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 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句子(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21:17:04 页码:14
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 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句子(7篇)
2022-12-25 21:17:04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一

con1();

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我们应该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为祖国增光添彩。“中国骄傲”——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勇于担责——是他们的标志。金银潭医院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依然处在抗战一线。就在知道妻子患了新冠后,他仅仅只看了两次就匆匆奔赴到岗位上。看着他步履蹒跚的穿梭在医院的病房中,我的心不止一次颤动,在心里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与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是的,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骄傲”。

传递爱心——是他们的标志。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小巷中,总是有两个“佝偻”的身影在默默地准备着厨具,准备着炭火。他们是在等谁呢?等着满分作文网https:///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等着他们在这里进行食堂的烹饪,送到病房中等待着他们的人的手中。虽然环境简陋,厨具不新,但这里充满了无限的温暖,散发着无限的爱。“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是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骄傲”。

心系百姓——是他们的标志。毛相林,一个硬实的汉字,带着乡亲们在绝壁上开了条路。他不畏艰难,心系百姓,想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在那高耸陡峭的悬崖上,开通了一条迈向新生活的路。虽然修路过程中,有几位勇士牺牲了,但请你们相信,我们得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是一位这样的村干部,怀揣着心系百姓,坚持不懈的心,历经几年的时间,在那悬崖上开通了一条路。是的,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骄傲”。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但热血融化了恐惧;没有人能百毒不侵,但责任催促他们砥砺前行。你们一骨子热血,书写了一段华丽的篇章。是的,你们是中国骄傲!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二

[摘要]师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师者,正己而正人,须身正为范、淳风化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师者,知难而进,知困而学,则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师者,上善若水,坦荡无私,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师者,察识贤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师德思想,古为今用,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关键词]古代中国;思想家;师德

[中图分类号]g4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2)06-0074-0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描述。作为教师,不仅应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师德”是师之为师的基本素质。“师”本义为“军队”,后演绎为“教师”,而表示“教师道德”之意义的“师德”一词,乃为近代话语的产物。中国古代硕学鸿儒、思想巨擘们关于“师德”的一些真知灼见,将泽披后世,启迪后学。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是立人之本、为学之本。因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都以师为荣、以师为职志。

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许慎指出,“师”本义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之言帅也”[1]。“师”引申义是代表某种共通性理念、具有权威、能够教导别人、且传沿思想和观念的人,这即是“教师”。《周礼·师氏》云:“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曰:“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师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诏告于王,庶王行其美道也。”按照《师氏》之记载,“师”以三德教国子,即:以至德为道本,以敏德为行本,以孝德知逆恶;同时又教以“三行”,即:以孝行亲父母,以友行尊贤良,以顺行事师长。[2]由此可知,“师”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导者,没有“师”,统治者便不能“教之以事而谕诸德”,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反之,为“师”者,若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个体修养价值的完善,便不能称其为“师”。

孟子把教师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教师有崇高的地位,从事教师职业是莫大的荣幸,因为“教天下英才”是“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荀子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他将教师看作是“治之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在荀子看来,教师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正因为荀子的上述主张,“天地君亲师”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才得以确立。[3]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的端始。

师者,传道授业,故应立定师道、悉心为教。孟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羿教人射术,要求学员应“志于彀”,即要专注于“射”这件事,唯全心全意地从事射术活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定“教”这一过程、专注于“教”这一事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论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所谓“壹”,即“专一”,专心致志于“教”和“学”,教者与学者皆能“亟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业。朱熹曾指出,做事“敬”能实现功德圆满:“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尔。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教育家之自觉时也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专注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保障:“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5]“敬”是“随事专一”、“不放纵”。以师为荣,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无有不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张瑞涛,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二、身正为范,淳风化俗

教师是公平正义、规范价值的化身,承担着淳风化俗的社会责任。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必当身正为范,由正己而正人。

师者,身正为范,正己以正人。孔子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身正方教导他人,否则,教人者无说服力,被教者自不会宾服。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正人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因此,“教者必以正”。若自己不能“正”,则应反躬自省:“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反躬自省的过程即是彰显自我主体性、开显自我道德理性以及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过程。

