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弄懂这一段,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了“看谁读懂的多”这样的说法来激励学生交流,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信中写所揭示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有一些说教味,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这一段,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层次,先联系课文理解,再联系生活,从鲜活的例子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容易产生共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启发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信的内容,既可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去证明这的确是谆谆教导,以求“各有所得”;我及时给提示单(有关奉献、给予与索取的名言)分散难点,从而由台前到幕后指导学生突破难点,避免了繁琐分析与高谈阔论。学生自然会围绕板书上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谈“给”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自然会汇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有关“爱的奉献”的事例,我相机表扬赠与名言,并让学生高声诵读以体会一种快乐。
2、教学中启发学生理解两个“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深入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和含义。然后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去证明“给永远比拿愉快”,这的确是谆谆教导,以求“各有所得”。
3、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情境艺术的引语,指导朗读这意味深长的信,再进一步激励学生积累其中的名言为座右铭,切实铭记、体悟“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4、趁热打铁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拓展练习,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在教学总结时送出期望:但愿“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名言伴随你走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每一处,伴你一生健康成长。最后提醒学生: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的父母无私奉献多年。从不以“拿”为借口要求回报,倡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躬身体会“给”的快乐,从身边的事、从至爱亲情做起,感受人世间真挚的“爱”的艺术、“给”的艺术。
虽然本班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但我相信“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了,相信他们从这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给”的乐趣,从而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有些话,应该让它烂在心里。有些痛苦,应该无声无息的忘记。
2、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就要考试了,别人都在复习而我还在预习。
3、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自己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放纵,原谅别人并不代表着丢弃原则,原谅生活并不是不热爱生活。
4、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5、生命是一场从蒙昧到清醒的追寻。若能时时刻刻保持察觉,我们将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恩典,可以少一些怀疑,多一些相信。
6、迩之所以痛苦,是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7、最痛苦的是,消失了的东西,它就永远的不见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却偏还要留下一根细而尖的针,一直插在你心头,一直拔不去,它想让你疼,你就得疼。
8、好像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别人该怎样生活,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怎样,就像释梦的老妇人,不知道如何把梦变为现实。
9、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德国尼采《快乐的知识》
10、在同学聚会上,我这样对同学说:所谓混的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白岩松《幸福了吗》
11、耳朵塞满痛苦,我听不到幸福的到来…
12、有时候,我把痛苦做为玩笑说出来,是为了不让你看出我有多脆弱。
13、青春真的很单薄,什么都很轻,风一吹,我们就走散了。当疲惫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恢复力量再上路;每当困惑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再上路;每当痛苦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抚摸流血的伤口,擦干眼泪再上路;停下脚步,只为走得更远。
14、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所以,绝不去恨人。
15、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人世间的风雨,就是这个世界赐给我们的,一个人一生中的坎坷,不是苦难,而是。每一次挫折与,都是一次痛苦的记忆和教训,但也是灯塔、航标,是未来人生路上的指南针。
16、我们那时尽管年少无知,太容易把欲望当成爱,其实最爱你的那个人,只有在懂得责任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有的时候真该感谢生活,它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磨难,人总是在痛苦之后才懂得生活的意义。
17、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18、他喜欢她,写了无数情书,但她成绩优异,从不正眼看他。大学毕业后,她找工作四处碰壁,无助时得知他开了公司,快要结婚了,新娘没她漂亮。她想挽回,他说:你在我最纯真的时候给了我最痛苦的回忆,而她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给了我最纯真的爱,爱若不纯真,漂亮又奈何。后来,她做了他的小三。
