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风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 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09:42:30 页码:13
家风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 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家风心得体会(3篇)
2022-12-29 09:42:30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家风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族的发展和家风的传承密切相关,清廉家风能够保障家庭幸福美满,恩泽后代儿女,而贪腐家风则会斩断家族命脉,殃及后世子孙。古代中国家庭的世代变迁故事,正印证着廉洁家风的重要性。清廉家风成就名臣贤吏。唐朝名臣房玄龄政绩卓著,为开创“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与其家族秉承的清廉家风密不可分,其父房彦谦一向为官清廉,并言传身教,给房玄龄做出了良好示范。在家庭文化的影响下,房玄龄坚守清廉,最终获得“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北宋贤臣包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和督促后世子孙清廉为官,在清廉家风影响下,包拯祖孙三代都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百姓的爱戴。“郑义门”堪称清廉家风建设的典范,曾被明太祖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达300多年,15世同居、同食的家族奇迹,而维系这个家族300多年长盛不衰、不离不弃的,正是郑义门族规《郑氏规范》及其优良家风。贪腐家风斩断家族命脉。与清官廉吏相对照,历史上一些家族因腐化堕落而衰败的例子也不少见。汉代重臣霍光,早期很重视自身修养,为官谨慎,能秉公办事,但随着权势日增,他的警惕性也随之减退,尤其表现在治家无方上。霍光的妻子为人贪妒成性,犯下重罪后,霍光竟瞒天过海,既不上奏,也不加惩处。霍光死后,霍氏子弟依旧手握重权,但由于家政不修,骄傲自大,生活奢侈糜烂,甚至萌生谋逆之心,最终导致霍家全家被杀,并株连亲友。北宋宰相寇准,刚直足智、不畏强权,在抗击辽国入侵时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在生活方面却奢侈腐化,给家族的败落埋下了祸根。明代首辅严嵩奸贪狡诈,儿子严世蕃更是生活腐化、贪酷成性,甚至敢向太子勒索钱财,到最后严世蕃因罪被杀,严家被抄。

党员的家风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作风,并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可以说,清廉家风是党员作风的试金石,是折射党风、政风、人品的三棱镜。

(一)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筑起家庭防线。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总理曾制定了“十条家规”;李先念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没有给他们任何“关照”,还规定子女不准经商赚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好家风,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良好家风塑造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到司法工作实践中,助推阳光审判,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实现公正廉洁司法。

(二)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预防腐败建立安全屏障。清廉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奠基石,也是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安全阀。党员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键在自己,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工作中,也许家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就会让当事者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同理,也许家人的几句贪婪之语,就会让当事者万劫不复、后悔终生。廉洁家风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清廉从政的前提、执政为民的保证,更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我们预防和抵御腐败的安全屏障。

(三)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家庭和睦设立廉洁底线。党员干部要身正影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教育引导好家人,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禁他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亲属子女做好榜样。时时保持警惕,树牢底线意识,守住操守,保持清白本色,塑造清正之风,常吹家庭“廉政风”,常念家庭“廉政经”,常算家庭“廉政账”,在廉洁上做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只有家庭全体成员共同携手,家风才会正,家门才把得好,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

党的作风与党员干部的家风紧密相连,弘扬清廉家风,为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全体党员应着重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的清廉家风。

一要担当家风建设的“示范者”。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构建团结和睦、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建立共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包容、支持与理解,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使自己成为好家风的示范者。同时,制订清廉家规家训,经常开展家庭教育,规范家庭成员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成为好家风的真心拥护者。

二要担当传统家风的“传承者”。学习优秀的治家文化,借鉴老一辈革命家、党的先锋模范的治家经验,让优秀家风文化浸润家庭每位成员,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理和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内化到家庭成员的思想之中,外化到家庭成员的行为之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立家训、树家规的带头模范作用,通过道德讲堂等平台,用讲家规家训、说家风故事、谈传承感悟等形式,展示身边优秀干警家国情怀。

三要担当核心价值的“培育者”。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在家庭里自觉地营造廉洁自律、忠诚担当、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不断培育现代好家风。要齐家风、立家规,让家人知晓原则是什么,底线在哪里,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严格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淳朴家风与优良党风同频共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好家风、好作风、好党风的阳光雨露,沐浴润泽党员干部修身立业之心志,涵养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

关于家风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诚信、善良,以及勤俭节约等……

家风——诚信

依稀还记得,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地面滚烫滚烫的。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太热了!实在是太热了!”大黄狗呆在树下,伸着长长的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花草树木都低下了头,半点精神。家中,爸爸塞给了我三十几元钱,让我出门去买个西瓜,看着屋外火辣辣的太阳,我有些犹豫。但是父命难违,我只好无奈的出门去买西瓜。

我朝着水果店的方向奔去。这时,我忽然听见了一阵吆喝声:“卖西瓜喽!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喽!快来买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要错过呀……”我停下了脚步,看了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再买西瓜呀!西瓜摊上聚集了许多买主,我也凑了过去,挑起西瓜来。这时,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老爷爷根本没有注意到我。顿时,我的心中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反正没人注意我,我不如把这个西瓜拿走吧!还可以把西瓜钱省下呢!想着,我便把西瓜抱在怀中,偷偷地溜出人群,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朝家中奔去。

