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 新闻记录及感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03:02:22 页码:13
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 新闻记录及感受(五篇)
2022-12-29 03:02:2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一

1.节目定位

节目定位限定了电视新闻的叙事特征。任何新闻都源于一个特定的新闻栏目,而这个新闻栏目的理想与追求就是节目的定位。节目定位涉及到功能定位和形态定位,功能定位注重电视节目的功能效用,形态定位配合于功能定位。比如为了及时传播信息,节目形态就可以是短消息或“读报”形式。

(1)宣教功能定位。宣教类节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联播类新闻节目,主要有仪式功能、成果展示以及树立典型,报道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此类报道事件主要是各级党政机构领导人的活动、建设中取得的成果等,特殊的定位决定了事件类别必须在严格的要求下报道,新闻事件中的对象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新闻事件中主要涉及国家或地区的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即使会有个别的个体故事报道,也是由于这些个体中能够体现出更为宏观的思想内容。叙事素材以仪式化场景为主,新闻现场比较少见,偶见的一些现场也是先期策划的典型环境,缺少时空、逻辑联系。叙事结构虽然已有很多直播方式,不过仍然以封闭式结构为主。在联播类电视新闻的叙事中,操作者与发言人都是叙事活动的客体,两者都是功能的体现,仅仅是叙事代言人,叙事的主体为国家和政党意志。这类新闻节目协调和规范着社会的发展,定位于宣教功能的电视新闻的叙事具有保守、规范及模式化的特征。

(2)舆论监督定位。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定位于“舆论监督”。例如《焦点访谈》,以电视语言来揭示违法的社会丑恶现象,通过舆论监督来塑造自身形象,扩大栏目的影响力。此类定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叙事模式,以事实带评论。叙述主体往往是现场采访、调查的记者与演播室播报评论的主持人两部分构成。记者既代表了一个现场符号,也是对新闻事件的询问与质疑者。舆论监督类的电视新闻节目受到多方关注,因此,叙述事件的选题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叙事以述多评少为主。一般情况下,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结构以电视语言来进行表述一个逻辑结构的问题,强调理性推进。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还可以宣泄社会的不满情绪。

(3)观点与思想沟通定位。主持人在叙事中起到提问与引导的关键作用。访谈类节目以观众最熟悉的人际交流为叙述方式,以现场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内容为叙事素材。目前访谈类节目的叙事空间已经摆脱了演播室空间的限制,将电话、网络引入谈话中,实现了多空间互动。

2.电视新闻的叙事主体

在电视新闻叙事主体中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表层叙事者的主持人、编导等,另一个层面是叙事主体,也就是决定节目是否播出的把关人总编辑、新闻评论部的负责人等。在节目播出之前,这些人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决定着节目的结构、素材的去留以及语气态度和立场等。因此,叙事主体的个体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叙事文本的形成。叙事主体的专业素养和价值取向对新闻叙事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对电视摄制技术和视听语言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电视新闻叙事主体意愿的实现程度,电视新闻叙事主体的叙事理念决定着栏目的叙事方式。其次,新闻工作者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因此,道德价值观也有所不同,这些会使他们有着不同的判断与理解,尽管新闻报道应该客观中立,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抛开个人的价值取向,而叙事主体的价值取向会间接影响新闻叙事活动的话语权限,影响新闻的品质与倾向。

电视新闻的外部生态环境是指电视新闻叙事活动的宏观背景,重要体现在传媒体制、新闻叙事和社会背景等。外部生态环境虽然不直接影响叙事活动,但是电视新闻叙事活动构成的平台和背景,对电视新闻叙事起到宏观层面的作用。在新闻体制制约的条件下,电视制播技术与电视新闻理念存在一定的错位。

1.传媒体制

传媒体制是国家管理新闻的制度,是对境内传媒资源和新闻传媒日常运作的制度性安排。我国的电视传媒兼具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最为明了的表述就是事业单位及企业化管理。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宣传和产业两个功能。

(1)政治属性。新闻传媒关键是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这决定了其“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新闻媒体的功能主要为宣传、教育和监督,在电视新闻的具体叙事活动中这些功能都会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在新闻叙事文本中得到体现。首先,制播技术的叙事潜能没有得到深入挖掘,电视新闻叙事与电视纪实语言存在很大的出入,新闻体制对电视新闻叙事活动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力。其次,电视新闻叙事存在话语的一元化与话语权的层级性,竭力谋求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叙事过程中,新闻媒体的话语权与其所处的行政级别相应。再次,电视新闻报道中对于某种精神往往给予过度诠释。

