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 学校开放课堂教师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9:49:53 页码:8
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 学校开放课堂教师心得体会(8篇)
2022-12-28 19:49:5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好!

今天,就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实践心得,与大家探讨交流,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彻底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为此,我镇中心校提出、推广实施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练习检测、总结拓展)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宗旨,坚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坚持以使用鼓励性语言为原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回想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我感到很欣慰。走近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的变化很大:胆子大了,信心足了,有礼貌了,脸上有笑容了……特别是课堂上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自学更认真,展示更充分,探究更深入,争论起来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俨然一个个小法官,这就是五环节教学的魅力!下面就如何营造五环节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本环节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

2、关键要建立预习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3、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出现无思考价值的问题;

4、授课前,教师通过提问抽查,检查预习情况,巩固预习成果。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这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合作学习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

2、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3、组内交流与集体讲授。而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要注意:

①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②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③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即评价要有针对性)。而在合作学习前必须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提炼知识点大胆尝试练习题,在学生想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告诉别人时,提前整理出最简炼的讲稿——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集体来解决,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2、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学”中出现错误的分析;

3、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

4、鼓励标新立异;

5、教师要做的是合时宜的点拨而非不合时宜的提示干扰。

展示环节是对自学环节的延伸和检测。通过展示,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课堂中的展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同桌交流。把自己整理的内容,人人进行同桌试讲,互提见解,交流互补。讲后再修改各自的内容,这是对知识点的再认识,再理解,再巩固;

2、小组轮讲。同桌修改整理后,人人在小组轮讲,听取大范围的意见。然后第二次互补修改讨论、评价,并每组推荐一优一劣讲稿准备全班讲解;

3、班级主讲。组内充分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主要讲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全班进行补充,质疑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4、总结整理。人人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并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学法。

根据课堂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提升,使学生乐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通过练习强化运用,通过运用巩固提高,获得能力;

2、注意练习的变式呈现。注意事项:

3、在环节一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一定要紧扣课堂内容。

4、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特点的原因,环节二和环节三可以交叉在一起

5、备课中,教师要做好两个预设:

①学生在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②学生可能生成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

总结可分每个环节后的小结和课堂结束后的总结,可以对每个环节小知识点的梳理,或者对整节课内容系统地归纳概括,或者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补充、纠正。老师学生都可以总结,可以谈知识的获得,情感价值观的提升,数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能力的提高等等,起到拓展升华,培养数学素养的目的。知识拓展、延伸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贴近生活实际,学“活”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目的。总之,总结要用简练的语言,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讲”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教师归纳总结集体的共同认识,寻找规律与结论,引导学生准确灵活地领会本节内容的意图,

2、教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拓展开来,以其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3、拓展延伸要合情合理地把握课题,更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根据教学内容,一节课中可以反复,交叉,灵活运用某一

4、个或某几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化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另外,在使用“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同时,老师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读懂教材内容,理解编者编排意图。

老师在备课时只有读懂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学目标,才能读懂教材内蕴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怎样才能读懂教材呢?我认为要多查阅相关资料,正确认识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上下联系及作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给出?旁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等等。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就会提高,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正确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教学中发现,老师生怕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打乱教学设计,或者是怕浪费时间,所以展示时一般选用优秀学生,几乎不出一点差错,很顺利的完成一节课,这样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呢?是不是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得到了能力提升呢?肯定不是的。所以我觉得老师要转变观念,正确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出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展示,找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也是纠错的地方。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错不纠,有错不改。有了错误,就多了探究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自然的课堂。黑格尔

5、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在学生出错时,老师的任务就是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错因,恰当对其评价,灵活地纠正,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用鼓励的语言区赞赏他们,用信任的目光激励他们能够自己纠正错误,必要时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我们的课堂会因出错而更加精彩!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会听,善思,会说,敢说”的学习习惯。不管是哪个环节,学生要会听老师或同学的见解,观点;然后自己要善于思考,拓宽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了自己的观点,就要会说,会表达,会展示,并敢于说出来,这就是自信。

