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3:42:56 页码:7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实用12篇)
2023-11-19 23:42:56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人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写心得体会中,可以提出具体建议或改进方案,为自己和他人的进步提供思路。5.在网上找到了一些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场要求不再只是技能的单一性,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识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通识教育在职场中的价值和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通识教育在职场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通识教育增强了我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职场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而通识教育所提供的广泛知识背景和全面的人文素养,使我能够更好地与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这让我学会更多地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在通识课程中,我们也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使我在职场中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其次,通识教育开拓了我的视野。在职场中,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是求职者的必备能力。通识教育以其跨学科的特点,使我不仅仅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更深入了解了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动态。这无疑为我走向职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大的竞争力。例如,在通识课程中,我学习了艺术、音乐和历史等领域的知识,这些看似与职场无关的学习,实际上为我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再次,通识教育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职场中,随时都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通识教育以综合性和细致性为理念,使我具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创新思维,让我能够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更加冷静和客观,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参与通识课程的小组讨论,我锻炼了我在团队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对我在职场中的项目管理和决策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通识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职场中,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公司所看重的品质之一。而通识教育正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价值观在职场成功中的重要性。职场不仅仅是技术和能力的比拼,更是背后对人性、社会责任和道义的要求。通识课程中对于伦理和道德的讨论以及对于相关案例的探讨,让我意识到了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和对他人的关心重要性,并且坚定了我在职场中积极向上的态度。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在职场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我提升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开拓了视野,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些都对我在职场中的表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相信通识教育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建立基础知识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小学教育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个别关注。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发展潜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体特点。这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我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三段:启发思考。

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辨。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常常使用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第四段:培养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时机。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项目,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倾听。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常常通过分组活动,组织学生一起完成一些小型项目,例如制作海报或模拟商店等。学生们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第五段:尊重个人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兴趣、态度和学习风格都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班级整体的绩效,还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差异。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强求他们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学习。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友谊。通过尊重个人差异,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尊重他人,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力。

结尾。

小学教育是每个孩子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石。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启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相信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取得更好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危险,如交通事故,遇上坏人,烧伤,被电等等,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我保护”,就是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来保护自己,学会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

就在去年夏天,四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在中午时到龙源湖去游泳,可他们并不知道危险的来临。突然其中一个被水草缠住了,怎么也动不了,眼看就快要淹死了,其余三个赶紧过去想吧同伴救上来,可是他们毕竟也小,再说那是是中午,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没有办法请求救援,于是便发生了四人全部被淹死的悲剧。

这说明了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还太少,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是可以游泳的,也许下面水草杂乱会缠住你的脚,也许下面有很深的淤泥,会把你陷进去,也许这水有好几米深,让你的脚还够不到水底。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记得有一年,我和邻居小朋友一起放炮,我们用粗香点燃了各种各样的花炮,后来,夜深了,我们趁着火光互相追逐嬉戏起来,我忘了手里还拿着点燃的粗香,于是乐极生悲的事情发生了:玩的时候,她开玩笑的似地做出向我身上泼水的动作,我也习惯性的伸手去挡,结果粗香便一下子戳到了我的脸上,起了一个泡。

这就说明了我自我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多,做事应该小心,要思前想后,而真正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自作主张,而应该像大人们求救,比如打“110”,找家长,找老师来帮我们解决困难。

写在前面的话:孩子刚踏进校园学期过半有余,应班主老师的要求,家长要提交教育意见建议和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深感当前孩子学习的压力,每天都在完成作业中度过,而课堂甚少专门开设或教会孩子如何学会做人处事,注重德行的修为和品格的健全等知识课程,又谈何全面发展能应对未来复杂环境竞争和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对当前教育存在的不足,甚为忧虑。故而即兴略谈点滴,以之共勉。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我班有的家长经常反映说:孩子在家饭后不愿意洗手;衣服脏了不肯换。所以,今天早上我组织了一次个人卫生大检查。