(2)经济属性。电视是传媒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也无法规避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化与收视率两个方面。广告资金的注入使电视处于一个“以收视率赢得资金,以资金创造收视率”的循环。“成本”是电视新闻叙事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概念,是电视新闻制作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完成收视率的指标任务,在叙事方面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2.政策规制及叙事制约

新闻体制并不会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的叙事活动,但却有着宏观层面的影响。传媒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是传媒的主要形式。在传媒体制中,媒介所有制和国家对媒介的规制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两者是对媒介控制和制约的主要规范。其对新闻叙事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所有内部因素的作用。新闻的叙事主体必须以政府的规范作为基础,外部的制约能力与国家制度为新闻叙事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空间范围,这个范围是不可逾越的。

在电视新闻领域中,制播技术、节目定位等内部生态因素与外部生态因素相互制约。新闻体制影响着技术和理念的结合,反过来技术和理念的更新也促进了新闻体制的改革,新闻传媒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关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后感:

在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天,采访主任请我们几个实习生聚餐。在餐上,他对我们说了一番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说,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经见过不少人,在刚起跑的时候,跑得比别人快,但是中途因为*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开始跑不快的选手,他们一直都在坚持着,跌倒了再爬起来,跌倒了再爬起来,一直跑到终点。

我想,这段话,不单单是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也是对于人生来说的。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有关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三

策划目的:大学生是富有激情的,又有点迷茫的群体,这一阶段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定型”影响至关重要,没有人不想走好,但总有人没有走好。大学生杂志社秉承着“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前瞻性服务”的理念创办了《大学生杂志》。为了大学生杂志社能够顺利的创办,对于哪一步该做什么给自己一个更清晰的思路,特拟定此策划方案。

市场机会: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目前针对于大学生的杂志社很少,我相信如果能抓住机会进驻大学生杂志市场,一定能获得成功。

优势分析:我们自己本身作为大学生,更了解大学生所关注和喜欢的话题,而且我们身边的同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再者我作为院学团涉外部和市场营销协会的一员,我可以更好的利用我这些资源为杂志社服务。如果能得到院报编辑部和电子杂志社的帮助,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还有杂志中包括很多和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商品的优惠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杂志比别的同类杂志便宜,在获得比别的杂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节约了资金。

劣势分析:杂志社创办初期需要大量的运营资金,创办初期可能会由于资金不足给杂志社的运营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就是缺乏创办杂志社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有别的杂志社看中这一市场,我想我们的境遇会变得犹如雪上加霜。

可操作性:前期可以通过和商家商议通过优惠预约的方式先让商家出资作为预付的广告费,来减轻前期由于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

目标客户:主要是郑州市的所有在校大学生,也可延伸到地市级的在校大学生。

板块设计:杂志包括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关的励志故事、我的榜样、青年创业、考研指导、留学天下、大学就业和跟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潮流时尚、旅游美食、数码前沿、美容养颜等内容,以及在杂志的第一个版块设立针对大学生最近一个月所关注的热点的每月专题和最后一个版块的对大学生所适合从事职业进行的性格测试。

本社理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前瞻性的服务。

约稿方式:可以通过网上邮箱和寄信的方式。

发行密度:一月一期。

销售渠道:通过各大学的杂志摊位点和校园超市等。

组织结构:

高级顾问:(1)可以邀请本院的老师作高级顾问,为杂志内容与形式提供专业化指导,如在形式上位版块设置版面风格等提供建议,在内容上为栏目文论文学术研究性文章提供修改意见,并可以成为杂志社的特约作者,为大学生杂志社奉献上一定具有励志指导学习方面的文章。

(2)在重大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杂志社决策的科学性。顾问可以通过对杂志社的良好建议,可以体现老师对杂志的要求,对学生的期望,同时我们作为杂志社的成员及读者可以从顾问的建议性指导中体会到老师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给予我们的关怀。

(3)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对杂志社定位,顾问可以成为帮助杂志社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的有力倡导。