课堂上发现老师在引导时目标性不强,学生不知道老师的用意是什么。在执教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展示出来你是怎么折的。学生在折完后,把纸边展开边回答:“我是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折出了四分之一。”很显然,老师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主动认识一张纸的四分之一,但是引导时却让学生注重了不同的折法。其实老师的引导语应该加上:“用彩笔涂出(或者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还有的老师在引导时只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动

6、口说出自己的思路。如低年级的摆小棒,只让学生动手摆,展示时老师总是做学生的代言人。

无论是哪个环节,老师都要走进学生中,去倾听孩子们的交流,去发现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去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而教师只是“点”在关键处,“拔”在适时处,把“满堂讲”变为“精点拔”,最终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之旅”。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三

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武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 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①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③ 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④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

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配以我校这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这样最终会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依据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新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新课程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优先考虑解决的。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对于落实课程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中包含的几项工作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约束自己,当人们认识到改革的意义之后,使其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使课堂教学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校本研究是一种创新,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学校内部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它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积极营造务实、民主、活跃的教研环境,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水平,要把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评课”和“议课”活动开展起来,把教学反思、教育得失原因分析、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的有效性等作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2、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课的前提,两者缺一不可。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需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3、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向全体教学。即“面向全班的讲授;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要求教师要精讲;要把讲问压缩到最低限度,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同学间多讨论,多交流。 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千方百计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天赋才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要认识到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是教师的错处。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及能力有无提高,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如果学生学无所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细则

1、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进一步建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老师们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关爱、理解、激励、宽容每位学生,注重辅导补差,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扎实抓好各科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同时,关注优秀学生的渴求,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广阔更灵活的学习空间,培养一批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能力的学生。、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与优秀率,确保我校各科均能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

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3、课堂教学进程:

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适应的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细的。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4、教案撰写方式。

教案的撰写方式也需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有所改进。从只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转变为把课前设想、课中实践、课后反思融为一体的教学案例。长期以来,教师撰写的教案基本上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几部分组成,用大量的篇幅仅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地描写教学过程,无视教学对象的存在,如果有学生活动的话,也是“师问生答式”。这样的教案未能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显然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并在课堂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规范教师的备课程序,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分析和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留有空白写上课后的体会。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便于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改革,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5、教研活动。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小、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围绕各科教研课题及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优化策略”和 “多元智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确定研究任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各种研讨活动,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并加强学科组建设,发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发现、指导、培植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教学研究往往以活动为中心,以往的教研活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群体意识,对于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常常是上课教师在忙,广大听课教师只需带着耳朵当陪客。但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即使是一些优秀的课例,在广大教师看来觉得距自己的日常教学距离遥远,也就很难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活动虽然开展了,但学校状况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为此,开展教研活动应该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备课这一项工作,就可以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要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把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课堂上,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程改革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感悟,通过反思和积累,能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带动全校质量提升。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五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特此说明。)

最后总结: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一定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六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七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对于高效课堂开放周心得体会总结八

从上学期,我们就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但是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够深刻。本学期,我对“高效课堂”的知识再学习,重新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实质。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改变以往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起引领作用;同时我还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想: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听,从而学生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所以教师的身份也随之转变,所以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备好学案备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首先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改变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把课堂变活。

先学是在老师教学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高效课堂中学生要经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重要环节。其中预习是先学的过程,展示是互相探究的过程。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要放手,所以课堂上要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小组讨论,老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共性的、有规律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特别的深刻,即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反思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我容易忽视预习这一环节,所以在课堂上出现效率低的现象;同时有些题目,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与学生抢风头。

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做好这“四者”,使自己在促进中获得成长,在学习中获得提高,在决定中感受成功,在幸福中体验教师的快乐。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同时教师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才能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