19、伤悲覆盖着每个夜晚,这痛苦的滋味结缠在胸口,久久不能释怀。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我静坐着,书本泛着黄光,灯光却使它耀眼。
白发苍苍,长须飘飘,他已沧桑了,在我脑中踱步,脚步清脆。
余秋雨,这本就带着几丝静谧的名字,在我脑中回响。他看见了,行行止止,被历史的沧桑涂抹着,他看见了许多。
而那些被时间隐去的角色,在他的一俯一仰间,驾着文字来到我的面前。“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来到莫高窟外,一生慨叹,“王圆箓”。
伴随着老旧的树叶“咔嚓”作响。这位老者在我面前讲述着。他说的是一位道士……莫高窟不幸成为了道士的家,用无数珍宝换得这位道士的一世茫然。
“茫然的是当时的`中国啊!”他怒吼着。却无奈的走向下一个地点。这是时代的慨叹。
他登上庐山时,再一次想起了古人。
山高路窄,他一路磕磕绊绊,终于见到了这一震撼身心的奇观,听到了这一轰然震耳的咆哮。生命,也许终于被一种久违的感觉“淋湿”他想到了朱熹又联想到徐霞客。但他也看到了熙攘的人流,他无法构建出一种文化与名胜的对应,只能眼看着文人变成了游人。
“一阵云雾又漂到了我的眼底”他想着摇了摇头……
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
《文化苦旅》也此般“苦着”。苦在追寻,苦在徘徊。作者苦苦思考,苦苦探索。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的文人在慨叹,在惋惜,于选择间陷入一片迷茫。眼看中国的文化在夹击中看不清未来的路在何方。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行文流畅、内容简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从小教育儿子的思想。文章结构清晰,两件小事很自然地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且两件小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把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多么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芬芳,带着父谆谆教诲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我启发学生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想。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对“给”与“拿”的理解。
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情境艺术的引语,指导朗读这意味深长的信,再进一步激励学生积累其中的名言为座右铭,切实铭记、体悟“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最后趁热打铁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拓展练习,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虽然本班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但我相信“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了,相信他们从这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给”的乐趣,从而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不足之处在于“写信教子”这一部分讲的不够分量,对信的内容还应该再深入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各民族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更是将全党的目光聚焦到作风建设上,从八项规定,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再到重拳反腐败,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党的根本宗旨的形成发展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中早有存在。1835年,马克思在他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提到了“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强调,布尔什维克党人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文学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并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马列主义为我党把为人民服务纳入党的宗旨,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概括为“为人民服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将这一宗旨郑重地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一次漫长的历史选择。
1945年,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进了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以后的历次党代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写进党章,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最终确立。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强调如果哪个党的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提出的“三个代表”,提出的“以人为本”,提出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都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入新的时代内容,都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宗旨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党坚守着这个根本宗旨,才能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二、根本宗旨淡化的原因分析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当前,在我们党却出现了一些根本宗旨淡化的现象,根本宗旨为什么会淡化,两个字,变了,什么变了?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党情变了,党的xx大早就提出“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段话告诉我们,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党的历史方位变了。执政前,党离开人民就不能生存,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对党与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认识尤为深刻。执政以后,个别领导干部被权力腐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越来越淡薄,有的领导干部甚至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老爷。同群众的关系从“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火柴关系”。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志确实已经沾染了不少官气。这让我想到了著名的“耿飚之问”。