主编:(1名)

(1)统领杂志社的方向性事宜,在顾问的指导下以及民主决策的机制下,把握杂志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杂志的风格。

(2)民主公平地决定杂志的各项经费使用,保证杂志社的健康运作。

(3)严格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杂志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

(4)加强杂志社专业队伍的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编辑部成员开展业务研究,不断提高编辑水平。

(5)征求各方面的批评和建议,协调各部门关系,不断改进工作。

(6)具体管理杂志社的各项事宜,为杂志制作的每一个步骤作出明确部署,包括主题策划、编辑、征稿筛选、文章审核的各项工作。

(7)对策划部提供的专题方案进行审核建议,并选定主题,开始组织部署征稿内容和方式。

(8)对编辑部采集来的文章图片进行二次筛选,选定内容并及时返回给编辑部,对文编、美编以及排编的各自负责人做出明确的工作安排。

(9)对宣传部和涉外部的工作进行管理。

(10)组织并参与杂志的编辑校对工作,对编校质量进行进行实时监督,保证每期杂志能够保证质量地如期完成。

(11)组织编辑部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和进修,并开展编辑部内外的经验交流,切实加强编辑部队伍自身建设。

(12)做好杂志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杂志的正常出版。

副主编(1名)

(1)杂志社第二负责人,认真贯彻实施杂志社的各项工作。

(2)参与杂志社的远近期规划工作。

(3)协调社长主编组织协调和领导好杂志社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积极监督参与商定。

(4)协助主编筛选文章和主次召开周会议。

(5)协助主编负责杂志的定期出版和文章质量的保证。

(6)主编不在时,可暂时代替其完成杂志社的日常工作。

策划部(2-3名)设立策划部的初衷是想充分发挥杂志社成员的积极性,希望通过设立这一部门,将精力多一些放在杂志主题以及栏目的策划上,让杂志更具有可读性,也减轻排版工作的难度。

策划部的策划工作要详细具体,不能只给出主题的大致方向,切忌空洞。策划主题时要明确设立这一主题的目的以及渴望达到的效果。

策划部的工作主要为制作版块图,具体如下:

(1)主题策划

(2)版面设计 根据主题设定适合板块,将内容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杂志的可读性。

(3)专题固定 根据近一个月大学生所关注的话题适当选择每月专题。

(4)确定页数 确定杂志页数,包括封面封底以及广告页,并作必要的调整。

(5)布置版位 确定目录内容及顺序版块所在页数栏目位置文位置广告位置。

(6)召开主题介绍会议将主题以完整的形式向杂志社成员介绍,并向各个成员作出任务部署,其中包括:征稿的内容数目和具体要求,封面设计版面风格设计图片要求等

注:1)通过策划以后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块,只需要各位编辑把具体内容按插进去,及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策划时应将广告位预留

3)每次策划要提出两份方案,编辑部负责人参与讨论,然后提呈主编商讨决定。

编辑部负责人(1名)

(1)接受主编副主编布置的各项任务,及时向上反映建议,保证沟通顺畅,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2)负责积极组织和开展征稿工作,确保既定计划得到落实负责。

(3)负责对征集来的大学生原创作品进行初审送审,确保每一篇稿件都能够得到及时合理客观公正的处理。

(4)编辑和采写杂志其他文章,并及时送审。

(5)负责版面版式编排,掌握美编进度。

(6)负责每期版面卷首语以及目录的编写。

(7)组织并参与每期杂志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对杂志质量进行实时监督,保证每期杂志都能高质量地如期完成。

(8)负责召开编辑部例会,并要保证内容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9)负责编辑部各成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将编辑部内部的工作进行汇总,向主编反应。

(10)及时采纳编辑部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做好上下级的沟通。

美术编辑(2名)

(1)美术编辑的职责是负责杂志的logo设计、封面设计、内容配图等工作。

(2)美术编辑和策划部进行及时的沟通,根据策划部的想法和要求完成每一个版块的设计工作。

(3)美术编辑负责及时将设计内容传至上级进行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交给排版编辑进行电子版处理。

文编辑(2名)

