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1:43:57 页码:8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5篇)
2023-11-19 01:43:57    小编:ZTFB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总结心得体会,这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尝试用图表、数据和案例等来展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及新教材培训会”。回想此次培训,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我庆幸自己能率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亲身领略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专家的编写意图,感受专家的课改气息,特别是第一次看到人教版采用的大开本教材,心情激动不已。本次培训储瑞年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对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的再思考——学习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社小学数学室卢江主任,对新教材进行了介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整体介绍;陶雪鹤主编对《义务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开阔了我的视野。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2、素材运用的多样化和应用化。

《课标》里“数与代数”中贯穿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些计算题,只要求笔算,另一些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再如过去的应用题一定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新的《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甚至鼓励用扳手指的方法找到答案。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前教学中我们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素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教师要想将知识点变的更深更宽就必须重新寻找素材,这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工作负担。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可变化性素材,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光盘,增加了教材的应用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点。3、适当调整知识结构,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再如教材系统处理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等,进行细致地修改。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课改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恰当,装帧精美,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教材。

总之,这次新教材培训,使我更加深入的把握了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更好的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课本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体系,更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我在研究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数学教材要从基础入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教材要合理地安排数学知识点的顺序,从最基础的知识和简单的题目开始,逐渐深入和扩展。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从加减法、乘除法的学习开始,逐渐引入适当的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这样,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吸收和运用新的知识,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数学教材要注重练习和应用。理论知识掌握有了之后,就需要进行实际应用和练习,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好的数学教材应当给出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尤其是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这样,学生既能够巩固和提高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数学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数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好的教材应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或者拓展题,引导学生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挑战性。

第四,数学教材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趣。因此,好的教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趣味的数学问题、数学趣味游戏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愿意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最后,数学教材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的。因此,好的教材应该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学习数学教材的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学习方法,也能够启发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对数学教材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合理的顺序、实际的应用、创造性的思维、兴趣的激发以及整体的综合性对于数学教材的重要性。相信只要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并且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云南省20_年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初中数学)学习。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家的报告,又有特级教师的核心理念,还有视频观摩研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很充实,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从授课教师安排来看:安排的大学教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觉得我每天都在进步,在论坛交流中大多数学员对这次培训比较满意,评价很高。

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此次培训以网上学习、交流,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模块1:研训准备。

在模块一学习中,我了解了此次培训的课程及要求,进行了自我介绍,通过破冰活动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一线教师。

模块2: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与教师道德素养提升。

模块二学习之后,让我感触颇深,学习后我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学习重任。

模块3:教学设计策略。

学习之后,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这些内容,同时也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中学到了许多教学设计策略,开拓了我的设计思路,使我收获颇多。

模块4:教学实施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工作中心、重点,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曾经有很多疑惑和不解,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听取了关于课堂教学的讲座。真切体验了新课程、新理念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领会到什么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学。教授们在做专题讲座中,把理论知识联系我们身边熟悉的教学课堂事例,深入浅出,生动又不失哲理讲给我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底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体现教学目标?我认为,要衡量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关注课堂上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有多少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学生兴趣盎然持续时间多长,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只要用这些指标去衡量一堂课,教学有效性不言而喻了。当然,要真正的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高效,我们老师首先得认真的钻研教材、课标,认真的研究学生,掌握科学、实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构建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苦学向乐学的转变。我认为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至少要拥有下列知识:

模块5:不同课型的讲授法。

这一专题的学习后,我感受颇深。了解了不同课型将如何上,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模块6: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应用。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代数计算,数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流播放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werpoint、几何画板和等软件制作诸如: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模块7:优质资源展播。

这一专题的学习后,学到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通过近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感悟良多。

第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促进了自己的数学专业发展。在以前的教学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机会和没有时间来解决他们。心中很是苦恼。几十天的国培学习解了我的一些“渴”。培训的每个专题都设置了理论研讨和作业,为我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通过视频领略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阐述,这是一种提高,更是对我更新观念的最好礼物,使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保证,对提高我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第二,通过学习经典务实的课例,开阔了我的视野。

数学教师的视频课,对于我,很好地起到了示范作用。让我从他们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第三,通过几次专家在线研讨,解除我心中的许多困惑。在培训中,专家们的授课涌现出太多精彩,让我感受到了大师们高尚的师德修养,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深邃的思考、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真谛,给我这个一线的教师留下了终生挥之不去的印象,它必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南,事业的航标,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他们身上理想的光辉照亮了我的心房,也改变了我曾有的学习观念,告诉自己要多学习。曾经认为自己从教十几年,知识已经足够,课堂也可以深浅无谓。当我看完视频欣赏完同行的课堂听完专家的点评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自身要多学习知识,让自身知识不断厚重。