耿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不要军衔的国防部长,在他的回忆录里,很少讲他的赫赫战功,却说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1991年,耿飙重返半世纪前战斗过的陇东某县。就在抵达庆阳县的当天晚上,他住的招待所外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大批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耿飚感到震动,也深为痛心。在离开庆阳的最后一天,耿飚接见了县里主要领导同志,到场的还有甘肃省的负责人。耿飚没有批评也没有责备,只是讲了一件真实往事。50年前,耿飙任副旅长的129师385旅就驻扎在这里,有一个战士侵犯了当地群众的利益,而且还很严重,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他。老百姓知道后,也是黑压压来了一大群人,齐刷刷下跪为这个违纪的战士求情。往事说完后,耿飙十分激动,大声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飙一问惊人,全场鸦雀无声。“耿飚之问”告诉我们每一名党员,现在的百姓对于我们的党,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四看四不看”,不看历史看现实,不看政绩看败绩,不看宣言看行动,不看中央看地方。
三、坚持执政为民乃公仆本色
有人说“耿飚之问”问得好,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在于把战争时期军民的鱼水关系与如今官民水火不相容的差距揭示了出来;用事实阐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深刻道理。谁脱离了人民,必将自取灭亡;告诫了“得民之心者胜,失民之心者败;得民之心者荣,失民之心者辱”这个被历史反复验证的教训。民为国之本,国以民而存。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坚守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一名人民满意公仆。
坚守理想信念,追求宗旨意识。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的根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曾说过: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风水,不信苍生信鬼神,这些迷信背后其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明辨大是大非,折射的是信仰的缺失,宗旨意识的淡化。那么,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信仰什么?有人说信仰马克思主义太虚,信共产主义太远,只有信真金白银最真。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信人民,我们党执掌政权并将长期执政,说到底是人民的选择。如果人民不选择我们,那么,最终导致的后果将是国将不国,党将不党,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信仰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宗旨意识。什么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硬币有二面,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那么,谁是群众?人民在哪里?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自己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人民群众,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自己的下属是人民群众,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自己也是人民群众。山西平遥古城县衙大堂正门有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虽年代久远,但道理依然深刻适用。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不是游离群众之外的另类。时刻牢记“自己也是人民”。坚守宗旨意识,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对人民有感情、有热情、有激情,在人民最盼的地方赢民心,在人民最急的地方见真情,在人民最怨的地方改作风,我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我们坐在台上。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前些时候舆论对该书及作者争议颇多,如今看过并粗略的研究一下,觉得议论是理所当然的。总体评价这本书:文化苦旅,不苦很酸,文人的酸腐都体现出来了。
在我看来,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有文采,关键在于诗意,当然,是流淌的诗意,而非憋出来的诗意。诗意也只能证明作者的才气,不能决定作品的高低。索尔仁尼琴与莎士比亚谁更加富于才气?无疑是后者。谁的作品更伟大?真的很难说。
其实文学作品是个综合的东西,一切在于怎样描述现实,还有现实在内心的感受,才华,是没才华的人天天挂在嘴上的假牙。说人话,能把人话说到有趣之极的地步,这叫才华。
好作品标准就三个字:说人话。
但《文化苦旅》中说人话的作品很少,大多是用辞藻堆砌出来的空洞文章,或是强加情感的矫情文章。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并不高。
他写的《三十年的重量》这篇文章中写到,"记得我那篇得奖作文是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一挥而就的,好像是为了应付暑假作业吧,一写完就飞奔出去玩耍了。待到有一天惊奇万分地看到它刊登在报纸上,而且后面还印有口气堂皇的长篇评语,从审题、选材、详略取舍、辞章修养一一加以赞扬,我立即变得严肃起来了。"他被所谓的评委点评给收服了,只是一心陶醉其中,并没有想评委凭什么能胡乱扯出文章原本没有包含的东西,连作者本人都没有想到的,评委又从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也难怪后来他写文章也是这个样子,对所见事物喜欢强加情感,也难怪他眼睛里常含着泪水。
《文化苦旅》中很多文章是强加情感的。写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这个没错,但当作者的情感过分的寄托,反而使文章显得矫情(或滥情)。例如《道士塔》。
《文化苦旅》中很多文章是用辞藻堆砌出来的空洞文章,在一篇文章里对一个事物用很多辞藻修饰,看似浮华,就因浮华而破坏了事物原本的样子。他这样写作,证明了他懂得很多修辞手法,很多词汇,但对文章的破坏是很大的,显得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例如《废墟》,这个可以和《荷塘月色》"一较高下"的文章。
