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2:49:30 页码:10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8篇)
2023-11-23 02:49:3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记录自己成长轨迹和人生感悟的宝贵资料。心得体会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囫囵吞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古树名木是多种价值的复合体。古树不仅具有一般树木所具有的生态价值,而且是研究当地自然历史变迁的重要材料,有的则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2)不可再生性。

古树名木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死亡,就无法以其他植物来替补。

(3)特定时机性。

古树形成的时间较长(至少需要1),植树者在有生之年,通常无法等到自己所种植的树变成古树,而名木的产生也有一定的机遇性,故无论是古树,还是名木,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生产,具有特定的时机性。

(4)动态性。

古树的动态性体现在,一方面,随着树龄的增加,一些古树很可能因树势衰弱、人为因素而死亡、不复存在,另方面,一些老树随着时间推移则会成为新的古树。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第十七条古树名木实行养护责任制。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古树名木的养护责任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养护责任人):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等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负责养护。

(二)机场、铁路、公路、江河堤坝和水库湖渠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机场、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其管理机构负责养护。

(四)城市道路、街巷、绿地、广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其管理机构或者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五)城镇居住区、居民庭院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养护。

(六)乡镇街道、绿地、广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养护。

(七)农村承包土地上的古树名木,由该承包人、经营者负责养护;农村宅基地上的古树名木,由宅基地使用权人负责养护;其他农村土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负责养护。

(八)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由个人负责养护。

前款规定范围以外的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定。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确定的养护责任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八条养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养护职责,并接受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做好松土、浇水等日常养护工作,并防止对古树名木的人为损害;。

(二)对古树名木进行经常性的看护和观察,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发现病虫害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与养护责任人签订养护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养护协议的要求,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变更的,应当重新签订养护协议。

第二十条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费用由政府承担。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养护责任人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

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可以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咨询养护知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专业养护,发现古树名木有病虫害或者其他生长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救治。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古树名木专业养护单位等为古树名木养护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二十三条古树名木遭受病虫害或者人为、自然灾害损伤,出现明显的生长衰弱、濒危症状的,养护责任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查明原因和责任,采取抢救、治理、复壮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古树名木养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一)特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二)一级保护的古树和名木,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

(三)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在检查中发现古树名木生长有异常情况或者环境状况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保护和救治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和采取措施处理过程记入古树名木图文档案。

第二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古树名木周围醒目位置设立保护牌,并设置支撑架、保护栏、避雷装置等相应的保护设施。

古树名木保护牌应当标明古树名木编号、名称、学名、科属、树龄、保护级别、养护责任人、挂牌单位、设置时间以及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联系电话等内容。保护牌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制定式样和编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古树名木保护牌和保护设施。

第二十六条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砍伐;。

(二)擅自移植;。

(三)剥损树皮、掘根、向古树名木灌注有毒有害物质;。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城乡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在古树名木周围划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和风貌。

建设工程施工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避让措施;无法避让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制定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级别报相应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备案。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的需要,向建设单位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禁止移植古树名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原生长环境已不适宜古树名木继续生长,可能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

(三)有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的;。

(四)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且采取防护措施后仍无法消除危害的。

第二十九条申请移植古树名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二)移植方案,包括移植地点、时间、必要的移植技术和养护措施等内容;。

(三)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移植古树名木,按照下列规定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移植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的,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同意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在提出审查意见前,应当就移植的必要性和移植方案的可行性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或者听证会,听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到现场调查核实,公示移植原因,接受公众监督。

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古树名木移植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移植条件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报请批准;对不符合移植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经批准移植的古树名木,应当按照批准的移植方案和移植地点实施移植;移植后五年内的养护,由移植申请单位负责,并承担移植和养护费用。

移植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移出地和移入地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办理移植登记,变更养护责任人。