“小朋友,现在老师检查卫生,看哪个小朋友最讲卫生,最听老师的话,把手洗得最干净,把脏衣服换掉了。”小朋友们听我一说,都争先恐后伸出小手。我边检查边听见几个小朋友低声嘀咕什么。“小朋友说什么,大声点告诉老师。”孩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吭声了。“谁最勇敢告诉老师”我鼓励着,终于大胆又调皮的于志瀚小朋友站出来说:“郭老师,你也要讲卫生洗干净,你的衣服后面也很脏。”我大吃一惊,这是今天早上我刚换的工作服呀。我赶忙对着镜子回头一看,的确,工作服的后下摆处有斑斑点点的污渍,原来是早上蹲着洗刷厕所时溅上的。

我赶紧说:“小朋友说得对,老师应该把衣服洗干净,再穿上。小朋友给老师提出来,老师很高兴,下班后就把衣服洗干净。”小朋友听了后都鼓起掌来,掌声响了很长时间。

很多时候,老师无需用很多言语来要求孩子,只要你自己做到了,就不必担心孩子做不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的:"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她应该感到,她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因此,老师必需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从这以后,我不管什么场合更注意要以身作则了。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心得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小学教育的看法和体会,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启发。

首先,小学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更容易吸收新知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通过讲故事、唱歌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他们变得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小学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在他们心灵纯净的时候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我也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通过这些教育方法,我发现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有了进步,而且在品德方面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第三,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素质。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数学课上,我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综合素质培养,我发现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第四,小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科学课上,我会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在艺术课上,我会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意识。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教育,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

最后,小学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关爱孩子的成长。在日常工作中,我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与他们交流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的成长将更加健康、全面。

总之,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重要一步。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品德和价值观、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家校合作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关键。我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将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小学时光,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思政教育是现代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而通识基地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探索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在我所在高校的通识基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思政教育的力量,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教育通识基地,旨在提供一个开放灵活的学习、思考和交流环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人生和价值。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分体验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识基地中的思政教育课程。

在通识基地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思政教育课程进行学习,这些课程通常会涉及哲学、政治、宗教、历史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心仪的课程进行学习。在这里,我选择了一门社会学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我深入了解了社会学所探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感受到社会学对培养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拥有了更深刻的社会认识和思考能力。

三、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训练。

在通识基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任务,这是对学生综合思考和研究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的重要性,我认识到了一个好的研究方法所能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论文写作及其相应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四、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

在通识基地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通常会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项目考察,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互相交流并获得更独特的思考方式,最终能够形成更系统的思考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协作与沟通,并开始理解到创意的灵感来自于不同的思考角度与方法。

在通识基地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思政教育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些学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领悟。思政教育让我们深入地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帮助我们获得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生态体系的全面、客观和深刻的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思政教育对个人思想、精神、人格素质的影响,同时也逐渐明白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义务与责任。

总之,思政教育通识基地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上,我们体验到了多元化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逐渐明白了人的社会性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探索世界、丰富思想、提高素质,让思想和时间一起长大成熟。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3月13日,我非常荣幸的在上海杨浦高级中学聆听了全国教育楷模、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于漪老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谭轶斌老师以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孙宗良老师的精彩讲座,他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好几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是于漪老师讲座里的一句话。于漪老师讲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竟没有用讲稿,其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无不使大家为之折服。“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句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宽容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就在感动中,我也懂得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课堂教学是育人不是育分,中国教育培养的是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于漪老师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她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

这是孙宗良老师讲座的题目,他的这一观点拓宽了我们教学的思路,他从一个个的案例入手,让我们意识到了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现实误区,又从一个个的案例分析怎样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我们形成了“学生意识”的教育观。孙老师讲座中提到的对于文本的“变质的‘多元解读’”,我在教学活动中也曾经遇到过,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而违背了基本的价值观。听了孙老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知道了要引领学生把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湘融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关注的并不是成绩第一,而是成绩背后反映的发展趋势”