余秋雨写《文化苦旅》中很多文章,一边用辞藻堆砌来描写景物,一边强加情感,导致文章显得既空洞而又滥情,雕饰感极其浓重,难道不雕饰就不是文学、文化了么?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但我并没见到文化灵魂,而是见到作者满纸的矫揉做作。
《文化苦旅》中说人话的作品很少,大多属于他的回忆散文,他的回忆散文,大都是把事情叙述清楚,运用辞藻就很少,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不用辞藻堆砌的文章例如《漂泊者们》,给人一种清晰自然的感觉,没有显得做作,在《文化苦旅》中显得极其难得的文章。
《青云谱随想》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现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叙事描写都很到位,辞藻运用不过分堆砌,恰当自如,自己也没有过分强加情感,没有把自己胡思乱想的故事强加给文章,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不足之处在于,为引出朱耷花费过多的笔墨写中国绘画史和徐渭,如果把这些内容压缩,减去一些无关紧要的修辞句子,使文章感觉紧凑些,那样读者不会觉得作者扯皮太多,卖弄自己的知识,而产生疲倦。这样的话,文章就能更近一层了。
我对余秋雨的旅行,并没从书中感觉到有多苦,只看到他写下的众多空洞矫情文章,尽显他所谓的文人情怀,不过是酸腐罢了。或许我的观点有些偏激,因为现实中对余秋雨评价是当代散文作家的佼佼者,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我不知道评价散文的标准是什么,但我知道朱自清的《背影》比《荷塘月色》好,余秋雨的《漂泊者们》比《道士塔》好,至少前者都是真情实感的叙述事情,而后者都是辞藻堆砌出来的矫情空洞文章。或许我的偏激源于考试中对余秋雨文章的赏析,强加的"赏析"毁了文章。
秋雨在《文化苦旅》的后记写到:"读者诸君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它,那就随便翻翻。"这些文章真的不适合被强加赏析,出现在课本和考试中实在是这些文章的悲哀,因为作者本没想那么多,无中生有的赏析只能是破坏了文章。余秋雨如此,如果是余华的文章被选中,可以想象到本来一篇说人话的文章,也会被"赏析"到变成说鬼话。,我觉得文章被拿来做考试赏析,是文章莫大的悲哀。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以上就是我的感受,大家就求同存异吧。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习主席的话振聋发聩、引人深省。不光是舌尖上的浪费,当今社会,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在广大党员队伍中也滋长了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为了帮助大家认清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遏制浪费现象,今天我就围绕《发扬艰苦奋斗 厉行勤俭节约》为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整个世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艰辛的艰苦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躬身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执政党地位。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一些党员在思想上对勤俭节约产生了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了,老百姓的日子也红火了,作为党员也可以享受享受了,无形之中滋生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上出了偏差。
(一)节约过时论。古人讲:兴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水决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下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大大提升,很多同志思想上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志认为,勤俭节约是在困难时期提出来的,那时候人员吃不饱,所以要勤俭节约。现在时代不同了,像我们现在都吃上“六菜一汤”了,“红米饭、南瓜汤、伴着盐巴吃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勤俭节约了。
(二)享受应该论。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在敢吃苦、能吃苦中建设国家。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甘愿吃苦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毛泽东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随着工资待遇的增加,少数同志怕吃苦、图享受的现象滋生。认为条件改善了,就应该好好享受,艰苦奋斗的传统有所丧失。
(三)勤俭无用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联想到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相对于过去,我们的条件确实好多了。然而,就在一些人摆阔气、讲排场、比奢华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不要忘了,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要忘了,我们的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们这种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来说,我们不敢浪费,更浪费不起。勤俭节约不是没用,而是非常重要。
(四)促进消费论。数据显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每年高达2000亿元,这相当于浪费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000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三最”女贪官罗亚平,涉嫌犯罪金额1.45亿元,从其家中搜出48块劳力士等名表、253个lv手提包、1246套名牌服饰、600余件金银首饰、159条项链及700余万元现金。我们有的同志向往“只卖贵的,不买对的”。买东西向往名牌,花钱如流水,一个月的工资,没有几天就花的分厘不胜。有的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花钱就要大方点,太抠门儿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有的讲,现在工资涨了,就要给自己改善改善,不买点名牌、不讲个档次没面子。认为买便宜的掉价,让人瞧不起。认为只有大力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对国家经济建设也是一种贡献,这实在是一种谬论。之所以存在这些思想行为偏差,主要是一些同志对勤俭节约的理解还停留在外在形式上,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还没有真正看清它作为我们的传家宝,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勤俭节约,说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还要老调重谈呢?