专家的在线研讨,对困扰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认真学习专家的留言答疑,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而且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尽管面对的困难很多,但我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新课改。

今后我将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我要把我学到的理论讲解给我们组的教师,用学到的探究性教学、有效教学的艺术风范去感染其他老师,促进所有的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这样的一次培训使我受益非浅,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而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教材的分析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数学教材的分析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解题能力。

第二段:教材内容的完整性。

优秀的数学教材应该具有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覆盖学生所需学习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发现了很多之前忽略的细节和规律。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几何学部分的内容很丰富,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图形知识,还深入讲解了相关性质和应用。通过逐步学习这些知识,我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几何思维体系,对于几何问题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三段:教材的难度安排。

数学教材的难度安排是教学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因为学生的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一个好的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并有序地安排难度。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教材中的难度安排非常合理。例如,在初中的代数学习中,教材将简单的等式和方程作为基础,逐渐引入复杂的分式和二次方程,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代数思维的框架。通过反复训练,我逐渐掌握了不同类型的代数题目,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段:教材的实用性。

优秀的数学教材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发现教材中很多题目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在应用型问题中,教材会设置一些与购物、节约、旅行等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训练,我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教材的启发性。

优秀的数学教材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并激发思维。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发现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的题目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特殊的题目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解题。通过解决这些特殊问题,我激发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并且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方法。这种启发性的教材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总结: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分析和学习,我深刻领悟到数学教材的重要性。优秀的教材不仅能够提供全面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数学教材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完整性、难度安排、实用性和启发性,以便更好地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4月24日上午和25日上午,海口市教研室张主任给我校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教材培训和课堂指导活动。通过聆听张主任透彻的解读、分析教材,使我深刻了解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定要细化,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使数学目标更准确、全面、和可具有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不光是仅仅去钻研每课时的教学,而且要站在全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高度来钻研教材,制定适合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紧密联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是反应生活的一些现象,创设有效的情境对学生解决问题有深远影响。比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分,只有通过分才能明白余数为什么小于除数,让学生知所以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问题创设要巧妙。

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教师们都会积极多创设一些情景,学生都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而我认为:情境用得多不如用的巧。老师们都知道,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并且贯穿着整个数学课堂。而怎样的数学问题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只有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数学问题,也只有给学生空出时间思考的数学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如魔方任意取走一小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所以在创设情境时,要积极创设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具有深度思维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强化对比训练。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就显得干巴巴,学生就是记不住。为了解决学生记忆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讲一些生动有趣的童化故事和实物。例如张主任在讲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时,一定一定要建立单位的表象。

总之,这次培训,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好的做好数学教学工作。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通过学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20xx年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石泉县师训中心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的新教材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培训,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的成长之路应是一条学习之路,也是一条反思感悟之路。下面就将本人对本次培训的收获整理如下:

一、教材的变化。

修订后的教材清晰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要求,设计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路径或方式,确实使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也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新教材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呈现、结构安排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概括地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教材结构,使内容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要变化有:

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的教学。第二学段才开始系统教学统计图表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可能性”后移至五年级教学。

综合与实践部分:调整或重新设计了主题活动。中低年级每册一般只编排一个主题活动,提高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高年级每册一般编排两个主题活动,重在体现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新设计了“量一量、比一比”“探索图形”等主题活动;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1.结合各部分知识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2.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地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并加以解决—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是:低年级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从三年级开始采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提示。在解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时,会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提示语,如“分析与操作”或“分析与画图”等。

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新教材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5.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

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此次教材修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就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本次教材修订注重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课程目标,关于“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二是在二至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单独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修订后的教材在各个内容领域的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

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除了以前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等)外,还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以此提示教师在课堂上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对估算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首先,估算教学的起点后移。正式的估算教学从原来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后移至“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第二,改变了估算教学的主要载体。由主要结合四则运算教学估算,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第三,在计算以外的教学单元,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估算的应用。例如,“测量”单元中安排了估计距离的例题等。

2.重视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教学。

估算即“近似计算”,一般将算式中的数据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通过口算得到结果。近似数的选取通常是用“四舍五入”法,有时也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具体的方法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修订后的教材注意呈现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中蕴含的不等式的性质。

(五)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修订后的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成长小档案”中的案例提示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特色介绍。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

