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

从表4可见,岗位同等级技能水平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有较大波动,主要是因为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大差别。同时从整体上看,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尤其是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偏低。这也是造成目前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根本原因。

4、机电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机电专业对应岗位的招聘渠道主要有:人才市场、招收相关学校应届毕业生、熟人推荐、网络、人才中介公司等。

对中职生来说,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通过面试,查阅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评价、所持的技能证书及具备的技能,有的还进行测试或考察试用,最后决定正式录用那些会做人、能干事的学生。

5、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评价

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评价如下:(1)知识水平方面。满足占25%,比较满意占38%,尚可占29%,不满意占8%。(2)技能水平方面。满意占5%,比较满意占33%,尚可占42%,不满意占20%。(3)工作态度方面。满意占8%,比较满意占29%,尚可占51%,不满意占12%。

6、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

据调查,企业对中职校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

(2)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机械制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知识的教学,提高有效性。

(3)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排除、刀具刃磨、零件精度测量、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的练习。

(4)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工作踏实,吃苦耐劳;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性教育等。

四、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

目前课程设置一般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基础、cad/cam、plc、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钳工工艺学、电力拖动、安全用电、工厂供电、维修电工、钳工技术训练、电工技术训练等。

原有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中职机电专业目标定位和教学需求,主观原因是作为学校层面也没有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只能凭各个侧面的经验进行选择和取舍。

(2)实训条件

近几年,我校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添置了各种类型的金属切削机床和其它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的改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目前本专业开设实训项目分别有:钳工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等。

(3)学生考证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相应工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五、机电专业改革建议

1、机电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建议

从上述调研分析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对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无论从学生基础特点出发,还是从目前我校的办学条件出发,该类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都是中职机电专业合适的培养目标。所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主要培养从事机电维修与装配及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课程设置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强调可操作性。

3、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内容。

(2)专业教学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3)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持,学生在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机制,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

关于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摘要

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深刻内涵,研究实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教育管理和评价领域面临的新任务。分析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并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三维四度五育”融合为逻辑框架,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框架的初步思路,以期为开展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林梦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 100083;

陈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

毛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项目主管,北京 100083;

任超,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副处长,北京 100083;

梁梓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项目助理,北京 100083。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同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教育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如何检验和评价人才培养成效等重大问题,阐述了教育今后发展的道路、方向及战略,突出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核心,明确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有关专家在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学科评估体系,特别是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学习领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有关文件基础上,本文从立德树人任务内涵、支撑体系、成效评价等视角出发,系统地、立体地思考如何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为建立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是站在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就教育发展蓝图进行的战略性描绘,做出的系统性谋划。一是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二是明确了培养人的战略性布阵,强调育人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明确了培养人的战略支撑体系,要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包括以思政教育为统领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等四个体系,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四是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战略性落实机制,提出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正确评价导向,检验育人内涵、育人体系、育人目标的落实成效。以上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系统性谋划部署,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布局,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落实机制是影响战略目标实现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正确把握立德树人深刻内涵,形成教育评价正确导向,构建能够促进以上四个方面良性运行的评价体系,是当前教育评价领域的迫切任务和使命担当。

1.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就是坚持党的思想政治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立德树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习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四个自信”转化为发展社会主义大学的自信,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才能让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行。

2.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人才培养要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明确了培养人的方向和目标,也体现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具体要求。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是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长远需要,也是顺应人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塑造良好品行的现实需要。因此,学习领会全教会精神,研究分析德智体美劳具体内涵,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教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教育的“九个要”,既包含了人才培养要下的“六个功夫”,也包含了人才培养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的四点要求也包含了这个精神,都对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提出了要求。一是在信念和品德上,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使其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二是在“智”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勇于开拓,顽强拼搏,知行合一;要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三是在“体”方面,要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在“美”方面,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五是在“劳”方面,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

3.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要构建高水平培养体系支撑德智体美劳高质量人才培养

分析立德树人基本内涵和要求,是研究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三项基础工作要抓好,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教会报告进一步深化了有关要求,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这些关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想描绘了新的教育体系战略蓝图和布局:一是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进行学科、教学、教材、管理四大体系的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二是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三是要加强教育体系建设,遵循教育发展本源规律,厘清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五大基本功能的关系,明确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定位。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和目标;学科体系促进科学研究,它是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的科研支撑;教学和教材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石,其中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最关键的条件;而管理体系是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起着监督和保障作用。四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在完善培养体系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治理体系,铸就大学学科持续发展的灵魂。

