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 冬奥会知识讲座心得(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4:02:24 页码:9
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 冬奥会知识讲座心得(9篇)
2022-12-27 04:02:2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一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总奖牌榜

排名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中国

乌克兰

加拿大

日本

0

斯洛伐克

0

0

法国

美国

奥地利

英国

挪威

0

新西兰

0

芬兰

0

0

德国

0

意大利

0

0

瑞典

0

0

澳大利亚

0

0

瑞士

0

0

北京冬残奥会主题口号

北京冬奥组委自2020年5月起启动了主题口号创作征集工作,通过定向委托创作的方式,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征集主题口号创意。

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经过多轮评审,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意见,并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取得一致后,最终决定将“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作为北京冬残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

“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

“一起向未来”与2008年口号既有接续又一脉相承,同时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留下的又一中国印迹。

“‘一起向未来’号召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向未来进发,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表示,北京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不仅表达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的心愿,更展现出力量,体现出号召力,更富有激情和动感。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雪容融(shuey rhon rhon),是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其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主色调为红色,头顶有如意环与外围的剪纸图案,面部带有不规则形状的雪块,身体可以向外散发光芒。

2019年8月21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简称北京冬奥组委)确定选用雪容融为冬残奥会吉祥物。

2019年9月17日,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对外公布。

2022年2月23日,雪容融官方宣传片对外发布。

雪容融的整体造型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吉祥物灯笼外形的发光属性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吉祥物雪容融正式亮相鸟巢。

2018年8月8日—10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北京冬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吉祥物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与中国以外五大洲35个国家的5816份作品。

2019年1月7—8日,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全部有效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选出10组候选设计方案,由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姜宇帆为主要创作人的中国结和红灯笼组合设计位列其中。

2019年2月,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就上述创意设计给出修改意见,希望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优化,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

2019年4月,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形象确定初步造型。

2019年8月,北京冬奥组委确定选用雪容融为北京冬季残奥会吉祥物,并向国际残奥委会正式提交吉祥物方案。

2019年9月17日,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对外发布。

2022年2月23日,雪容融官方宣传片对外发布。

2022年3月,官方发布特殊“太空限定款”雪容融。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总奖牌榜(最新)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二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已圆满落幕,但人们依旧沉浸在过去十多天里奥运健儿们带来的感动与喜悦当中。这些天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世界各地成为了“爆款”,更加反映出全世界人民对这场冰雪盛会的喜爱。

就在冬奥闭幕的前一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倾情打造的动画大电影《我们的冬奥》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该影片由《冰雪玫瑰》《九月的冬季假日》《小虎妞奇梦记》以及《胖大圣借兵器》共四个篇章组成,讲述的是冰墩墩、雪容融为了去参加冬奥村开村仪式,与孙悟空、大耳朵图图、熊大熊二等众多中国经典动画形象相遇而产生的一系列奇幻动人的故事。当冰墩墩、雪容融与各路动画角色梦幻联动,不仅勾起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也在无形中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让人们感受到竞技体育运动的魅力与风采。

在电影的第一篇章《冰雪玫瑰》中,“光头强”一行五人在赶往车站的路上遭遇突然降临的暴风雪,被困在山洞中。为了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赶上去往北京的火车,五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最后“光头强”克服心理障碍,通过雪中滑行的方式将玫瑰花作为求救信号传递给登山队员,成功获救。第二篇章《九月的冬季假日》中,冰墩墩走失街头,为了能让它按时参加开村仪式的彩排,“九月”与同伴一起争分夺秒,克服困难,最终将冰墩墩送到了彩排现场。电影中的故事无一不在告诉观众: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在真实的冬奥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2月5日晚,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比赛中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为中国夺得首金。“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王濛在解说席激动地喊道。中国人骨子里那股团结的力量永远让人安心。此次接力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更是彰显了团队的力量。无独有偶,在2月7日晚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当比赛还剩7圈时,任子威第一名领滑,体力消耗极大的武大靖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你先走!”悄悄的示意,真诚的祝愿,让人们感受到竞技体育除了竞速之外的魅力,那就是团结协作、集体致胜的可贵。