因为它重要。回顾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历程,我们党正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从偏僻落后的山沟里,从千难万险的长征中,从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发展起来。也正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创造了人民军队,把勤俭节约的精神灌注到人民军队之中,才从小米加步枪一路向前,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战胜国内外凶恶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论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对于我们每名党员永葆本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复兴、成就伟业需要勤俭节约。有的同志说,现在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了,讲点享受无可指责。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足的。毫无疑问,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40十年来,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距离。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面加强对我国的遏制,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全面对抗的时代,可以说,我们国家再次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当前,由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改变,过去靠走出去、全球化的经济高速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美国霸权深刻影响世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党从来就是在逆境中奋斗、逆境中前进,越是困难,越能激发我们干事创业的韧劲、决心,越是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党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克服万重困难,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把勤俭节约落实到生产生活中的点滴之中,只有这样,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希望,我们党才能历久弥新,在挫折中、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勤俭节约。历史上因奢侈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很多,商纣王醉生梦死,穷奢极欲,很快断送了商汤的江山;隋炀帝奢靡腐化、大兴土木,最终国破人亡;唐玄宗沉迷酒色、荒淫无度,暴发安史之乱,唐王朝走向了衰落之路;古罗马帝国骄奢淫欲,整个帝国沉浸在挥霍享乐之中,最终走向了灭亡。由此可见,勤俭节约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是多么的重要,什么时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国家就繁荣昌盛,什么时候浪费成风,大手大脚,不思改变,就会埋下衰败的种子。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党就是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起家的。井冈山时期,靠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创业,红军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长征时期,延安时期,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长征的艰难困苦,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使中国共产党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挽救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希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靠艰苦奋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800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于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于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于兴旺发达的。
(三)成长进步、日后发展需要勤俭节约。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丢掉了勤俭节约的精神,必然导致工作干劲的减弱、革命意志的衰退、人生追求的变异和政治信念的动摇。所以人们常讲,艰苦朴素之心减少一分,违法变质就会增加一寸;贪图享乐之心充盈头脑,艰苦奋斗之心就会荡然无存。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离开艰苦奋斗,没有不倒在声色犬马之中的。党员本色是需要维护的,是需要时时检视自己的,如果一时放松了自我要求,享乐思想就会在无形之中滋生。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纠治“四风”,很多“老虎苍蝇”腐败堕落,都是从贪图安逸开始的,有些领导干部喝茅台只喝年份原浆,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一桌饭动不动就上万,挖空心思大快朵颐,品尝山珍海味,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要看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硕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舒舒服服出不了成果,成就、荣誉历来与懒汉、懦夫无缘。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随时告诫自己,要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要舍得吃苦流汗,付出艰辛的劳动。如果贪图享乐、骄奢淫欲,迟早会堕落变质。
古人讲: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欲求温饱,勤俭为要。紧紧手,年年有。勤能补拙,省能补贫。思前顾后,吃穿常有。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这些话都在警示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以良好的行为培养节约的作风。