4.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人才培养要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兴国必先强师。构建高水平培养体系支撑德智体美劳高质量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基础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教师是人才资源,同时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职责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教育教学主体任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学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造就。因此,在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我们需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更加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总体要求上,要落实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要求,以及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求,打造一支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滋养灵性的以德施教的教师队伍。在外部机制上,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实践路径上,要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师德师风,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教师的评价上,要突出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克服教师评价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合理把握定量指标和定性事实评价的平衡,引导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战略转型与成效评价

1.高等教育评价的战略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以“五唯”为特征的,采用少量学术指标进行教育排名和评价的方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导向,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需要理念和行动的战略转型,特别是对高等教育水平类评价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一是评价导向转变。评价导向应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方向转,聚焦人才培养成效。二是评价内涵转变。评价内涵应向更加关注教育规律、教育成果和服务贡献方向转,应尊重地区特色,解决中国问题,不局限于少量国际易用指标。三是评价方式转变。应从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向定性定量科学结合的方向转,合理应用同行评议方式和计量评价方法,融合主、客观优势,采用“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四是评价理念转变,对基于少量定量指标的大学学科排行的认识要向理性方向转,应全面分析其评价体系,是否存在“四唯”?是否体现立德树人成效?是否体现思政教育情况?应理性研判其评估结果,“不迷信”,不盲用。研究以上转型,共同探讨建立中国特色、影响世界的评价体系,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升,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发出中国声音都具有重要意义。

2.成效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当今,教育评价存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合格性评价主要检验办学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质量;教育认证主要诊断办学过程质量保障的可持续能力;水平评价主要关注办学取得的成果情况和质量的高低;成效评价与水平评价接近,包含了检验办学贡献度和目标达成度等功能,有关专家认为水平评价可作为成效评价的方式之一;绩效评价是考察办学资源投入形成的产出、效益的情况,建设成效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来监测、跟踪办学情况、建设效益和发展状态,检验任务完成情况,研究办学内在规律。

由此可见,成效评价是检验目标性明确的大学学科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第三方独立开展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效的监测评价”,这些都体现了教育成效评价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思考

研究成效评价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扭转教育评价不科学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迫切任务。明确立德树人内涵是研究和分析成效评价的前提,人才培养成效是大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成果、效果,以及治理体系促进持续发展的能力。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是对成效价值的研判。由于成效评价具有较强的对成效价值的认定和导向作用,因此成效评价也是大学学科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育根本任务新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主要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成效重要组成部分应包含“培养的人”的产出成效和形成持续培养质量保证的支撑体系成效。其中,产出成效的重点为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培养成效,支撑体系成效主要为支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设效果等成效,两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框架。我国重点学科建设评价、学科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积累了许多创新性成效评价经验,如建立了人才培养“三维度”质量评价、师资结构质量评价、不唯论文学术评价、学科社会服务贡献评价、强化职业发展质量和特色研判等评价模式;创新了处理规模和质量关系的代表性评价、认定跨学科成果的“归属度”方法、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等评价方法,这些都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下面分三部分,从培养人的产出成效和支撑体系效果两个方面,就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框架和内涵进行初步探索。

1.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探索“三维四度五育”融合考察人才培养成效

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引导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成效。

前面提到成效评价是反映立德树人效果的重要方式,然而用什么视角来分析正确政治方向指引下的立德树人成效,是教育评价面临的新挑战。作为笔者系统学习全教会等有关文件精神的体会,这里提出按“三维四度五育”融合的逻辑框架,进行成效分析。“三维”是指人才培养的“教学培养过程、在学期间和毕业后职业发展”三个过程或阶段,强调成效评价的全过程。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首次将“毕业生发展质量”纳入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三个维度来考察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强调了人才培养成效要从人才培养过程和发展的全程进行考察。“四度”是指人才的“成长度、贡献度、支撑度和发展度”,体现成效评价的导向。“四度”强调了人才培养成效要从多个视角考察,“贡献度”和“发展度”是教育成效评价的基本视角,而“成长度”和“支撑度”是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突出特征。其中,“成长度”是指人才成才的成长幅度,特别是指通过培养,受教育者在学期间的获得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成长变化的情况,可通过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期间的获得感等来评价成长幅度。成长状态和成长幅度综合研判,才能全面真实评价大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受教育者的获得感及成长幅度是人才培养评价的新课题,需要深入研究。“贡献度”是指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贡献的程度,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的情况。“支撑度”是指人才培养体系具备的资源质量和支撑人才成长的效果。“发展度”是指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职业发展能力和状况,以及支撑体系确保高质量培养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体现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具体内涵。“五育”是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对“育人育才”的具体要求。“三维四度”提出了应在人才培养三个过程中,从四个度来有效检验培养成效,而“五育”则是明确了四个度应检验的具体内容,这便是“三维四度五育”的融合关系。下面以第一部分分析的“五育”基本要求为依据,探索“五育”成效评价的具体内涵。

