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5:43:10 页码:8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2023-11-22 15:43:10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经验转化为智慧,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理论或名言警句,来加强观点的支持力度。接下来是一些深入浅出的心得体会写作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一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一位温州商人这样说,他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温州的产品才具备了竞争实力。时间可以准时,款式可以按要求不走样,价格可以最低,低到令人难以相信。

但问题就出在这“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价格上,因为价低而又质优是有限度的,一旦低于这个限度,在别处一般是不会接受订货的。但温州人没有让客户失望的习惯,再说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放跑了,对自己来说是失败,对别人来说是笑话。

或许,绝大多数温州人对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理论并不知晓。不过,他们却以自己的实践向人们显示出了温州人精神的实质:适者生存。

运动战和阵地战交替。

温州人多地少,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正因如此,温州商人在全国分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

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于是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

每到这时,散兵游勇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巧妙结合。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而且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举凡服装、皮衣、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1995年到南京投资的,当时投资什么心中无数。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不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恰恰是要在需求和市场的空当和矛盾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当时南京办公房难以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引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

拼抢速度。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

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也许美国人有“不去白不去”的心思,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又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老板抢占市场的速度实在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字点明了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不贷款也能做生意。

温州老板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一是朋友互助。温州老板老乡观念很强,极富互助精神。二是赊货变现。温州有一绝:卖人参。全国的参茸市场不在东北,反而在千里之遥的温州。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等级人参,东北供货价是20xx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1900元/公斤,旁观者傻了。明摆着赔本买卖,温州人是图热闹还是图好看?这样一来,由于价格关系,东北没有形成参茸市场,反而在温州形成了全国专业市场,何等奇妙!

温州老板做参茸生意,一般第一次订货,开口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关系熟了后,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关系铁了后,往往不用交定金,来年再付,东北老板觉得铁哥们迟一年无所谓。温州老板与东北老板的看法正好相反,在他们眼中人参不是货而是现金。

他们的一般做法是接到人参后,迅速在市场上销售,甚至低于进货价,变现后的这一年可以做五六回其他生意。这样到年底,人参生意虽然亏了,其他买卖可赚了不少钱,盈亏相抵,利润颇丰。这样温州老板有了一个货源不断的民间银行。用这种巧妙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再将其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温州老板盘活商业资源的手法真可谓绝了。

跟仇敌也照样做生意。

听到温州人论友谊,一温州人对一北京人说:“我一眼就看出你是个可依赖的人,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接着就是具体的帮助内容。北京人说:“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温州人,跟你做朋友是看上你有用。”

温州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半手工工厂;路窄街头挤就开菲亚特……总之,要干事业就要改变现状,要挣钱就得面对现实,干实的。

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报》曾把“温州股票不热”当新闻。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著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可是,唯独对股市避而远之。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资金“炒股”的更少。这问题到了温州人这里,解释极为简单:不熟不做、不实不干。

温州人如果跟人吵架闹翻了,又觉得这人够朋友,会很“务实”地化干戈为玉帛。

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

跟北方人一样义气。

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个性特点。它大约来自于海风的吹熏吧,温州面对东海。

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综合的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或今天吃亏明天或许能收回的聪明气量,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温州人的豪爽来自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的友好,他们的诚恳。这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温州人做生意的最佳宝典!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二

可有的人一辈子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却也不见得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什么原因?关键在于心境的豁达。

人一辈子免不了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受一点委屈、遇一点挫折,就怨声载道、心灰意冷;有一点矛盾、一点冲突,就恩恩怨怨、甚至伺机报复,心里哪还有阳光?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幸福和快乐。

豁达之人,宽宏大度,胸无芥蒂,吐纳百川。这样的人,最能讲大局、讲谅解、讲友谊、讲信任,能以豁达的态度,从容地对待一切。这样的人不会搞权力之争、利益之争,不会为闲言碎语所左右,不会为误解委屈记小账;有了成绩会想着他人,出现过失会主动承担。因此,这样的人能拥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心境豁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才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这样的人,心大、心宽、有豪气,知道积极开拓人生,也懂得达观、放弃。