到了家里,我十分开心把钱和西瓜都交给了老爸,并说了这件事的一系列过程。向老爸诉说的我本以为老爸一定会夸奖我,表扬我。谁知,老爸竟然板起了脸,把我给狠狠的训了一顿,并且让我去向那个老爷爷道歉,把本应该付的钱给了老爷爷……

家风二——善良

屋外,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的快速坠地,铺落在地面上,就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和爸爸一人撑着一把伞,走出了家门,向新华书店的方向走去。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大概二十几分钟过去了,我和老爸终于来到了新华书店的大门口。在刚要进去的时候,突然,一个十分“火热的焦点”吸引住了我:一位衣衫褴褛、白发苍苍、年过半百的老人跪在新华书店的大门口,向着周围路过的人乞讨,可是许多人都视而不见,只是装作什么也看见,见了这些人的举动,我的心不免打了个寒颤。于是,我拿了三个硬币,放入了老人那个破旧不堪的铁碗,硬币落入了铁碗,发出了好几声清脆的“当啷”,“当啷”声。

进入了书店,我竟然得到了爸爸久违的夸赞、表扬,使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真是太好了!……

家风三——勤俭节约

记得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一起带我去饭店里面去吃饭。

由于那个时候我还小,所以见到什么都感觉很新奇,手上一拿到了菜单,便开始了“十分疯狂”不已的点菜。不一会儿,服务员边把菜给送了上来。我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毫无兴趣的看着桌上的饭菜,只不过动了动而已,便放下筷子不吃了。我自己那个举动,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粮食,真的是使我后悔不已……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关于家风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书香家风

儿子今年10岁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常常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思考着用什么来教育与影响孩子。

自然而然,我想到了书香。去年起,我邀3个朋友家庭,组建了一个“四小龙读书会”,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每周分享交流,雷打不动,即便是疫情防控,我们的“腾讯会议厅”也书香四溢。

这一切,得益于我的父亲,我父亲的书香家风。

父亲喜欢读书,更喜欢带着我们一起读书。每周日的下午,即使工作再忙,他都会带上我和小弟在新华书店泡上半天。直到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告别书店。华灯初上,父亲一手牵着爱子,一臂挽着爱女,走在大街上,成了我记忆中最美最温馨的风景。

父亲送给我的第一本书是《每日一辞》,有点《资治通鉴》的意思,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更重要的是语颇隽永、耐人寻味。直到现在,它仍端端正正地放在我的书桌最醒目的位置。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父亲引导我广泛阅读。我什么书都读,从中国古典到外国名著,甚至连《皮五辣子》都读过。读书的时光真快乐,一根绿豆棒冰抑或是一杯果珍,配上一本书,我和小弟畅游书海,浑然忘我。父亲回来了,会摸摸我们的头,问我们在读什么书,如果恰巧是他看过的,就会和我们聊聊书中的情节,问问我们的看法以及其中的是非曲直。父亲在我们心中埋藏了一颗书香的种子,这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

父亲爱书,却难免遭到母亲的抱怨,因为每个月的工资大半都送到书店里。这时候,我们就是父亲最好的“挡箭牌”,因为孩子们需要看书嘛!母亲并不再吱声,书与孩子让父母心灵更加相通。父母工资有限,为了给我们买大部头《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省吃俭用,一分钱总是掰成两半花。年幼的我们当年也曾抱怨日子艰苦,而现在我才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的是简朴的生活,但更给予我们高贵的灵魂。

父亲教我们读书,更教我们做人。自从弟弟出生后,我发现父母对我的爱硬生生地被他分走了,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小弟,我常常无法与玩伴四处畅游,竟心怀愤懑而讨厌弟弟。父亲看出了我的情绪,那一天,他笑眯眯地叫住我,一字一句教了我《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我虽然不懂其中的深文大义,但朦朦胧胧感受到一种情愫:“同根生”。

一个月圆的夜晚,父亲又教我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光下,当父亲深情地诵读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眼神中是无比的思念;当背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目光又是那么温柔。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手足之情,是无处不在的牵绊,也是时时刻刻的温暖。

——啊,父亲的教诲是月光下的启蒙!

父亲安贫乐道,他告诉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他告诫我们,要勤奋,要善良,要努力,要正直;不能懒惰自私,不能贪图享乐,不能欺骗别人。

父亲身体力行。小学时,父亲做过采购员,听同学说这个可是肥缺。我当时不懂什么是肥缺,但班上有同学的爸爸也是采购员,人家爸爸经常带她去吃德士堡,让人好生羡慕。我曾经问过父亲“肥缺”的事,父亲淡然一笑,说:“心不能贪,手不能长呀!否则会吃不好,睡不好的。”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却爱读书,让他的子女们也爱上读书,且我和弟弟也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家立业,安身立命。父亲在我心中就是一座丰碑,质朴、正直,又“腹有诗书气自华”!父亲是普普通通的,但他却给予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书香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香了,何愁民风不正?民风正了,又何愁国运不旺?

坚守!传承!我的书香家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