在电影第三篇章《小虎妞奇梦记》中,小虎妞本是一个学不会滑冰就轻言放弃,不敢直面困难的人,因做了一个关于冒险与挑战的梦,梦里的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打败怪物,救出了心爱的玩偶墩墩。醒来后的虎妞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终于愿意再次踏上冰场练习滑冰。

同样,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也从不缺乏有勇之人。勇气,是谷爱凌在跳台项目中毫不犹豫做出的转体1620;是羽生结弦放弃夺金的可能,毅然决然跳出的4a动作;是年近半百的速度滑冰选手克劳迪娅以全场最慢的速度向终点的奋力冲刺。

对于观众来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完美的表现,是激动人心的夺金时刻。但对运动员来说,比金牌更重要的,或许是他们不断突破自我,战胜自我的那一瞬间。谷爱凌赌赢了,她的勇气帮助她将实力毫无保留地发挥了出来,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上夺得了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羽生结弦赌输了,未能完成4a动作的他错失了获得奖牌的机会。4a,是人类身体能力的极限。“这是花样滑冰选手的极限之壁,我想要创造那个超越极限的一章。”羽生结弦在赛后采访时说道。但输,何尝不是一种赢?他以失败之举赢得了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赏。岁月从不辜负每一个带着勇气迎难而上的人,就如那剔透的雪花,纵使知道即将融化但也不曾辜负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电影中,滑雪运动员小雪坚持热爱,不断练习,终于有了去北京冬奥会为国争光,实现梦想的机会。视小雪为偶像的光头强,也在努力克服自己对滑雪的恐惧,梦想着未来成为像小雪姐姐一样优秀的滑雪运动员。而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还有更多运动员在用时间、用汗水去浇灌梦想,只为站上最高领奖台。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队的两位旗手——高亭宇和徐梦桃,以独特的出场方式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徐梦桃“骑”在高亭宇的肩膀上,让五星红旗在最高处飘扬。徐梦桃随后发文说道:“一起‘高’举中国‘梦’”。

高举中国梦的两位运动员,在本次冬奥会中不断挑战自我,终于实现了奥运金牌的梦想:高亭宇历经四年的沉淀和积累,以34秒32打破冬奥会纪录,斩获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实现了他当初在平昌冬奥会许下的誓言:“下次把奖牌换成金的!”“四朝元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用12年的时间讲述了一段“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的故事。从温哥华到索契,从平昌到北京,徐梦桃的坚持让她终于赢得了那块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

四年一次的奥运赛场,是千万运动员冲刺梦想的舞台,也是他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命运转折点。从冠军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荣耀和勇气,更明白了坚持梦想的意义所在。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的冬奥》不仅仅是一场动画盛宴,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其通过各式各样的动画角色,借助北京冬奥的东风折射出的体育竞技精神更值得我们注意。从关注冬奥到大众参与,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北京冬奥会将冰雪运动的快乐带给更多人,冬奥健儿们所展现的体育精神也激励鼓舞着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让体育嵌入生活之中,让奋斗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才是冬奥会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三

敬爱的党组织: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寒假生活达到了尾声,这个寒假正值冬奥盛会,无数感动应运而生,无数泪水喷涌而至,无数故事惹人注目。现向党组织汇报我这个月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请党组织批评指正。