豁达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做人胸怀,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豁达的人生境界值得赞赏,拥有豁达心境的人也会生活得最坦荡最快乐。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三

2013年8月25日,深圳文博精品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美松携其新书《欠条》,来到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新书发布仪式,应邀前来的还有他的十个“债主”。刘美松说:“这次的活动,主要为的是跟当。初支持我环游中国100天的朋友们作个交代,所借的钱能够还清,但是欠的人情是还不掉的,我会铭记一辈子。”

要说《欠条》,还得从3年前说起。2010年4月28日,刘美松急匆匆地驱车去自己的印刷厂,经过一条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时。突然发现忘记带钱包了。无奈之下,他把名片拿给收费员看,承诺半小时后把钱送回来。收费员相信了他,予以放行。他也不负信任,半小时后专程返回补缴了过路费。

这次偶然的经历让刘美松很感动。有人说,中国经济日好,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日渐式微。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但他的经历又分明在说,信任仍在人间!信任与不信任,比例到底怎样?他想到当下社会陌生人群中去测试一下。于是,带着这个疑问,2010年8月25日,刘美松以深圳特区人敢想敢干的精神,独自驾车出发了。伴着他一起的是一辆印有“一人一车,身无分文,100天游遍天下”标语的越野车。还有一些维修工具、帐篷和换洗的衣服。

出发的当天。就给刘美松一个下马威。由于身无分文,在深圳的海口上不了轮渡。船票需要452元钱,无论他怎么说此行的意义,轮渡一方权当做没听见。用了15个小时的等待后,才在外人的帮助下过了这一关。这是他旅途中费时最多的一关。差点让他打了退堂鼓。

从广东到广西过一个收费站。收费25元,收费员不让行也不愿借钱。刘美松后来没办法就把后尾箱展开,说你自己找,看什么东西能抵这个25元钱。最后收费员真的在他的购物箱拿了两百多块钱的水壶去抵了那25元,这也是整个行程之中唯一的一次以物来过收费站的一次案例,这也让刘美松以后一遇收费站就莫名地害怕起来。

刘美松一路借钱是打借条的。出发前他专门做了一个特制的欠条,欠条一分为二,左边填写所欠对象与金额,右边是他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复印件。借钱后马上把信息发给妻子,妻子便会在3天内把钱汇出,还上所借的钱。刘美松路上借钱只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高速路费,一个是加油,一个是住宿。钱必须是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沟通借来的,为此,他绝不为钱去乞讨、打工,或是接受赞助。吃的方面主要是靠蹭。沿途的朋友有接风的,有送方便食品的,他吃方便面吃到吐。但路上没有吃的也是常有的事,出发时130多斤,中途就瘦了20多斤。

虽然刘美松的欠条看上去很靠谱,但沟通之后想借钱还是很不容易。一路上被人恶狠狠地白一眼算是轻的,有人嘎嘣脆就劈头盖脸就给他一句:“你算哪根葱啊,借你钱?”那次离开云南过一个叫祥云收费站时,他找到站长,站长可能心情不好,尽管他说了许多,可站长理都不理一下,他没办法就在站长办公室坐着。说你不支持我我就坐在这儿等你,等你的答复。站长真是久经考验,也不怕他坐,你爱坐就坐呗。后来突然听到重重的敲门声,进来一个男青年,说是这个收费站的一个普通员工,帮他在员工里边给他收了一把钱,总共115块钱,刘美松认为这是他人生之中见到的最温暖的一把钱。还有一次进一个加油站加油,一个加油的小伙子倒是很干脆地借给他220元加油,不过还是对他的借条将信将疑。说了一句可能是代表了不少人心声_的话:“就在你身上赌一把吧!”