5.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

6.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

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学习数学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难题,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数学难题时的困惑,尤其是对于一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因此,学习数学的教材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在此篇文章中,将会对数学教材分析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数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概念、公式和问题。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首先,需要理解每个数学概念的定义和相关原理,这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扎实的数学基础。其次,需要掌握每个公式的应用方法和推导过程,这有助于我们在解题时能够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最后,需要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实践,提高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第三段:数学教材的解题思路。

在学习数学时,解题思路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注重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的一些关键点,明确题目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和给出的条件。其次,要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逐步推导出解答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检查解答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数学规律。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段:数学教材的拓展应用。

数学教材的内容通常是有限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拓展应用。首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数学书籍和资料来扩大我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其次,可以参加数学竞赛和讲座,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拓宽我们对数学应用的认识。最后,可以尝试一些数学问题的拓展,挑战自我,培养我们对数学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数学教材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数学教材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总之,数学教材分析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网络培训,组织一次难得的教材培训会。我们一年级组全体数学老师总结几下几点:

兰淑华:新课标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许多方面有了以往不同的新的要求。在离别语数教学四年的我,重新走上班主任讲台,既熟悉、又陌生。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借此机会,略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学习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学体会。敬请有关教学领导、教学专家,予以斧正、点播,以便我快速成长,熟练驾驭新的教学教材。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题,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价值观念。

我在教学中,把课堂和教材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让学生形成良好正确价值观的主渠道。比如,每一节课的情境图,无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除了学习数学教学上的必学知识、技能,学生可以谈谈植树的的意义,如何爱护环境,在良好的环境契机中,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的心里也经受了洗礼,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究竟的意义,与学生共同成长了一次。

《过生日》,通过情境图,感受家庭的温馨,回顾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倍感亲情的至上无私。学生通过如何分东西,知道孝悌,回忆父母的无私奉献,懂得生活中,父母的爱之深。

多年来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课堂上说的意义:有利于矫正学生思维的缺陷、错误。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新的课本多样化的思路,学生必要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更离不开说。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有思才有说,有说才有思。所以,教学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会说了,思维过程也就形成了。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15页2题《哪一堆正合适》有的学生说“五只小狗,每条一根骨头,需要5跟就够了…”,这,表达了孩子的一种满足感;有的说“因为有5条小狗,选择六根那一堆,多出来的那一根,如果谁都想要,就会打架”,而此时,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办法分,让它们不打架”。我,没有就此罢手,把课延续下来,有的说,把骨头剁碎,每人一块,这就提现了学生探求意识;有的说,给年龄大的…有的说,给生病的,身体不好的…这些,我都让学生,说出理由。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发展、拓展,又得到了德育熏陶。我觉得,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也就学会了学习,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能不优秀?此,我之拙识。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单元中的“有几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图:一只牛奶箱里装有5瓶牛奶,另一只牛奶箱里装有9瓶牛奶。在解决两只牛奶箱里共有几瓶牛奶时,教材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种思考方法:

(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

(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再如“有几棵树”、“买铅笔”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以上所述,均为我半年的教育体会,应该说感受更妥帖些——毕竟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浅识拙见而,请各位相关领导、专家笑而斧正、点播为盼。

马志丽:网络培训活会上,教材编写专家张丹、张红两位特级教师详细说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本册教材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编写教材时的学情调研对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深入指导。在逐单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数学教研员胡培进老师组织与会教师针对教学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胡老师建议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抓本质、寻手段、讲道理。

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新教材内容架构编排更加熟悉,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更加理解。会后教师们纷纷表示:专家引领让自己获益匪浅,以往使用教材中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叶丽丽: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通过这次的培训清楚的了解到一到六年级数学每单元分配的课时。清楚的知道每一年级的重点难点以及指导如何去给学生讲解。课前备课应该安排什么环节来传授,对当代学生怎么去感染,他们怎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次培训老师都讲得非常的全面,每年级每单元都过了一遍,同一个课题,每个年级学习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如:乘法,二年级是乘法表,三年级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四年级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五年级是分数乘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采用当代的新课标,新理念来教学。同时又与其他的老师取长补短,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应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2021年12月5日,令人难忘。不仅今年的第一场雪美丽冻人,更重要的是这天的教材培训让人受益匪浅。

上午给我们进行培训的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侯正海老师。查了一下资料,侯老师今年40岁,和我同岁。原来也是南京市的一名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成长为水平颇高的教材编辑。而我很惭愧,从教21年还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每个老师的不同发展,除了天赋、机遇之外,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从侯老师的讲话中,明显的感受到他的理论水平特别高,我想这与他长期的钻研是肯定是分不开他给我们培训的是《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主要探究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