(一)思想上筑牢勤俭节约的“防线”。大家知道“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其国力、财力,不可谓不强,曾几何时,内部生活极度腐化,举全国之财力修建阿房宫、秦皇陵,本想一世二世万万世,最后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乃至挥霍无度,没有不衰落的。国家是这样,个人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注重勤俭节约,迟早会坐吃山空。要防麻痹,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商纣王,他刚登基时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生活节俭,他的转变就是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的。一次他感到用象牙筷子吃饭很好,后来又感到泥碗与象牙筷子不配套,就用玉碗吃饭,逐渐对普通衣食就不感兴趣了,开始了无止境的享乐,引起人民的不满,成为亡国之君。这告诫我们,勤俭节约要从点滴做起,不能觉得浪费一点、奢侈一点没什么,时间长了,思想就会麻痹,慢慢就会掉入骄奢的深渊。要防放纵,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那么我们将被无尽的欲望所吞噬,因此,我们要有自制力,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消费,追求物质享受,否则的话,奢靡之风就会找上你,而你则会沦为“物欲”的奴隶。要防松懈,三国时期政治家刘备的那句话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说:“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如果缺少对小错误的警觉,任何人都难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作风上积累勤俭节约的“因子”。良好的习惯需要平时的点滴的养成,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周总理也说我们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当一天总理,我就不盖政府大楼,精简节约先从政务院做起。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陈云同志,用的铅笔直到手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便条纸都是用台历的背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我们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计划开支,量入为出。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大家的工资津贴怎么花,大家心里都要有个计划,比如日常生活开支多少?按揭房子多少?小孩上学多少?用于急需多少?准备留存多少?等等。只要计划周密、开支合理,每月津贴费是够花的,计划得好,还可以略有节余。要合理消费、量力而行。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该花的钱也要省着花。我们大家都处在人生的积累期,有的家庭困难比较多,有的即便现在经济负担不太重,但将来也要结婚生子、赡养父母,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把节约的钱存起来,可以用来应急。正所谓“粒粒黄沙堆成山,滴滴涓水汇成河”,积少成多,养成储蓄的习惯,可以为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修养身心、多学知识。俭以养德,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精力放在追求知识、追求价值实现上面,多学一点东西,多增长一点本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行动上培树勤俭节约的“美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党成长壮大的传家宝。要倡导勤俭节约,大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让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争取个个都是“节能标兵”、人人都是“节水能手”;我们每名同志应从节约一个馒头、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铺张浪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培树朴素作风,“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党员而言,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缺水不缺精神”对于我们党员而言,这是一种敢于吃苦敢于应对挑战的一种精神,这不光是对待水,对待勤俭节约也一样。勤俭是美德,我们应像节约用水一样去弘扬老一辈革命前辈流传下来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好传统。过去,我们靠着这股子劲头,磨砺了自己的意志,锤炼了顽强作风。现在,我们更应克服浪费习惯,用勤俭立身,从而为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要构建节约社会,一个人讲节约,将受益终生;一个社会讲节约,也将蒸蒸日上。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就应当树牢“人人讲节约,人人讲奋斗”的意识,摒弃那种“公家东西不心疼”心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敢于向浪费说不,增强节约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动作为。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主人翁,在工作生活中,看到浪费现象要敢于说不,敢于立言立行当好模范,从而带动身边的人,推动新风气的树立;另一方面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摒弃攀比风、享乐风,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党工作,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志们,“奢侈浪费虽然没有牙齿,但可以吃掉人的理想,奢侈浪费虽然没有双手,但可以把人引入歧途,奢侈浪费虽然没有灰烟,但可以熏黑人的灵魂。”愿我们每个同志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推荐他的苦瓜人生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人总是很羡慕那些得不到的东西。作为学生,我曾经很渴望上班一族那种自己挣钱,自己花钱的日子。而当自己真正开始利用暑假的时间挣钱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个时候我总是很怀念学习生活,总是很想快点开学。
回顾暑期打工生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这种困难不同于学校所遇到的,我个人觉得比学校遇到的难题更上了一个层次。
首先,找到一份工作都很难。想想也是,谁愿意找一个没有任何经验,而且还是想做短期的学生呀。我找过贴有招聘启事的店面。谁知道,当我说出我的原意后。本来笑面相迎的老板来个180度大转弯,冷冷回应一句我们这里已经找好了人。鬼才信他的话,那启事明明是新的,而且店里面就他一个人,哪来的新人?陆续还找过别的工作,我甚至找过中介,但都失败了。最后还是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