住宿上最大的挑战是在山海关。刘美松差点就要露宿街头。他去了11个酒店,但都瞧不起他那副样子,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于是他就把车子停在其中一家五星级酒店停车场,打开睡袋准备在车里过夜。最终。酒店领导大概是良心发现,过意不去,还是愿意让他到酒店住下。

2010年12月2日,刘美松安全结束行程,回到了出发地深圳,他用100天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身无分文的人,靠诚信支撑,完成旅途。但是,刘美松说,他的这次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等他把这次的经历写出来,出一本书才算圆满完成。3年后的8月25日,书写出来了,刘美松给书取名《欠条》。

翻开该书,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本游记,但仔细读后又会发现,100天的故事里没有什么风土人情的介绍,主题不在“游记”上,而是在记叙他与不同人之间的交道,是打欠条。是过高速收费站,是加油,是住店。

100天的故事,曲折动人。100天,刘美松打出去了222张借条,借款48272.5元,最少的一笔是10元,最大的一笔是那次车子的两个轮胎在戈壁滩上爆掉了,要换胎,才打下的一张“巨额”欠条5742元。100天的行程,刘美松做了一个主要的数据统计。行程实际时间577小时,沟通占用时间153.7小时(平均每天至少要用92分钟的时间与人沟通),占行程时间26.3%;到访191个加油站,挑战加油站156个,成功51个。成功率32.69%;挑战酒店53次,成功16次。过的收费站太多,记不清。

刘美松说,在这100天的旅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他并没有想过要以个人的力量改变社会,但他想一个人最起码可以传递信任,如此。他相信社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他想通过不带一分钱开车走完全国的形式,用自己的诚信呼吁社会关注诚信,尊重诚信。他说:“我们这个社会缺少什么?缺少信任。在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做?那就是挑战冷漠,建立信任。我愿意用我所谓的冒险之旅,来证明我们的社会,只要城心,信任仍在。只有诚信,才是我们个体的人在群体中的立足之本,我们需要它。”

刘美松说,100天的行程,虽是一个人在路上。但他一点也不孤独,身上的那222张欠条,就是222份信任在陪伴他。在《欠条》的后记中他写道:“有诚信,不孤独。”013年8月25日,深圳文博精品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美松携其新书《欠条》,来到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新书发布仪式,应邀前来的还有他的十个“债主”。刘美松说:“这次的活动,主要为的是跟当。初支持我环游中国100天的朋友们作个交代,所借的钱能够还清,但是欠的人情是还不掉的,我会铭记一辈子。”

要说《欠条》,还得从3年前说起。2010年4月28日,刘美松急匆匆地驱车去自己的印刷厂,经过一条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时。突然发现忘记带钱包了。无奈之下,他把名片拿给收费员看,承诺半小时后把钱送回来。收费员相信了他,予以放行。他也不负信任,半小时后专程返回补缴了过路费。

这次偶然的经历让刘美松很感动。有人说,中国经济日好,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日渐式微。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但他的经历又分明在说,信任仍在人间!信任与不信任,比例到底怎样?他想到当下社会陌生人群中去测试一下。于是,带着这个疑问,2010年8月25日,刘美松以深圳特区人敢想敢干的精神,独自驾车出发了。伴着他一起的是一辆印有“一人一车,身无分文,100天游遍天下”标语的越野车。还有一些维修工具、帐篷和换洗的衣服。

出发的当天。就给刘美松一个下马威。由于身无分文,在深圳的海口上不了轮渡。船票需要452元钱,无论他怎么说此行的意义,轮渡一方权当做没听见。用了15个小时的等待后,才在外人的帮助下过了这一关。这是他旅途中费时最多的一关。差点让他打了退堂鼓。

从广东到广西过一个收费站。收费25元,收费员不让行也不愿借钱。刘美松后来没办法就把后尾箱展开,说你自己找,看什么东西能抵这个25元钱。最后收费员真的在他的购物箱拿了两百多块钱的水壶去抵了那25元,这也是整个行程之中唯一的一次以物来过收费站的一次案例,这也让刘美松以后一遇收费站就莫名地害怕起来。