(1)对征集来的稿件进行进行筛选、初审和送审。

(2)对主编二次筛选的来稿进行整理。

(3)负责文稿的校对及审核工作。

(4)确认文稿的版面位置。

(5)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来稿提供稳定的潜在来源。

(6)与美术编辑和排版编辑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落实每篇文章的最终位置。

排版编辑(2名)

(1)将策划部制作和整理后的稿件制成电子版形式,可以利用word和photos shop等软件。

(2)接受美编和文编的版面内容并制成电子稿形式。

(3)将各部分内容按照策划要求整合以后及时送给主编审核,听取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

(4)将最终成稿交与宣传部联系印刷。

宣传印刷部(3-4名)

(1)根据杂志的主题设计宣传海报。

(2)联系印刷 杂志策划文成以后,根据策划的页数,与印刷厂家商议价格,及时与外界沟通,为涉外部拉赞助提供信息。

(3)交给印刷厂家印刷 排版制作完成以后,联系印刷厂家付印,并监督到位保证杂志的质量。

(4)杂志的分发与销售。

涉外部(3-4名)

(1)通过与商家和企业沟通谈判,积极争取商业赞助,为杂志制作募集部分经费,促进杂志社和企业以及商家的长期合作。

(2)加强同郑州各大高校及新闻媒体的联系,扩大我们杂志社的影响力。

(3)全面负责杂志社的其他外事工作。

注:可以借助学生会外联部的支持,协助拉取赞助。

网络协助:借助信息中心的鼎力支持,由信息中心提供网络技术帮助、网络宣传、提供图片制作、美化图片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策划人寄语: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下我们的杂志社一定可以创办成功,并能够办出我们的特色。

有关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四

某某年,编辑部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打算

1.按期召开例会,每周一次(特殊情况灵活变换)。成员彼此交流周刊的编辑、排版,营造好的文化氛围;通知部员近期的活动布置,组织安排编辑部的相关事宜。

2.出版《师之趣》周报和季刊。面向校内外教师约稿和征稿,预计出版周报30期,季刊四期。

3.积极主动地举办的各类活动,将教师的特色与活力展现出来,并进行积极报道。扩大宣传力度,把学校的新闻、亮点等及时、准确的报道出去,促进我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我部将越发5.我部将更好地和其他各部融合在一起,积极和兄弟部分合作组织常识竞赛,从而更好地促进各部之间的协作,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具体安排

一月份:编辑发行《师之趣》冬季刊即某某年合订本,总结某某年度工作,召开总结交流会。责任人:卜庆振、乔波

二月份:组织编辑《师之趣》某某寒假网络版,开展网络读书交流活动一次。责任人:王芳、刘方华

三月份:组织开展师之趣成员东平湖采风活动,编辑出版《师之趣》春季刊(即学校文化读本)。责任人:权柯柯、焦政

四月份: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举办某某年第1期网上论坛。责任人:田田、耿进红

五月份:组织教师演讲比赛。编辑出版《师之趣人物专刊》。责任人:王新、张桂荣

六月份:举办九年级离校课程相关活动。举行某某 年第 2 期网上论坛。责任人:焦成杰、李超

七月份:编辑出版《师之趣》夏季刊。责任人:卜庆振、乔波

八月份:组织编辑《师之趣》某某暑假网络版,开展网络读书交流活动两次。责任人:李海燕、樊祥惠

九月份:春蕾文学社开展社长竞选活动。开展暑期读书写作交流活动。举行某某 年第 3 期网上论坛。责任人:尚昌英、卜庆振

十月份:组织秋游采风活动。 编辑出版《春蕾某某-某某学年度合订本》、《师之趣某某秋季刊——校本课程专号》。责任人:赵桂芸、王新

十一月份:开展了“师之趣教育征文活动”。举行某某年第4期网上论坛。责任人:焦政、权柯柯

十二月份:评选“师之趣编辑部某某年度人物”,组织年度总结交流活动。责任人:焦成杰、李超

同时,本年度我们将继续开展各项文体、公益活动,让老师们更加愉快地完成各项面工作。 我们将会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计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调动部员积极性,力求编辑部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有关新闻内容记录以及心得体会总结五

一、工作篇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感触良多。从最开始的非正式任务:为“秋之声”初赛拍照,举着单反相机拍了两三个小时,回来检查的时候却很失望,狭窄的教室、单一的角度,这批相片没有太多可取的地方,但是第一次的任务却让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在新闻部工作,这些失望是应该承受的,但要尽力去避免。