打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十几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开始,只恨自己出道太晚了,和他们比起来,好像我都老了。但是,慢慢的,我感觉到了世事的艰难。难以想象那些十几岁就开始面对社会的年轻人是怎么承受的,或许每一个青年都会羡慕还在上学的同龄人。现在我很知足,二十几岁还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一定要利用这个条件,路还掌握在自己的脚下,前面的路还很光明,我有信心走好以后的路,也一定会的。我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第一天上班,就面对种种规定。什么理成平头,什么穿工作服,什么把胡子剃了。如果在学校,就算是执行也会打些折扣。而工作中,这就是命令。执行也要执行,不执行也要执行,除非你不想干了。虽然,领导也会说什么不要当面顶撞,私下可以单独解决,可是有用吗?现实吗?这些大多数都是空话。领导喜欢那种溜须拍马的人,而不是喜欢忠言的人。得罪领导意思的话很少有人说。
在工作中办事情还要处处小心,虽然不至于溜须拍马,但是,说话还要谨慎。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小事,我会终身记得的。那是在总经理的办公室里,我坐在总经理的椅子上。这时,一位姓于的经理走了进来。我故意拿总经理的腔调说了一句:小于,随便坐。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不妥,但事后,那位于经理和我说,当时我弄得他很没有面子,祸从口出,如果我对别的经理说的那话,或许,我会惹来一些是非。想想也是,毕竟,他是我的上级,又有老总和几位经理在场,这样称呼很是不好。还好,于经理没有追究。
上下级关系,也完全不同于师生关系。我的实习经理说过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世上没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如果是一位单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其实,事实就是如此,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应付的能力和毅力,都要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就没有这种情况,有一次我们竟然和老师关于如何考试讨价还价起来了,想起来可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毫无情面的执行某些死的规定。这也是为那些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挣钱难,就算你认真的工作,合理的得到你的劳动所得都很难。老板总会想方设法的尽量少开给你工资,上班迟到扣钱,上班吃东西扣钱等等,这就是小老板的一个发财之道吧。这使我想起了《雷雨》里面的情节,周老爷为了不发给工人工资,竟然制造工难使工人丧生。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类似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断过。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我总觉得自己不是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在一个人剥削人的旧社会,我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我也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之下。老板尽可能的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还会给一个经理一份工资的情况下,安排不止一份工作,限度的榨取他们的价值。难以想象如果始终这样过下去,我会怎么样去承受;难以想象那些同事是如何熬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不敢想,也不再想。毕竟,我不会是这个岗位的人,我还有时间,有机会去奋斗,去争取自己的新生活。
工作中遭人家白眼,甚至受训,也是有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只能有利益的关系呢?为什么这种关系就那么明显呢?有的时候,当我遇到这种事情,一时冲动真想不干了,或是找几个朋友收拾仇人一下。可转过来想想,我能干上几天,能忍就忍吧。就当成提前去适应这个社会一次机会,用一点孔乙己精神胜利法,全当成儿子训老子就算了。但还是希望以后我的工作生活不会这个样子,人们之间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很平静的解决的。
每天只是单调的上下班,没有很多的节假日,这使本来就很厌倦的工作变得更加无聊,也许工作就会是这个样子。现在学习期间每周休息,以后工作就不一定会是这个样子。在无聊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也是一种能力,现在只会抱怨一天八节课很烦,可这又算什么呢?最多只是一天吗?有的是时间去调整,去适应。
很不适应工作中称呼的改变,从同学,海超,变成了师傅,小庄,不久以后就会是老庄。这样一变,使我从一个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很是纳闷,为什么有名字非要直呼其姓呢?同姓的人很多,同名的人却很少。直呼其名不是很亲切,又不易混淆。难道人们只是因为称其姓方便才会这样做吗?只要稍微用一点心把对方的名字记住,称其名,一定会使对方感觉到很温暖。反正,别人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姓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也尽量成别人的名字,拉近和他人的距离,这也是一种交往之道吧。
其实,工作中也会有欢乐。因为不是在家里,要学会满足。领导的一个微笑,同事的些许关心,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要注意关心别人,给与别人温暖。给与和收获是成正比例的。不管是苦,还是累,暑假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在暑假的实践中,我学到了以前不懂,而且在学校里不会学到得知识,并且增强了自己的能力。这些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这次实践对我的帮助实在不小。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把自己推向社会的机会,感谢实践中给与我无私帮助的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冬季卫生常识培训心得体会 卫生培训感悟(8篇)
- 最新减肥成功个心得体会(汇总19篇)
- 神农盗谷种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神农盗谷种的起因经过结果(4篇)
- 2023年文化自信自我提升心得体会报告(优秀9篇)
- 最新数控编程加工实习心得体会总结(模板8篇)
- 学习高电压技术心得体会简短 高电压技术的认识与体会(四篇)
- 依法规范执教心得体会及感悟 依法执教的心得体会(6篇)
- 考前动员会校长讲话(大全8篇)
- 2023年过年回家心得体会(优秀17篇)
- 形势与政策信仰心得体会报告 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悟(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