首先给我们分享的是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建国之后数学课程标准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从最初的技能立意阶段,到能力立意阶段,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阶段。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使我们的教学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是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在运算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迁移运用。其中讲到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操作的四个作用一是明确运算对象。二是理解运算意义。三是获得运算结果。四是直观解释算理。很高兴我校的指尖教学的理念和这个非常吻合。我们一定要在指尖教学上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为培养学生素养竭尽全力。

最后,侯老师强调一定要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对错题进行深入分析,做到以学定教。不要急于用正确的做法遮盖学生的错误。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对学生的错误,通常只是简单地予以纠正。并没有认真分析其错误的本质原因。造成的结果就是常错常纠,浪费了精力与时间。今后一定要要善于研究学生的错误,在化错为利方面多下功夫。

下午给我们培训的是苏教版资深编辑黄为良主任。他用严谨的语言跟我们分享了《图形认识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辨析思考》。他结合图形教学中易出错的十几个具体案例,进行了科学、严密的讲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太才疏学浅了。原来我们认为小学数学的图形认识讲起来特别简单,又便于安排学生操作活动,好多人讲公开课都会选择这些内容。听了黄老师的培训,我们才知道其实并不简单,有很多问题也是引起专家的争辩与思考。专家也是要查证数学辞海、数学史、国内外学者的数学专著来确定一些说法是否正确。今后的图形教学,我们要精心设计,科学考证,表达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斟酌每一句话。一定要让学生对图形有科学的认识。

总之,我将会把这次培训的所想、所得、所思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做到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上周四、周五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举办的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培训会。会上由坊子北海双语和潍坊市实小的两位老师提供了两节公开课,之后是于华静、孙凤武、李振新三位老师就下学期的每册教材都进行了细细的通读。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报告,感受颇多。下面说说在这次培训中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悟。

会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三位专家在解读教材时都提到了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几个点:即双基到四基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德育纲要的落实。其中,在培训中提到较多的便是核心素养的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指出,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导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教育当中渗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让小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切实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样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点。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关注的。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谈谈在这次培训中的收获。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例如:让学生通过数小木棒,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自然数的本质;2.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在计算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算法,在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明白一个个算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能提升认识,还能为计算方法的得出打下基础,缩短教学的时间;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抓住契机问:这样的算式还能写出多少?能写得完吗?感受用个别算式无法表达所有情况。然后,提出“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创造符号的欲望,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接着充分放手学生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充分交流,在辨析中提高学生对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1.从情境入手,先让学生借助手中学具独立探究,在操作中感悟面积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感悟面积有大有小,进一步建立面积的表象;2.注重体验,体现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3.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经历:找---量---说---想---再找---建立表象的过程。这里一定是实物的表象,投影出来的失真了。

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比如,借助线段图理解问题。

五、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每册书都包含这个知识的学习,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价值。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六、培养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非运算技能,运算能力是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根据情况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往往我们老师为了提升成绩偏重学生算法的掌握,然而算理其实更为重要。

会上专家还介绍了些教材在改版时的一些想法。比如:1.情境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农村的素材,使得数学情景更加简明,每个情境的设计都是深思熟虑几番周折后才定下的。(2)知识结构根结合理化,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已前在一个信息窗中,这样在授课时,单独拿出一节课讲认识显得很单薄,但是不讲认识又没法讲计算。而现在把认识放在了四下多边形的认识中,这样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比较方便了。(3)合作探究更加细化,教材中每个小孩的对话都是一种方法,探究问题往往会出示。(4)通过在教材中设计智慧广场,落实数学的思想和方法。(5)强化数学的活动经验,本环节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践方面。教材改完之后,更加细化,主要引导孩子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想问题---做规划―动手做---回头看,还要进行回头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6)应用题更加开放、层次性。低年级老师们往往忽视的看图讲故事是为后面学习应用题打基础的,原来的看图讲故事改编为讲完一个数学故事,还能再讲一个数学故事吗?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7)解决问题不再强调一人多种方法,不一定人人都学会所有的方法,只要会一种方法就行。

以上是自己通过本次培训所学到的,通过这次培训也使自己对于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你给全校教师做的培训中,大家都体会到了今后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德育纲要的落实。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渗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电脑无孔不入的应用.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的功能正在逐步缩减.但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载体的功能(例如训练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推理、发现同题及分析同题的能力)却愈显风采。一个多元线性方程组如何去解?我们可以交给电脑去完成,只要会正确使用数学软件。但一个实际问题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转化为一个数学同题,除了必须具备许多综合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这种素质自然可以通过生活来积累,但如果能够通过象高等数学这样的课程作为载体来进行系统训练,将是事半功倍的。