刘美松一路借钱是打借条的。出发前他专门做了一个特制的欠条,欠条一分为二,左边填写所欠对象与金额,右边是他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复印件。借钱后马上把信息发给妻子,妻子便会在3天内把钱汇出,还上所借的钱。刘美松路上借钱只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高速路费,一个是加油,一个是住宿。钱必须是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沟通借来的,为此,他绝不为钱去乞讨、打工,或是接受赞助。吃的方面主要是靠蹭。沿途的朋友有接风的,有送方便食品的,他吃方便面吃到吐。但路上没有吃的也是常有的事,出发时130多斤,中途就瘦了20多斤。

虽然刘美松的欠条看上去很靠谱,但沟通之后想借钱还是很不容易。一路上被人恶狠狠地白一眼算是轻的,有人嘎嘣脆就劈头盖脸就给他一句:“你算哪根葱啊,借你钱?”那次离开云南过一个叫祥云收费站时,他找到站长,站长可能心情不好,尽管他说了许多,可站长理都不理一下,他没办法就在站长办公室坐着。说你不支持我我就坐在这儿等你,等你的答复。站长真是久经考验,也不怕他坐,你爱坐就坐呗。后来突然听到重重的敲门声,进来一个男青年,说是这个收费站的一个普通员工,帮他在员工里边给他收了一把钱,总共115块钱,刘美松认为这是他人生之中见到的最温暖的一把钱。还有一次进一个加油站加油,一个加油的小伙子倒是很干脆地借给他220元加油,不过还是对他的借条将信将疑。说了一句可能是代表了不少人心声_的话:“就在你身上赌一把吧!”

住宿上最大的挑战是在山海关。刘美松差点就要露宿街头。他去了11个酒店,但都瞧不起他那副样子,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于是他就把车子停在其中一家五星级酒店停车场,打开睡袋准备在车里过夜。最终。酒店领导大概是良心发现,过意不去,还是愿意让他到酒店住下。

2010年12月2日,刘美松安全结束行程,回到了出发地深圳,他用100天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身无分文的人,靠诚信支撑,完成旅途。但是,刘美松说,他的这次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等他把这次的经历写出来,出一本书才算圆满完成。3年后的8月25日,书写出来了,刘美松给书取名《欠条》。

翻开该书,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本游记,但仔细读后又会发现,100天的故事里没有什么风土人情的介绍,主题不在“游记”上,而是在记叙他与不同人之间的交道,是打欠条。是过高速收费站,是加油,是住店。

100天的故事,曲折动人。100天,刘美松打出去了222张借条,借款48272.5元,最少的一笔是10元,最大的一笔是那次车子的两个轮胎在戈壁滩上爆掉了,要换胎,才打下的一张“巨额”欠条5742元。100天的行程,刘美松做了一个主要的数据统计。行程实际时间577小时,沟通占用时间153.7小时(平均每天至少要用92分钟的时间与人沟通),占行程时间26.3%;到访191个加油站,挑战加油站156个,成功51个。成功率32.69%;挑战酒店53次,成功16次。过的收费站太多,记不清。

刘美松说,在这100天的旅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他并没有想过要以个人的力量改变社会,但他想一个人最起码可以传递信任,如此。他相信社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他想通过不带一分钱开车走完全国的形式,用自己的诚信呼吁社会关注诚信,尊重诚信。他说:“我们这个社会缺少什么?缺少信任。在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做?那就是挑战冷漠,建立信任。我愿意用我所谓的冒险之旅,来证明我们的社会,只要城心,信任仍在。只有诚信,才是我们个体的人在群体中的立足之本,我们需要它。”

刘美松说,100天的行程,虽是一个人在路上。但他一点也不孤独,身上的那222张欠条,就是222份信任在陪伴他。在《欠条》的后记中他写道:“有诚信,不孤独。”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四

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超初反映冷漠,因为在当里,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的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右,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

传教士习惯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生还者。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五