百年历史回响,冰雪画卷,波澜壮阔,正徐徐铺展。体育强国,体育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中国梦,体育梦,交汇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坐标中,从08年夏季奥运会,再到2015年申办冬奥成功,再到今年成功举办冬奥,中国,正在一步一步按照计划前行。今天,为践行实现非凡卓越精彩,绿色奥运之约,我们不断摸索,攻坚克难,解锁多项国内空白技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国际主席巴赫说过:“尽管受疫情影响,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这无疑是对中国举办冬奥的巨大表扬,北京,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魅力。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在今天,为什么中国要以举国之力举办冬奥会?事实上,冬季冰雪运动一直以来被视为高岭之花,相比于耳熟能详的游泳、乒乓球等夏季运动,由于场地和地区限制,冬季运动相对而言危险性高,熟悉度小。从本国人民角度,冬奥会的召开,能够有助于冬季运动的发展,激发国人参与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冬季户外运动的益处和乐趣,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以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从世界角度来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也是中国体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创双赢局面的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谈到了冬奥的意义,冬奥赛场之上,我们看到了老将武大靖的不懈拼搏,也看到了任子威、李文龙、谷爱凌和苏翊鸣等“00https:///后”选手的闪耀时刻,在奥运舞台,热情洋溢、敢拼敢赢,为祖国赢得荣耀,绽放了青春光彩。同舟共济,扬帆起航,身披国家队战袍,在家门口为国争光,我们也在向世界宣告,00后的我们,正承担着属于我们的使命与任务!不为人生设限,敢于挑战,就没有不可能。透过奥运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强则国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可期,中国未来可期。奥运比赛是能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精神的展现。少年强则国强,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青春的符号始终在闪耀。永远相信中国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奔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的主力军。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接受奥运精神洗礼的青少年,还将更广泛地参与到世界的整体潮流之中,推动世界奔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新年新气象,新春团圆,我们在庆贺《亲爱的》原型孙海洋一家终于团聚之时,也在感叹刘学州少年生命的易逝,一个15岁的少年本该快乐成长,却被亲生父母抛弃,小小年纪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惨剧,是什么造就了这两种截然不同局面?正如有人所说,父母之于子女,即使苛责谩骂,但爱与陪伴必不可少;子女之于父母,即使任性冲动,但孝顺与理解不可或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他们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是与身体里另一个灵魂不断对话的关系,是汲取爱的营养过上幸福生活的康庄之道,是修复内心深处伤口的治愈之路,也是卸下包袱轻装前行的重生之旅。在龙应台的《目送》之中也有说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热爱,愿这世界无拐,也愿这世界多一分爱。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20xx年x月xx日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四

大家好!

最 近,一打开电视,听到最 多的就是“冬奥会”这个词,让一向对体育不太热衷的我也有了关注“冬奥会”的念头。

冬奥会就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顾名思义,这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等,属于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冬奥会每隔4年举行一届,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隔两年举行。

一打开体育频道就是冬奥会的现场直播,这时,正准备进行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

滑道上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全副武装,身穿各色带有国家标志的赛服,已各就各位,整装待发。只听“啪”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便快速跑起来,趁着助跑的惯性在冰面上飞速滑动着,一个个矫健如飞。滑道上,他们你追我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冰上一圈又一圈地滑着。转弯时,他们倾斜身子,里侧的手触摸冰面以保持身体平衡,身后是一道道犀利的冰痕。

突然,赛场上沸腾起来——快到终点了!运动员们开始最后的冲刺,个个使出绝招儿奋力往终点冲。第一名已经冲出来了,并且拉开了距离,第二名和第三名也在激烈拼杀,互相追逐,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在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看到了冲在最 前面的身着红色赛服的中国选手___,我急得蹦着冲他喊,“快啊——快啊——”我真替他揪心,生怕后面的选手追上了。

终于,___成功了,这个17岁的大哥哥以2分15秒055的成绩,荣获亚军。看到他手举国旗在赛道上向观众示意时,我的心里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这可是中国队在这个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赛事的首枚奖牌。

___,好样儿的!

在这个冰雪的世界里,各国的运动健儿们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着运动的风采,展示着运动的魅力,展示着冰雪世界里的精彩与人们的热情!

冬奥会,激情的盛会,运动的盛会!

谢谢大家!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五

参加冬奥会、取得好成绩,是苏翊鸣从小到大的梦想。

出生在吉林的他,4岁就被父母带上雪场,在懵懂的玩闹中逐渐喜欢上滑雪。

此后,他的雪上人生仿佛“开了挂”:

7岁时签约成为世界知名单板滑雪品牌的赞助滑手,

12岁跻身国内顶尖滑手之列,

14岁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

同年12月,就在全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锦标赛上,

夺得单板滑雪大跳台男子组及男子u18组两块金牌……

因为这些成就,他一度被媒体称为“滑雪天才”。他和谷爱凌一样,是被媒体和大众偏爱的“天才叙事”的核心主角,但比起他的天赋异禀,“努力”和“坚持”更像是他的人生底色。