2.聚焦德智体美劳培养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聚焦“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关注学生“五育”的全面发展,聚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战略目标。人才培养从“三维四度”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成效,对“五育”内涵的考量,要聚焦全教会精神的“九个要”“六个下功夫”的实施成效。以下是“五育”在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中的一些思考。

一是在德育评价方面,应加强对培养人才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等方面总体状况和成长变化情况的考察,增强“育人”效果评价。可通过党建、品德、思政教育的客观主观表现和成果信息,在校生和雇主问卷调查,以及全面的德育案例等,来考察培养人才的远大理想、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情况,如培养的人才服务“三区、三州”等地区脱贫攻坚的贡献情况。在培养过程、在学期间,德育评价可考察人才的现状和成长情况;在毕业后,仍然需要考察德育的状况,可通过雇主问卷调查等方式,检验毕业生在德育方面的社会贡献度。

二是在智育评价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诚信担当的成长情况和取得成果的考察,考查学生成长和发展质量,检验“育才”效果。关注求知问学氛围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检验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考查学生顽强拼搏、知行合一、务实诚信、勇于奋斗的担当精神的情况;通过问卷等方式,考查学生获得感、在学成长情况;分析就业总体情况和职业发展典型案例,考查学生投身社会志愿服务、支远支边、保家卫国、扶贫攻坚等方面做出的智力贡献,统筹考察人才培养的贡献度和发展度。

三是在体育评价方面,关注健康教育意识、体质增强、人格健全、意志坚毅的现状和成长变化情况。可通过培养过程检测和具体实例呈现体育成效。体育成效可以在在学期间和毕业后体现。有些学科领域体育成效还可呈现为贡献度。

四是在美育评价方面,关注美育素养、文化素质获得情况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情况,关注美育教育的成长度和满意度。可通过培养过程监测和具体实例呈现美育成效。比较而言,美育成效重点在于在学期间的成长度。

五是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考察人才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以及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创造性劳动等成果。可通过在校生、毕业生、雇主问卷调查等方式,以及通过培养过程监测和具体实例呈现劳动教育成效。

以上分别分析“五育”成效的具体内涵,是从五个方面来呈现人才培养成效,但并不意味“五育”的各个方面成效是孤立无关的:一方面,人的五育的成长具有内在相互影响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五个方面也存在多组合关系,“树人”是核心,“立德”是根本;智体美劳是体现人才培养“树人”的基本素养,德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立德决定和贯穿各个方面。

从“三维四度五育”融合探讨人才培养成效及其评价,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意义。“三维”强调了成效应考察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强调毕业生职业发展及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情况,改进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成效主要关注培养过程的思路,更加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方针;“四度”体现了成效评价的导向,如“成长度”和“支撑度”呈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贡献度”和“发展度”检验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点和程度;“五育”则是检验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内涵。“三维四度五育”融合的理念,拟勾画一个立体的、逻辑关系合理的成效评价逻辑框架,为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落实机制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3.综合考察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作用,检验立德树人持续提升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当中,深入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这些系统的举措是建立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战略性谋划。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因此,检验培养体系支撑立德树人的效果,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检验则是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重要课题。

一是在总体要求上,应强化对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支撑条件投入和效果的考察,特别是办学的政治方向、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及其效果和收获。二是在多元体系上,应考察体系协同机制转化为育人育才的有效性。全面考察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特别是思政课程与教学体系等内涵和结构是否坚持立德树人要求,以及转化成人才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等的作用与效果等情况;考察培养方案是否关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基础设置、学生服务情况,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效果。三是在教师教学上,应关注师德师风传承和师能传递成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对思政教师的“六个要求”为根本遵循,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关注师德师风正反案例,综合考量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借鉴学科评估等师资结构质量评价经验,探索“破四唯,立多维”方法,重视教师教学品德影响和教学技法等师德师能的综合考察;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和传承效果、师能的传递效果;把学生成长度和对教师满意度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四是在支撑条件上,应强调硬条件支持成效。应科学研判平台、基地条件、学术发表、科研项目等融合支撑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效果;应重视对学生参与针对性科研、从科研活动中获得能力提升、创新素养提升和受益程度等方面的考察;更加突出高水平科研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支撑作用。