每次出完任务回来,在完成撰稿或挑相片的工作后,总会想很多,对自己在这次任务中的表现作评价,每次都会有不同的错误出现,尽量从中挑出不足,然后把它记起来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部长曾经说过,新闻部工作的时候常常是单打独斗的,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从此我记得“慎独反思”这个词,在每次例会后看着记下的笔记,再对照稿件的错误,总能从中找到以前没注意过的问题。

我一开始曾经想过,新闻部的工作主要只是拍照和写稿,但深入之后才发现不是这么简单的,出任务之前要先看一些相关资料,拍照期间要注意很多问题,最后稿件要经过反复检查修改才能发上去,出完任务还要思考很多问题。我至今最满意的还是管院“秋之声”决赛的那次任务,在接到通知后搜索了很多关于秋之声的资料,并看了类似的歌唱比赛的稿件,然后在比赛过程中记下了所有选手的表现,做了详细的笔记,而且能在当晚写完稿件。最后能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现在学院网页上,心里是颇有成就感的,很开心。在学期最后一次例会后,我重新找了原来的稿件和发在校新闻网的稿件作对比,发现在文章结构和某些细节上,那篇稿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我曾经这样写过:新闻部的工作不算辛苦,但也不轻松。“不算辛苦”是指在出任务期间拍照拍到手发酸脚发麻膝盖淤青,或者熬夜到两三点赶稿,这些是每个进入新闻部的干事所必经的过程,对于需要磨炼的我们来说,并不算辛苦。而“不轻松”则是指工作的压力和任务后对自我的剖析,部长说过:新闻部的工作是不可以失误的,因为它会在学院网上留下痕迹。一份稿件,从语句措词、结构编排到领导排序,甚至字体大小、标点符号都不能马虎,无形中给了我们很大压力。而对于我来说,在每次任务完成以后,找出错误不足、接受并改正、反刍深思,这个自我剖析的过程更难。

总的来说,我对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满意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从错误中学习,我很努力,我相信我在改进,我会在下个学期中学到更多,进步更快。

二、心路历程篇

还没进入团学之前,对它充满期待和憧憬,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另外一片属于我的天地,会有一个属于我的舞台。从一面时的自信,二面时的忐忑,到考察期的淡定,一路走来,在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心情起伏。

团学大会上让我记住了两个词:服务和奉献。主席说的那句“选择了职位就选择了责任”在管理团学流传已久,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以前想过团学干事是很光彩的工作,其实我们都是为管院学子服务的一小部分人而已,无所谓光不光彩的。在实际工作中也能深深体会到这点,作为工作人员,特别是作为一个在旁观察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很多幕后的东西:一个部门甚至整个团学,可以为了一个大型活动全体出动,可以废寝忘食地工作,可以在背后默默地付出毫无怨言。因此,作为一个记者,唯有通过手中的笔如实地记录下来,才不会辜负他们的辛勤努力。

我从来没有后悔进入新闻部,也没有抱怨过,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坚持的人,但是总有一个时期是很迷茫的,很惶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看到有同事因为太累一度想要放弃,看到以前的老部们写下自己的心情和对新闻部的感觉,“留在新闻部,你会收获很多。”他们总是这样说,到底会收获什么呢?我一直想不通,或者说我一直说不出,但是和部长谈过以后,我想,的确是有收获的,只是我还不能够把它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已。

三、收获篇

在新闻部的短短几个月,我能够知道的,收获了友情、一些知识经验、一些做人的道理。

在考察期开始工作,我很快融入其中。正如尧敏所言:我们的感情是建立在一次一次的任务上的。新闻部不像其它部门,很少会有整个部门一起出动的情况,但是新闻部是个温馨的小窝,我们一起为同事庆生,唱生日歌,一起挑相片赶稿,一起策划活动,一起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我们16个人,各有各的个性,却可以组成这样和谐的新闻部。

在每两周一次的例会中,在与师兄师姐的谈话中,不经意间,会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他们的身体力行,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的思想,再经过自我的思考,能够从中获得难得的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而在出任务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有所思考。

总之,在团学新闻部的这一学期,我很坚持,而且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我的努力,希望能在下个学期有更好的工作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