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 反恐演练心得体会400字(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9:21:36 页码:11
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 反恐演练心得体会400字(八篇)
2022-12-26 19:21:36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一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二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0xx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x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x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三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距县城55公里,固原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据考证,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了,人称“景云寺”。明朝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又建一座新寺,并上书皇帝请求赐名,于是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这就是须弥山石窟又叫“园光寺石窟”的原因。后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海原大地震(1920),使石窟艺术遭到极大摧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20余窟。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子孙官、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五区。

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在子孙官区的崖面上,从现存的造像窟来看,窟室为方形,室中方形塔柱四面分层开龛。这种形式的窟室,是从印度“支提”式石窟演化而来的。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较大,居中端坐;菩萨矮小,侍立两旁。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须弥山开凿最早的第十四窟,这里的佛像有雕刻的也有彩绘的,除一个龛内为释迦多宝佛外,其余的龛内都是一尊佛像,没有旁侍菩萨。纵观这些造像,造法古朴,面形丰满,与云岗、敦煌石窟的早期造像有相似之处。第二十四与三十二窟开凿年代比之稍晚,但这里已是“标准的”一佛二菩萨。其造型特点,脸形清癯,体型修长,佛穿双领下垂的大袍,菩萨穿汉式对襟袖襦,与十四窟大不相同。据我国著名学者潘梦阳先生撰文介绍,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服式改制:禁民穿“夹领小袖”的胡眼,一律改穿汉装,并亲自给群臣颁赐“冠服”,让他们穿戴。所以,佛像的造型和衣着特点,正是太和改制后南朝汉式衣冠和“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流传到北方的反映。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资料《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三面窟壁设“凹”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座,身绕长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飘逸,婀娜多姿。由此,可见唐代文化的开放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官女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官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拜佛念经的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旁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国内绝大多数石窟都开在一面崖面上,而须弥山石窟却开凿在为洪沟间隔的7座山崖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四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与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六盘山地。宁夏南北相距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20xx年初统计资料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平均海拔为1090-20xx米。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五

黄沙古渡的名称源于黄沙嘴。

滔滔万里黄河在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多公里,在宁夏有许多古老的渡口。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官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有了,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横城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向北奔腾而去;蜿蜒的明代长城向东南伸延。由于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横城渡称为“黄沙古渡”。

黄沙古渡在明代时期更加繁盛。明代翰林玉家屏,曾把这里的盛况写进他的《中路宁河台记》一文中。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戍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 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对黄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来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黄沙古渡周围的黄沙与绿野,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戍卒与渡客,构成了一幅独特景色的塞外风光。

黄沙古渡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把它当作黄河水运的重要港口。自北魏开辟黄河水运以后,历史兴盛不衰,唐代的朔方军镇设在灵州,所需军粮经常由北都(山西太原)购买,然后溯河而上,运到灵州。唐高祖李渊为防御突厥,曾下令在灵州置水师,派大将于筠到江南召募船匠来灵州造船,在黄河上建立起我国第一支舰队,黄沙古渡一时又变成了军港。唐朝还建立六城水运匣,专门管理今宁夏、内蒙古一带的黄河水运业。元代科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建议宁夏黄河通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采纳他的建议, 同时还下令建立应理州(中卫县)到内蒙古东胜的水驿,沿河设立驿站10个,有驿船66艘。清代康熙皇帝于1688年亲征噶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乘船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作诗一首: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黄沙古渡自古以来是宁夏水运的重要港口。

到了近代,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制草,毛纺等轻工业的兴起,给宁夏水运事业带来了生机。公元1880年以后,英、德商人陆续在宁夏石嘴山设“洋行”,最多时达10家。这些洋行在宁夏全境及甘肃,青海设有分行,专门收购羊毛皮张。以皮筏、木船、骆驼运到石嘴山打包,然后再装船运到包头转口。民国初年,宁夏成为西北贸易门户,水运业很发达,有船只1000多只,宁夏出口物资70%以上水运,主要口岸是黄沙古渡、中卫、宁安堡、石嘴山,其中黄沙古渡一处,每年输入布匹、百货、杂货约13000 担,输出甘草、羊皮1000担,羊毛1000万斤,是宁夏最繁忙的港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宁夏黄河水运一度发展到最盛时期,在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宁夏拥有木船近1000只,有木船、机帆船、拖轮等大小船队。修建包兰铁路时,主要靠木船发挥了作用,许多建材、石料、笨重设备,大都用木船运输。青铜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未设计船闸,宁夏水运事业才逐步衰落下去,黄沙古渡逐渐失去昔日的繁荣。