这是谭轶斌老师的讲座《漫谈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句话。

她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来谈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引领我们了解了国际的评价标准,而从去年上海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取得了“全球第一”的骄人成绩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上海的教育不愧是走在我国乃至国际教育的前沿。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教育还重在关注分数,而有些忽视成绩背后反映的发展趋势。谭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总之,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作为一位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应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以先进理论作指导,既教书又育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打造有效课堂;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善于反思总结,争取做一名现代型优秀教师。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劳动教育,通过劳动,学生能够增进对工作的认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通识教育的劳动教育中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参加通识教育的劳动教育,我开始逐渐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在一次植树活动中,我亲身参与并体会到了植树的艰辛。我们需要先挖坑,然后将幼苗移入,最后填土并浇水。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够为环境保护做出微小的贡献。这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段:锻炼动手能力。

在通识教育的劳动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一次手工制作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手工艺品。我亲自动手制作,经过反复的尝试和失败,最终成功完成了一件高难度的手工作品。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学到了制作手工艺品的技巧和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致。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实践与动手,我们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

第四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次团建活动中,我们参与了一个团队拓展训练项目。我们需要一起解决一系列的难题,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协作等等。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我们灵活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并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和社会交往至关重要。

第五段:结尾总结。

通过参与通识教育的劳动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理解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教育使我从理论走向实践,让我在动手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将在通识教育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职场中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成为了职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通识教育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了解到职场中的重要原则是团队合作。在通识课程中,我们通常会被要求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项目或任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才之间的合作的重要性。在职场中,不同部门的员工合作共事,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因此,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对我在职场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对于跨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知识水平,也为我们在职场中的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在职场中,由于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来应对各种情况。因此,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得以培养了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和能力,这无疑为我在职场中的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还意识到了自身的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在职场中,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只有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才能够不断适应并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培养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为我在职场中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深感道德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识课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道德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讨论和研究。在职场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具备高度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操守,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取得较好的职业发展。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明确了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并且在职场中时刻保持了一种正确的职业操守,以此来引导和影响他人,取得良好的职业声誉。

综上所述,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通识教育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团队合作、跨学科知识、终身学习和道德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些方面的体验与学习成为了我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对于职场中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这两天一直看到被转载的批驳通识教育的文章,作者是我很喜欢的老师朱绩崧。朱老师在文章中提到,通识教育之矫枉过正,在有限的时间内,什么都学,后果自是平庸。其实我部分程度上也认同他的观点,但是我想说,这是他根据自己的生命经验所拼接出来的通识教育的一个画面。而我来到复旦两年,通识教育的课程我基本也已经修完了,根据我的生命体验,通识教育完全还有其他的图景。

老师提到,有英文系的学生因为学3分的社会学导论而不背他的十四行诗了,但是给我这个机会让我遇到朱老师,有幸在他课上读了莎士比亚的原著,看了各种对于莎翁作品的文学批评论述的,也是通识教育。那是一门叫莎士比亚悲剧的通识选修课。如果没有通史教育,我一个学国政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大学的校园里去上一门跟英文文学有关的课程,而这样的课程对我来说就是给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文学可以有多大的魅力。一个学国政的学生会读pre-modernenglish,读着莎翁的原著,会在万老师的英语作品鉴赏课上读各种类型的英文诗,学习诗歌的韵脚,会在世界文学导读的课上听一口纯正英音的汪老师分享着自己的阅读体验,给我们念爱经、别离辞甚至是说说萨德的奇怪的癖好。这些体验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

一个在自己专业领域及其精通的学者,当然是非常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我看来,本科教育本来就不是为了培养在某个领域极其精通的学者。更多时候,是给学生们一个机会,可以去了解不同的学科,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不同学科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有方向地去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是培养自己的阅读趣味。之前打过大学教育的辩题,看了很多学者的论述,其中有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大意是大学教育是为了发展人,使人可以使自己的性格、知识更完善,可以真正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其实我在走出去跟别的同学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是没有通识教育的课程的,因此他们学的也大多是专业相关课程。但我也并没有发现他们因只学专业课而比我的复旦同学在专业知识或者技能上面有非常明显的超越。更多时候,我反倒觉得身边拥有更多不同学科知识的同学在思考问题时角度更加多元,思路更加开阔也更加灵活。