“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我每天练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可能需要一个夏天才能去完成这个动作”。

单板滑雪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时间的训练,苏翊鸣曾在社交平台上说,自己练得狠的时候,一周就练坏4块板子。

更多的时候,苏翊鸣在社交平台上的记录的每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都潇洒如风,但这份在空中驰骋的轻松表象下都是他无尽的努力和汗水。

即使在去年12月,苏翊鸣以155.25分的总分成为中国首位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冠军得主后,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站上该项目领奖台的中国运动员,他的访谈感言里仍然只有两个字——努力。

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好,努力让国歌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奏起。

在所有公开的图文和视频访谈中,“努力”二字,是苏翊鸣答案的高频词汇,“坚持”更是贯穿他整个滑雪生涯。

7岁的时候,去雪场滑雪,被一个不会滑雪的大叔压到大腿骨折。

手术后,年幼的苏翊鸣并没有因为疼痛和受伤,就选择退缩和放弃。

日复一日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摔倒,旧伤好了又受新伤的他,一步一步地用努力和坚持,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2019年,苏翊鸣首战世界杯,但未能晋级决赛。

遗憾退场后,他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摘得2021年的世界杯冠军,完成了从“新秀菜鸟”到“世界顶级选手”的跨越。

光鲜背后的这两年,仅“空中旋转1980”这个动作,苏翊鸣就在气垫上练习过成百上千次。

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曾说,苏翊鸣14岁时就很辛苦,承受着超过同龄人的训练量。

他培养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的训练,但苏翊鸣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

冬奥会摘银后,苏翊鸣说:“希望大家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尝试一下想尝试的东西,因为努力永远不会欺骗你的。”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六

大家好!

2月4号,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晚上8点,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主体育场鸟巢开幕。

冬奥会开幕式从24节气雨水开始展示,一直展示到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每一个节气都配着一个画面和相应的古诗词,以唯美的画面新颖的形式拉开了开幕式的仪式。12位小朋友抬着国旗走入体育场,然后就是56个民族的代表抬着国旗传送到升旗台前,升旗手叔叔庄重的接过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缓缓升起。这时候全体起立大家跟着音乐唱起了我们雄壮的国歌。

我在家里面对着电视面对国旗也举起我的右手向国旗敬礼,跟着雄壮的音乐唱起了国歌,心中无比自豪。大大的六瓣雪花承载着全世界参赛国家的名字。冬奥会组委会主席蔡琦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 赫讲话。在升起国际奥运会会旗的时候,我感触特别深:44个大山里的小朋友唱起希腊语的《奥林匹克圣歌》。本届北京冬奥会火炬是用的微火,体现了中国的环保理念,体现了绿色奥运精神。全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踏上团结友爱的征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了我震撼!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期待着体育健儿们有更精彩的表现,拿更多的金牌。

谢谢大家!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七

闭幕式伊始,12辆晶莹剔透的冰鞋车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被推入“鸟巢”。参照中国民间虎头鞋的造型,12辆车子仿若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钟内,以车轮“痕迹”组成了象征吉祥团结、美美与共的“中国结”形状。

在“中国结”的映衬下,各代表团运动员入场,谷爱凌开心到蹦蹦跳跳,徐梦桃坐在高亭宇的肩膀上,成为全场“最高”的旗手……全场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向体育健儿们表达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鸟巢”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现场大屏幕播放短片《20__,有我!》,再现了运动员们奋勇拼搏、激情飞扬的精彩瞬间。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冬奥会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运动员将成为闭幕式万众瞩目的焦点,“这是他们经过辛苦训练和赛场拼搏后的欢庆聚会”。

正是这些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共同绘就了北京20__年冬奥会的逐梦画卷。

“要做到自己最好”,谷爱凌在一次次凌空飞跃中创造佳绩;“站在雪板上就是最开心的时候”,苏翊鸣用高难度动作刷新单板滑雪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齐广璞技压群雄夺得金牌;“没有人能动摇我”,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压力为动力两破奥运纪录;“拼搏的心永远年轻”,49岁的德国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第八次征战冬奥……