上文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成效评价体系框架性内涵,针对不同组织主体、不同对象和不同阶段,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来实施成效评价。以下是成效评价组织的“三结合”建议。

一是内部和外部评价结合。高校根据需要自主组织的成效评价属于内部评价,除此之外属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具有明显的特征和优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办学单位自主开展的检验和评价,是检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有效举措。内部评价能够较真实地检验和诊断立德树人支持体系的建设情况和效果,并针对诊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外部评价与评价主体和评价需求有关,外部成效评价更关注以上评价内容的成果性、成长度、贡献度和发展度的评价;外部的教育认证虽然不是直接和主要关注成效,但教育认证可对人才培养支持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保障质量的趋势和能力进行现场诊断、研判,提出改进举措。

二是个体和群体评价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成效可分为个体和群体成效。个体是群体的基础,群体是个体的集聚和成效的总体表征。因此在检验成效时,要注意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成效考量结合,更加关注总体情况。

三是客观和主观评价结合。主观和客观评价结合是各类评价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如何把握主、客观评价的关系,如何合理应用主客观方式,是教育评价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当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领下,坚持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等新要求,主观评价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应用同行评议等主观评价方法,提高主观评价的诚信度、可靠性,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建议一是可采用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方式,克服单纯的主观、客观评价的不足;二是可采用典型案例式的专家研判方法,呈现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贡献,呈现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同行评议时,应遵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等评价规则,加强专家培训,提高同行评议的正确导向性、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文分析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对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支撑体系进行了结构性分析,认为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从“三维四度五育”逻辑框架,探讨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分析了“三维”全过程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重要性、“四度”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导向性、“五育”成效评价的具体要素,分析了“五育”的内在关系,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三者在成效评价中逻辑关系。鉴于本文提出的“三维四度五育”融合的成效评价方法具有一般性意义,并非针对某一个评估项目,因此最后就如何应用“三维四度五育”成效评价设计框架,组织实施成效评价,促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给出了“三结合”的实施建议。本文是在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进行的初步思考,以期对立德树人的成效评价做出努力,供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者参考。

关于人才培训会议部署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每年都会召开1—2次青年人才座谈会,以此为带动,在全区营造关心青年、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今天,很高兴再次与青年朋友们座谈,借此机会聆听大家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思想、掌握大家的诉求。

刚才,6名青年人才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有思想、有见地,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xx青年勤于学习、务实肯干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了奋发进取、追求进步的蓬勃朝气。在我看来,在座的青年人才具备很多优势:

一是学识丰富。

绝大部分都是本科生,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生,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思想活跃。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想解放、敢于探索,是各条战线的精兵强将。三是适应能力强。各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毕业后,主动到镇街、村社工作,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完成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变,而且干得很努力,干出了不少成绩。四是成长成熟快。在座青年人才中,通过几年努力,有的已成长为领导干部,担任单位副职;有的成长为科室负责人,担任二级班子正、副职;有的成为业务能手,在单位独当一面。

同时,我们也看到,青年人才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容易心浮气躁。青年有追求、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信心,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前进,但有的心浮气躁,有操近路、找捷径、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想法。二是容易受挫泄气。青年积极性高,做事有干劲,承担的工作能加班加点完成,但客观上由于阅历浅、磨炼少,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还不足,遇到挫折失败,容易灰心丧气。三是容易理想主义。工作中,虽然敢想敢干,但有时过于理想化,容易脱离实际,力使不到点上,导致事倍功半。这些问题,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x月x日,我们召开了x届x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这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为大家实现理想抱负、创造精彩人生带来了大好机遇。各位青年朋友一定要投入激情、挥洒汗水,为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建设ccaa加油鼓劲、添砖加瓦。