说别人的例子可能不那么直观,那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大学里上过的令我印象最深、学到东西最多、收获也最大的课程真的不是我的专业课,而是一些别的学科的通识课程。比如说张双利老师的《共产党宣言》,她让我对哲学特别是马哲有了崭新的认识,从而对哲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门课算是我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课程,甚至没有之一。

还有通识选修课中的商务案例分析,两年才开设一次,由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老师james来授课,整个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前做大量关于案例的阅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就是大家各自发言、讨论然后老师会在中间不停地问你,把你一步步往前推,直到你将自己的所有所学都展现出来为止。老师风趣幽默,典型的乐天派美国人,虽然受过高等的专业教育,但是授课非常简单易懂,而且重点强调分析方法。从来不让大家死记硬背些什么知识,而是在上课讨论和平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地掌握。

还有博弈论与中国智慧,虽然讲的是博弈论的知识,但是我在之后也发现跟国际关系领域很多知识也可以进行交叉应用来分析问题,尤其是这个理论本身会教给你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分析问题的模型。其他的课程,像法语、基督教哲学、国际金融、证券理论、化学与人类等等课程,我都觉得其实都是让我学到了蛮多东西,对我帮助非常大的。

当然,国内的通识教育是有其问题的存在的。前两天跟港大的熊浩学长交流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国外一般只有顶尖的大学才会有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也要是这个领域内顶尖的教授才能够开设的,比如像哈佛的约瑟夫奈这样子级别的教授。反观复旦,通识教育的课程种类非常的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若是让学生上了没有收获,还不如减少通识课程的数量,只开精品课程,减少每个人必须修满的学分,保证学生可以在每一门精品的课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常规管理。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下午半日活动的实习,我对我们中(一)班的班级常规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生活常规管理方面。

2:20左右,组织幼儿起床教师会轻声地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下午好,我们该起床了。先穿好衣服,再叠被子,然后去小便,洗手,喝水。”一般来说,如果幼儿叠被子的速度很慢,有拖拉现象,老师就会运用语言适时提醒,先表扬速度快的幼儿再通过幼儿之间的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来促使幼儿尽快叠好被子。

幼儿的每一次盥洗,当班教师是必须在场的,因为有些幼儿可能会在盥洗室里玩水或者上完厕所不洗手。此外,每一次要求幼儿小便、洗手的时候,教师总是必须“不厌其烦”地要求幼儿先卷起袖子,用肥皂擦洗,手心手背,指缝间都应洗到位,把小手洗干净以后,在水池里将手甩一下,再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以此培养幼儿养成便后洗手及手脏时洗手的清洁卫生习惯。

吃点心的时候,幼儿是没法安静进餐的,他们总是会寻找说话的机会,当教师没站在他们的桌子旁或者与另一位老师稍微交谈时,幼儿就会趁机小声地跟身旁的幼儿说话。因而,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必须时刻用语言提醒他们安静进餐,不要讲话,不然就会噎着,而如果幼儿还是照样讲话,教师可以让幼儿全体起立,站着挨老师的批评,等老师批评完以后,再让他们吃点心。另外,针对幼儿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提出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即可以对幼儿说:“讲吧,你们就大声的讲话吧。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大声。”这时,幼儿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不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嘛,老师今天是不是不正常了,怎么要求我们大声讲话,然后就集体不讲话,安静的就餐了。

吃点心的时候,幼儿除了爱讲话以外,有些幼儿还会挑食或者吃饭速度很慢,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中班幼儿会互相比较的心理,采用榜样示范法,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并且对进餐速度比较慢的幼儿进行时间限制,倒数十秒以后,必须全部吃光。