冬奥会花滑男子单人滑比赛结束,中国选手金博洋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休息区合体“比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获得金牌的谷爱凌安慰哭着的对手;在徐梦桃确定赢得金牌后,竞争对手考德威尔立刻冲上去与激动的徐梦桃紧紧相拥,祝贺她在自己家乡赢得了奥运冠军……

几乎每个小项的奥运纪录都在北京冬奥会被改写,无数感人瞬间被定格。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拼搏竞争中友爱互助,在共同挑战极限中一次次刷新冰雪纪录,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欢聚与团结,不仅在场内。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北京20__年冬奥会期间的浏览量达到27亿人次,明星运动员的社交媒体账号的评论量达到10亿条。北京冬奥会吸引了中国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电视媒体上吸引了6亿观众观看,以及有至少一百万新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数字平台来关注赛事。运动员们将带着“双奥之城”的祝福,迈向新的开始,一起向未来。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八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于今天24节气之首立春,20:04分开幕,于21:24分中国队入场。

以二十四节气开始倒计时的冬奥开幕式,令人惊艳。

在第一个节目中,被屏幕拟造出的草丛震撼了,那一刻,我仿佛被无限缩小,飞入那一丛草中,无忧无虑的在那一片绿色中游走,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第二个节目中,有无数个孩童高举白鸽模型,在舞台上奔跑游走,仿佛无数个白鸽在半空中飞舞,游走在舞台的每个角落,最后聚集在了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心型,最后走失的小朋友被找回了,这一细节,无数国人泪目。随着灯光的熄灭,这个代表和平的节目结束了。

最让我震撼的的是合成大雪花的过程,无数个小雪花,上面有不同国家的名字,从天上飘飘洒洒的落下,最后聚在一起成了一个大雪花,其用意为微小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大力量。

最后的奥运火炬,并不是巨大的火炬和熊熊的烈火,而是用一个小火炬代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最后,开幕式在一阵烟花的中结束了,中国加油!

关于冬奥会落幕心得体会实用九

3月5日,中国选手刘思彤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比赛中获得季军

“站在起点的那一刻,首先超越的是自己,然后才是对手。”27岁的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队员刘思彤说。第二次参加冬残奥会,刘思彤从心态到技术都成熟了许多。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和女子全能(坐姿)比赛中,她斩获两枚铜牌。

“命运给了我艰难的考验,却也给了我足够好的奖赏。我不会因自身的残疾而自卑胆怯,不敢追求梦想。通过高山滑雪运动,我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接受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以为国争光的荣耀,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意义和价值。”刘思彤说。

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刘思彤和许多女孩子一样,会去网购,趁打折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和化妆品。但这次为了冬残奥会比赛,她将手机调至静音,专心致志比赛。

“明天是宝贵的休息日,我会静下心调整状态,不给自己留遗憾。”刘思彤说,“我也希望所有女孩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能够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无论是酸甜苦辣。”

国际残奥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20__年平昌冬残奥会,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女性运动员数量有所增加。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很高兴看到女性残疾人运动员数量创历史新高。”

3月6日,中国队选手闫卓在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比赛中

从“冰立方”出来,面带微笑的闫卓谦虚又从容。闫卓是中国轮椅冰壶队五名队员中唯一一名女队员。1992年出生的她,刚出生便被查出患有疾病,终生无法行走。

由于接触项目时间较晚,为增加训练时间,闫卓常常控制喝水量来减少上厕所的频次。冰壶场地温度较低,闫卓下肢血流不畅又没有知觉,长期训练被冻伤也是常有的事。但她说:“我现在越来越享受轮椅冰壶的乐趣,我想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中国第一枚冬残奥会奖牌,就是在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中赢得的金牌。四年以来,中国轮椅冰壶队两次在世锦赛夺冠,本届冬奥会有明确的目标:取得金牌。这也是闫卓和女教练岳清爽的心愿。

中国队教练岳清爽说:“相对于男教练来说,我觉得女教练的想法可能相对更细腻。包括每一颗球的选择,还更善于观察队员的状态,包括他们的眼神等等。想得更多,帮他们考虑得更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