班主任发现班上的同学们大多数都不喜欢跟老师提问,同学之间也很少互相讨论。

一天晚自习的时候,班主任发给每个同学一支蜡烛,并把教室里的灯都灭了。教室里一片漆黑。班主任点燃了一支蜡烛,微弱的烛光只映照出老师的脸庞。

班主任让几个同学上来点亮自己的蜡烛,然后在将火种传递给其他的同学。很快,65支蜡烛在教室里燃起来,亮堂堂胜过电灯。

“一支蜡烛的光芒是微弱的,但是用一支蜡烛能够点亮更多的蜡烛,当所有的蜡烛一同燃起时,每一支蜡烛的光芒都是耀眼的。”班主任顿了顿接着说,“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根蜡烛,当我们熄灭的时候,需要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借取火种;当我们明亮地燃着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为周围的同学点亮光明。”

同学们注视着眼前的蜡烛,那光芒仿似从自己身上发出。

一个人的知识和力量是有限的,团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自己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六

沈从文原来当过一段时间的土匪,在这方面他很有一套。

绑来的孩子都先饿上三天,三天过后再给他做一条鱼。

如果这孩子先吃鱼背的肉,捡大块地吃,那这就是穷苦家的孩子,平时没吃过什么好的,等他吃完就会把他放喽。

如果他先吃鱼尾的肉,那就待扣几天,这鱼尾上的刺少,吃起来不麻烦,可见这孩子在家也是娇生惯养。

如果他一上来就夹腮帮子的肉,就能看出这孩子可算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最受宠的,而且家庭条件还不一般,那他们家不倾家荡产这孩子肯定是走不了。

这很像多数当了很久领导的人,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都难免会有一些官架子,而。

有这架子的人,多多少少都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彰显自己的往往都是自己的习性,而使自己暴露无疑的也是自己的习性。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七

当你走在一条陌生的道路上,你要走你认为对的路。因为路是由自己选择的的。只有走下去才知道他正确不正确。

在从前有3个兄弟由农村到城里去创自己的事业,老大老a,老二大b,老三小c。

他们结伴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幕天席地,遭遇漠漠尘沙,翻过七座高山,涉过二十一条大河,终于来到了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这里有三条大路,其中只有一条能够通往城市,但谁也说不清究竟哪条才是。

老a说:“咱老爷子一辈子教我的只有一句‘听天由命’,我就闭上眼睛选一条,碰碰运气好了。”他随便选了一条,走了。

大b说:“谁叫咱们生在那个穷地方呢,我没读过书,计算不出走哪条路最有可能,我就老a旁边的那条大路吧。”说完拍拍屁股也走了。

剩下的是一条小路,小c也拿不定主意。他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先去镇子里问问长者。长者见了他,但仍然是摇头,“没人到过城市,因为它太远了。而且我们这里的生活过得也不错。不过,孩子,我可以把我祖父的话告诉你———走自己认为是对的路。”

小c记着长者的诚挚教诲,踏上了那条小路,追寻他的城市之梦。他经历了许多痛苦、艰难,但是,每一次挫折、每一回失败都没有_他。当他面临绝境时,总是对自己说“走错的也是自己路”,于是他挺过来了。在10年后的一天,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城市,凭着他杰出的韧劲与毅力,从一元钱的生意做起———擦皮鞋、拣垃圾、端盘子,后来他成为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蓝领、白领,直到自己独立注册了一家公司。

三兄弟各自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老大说他沿着大路走了五个月,路越来越窄,野兽出没,一天黄昏他差点被狼吃掉,只好灰溜溜回来了。老二选的那条路跟老大并无多大区别,回来之后,他觉得一辈子不能抬头做人。老三叹息地说:“我走的路和你们的一模一样,惟一不同的是我选定了就绝不回头。”

【哲理】其实,每条路都能通向城市,走自己认为是对的路,坚持走下去不要回头,只要你认为他是对的。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八

有位英国雕塑家,作品屡获大奖。

一次记者采访他,请教雕塑的秘诀。

雕塑家说:“所谓秘诀,只有两点: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不解地问:“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不是太难看了吗?”