吃完点心以后,教师还应要求幼儿要把嘴巴擦干净,然后把椅子搬到教师中间围成半弧形,拿本图书,安静地在座位上看。

二、教育常规管理方面。

集中幼儿上课前,由于吃完点心以后,幼儿可以拿图书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因而教师就要求幼儿收图书,把图书放在原先放该图书的位置,然后去小便洗手。

当大部分幼儿已经小便,洗手,坐好了,还有几个幼儿在磨蹭,老师就会组织幼儿一起念“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快、快、快,不要像个老太太。”并且适时提醒幼儿的坐姿,要求其两腿并拢,挺起胸膛。

在上课前,幼儿的注意力还很容易分散,如何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教师就应该花点心思了。一般来说,最为有效的就是先做手指游戏。中班幼儿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跟老师一起做有意思的手指游戏当然是很乐意。做完手指游戏以后,再通过有新意的导入方式,幼儿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老师的身上了。导入方式可以是情境表演,猜谜。

由于中班幼儿有爱告状的行为,上课的时候,会向老师告状,为了不影响上课的教学,教师就应该适时制止,严厉地对告状幼儿说:“与上课无关的话,下课后再告诉老师。”

此外,中班幼儿的表现欲是很强的,当老师提问的问题,他们懂了,就会七嘴八舌,或者老师提问某个幼儿,他们也会插嘴回答,教师就应适时教育幼儿,教育他们回答问题之前要举手,没请你回答时,要安静听别人的回答,要学会尊重他人。

中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是20—25分钟,在这25分钟里,幼儿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分散的,因而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来维持上课秩序,比如弹钢琴,做手指游戏,语言表扬表现好的幼儿。

由于这次的实习是下午的半日活动,主要是创造性游戏的教学,因而在向幼儿提游戏要求的时候,除了结合教育目标以外,常规要求依然不能放松,例如角色游戏以及表演游戏:游戏之前,必须先用商量、协商的方式解决角色冲突,环境布置好了,才能游戏;游戏时必须使用礼貌用语;游戏后,必须跟同组的组员一起收拾玩具;而结构游戏除了要求注意颜色的搭配,作品的牢固性以外,还要求幼儿要爱护玩具,不能抢玩具,不能破坏伙伴的作品。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一些做法就是表扬示范法、及时补强法以及图示图表法。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为手段,因而当某些幼儿表现不好时,教师就会以表扬表现好的幼儿来树立榜样,让其它幼儿跟着学习,这与中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以及爱模仿的特点密切相关。

补强法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而为了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我们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者表扬。当幼儿表现好,有进步时,我们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补强”,作出及时的奖励或表扬,这种奖励或表扬可以是物质的(贴贴纸),也可以是精神的(微笑,亲抚)。例如,在实习期间,当幼儿吃饭的速度比以前快时,我就马上微笑地对该幼儿说:“哇!__今天表现最好了,真棒!”幼儿游戏结束时,在点评的时候,有进步或者表现好的幼儿,我就会组织幼儿一起对该幼儿说“棒棒棒,你真棒!棒棒棒,___最棒!”,并评选该幼儿为最佳“表演者”,除了语言的表扬以外,还会在他的头上贴上福娃的贴贴纸。

图示图表法,是当幼儿表现好,有进步时,就在记录幼儿一周表现的表格上,给其一颗“五角星”,并贴在哪一方面表现好的格子里。

此外,在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的时候,生活常规与教育常规相结合,贯彻了“保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在这次为期一个半月的下午半日活动实习中,我对我们中一班的班级常规管理的经验总结。

小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通识教育。

希望大家喜欢!