以往对工科学生来讲,高等数学的教学比较偏重于计算方法的训练,例如,如何计算极限,计算导数,计算积分,通过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是学习高等数学的一条捷便之径。但是从二十一世纪更加需要创新人才的观点看,从高等数学的概念中直接去提炼一种分析推理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将是更加重要的。(当然,在改革的力度还未到位时,由于教学要求及教材等原因.学习高等数学并不能仅偏重于概念,对基本的计算方法必须熟练地掌握。如今就如何学好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提出一些拙见供同学参考。

1)从正反两个层面理解概念。

我们观察一个物体,如果仅仅通过平视去进行,那么对这个物体的认识往往是局部的,甚至是扭曲的,只有从正视、俯视、侧视的多角度去观察与综合,方能得到物体正确的空间定位。观察事物尚且如此,要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有单向的思维方法,肯定只能浅尝辄止.只有从正反两个方向去透视概念,才能较深地抓住概念中一些本质的东西。这里所说的正方向思维应该包含几层意思:一是概念的定义是如何叙述的,二是概念所尉带的条件是必要的.还是充分的?三是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是什么?这里所说的反方向思维又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一个概念的否定是怎样表达的?二是如果错误的理解了概念中的一些条件会导致什么样的错误结果。

2)学与问。

发现问题呢?首先要提倡自学,在自己预习教材(也锻炼了一种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不懂的同题,带着同题再去听课就会有的放矢。其次是听课之后做习题之前要认真复习消化课上的内容,只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中是会发现很多问题的,在这个较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又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同学与老师的帮助),那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3)做习题与想习题。

学习数学,不做习题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耐概念究竟理解与否检验的最后关口是习题。一道习题不会做或者做错了,肯定是某些概念投有消化好,带着习题再来复习理解概念,拄往会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主张采用中学的题海战,但对每道习题不但要弄懂正确的解法,而且尽量要考虑能否有多种解法。这还不够,进一步的思考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解法究竟错在哪里?必定是对概念理解的偏差才导致的错误结果.经过又一次正反两个层面的开掘.思考深入了,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步培育起来。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x月5日,在洛阳市北二分,有幸聆听了侯正海和黄为良两位专家的培训讲座,受益匪浅。

上午,侯老师从运算何以影响解决问题引入,主要探讨的是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出示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而这些学生出错的地方,和我平时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很相似,让我一下子感觉培训很接地气。接着候老师讲了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从“技能”立意阶段、“能力”立意阶段,再到“素养”立意阶段,数学教学大纲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课标就是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今后在教学方面,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更要养成一种素养。

侯老师还就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过程的总体思路做了以下分析:从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到迁移运用,以运算能力的形成为主线,重视发展数学思维,关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理解算理时,主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比如以前讲400乘2时,告诉学生2乘4得8,再在8的后面添上两个零就是800。而现在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400乘2,表示4个百乘2后得8个百,就是800,这样的培训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分析内化法则时,比如88除以2,教材上出现的习题是先说说商是几十多,再计算。侯老师说先说说商是几十多这一问非常关键,它实际上是一个内化法则的过程。而在平时教学中我都没有重视这样的练习,只重视学生的列竖式练习,这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侯老师讲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估算教学和研究学生。第一学段对估算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第二学段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说实话,在平时教学中我都没有重视估算的教学,听了侯老师的培训,我才知道原来估算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是如此重要,估算实际上是为了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进行教学,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做真正有效的指导。

下午,黄为良老师就“图形认识”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作了辨析与思考,这其中的好多问题我们学校在进行数学教研活动时,都进行过讨论,但有些问题老师们都没有讨论出具体的结果。经过黄老师的培训,我顿时茅塞顿开,并对培训的过程作了认真的记录,这对我们数学老师今后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总之,这次培训如及时雨,又是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的指路明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数学教材教法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xx年4月24日下午,我校一年级的老师在进校阶梯教室参加了一年级数学后三个单元的教材辅导。这次辅导包括一节实践活动课展示和评课,以及三个单元的解析和答疑,帮助我们一年级老师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在三位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和挖掘下,我们对改版后的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三位老师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教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将后三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最吸引我们的是三位老师逐个例题进行解读,使我们对后三个单元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教学内容由陌生到熟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观念和教法。通过这次教材辅导中的评课环节,我们认识到新教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和针对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考、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张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小学的数学教学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呢?知识?能力?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要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维。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这次培训,我们都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入挖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认真研读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质,才能用好新教材、践行新课程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