20xx年,陶乐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月牙湖设立黄沙古渡生态建设公司,重新恢复黄沙古渡盛名,建设月牙湖生态保护区。20xx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县并镇,把陶乐县以月牙湖乡为界,划归银川市管辖,黄沙古渡生活建设用地也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20xx年银川市人民政府为保护黄沙古渡月牙湖的自然生态环境,批复成立了月牙湖湿地保护区。黄沙古渡按 规划分三期投资建设,总投资为7700万元。20xx年以来,已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供电、供水、道路、绿化等基础建设,规划建设了生活区、沙漠运动区、生态观光区、湿地保护区、黄河码头等。

20xx年4月28日黄沙古渡正式接待游客,在27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汇集了黄河、大漠、湿地、湖泊、田园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大漠黄河、塞北江南”的壮观雄奇。相传康熙微服私访及亲征噶尔丹、昭君出塞和亲、蒙恬北击匈奴皆由此渡河西进。黄沙古渡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主题思路是通过旅游规划,逐步形成黄沙古渡落日观光、湿地保护、治沙示范、生态农业、民族民俗风情、大漠挑战、黄河漂流、沙浴康体、休闲娱乐、黄龙祭祀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六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与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六盘山地。宁夏南北相距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据20xx年初统计资料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平均海拔为1090-20xx米。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5℃~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为200~600毫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开始修筑闻名世界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0xx年成立宁夏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撤销宁夏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能源和旅游优势突出。全区有耕地128.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33.3万多公顷。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万公顷、荒水面积5.6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达100万吨。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兴庆、金凤、西夏、大武口、惠农、原州6个市辖区,灵武、青铜峡2个县级市,永宁、贺兰、平罗、同心、盐池、中宁、海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11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宁夏有回、汉等35个民族,20xx年末总人口603.73万人,其中汉族377.42万人、回族206.49万人。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中国回族形成于元代。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那时就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和留居。元代大批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早在宋代,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在宁夏经商定居。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的穆斯林与蒙古人一起,迁今宁夏屯垦戍边。元末明初回族逐渐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回族人居宁夏,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多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至中原。到元代,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征调或迁徙,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生存。明初,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身份被安插到灵州(今灵武市一带)及固原各州县,加之不断迁徙来宁夏开发、屯垦的回回人,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宁夏回族人口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义军及眷属被迁赶到偏僻地区,其中部分回民移居灵州、化平(今宁夏泾源县)、隆德、海原等县。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多座,有阿訇约4000名。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信奉五项“功课”即: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和各市、县建有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群众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回族男性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一般不吸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接待。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洁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即叩头的地方。既是伊斯兰教信徒聚众礼拜的场所,某些地方又兼有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活动中心的功用。宁夏清真寺的创建从元代开始,经明、清两代,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拱北,是伊斯兰教某地域杰出人物的陵园。道堂,是伊斯兰教某分支宗教领导人礼拜、诵经、讲学和居住的地方。宁夏伊斯兰建筑集中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七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各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0xx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地形和气候)

游客们,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游景观)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带给了宁夏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近几年来,宁夏备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来宁夏旅游,可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国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类原始造型艺术“贺兰山岩画”,有沙海明珠“沙坡头”,以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的沙湖等。现已开发坐羊皮筏子常有黄河,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风情、沙湖观鸟、徒步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项目。宁夏之旅,点多、面广、线长,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回族风情)

游客们,来到宁夏,特别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风情,因为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回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义,会用“清净污染”、“真乃独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古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x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诞生而举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x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

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特产和风味)

游客们,宁夏的特产和风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吴宝耀花游人眼,长思长想不思归。”

想为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各位游客,宁夏概况就介绍到此。也许带游罢宁夏,对他从陌生到了解后,您会发出和我同样的感叹:游遍千山万水,还是宁夏最美!

描写宁夏公安反恐演练心得体会简短八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参观游览。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南距灵武市30千米,西距银川市19千米,距离河东机场11千米,北与内蒙古鄂前旗相接,占地面积7.8平方千米。科考发现,水洞沟地区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0xx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的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位游客朋友,水洞沟地区又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让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顿生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使水洞沟旅游区已经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军事探密于一体的旅游区。随着水洞沟遗址博物馆的开馆,水洞沟景区又增添新的亮点。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水洞沟最神秘的藏兵洞。现在我们看到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人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伺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是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能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过去,由于没有开发,根本没有进洞游览的条件。人们只知道藏兵洞道路曲折,像迷宫一般,再加上洞顶坍塌,多处被土掩盖,洞内设有陷阱,可能还有蛇蝎盘踞,所以,人们轻易不敢进洞走远。洞内到底是何情景,无人能说得清。这样,藏兵洞就成为一个十分神秘、人们望而生畏的去处。

如今,我们完全可以放心进去一饱眼福,但大家一定要跟着我,按照指示牌所指引的路线走,防止迷路,走不出来。

大家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此馆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它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髙科技元素。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了3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的渔猎生活、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虐、山崩地裂等震撼人心的灾难场景,影像唯美而逼真,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3万年的生活场景中。3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3万年的穿越。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人式动感体验展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