走进大学前就闻得许多大学在第一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学习,而是进行公共课教育,彼时我还不清楚课程的设置情况,不了解公共课教育的用图和益处。终于等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西南财经大学并开始接受学校创新且富有特色的通识教育后,我才对通识课程有了由浅到深的认识。

起初,和许多出入大学的同学一样,对新的学习模式有些不适应。高中的教育是非常应试且单向的,所有人的目标都是高考。课堂上老师勾画重点,详细解答各个难点重点,大量灌输各种技巧、方法,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都在应试的枷锁下被桎梏了,老师教,学生听,非常的单向性。而对于课后知识的巩固情况,几乎所有学生都采用了程度不一的题海战术,通过《xx助你上清华》、《北大敲门砖》、《高考抢分王》等高考辅导书名,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学习和大学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它带有不可避免的功利性。而在大一的这一年通识教育里,我发现大学的学习更多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积累。首先,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最直接的是ppt的应用代替了黑板粉笔,暂且不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势,但前者的直观性、快捷方便等特点是广受推崇的。老师字教课时不会局限于课本,而是结合一些影视资料、热点话题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举个例子来说,大一第一学期陈运老师的《社会学教程》中,陈老师常和我们一起谈论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蜗居、大学生创业等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陈老师播放的《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节目中一个关于蚁族的报道,从中我们不仅更熟悉所学的专业术语,将理论结合实践,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门课程知道了应该从何种方式思考一些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它教会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带给我们的益处是远远不能从学分来计算的。而且,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很多课程老师都是提倡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目标,这些互动、激励的方式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面对教育方法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法也必须作相应调整。从前的课堂上,老师们大都是一节课一节内容,进度适中,点点详解,学生不必花大量时间预习,而大学课堂上,老师一个课时会讲一章甚至两章的内容,也不会“紧扣课本”,而是用一些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提前预习,积极思考。提前预习内容,可以掌握一些专业理论知识,课堂上与老师的实例讲解相结合,大有事半功倍之效。至于课后知识复习情况,有的学科有配套练习题,有的则没有。而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是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报刊,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全面掌握这门学科,还是熟练应用和提高学科素质的一块敲门砖。还有一个方法是多联想、多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字学习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后,在阅读一些政策时,那些知识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用了。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其中能“薄发”的一个关键是总结。总结不仅仅是对某个概念、章落等的概括,还应该包括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想与见解。有人说,文字需要保鲜,诚然,内心的美好感受和一闪而现的灵感需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这同样适用于我们对知识的感悟和见解,及时的记录和总结可以让我们见证自己思想的一次次进步和升华。

最初学习通识课程,感触并不深,甚至无知地认为这是无用只举。可随着一步步的学习,我发现了它的乐趣和带给我们的益处。学习了《社会学教程》后,面对一个热点话题时,我不会像从前一样以一个人好恶去夸耀或指责,而是试着从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一种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学习了《科学技术史》后,我欣喜的发现一路走来,科学的历史是如此的艰难而又光荣,李约瑟难题是何能让人着迷;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后,我不会再对各种政策方针而手足无措,而是尽最大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深知需要补充的知识还有很多,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而我一定会积极主动努力学习各门课程,“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两天一直看到被转载的批驳通识教育的文章,作者是我很喜欢的老师朱绩崧。朱老师在文章中提到,通识教育之矫枉过正,在有限的时间内,什么都学,后果自是平庸。其实我部分程度上也认同他的观点,但是我想说,这是他根据自己的生命经验所拼接出来的通识教育的一个画面。而我来到复旦两年,通识教育的课程我基本也已经修完了,根据我的生命体验,通识教育完全还有其他的图景。

老师提到,有英文系的学生因为学3分的社会学导论而不背他的十四行诗了,但是给我这个机会让我遇到朱老师,有幸在他课上读了莎士比亚的原著,看了各种对于莎翁作品的文学批评论述的,也是通识教育。那是一门叫莎士比亚悲剧的通识选修课。如果没有通史教育,我一个学国政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大学的校园里去上一门跟英文文学有关的课程,而这样的课程对我来说就是给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文学可以有多大的魅力。一个学国政的学生会读pre-modernenglish,读着莎翁的原著,会在万老师的英语作品鉴赏课上读各种类型的英文诗,学习诗歌的韵脚,会在世界文学导读的课上听一口纯正英音的汪老师分享着自己的阅读体验,给我们念爱经、别离辞甚至是说说萨德的奇怪的癖好。这些体验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