雕塑家解释道:“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余地。你想,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向外扩大。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雕大了,也没办法改小了。”

记者茅塞顿开。

这位雕塑家的智慧,对做人也是一种启示:

为人处世,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只有这样,你才能行动自如,别人也会更加自在。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九

在遥远的森林,住着两只鸟,一只住在东边,一只住在西边。

有一天,东边的鸟和西边的鸟在森林的中央相会了。两只鸟都大吃一惊,因为它们第一次遇到另一只一模一样的鸟,就像是在河边看见自己的影子。

两只鸟立刻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清晨都迫不及待地飞到森林中间相会,一起飞翔,一起交谈,一起觅食。它们总觉得在一起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永远也不够用。这个时候,它们都知道,它们深深相爱了。

“为了证明我们深深地相爱,不如把我们的翅膀捆绑在一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了。”一只鸟说。

它们找来森林中最坚韧的枝条,把翅膀紧紧地捆在一起,互相起着誓言:“全天下再也没有比我们更相爱的鸟了。”这才安心地在巢中睡去。

第二天清晨,灿烂的阳光把它们唤醒,两只鸟一起唱着歌准备去觅食,当它们跳出树巢,却同时重重地摔在地上。它们挣扎着爬起来,不管多么努力,都无法让自己起飞。这时才知道:两只鸟虽有四只翅膀,绑在一起,却一只也不能飞。

4:生命银行。

4个20岁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利。

第一青年想先玩25年,用生命的最后25年的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都一事无成,死去的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青年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时他还清了所以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挂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70岁时还请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就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书上写着他的名字:“执着”。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40年,60岁他还清了所以的债务,生命的最后10年,他成了一个旅游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70岁时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还记得他的名字叫做:“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文档为doc格式。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十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可老婆婆依然没有来。

一天又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杆一起烂在地里了。

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十一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去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邻居气不过就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女儿,大女儿说她给妈妈钱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妈妈把钱省给儿子和孙子能够换来她的开心和尊严的话,那这个钱就算花得值得。老母亲听了大女儿的话特别高兴,她说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训开导老母亲,规定她给自己买吃的买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老母亲气得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

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感悟: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旁人考虑的可能是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种付出有没有回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十二

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感悟:世间的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在你做一项抉择的同时,也请慢下手,仔细观察后再做决定,别让后悔找上自己。

哲理故事智慧人生心得体会篇十三

姨家在乡下,姨父包了一片水塘,种莲藕。

夏季最热的日子,酷暑难耐,但一想到姨家那片荷塘,一股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暑假里,带孩子去姨家走亲戚,说白了,是把姨家那个小村当成了避暑山庄。在姨家只坐了一小会儿,我和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要跟着姨父去看荷花。

水塘不大,但密密麻麻站满了荷,她们穿着一样的绿色超短裙,在水波的荡漾中轻舞。荷的腰肢纤细轻柔,荷的裙袂蝉翼飘然,一片片的荷叶犹如鱼儿在水中放出的风筝,碧水是鱼儿的蓝天。整个荷塘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荷香,清新而又甜蜜。深吸一口气,唇齿留香,被太阳炙烤得有点发了蒙的脑袋,瞬间变得清朗了许多。荷叶间点起了数不清的“火炬”,“火炬”发出的是柔和的粉红色的光团。绽放的荷花,犹如美丽少女的笑颜,怕是观世音来了,也不忍在花上落座。败了的荷花,也自有她的风景,一个个墨绿色的莲蓬,恰似是一只只放倒了的淋浴喷头。姨父划着一条小木船,载着我们在荷塘中穿行,阳光炽热,他折了几片荷叶,让我们顶在头上。又摘了几个莲蓬让我们品尝。用手轻轻剥开蜂窝一样的莲蓬,浅绿色的莲子仿佛调皮的孩童蹦入到手心。10岁的女儿抢先把莲子扔到嘴里,嚼了一口,又吐了出来。新鲜的莲子要去芯才能吃的。我笑着示范给女儿看,去除了莲子芯的莲子,清香爽口,令我和孩子都欲罢不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