第三十三条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按照古树名木的保护级别,由相应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采取防护措施。采取防护措施后仍无法消除危害的,可以采取修剪、移植等处理措施。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预防重大灾害损害古树名木的应急预案,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五条古树名木死亡的,养护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认,查明原因和责任后注销档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科研等特殊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死亡,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后,可以由有关管理单位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后保留原貌,继续加以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未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死亡并注销档案的古树名木。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及时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损害古树名木行为的检举,并依法查处;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擅自移动或者损毁古树名木保护牌、保护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砍伐或者擅自移植古树名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砍伐或者移植的古树名木和违法所得,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砍伐特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砍伐一级保护的古树或者名木的,每株处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砍伐二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砍伐三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移植特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一级保护的古树或者名木的,每株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二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三级保护的古树的,每株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擅自移植古树名木,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并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剥损树皮、掘根、向古树名木灌注有毒有害物质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刻划、钉钉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规定,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范围内挖坑取土、采石取砂、排放烟气、倾倒污水垃圾、堆放或者倾倒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物品等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改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在古树名木上缠绕、悬挂物体或者使用树干作支撑物、紧挨树干堆压物品,或者有其他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改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未采取避让或者保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按照批准的移植方案和移植地点实施移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未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并注销档案,擅自处理死亡的古树名木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等每株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违反规定批准移植古树名木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古树名木损伤或者死亡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第一条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本办法所称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本办法所称古树后备资源,是指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林业部门(以下简称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和农村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市园林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具体保护管理工作。

县(市)、区建设(城市)管理部门和林业部门[以下简称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和农村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古树、名木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管理:

(一)名木和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300年以上500年以下的古树为二级保护;。

(三)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为三级保护。

第六条市和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调查,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鉴定和确认:

(三)古树后备资源,由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鉴定,经县(市)、区人民政府确认,报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备案。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由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七条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进行登记,建立资源档案,报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备案,并按规定进行统一编号。古树名木名录由确认的人民政府公布。

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以本级人民政府名义在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周围醒目位置设立标牌,标明树名、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立牌时间、树木编号;对有特殊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应当有文字说明。

第八条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区:

(一)名木和一、二级保护的古树,其保护区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

(二)三级保护的古树,其保护区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3米;。

(三)古树后备资源,其保护区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

第九条在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区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土壤的透水、透气性,不得从事挖掘取土、铺埋管线、堆放杂物、倾倒有害废渣废液、焚烧和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等活动。

在保护区内现存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除法律、法规规定不宜拆除的外,应当有计划地拆除。发现危及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正常生长、生存的,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拆除,并按规定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在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涉及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应当事先征求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条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管护责任按下列规定确定:

(四)生长在住宅小区或者私人宅院内的,由物业管理单位或者业主负责管护;。

(五)生长在农村集体所有的非林业用地上的,由所在镇(乡)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管护。

(六)其他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由所在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管护。

第十一条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与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

管护责任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到县(市)、区古树名木管理部门办理管护责任转移手续。

第十二条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管护技术规范。管护责任人应当按照管护技术规范管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

遇台风、严重旱涝和其他自然灾害时,管护责任人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管护责任人发现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有严重病虫害、衰萎、濒危及其他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组织进行抢救和复壮,并将详细情况载入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档案。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死亡的,管护责任人应当及时向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由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确认后,明确责任,作出处理方案,予以注销,并按程序进行备案。

第十三条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日常管护费用由管护责任人承担。

承担管护费用确有困难的管护责任人,可以向所在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申请管护补助经费。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的专项经费,用于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抢救、复壮和保护设施的建设、维修,以及承担对管护经费有困难者的补助。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

第十四条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按下列规定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定期进行检查:

(一)名木和一、二级保护的古树每半年一次;。

(二)三级保护的古树和古树后备资源每年一次。

在检查中发现树木生长有异常的,应当要求管护责任人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检查情况载入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档案。

第十五条禁止移植名木和一、二级保护的古树。

不得擅自移植其他古树和古树后备资源。

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需移植其他古树和古树后备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宁波市农村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移植及移植后5年内的管护,应当由专业绿化养护单位进行。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移植费用及移植后5年内的管护费用由申请移植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关联法规:

第十六条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以及附属设施的行为:

(一)砍伐;。

(二)剥损树皮、攀树折枝;。

(三)借用树干做支撑物或者倚树搭棚;。

(四)在树上刻划、敲钉、悬挂或者缠绕物品;。

(五)损坏树木的支撑、围护设施及标牌等相关保护设施;。

(六)其他损害行为。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五)损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支撑、围护设施及标牌等相关保护设施的。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砍伐、挖掘、移植古树、名木或者因养护不当以及其他行为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由市或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和《宁波市农村绿化条例》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和《宁波市农村绿化条例》中规定的古树名木的价值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损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及相关设施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二十条市和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致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损伤或者死亡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月10日起施行。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它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学习古树名木的过程是一次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旅程。通过观察、研究和学习,我受益匪浅。在学习古树名木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了解到了它们所承载的价值,也深刻感受到了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以下是我对于学习古树名木的心得体会。

古树名木之所以被称为“古树名木”,首先是因为它们的年代远古。通过观察古树名木,我发现它们的主干庞大,树干上的纹理纷繁复杂,枝叶繁茂,并且有些树上生长着苔藓和蕨类植物,给整个树木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这些都是古树名木独特的外在特征。

古树名木不仅有着独特的外在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古树名木曾经被皇帝所重视,有些则与历史事件有关,还有些则有着深厚的宗教意义。通过学习古树名木的背后故事,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多样性。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的瑰宝,它们的存在对于社会和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古树名木充当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给许多动物。其次,古树名木也是观赏和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最重要的是,古树名木的存在是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古树名木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古树名木的年代久远,它们需要得到合适的保护和管理来确保它们能够继续存在。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健康和发展。

学习古树名木的过程给了我一种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的动力。通过参观古树名木保护区,我了解到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意识到保护古树名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区和公众的支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积极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向更多的人传达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为保护古树名木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古树名木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更是一次亲近自然和热爱生态环境的体验。通过观察、学习和参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古树名木的价值和保护的责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古树名木的保护行动中,共同守护这些自然和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城市的骄傲和传世之物。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第一条为了保护古树名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本条例所称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科研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四条古树名木保护应当有利于传承自然与社会发展历史,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和乡土文化,有利于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全面保护、科学管护、属地管理、原地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并将古树名木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用于古树名木资源的普查、认定、养护、抢救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培训、科研等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为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财政、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文化、旅游、文物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宣传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第九条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国家捐献古树名木以及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捐献、捐资、认养古树名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在古树名木保护牌中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权。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至少每十年对本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开展一次普查,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编号、拍照、定位,建立图文档案,并根据古树名木生长、存活情况及时更新。

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建设全区古树名木图文数据库,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管理。

第十一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报告新发现的古树名木资源。接到报告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认定和建档。

第十二条古树按照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一)树龄在一千年以上的古树,实行特级保护;。

(二)树龄在五百年以上不满一千年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

(三)树龄在三百年以上不满五百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

(四)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不满三百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第十三条古树名木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鉴定,并将鉴定结果予以公示。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古树名木的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古树名木鉴定结果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提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重新组织鉴定。

第十四条古树名木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认定和公布:

(一)特级、一级保护的古树和名木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并公布;。

(二)二级保护的古树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认定并公布;。

(三)三级保护的古树由市、县人民政府认定并公布。

第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情况,确定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不满一百年的树木作为古树后续资源,参照三级古树的保护措施实行保护。

第十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古树名木的保护级别,组织、协调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制定养护技术规范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第一条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名木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史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古树名木保护实行专业保护与社会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捐资人、认养人可以根据捐资保护或认养约定在古树名木标牌中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权。

第七条市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市、区(县)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建设、城乡规划、住房保障和房产、农牧、水务、国土资源、行政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市维护管理经费、城市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第九条市、区(县)绿化委员会应当对保护古树名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十条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拍照,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鉴定、确认和统一编号,建立资源档案。古树名木实行动态管理,档案每五年更新一次。

第十一条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古树名木周围醒目位置设立标牌,标明树名、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树木编号及管护单位等内容;对有特殊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应当有文字说明。

第十二条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的需要,划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五)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古树名木,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委会指定专人管护;。

(六)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由所有者个人管护。

第十四条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应当与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管护责任书,并履行下列管护职责:

(一)确定或者委托专门人员负责管护;。

(二)按照技术规范管护古树名木;。

(三)古树名木长势衰弱或濒危时,及时报告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治理和复壮。

管护责任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向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管护责任转移手续。

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管护责任人提供管护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第十五条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人不得擅自处理死亡的古树名木。对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当及时报告区(县)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查明原因、确定责任并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处理。

第十六条古树名木管护费用由管护责任人承担。抢救、复壮费用,管护责任人负担确有困难的,可向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费补助。

第十七条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攀树折枝,剥损树皮;。

(二)借树搭棚或做支撑物;。

(三)在树上挂物、刻划、钉钉、缠绕绳索;。

第十八条对影响和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生产、生活设施,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限期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和危害。

第十九条征用土地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保护和避让方案并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办理征用土地、规划、建设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市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竣工验收时进行检查,发现古树名木有被损伤或造成死亡的,依法追究建设单位的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砍伐和擅自迁移古树名木。

因特殊需要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移植保护方案。移植一、二级古树名木的,按自治区规定程序报批;移植三级古树名木的,应经市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迁移古树名木的,应委托专业绿化作业单位按照批准的移植保护方案实施移植,移植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损害古树名木及其附属设施情形之一的,由行政综合执法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并可处以损失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

(一)攀树折枝,剥损树皮;。

(二)借树搭棚或做支撑物;。

(三)在树上挂物、刻划、钉钉、缠绕绳索;。

(五)损坏古树名木标识及其他附属设施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月15日起施行。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古树名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作为一名古树名木相关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多次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体会,以期能对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段:了解与尊重。

在与古树名木相关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古树名木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同时,我们也要对古树名木怀有敬畏之心,尊重它们的生长环境和自然属性。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古树名木进行过度干预,让它们自然地生长,保留其原有的特点和功能。

第三段:多元合作。

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从政府层面,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从社会层面,需要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的整体保护环境。同时,还需要专家学者的持续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第四段: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中,我们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古树名木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还需要实际的行动。在一些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开放和利用,为公众提供观赏和体验的机会,也是一种保护的方式。但是,要保持谨慎和平衡,避免过度开放带来的伤害和破坏,确保古树名木的长远利益。

第五段:教育与传承。

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对古树名木的研究成果和保护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宣传和讲解,提高他们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和认同,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意识。

结尾:

作为一名古树名木相关工作人员,我深知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我坚信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平衡保护与利用、持续科研和广泛教育传承,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国家的古树名木资源。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关注,共同为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做出努力。

保护古树名木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古树名木是指那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美化环境并成为地域特色的树木。它们见证了岁月的长河,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学习古树名木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让我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瑰丽与伟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古树名木不仅在身影上独具特色,更在它们背后蕴含的故事中体现出鲜活的文化内涵。走近古树名木,我们将了解到这些树木之所以被称为名木,常常是因为它们的年限悠久,树形美观,姿态独特。如天下闻名的古树——黄花梨树,树形矫健,层层叠叠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树冠如云霞缭绕,展现出一种神秘的气质。而梧桐树则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名木,传说中佛陀出生时,有两棵梧桐树在其头顶和脚后长出。不同的古树名木展现了独特的魅力,背后的故事更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古树名木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它们常常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历史。例如,北京的北京古代将提梁父子树由历史上的棠梨树演化成了现在的红豆树,成为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古树名木。这些树木的历史悠久,风云变幻,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家宝。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类文明的脉络。

第四段:反思并保护古树名木。

学习古树名木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心和保护意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古树名木面临着被砍伐或埋没的危险。我们应当积极参与保护,努力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传承下去。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从自身做起,保护和爱护身边的小树苗,让它们在未来成为古树名木。

第五段:感悟与展望。

通过学习古树名木,我深刻感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棵树木,尊重自然,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未来,我将继续扩大对古树名木的学习,在传承中汲取智慧,在保护中实践责任,为打造美丽宜居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学古树名木是一次充实和美妙的旅程,通过它,我们不仅可以从身体力行中学到许多知识,更能感悟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同时,学习古树名木也需要我们积极行动,将保护生态和传承文明的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未来的世代也能够享受到这份瑰丽与伟大。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