一个在自己专业领域及其精通的学者,当然是非常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我看来,本科教育本来就不是为了培养在某个领域极其精通的学者。更多时候,是给学生们一个机会,可以去了解不同的学科,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不同学科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有方向地去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是培养自己的阅读趣味。之前打过大学教育的辩题,看了很多学者的论述,其中有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大意是大学教育是为了发展人,使人可以使自己的性格、知识更完善,可以真正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其实我在走出去跟别的同学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是没有通识教育的课程的,因此他们学的也大多是专业相关课程。但我也并没有发现他们因只学专业课而比我的复旦同学在专业知识或者技能上面有非常明显的超越。更多时候,我反倒觉得身边拥有更多不同学科知识的同学在思考问题时角度更加多元,思路更加开阔也更加灵活。

说别人的例子可能不那么直观,那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大学里上过的令我印象最深、学到东西最多、收获也最大的课程真的不是我的专业课,而是一些别的学科的通识课程。比如说张双利老师的《共产党宣言》,她让我对哲学特别是马哲有了崭新的认识,从而对哲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门课算是我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课程,甚至没有之一。

还有通识选修课中的商务案例分析,两年才开设一次,由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老师james来授课,整个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前做大量关于案例的阅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就是大家各自发言、讨论然后老师会在中间不停地问你,把你一步步往前推,直到你将自己的所有所学都展现出来为止。老师风趣幽默,典型的乐天派美国人,虽然受过高等的专业教育,但是授课非常简单易懂,而且重点强调分析方法。从来不让大家死记硬背些什么知识,而是在上课讨论和平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地掌握。

还有博弈论与中国智慧,虽然讲的是博弈论的知识,但是我在之后也发现跟国际关系领域很多知识也可以进行交叉应用来分析问题,尤其是这个理论本身会教给你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分析问题的模型。其他的课程,像法语、基督教哲学、国际金融、证券理论、化学与人类等等课程,我都觉得其实都是让我学到了蛮多东西,对我帮助非常大的。

当然,国内的通识教育是有其问题的存在的。前两天跟港大的熊浩学长交流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国外一般只有顶尖的大学才会有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也要是这个领域内顶尖的教授才能够开设的,比如像哈佛的约瑟夫奈这样子级别的教授。反观复旦,通识教育的课程种类非常的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若是让学生上了没有收获,还不如减少通识课程的数量,只开精品课程,减少每个人必须修满的学分,保证学生可以在每一门精品的课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20xx年3月13日,我非常荣幸的在上海杨浦高级中学聆听了全国教育楷模、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于漪老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谭轶斌老师以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孙宗良老师的精彩讲座,他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好几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是于漪老师讲座里的一句话。于漪老师讲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竟没有用讲稿,其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无不使大家为之折服。“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句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宽容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就在感动中,我也懂得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课堂教学是育人不是育分,中国教育培养的是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于漪老师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她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

这是孙宗良老师讲座的题目,他的这一观点拓宽了我们教学的思路,他从一个个的案例入手,让我们意识到了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现实误区,又从一个个的案例分析怎样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我们形成了“学生意识”的教育观。孙老师讲座中提到的对于文本的“变质的‘多元解读’”,我在教学活动中也曾经遇到过,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而违背了基本的价值观。听了孙老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知道了要引领学生把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湘融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关注的并不是成绩第一,而是成绩背后反映的发展趋势”

这是谭轶斌老师的讲座《漫谈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句话。

她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来谈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引领我们了解了国际的评价标准,而从去年上海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取得了“全球第一”的骄人成绩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上海的教育不愧是走在我国乃至国际教育的前沿。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教育还重在关注分数,而有些忽视成绩背后反映的发展趋势。谭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总之,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作为一位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应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以先进理论作指导,既教书又育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打造有效课堂;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善于反思总结,争取做一名现代型优秀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