刚才,几位区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对在座各位青年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执著不浮躁,保持好心态。浮躁是事业发展的绊脚石,是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大忌。青年人理应有理想、有追求,但更要保持良好心态,决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一要沉心静气。工作中,可能很多青年人才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不对口,常常感到学无所用、怀才不遇。一方面,跟镇街、部门安排使用干部有关,没有将专业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没有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另一方面,也跟青年人才思想认识有关。环境造就人,要学会主动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找准新目标,决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我认为,在一个岗位上,不管你的学历怎样,专业怎样,只要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干事,都能把事情干好,都能把事情干成。希望大家都能迅速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把个人的想法与组织的需求相结合,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干好本职工作。二要踏踏实实。在少数青年身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总认为自己学历高、了不起,做了一些事情,却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就这山望着那山高,成天想着换岗位,往条件好的地方走。想法过多,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这对大家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家一定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相信你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三要乐于奉献。奉献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青年人既要谋发展,也要讲奉献。除了在工作上无私付出外,还应在生活中积极奉献。当前,全国全市全区都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区有xxx万志愿者,青年干部更是主力军,大家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第二,学习不停步,练就真本事。在座的青年中,很多才参加工作不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在实践中真练本事、练真本事,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一要善于学习。青年人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精神追求,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特别要注重拜群众为师、向基层学习,在与群众的摸爬滚打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真正“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二要避虚就实。抓工作、干事情,最怕大大咧咧、不着边际。尤其是青年人,更应该把讲实在作为第一品质,把干实事作为第一追求,把求实效作为第一目标。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会遇到麻烦和问题,但也只有在解决麻烦和问题中,才能真正增长才干、提升能力。所以,在抓学习、强本事上,一定不能耍滑头,只能讲实在。三要规划人生。不管身在部门、镇街,还是农村、社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方向、有动力,就能战胜任何挫折和困难。梦想,也就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不知道今天在座的各位青年,有多少人给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如果没有,我建议,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相信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三,担当不推诿,磨砺铁肩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青年人是一个地方的未来,xx要发展,青年人必须勇挑重担。一要不怕吃苦。在座的青年,绝大多数工作岗位都在基层,条件相对艰苦、事务比较繁琐。但基层是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的最好地方,在基层工作能增强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人生打好基础、蓄好能量,所以,吃苦就是吃补。不管你今后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基层工作都是你一生宝贵的财富。我自己也是从一名基层干部干起来的,我们那时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得多,虽然物质清贫,但精神富有,现在想想,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锻炼。二要创新实干。青年人接受新鲜事物快,时常能迸发出新想法、新点子。工作中,要发挥好这一优势,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用新眼光看待问题,用新角度思考问题,用新思路解决问题。撤县设区后,xx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期,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充满朝气、充满斗志的青年人才。大家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苦干、实干、科学干,力争干一件、成一件,就像x书记说的那样,把普通的工作干得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三要勇挑重担。在座各位都是出自高等院校,学有所长,但能否学有所用,干出一番事业,敢于担当是关键。xx年,xx特大暴雨洪灾发生时,我们一些青年干部临危受命,奔赴抗洪救灾一线,不辞辛劳、不顾安危,为成功抗击暴雨洪灾,实现“零死亡”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全区青年学习的好榜样。当前,我们正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这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民生工作,迫切需要广大青年积极行动起来、真正投入进去,把扶贫方案定准、把扶贫措施落实,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第四,自律不放松,底线记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要求,对青年干部来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干部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一定要严格自律,守住底线。一要从严要求。好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如果现在去收老百姓的一只鸡、一框蛋、一盒土特产,不自觉中就会放松自我约束、自我要求,逐步腐化变质,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大家要始终如一严格要求、防范未然绷紧防线,讲规矩、守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决不能吃拿卡要、胡作非为。二要自省自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家一定要扪心自问、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干得好不好?还有哪些不足?要时常清理思想、除去尘埃,做到“心底无私自然宽”,走好人生每一步。特别是要胸怀宽广,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净化自我、完善自我。三要端正品行。我常说,锻炼使人健康,廉洁使人平安。到监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到医院才知道健康的重要。大家千万不能放松自我,更不能放纵自我,沾染不良习气。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多看书看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免疫力”。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青年人才是xx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组织部门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向往xx、集聚xx、扎根xx;要善于发现、努力选好、及时用好青年人才,为加快xx科学发展,最大程度汇聚智慧和力量。各镇街、各部门要切实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信任、热情关怀、严格要求,努力为青年人才健康成长提供便利。

热爱xx,建设xx是所有xx人共同的心声,更是青年朋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大家立足本职,挥洒青春热情,为早日把xx建成cc贡献智慧和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