关于如何“身正”,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如孔子要人“刚正不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要“诚实笃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言必信,行必果”;要“谦虚谨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要“诲人不倦”:“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等等。孟子要人“淡泊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老子引圣人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汉代哲学家董仲舒亦指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6]224师者无欲方刚,刚正而不阿,自可导民于朴实、真诚。教师“身正为范”的终极意义在于培育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墨家学派代表墨翟曾说:“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染》)。荀子亦论曰:“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荀子·性恶》);“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汉代思想家韩婴在《韩诗外传》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7];扬雄在《法言·学行》中亦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8]169。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身正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诚如《论语·颜渊》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还要善于解答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疑问。那么,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当博览群书、勤勉治学,并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传沿。

师者,授业解惑,故须勤勉治学。孔子认为,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亦有“困而学之者”,他自身则是“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敏以求之”体现的是求真、求知的好学精神。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自身应该对所授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应是长流水、是源头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桶水,诚如孟子所言:“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流水唯有填满了沟洼方继续前流,君子志于师道且有所学,方有所成就、有所规模。荀子高度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修行,强调文化积累对人德性的改造,从而主张“积习”、“化性”:“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乎。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荀子·儒效》);“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教师善思明辨、勤勉问学,既是成己的必然要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又是正人的基本举措,“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人,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汉代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实知》亦论述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世,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6]236。王充否认有所谓生而知之之人,凡有血脉的人类,没有不学就能知道的事,亦没有仅仅靠思考就能理解的问题,有知识有才能的士人,只有“学”才能成功,唯有“问”才会知道。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还指出,师者应“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6]240,教师要做到博通古今,以海纳百川之情怀,通贯诸家学说,以应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

教师的勤勉治学是以熟读精思为根基的。孔子曾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亦论曰:“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他在《学规类编》中亦指出:“读便是学。……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6]313。熟读而能精思,便可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并结合阅读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实现阅读文字意涵的重新诠释。教师不是传声筒,亦不是书本知识的背诵者,而是知识的讲解者和创作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身心修养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对知识有清晰的、逻辑的分析和感悟,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与思维传授于受学者。从而,使师生为知识的创新和传沿共同努力。

教师应以“教”促进自己的“学”,以“学”反思“教”中的问题,且善于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师生共同进步。

师者,授学他人,故应知难而进、知困而学。《礼记·学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9]教师的“教”是检验“学”之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学”是实现“教”的合理性、准确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基础。学而忧则教,教而困则学,学以致用,教学合一。王充在《论衡·超奇》中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6]243教师要教学生,自身应要先学习。教师学习的独特性便是要将自己所学与学生的现实问题的解决相对应,而且要与时代步伐相对应。教师的教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是要使学生创造新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学和教不能有效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就是鹦鹉学舌,是古旧知识的传声筒、代言人,而不是新知识的“创作者”,更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师。

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师生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曾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论语·述而》)。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一方面标示出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师无贵贱、无长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277。师生双方既有差异性——身份、年龄、掌握知识的系统程度等有差异,同时又有共通性,皆体现出求学问道的意向性。正如朱熹在《小学辑说》中所言:“学之大小,故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6]306,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主体。师生在和合共存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的积累、道德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等方面互有启发,从而消弭了地位上的差异和年龄上的差异。孔子所提倡的“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之本质正是凸显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与谦诚的互相学习心态,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五、兼容并蓄,慈爱弟子

教师教书不应以受教者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是应赋予受教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于兼容并蓄中播扬知识,推进人类文明。同时,教师还应慈爱弟子,推崇人本教育。

师者以正人为职志,但必尊重教育对象,赋予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权利,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性。孔子曾说“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意是指教学不应该按照当时政治地位的划分将学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10],主张所有人都应尽可能地拥有“平等”的受教权利。因此,在孔门弟子中,不仅有来自于华夏族的,而且还有来自于华夷族的,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孟懿子等,也有贫贱之家出身的颜回、子路、子张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口号已然成为现行的教育理念。老子也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的平等教育观,而且他还主张教师要细致入微、洞察一切,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能够包容学生:“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第27章)。师者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充分实现学生的独特价值。[11]

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基、以慈爱关怀为本的传道过程。《论语·雍也》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有癞疾,孔子探望他,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悲叹。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颜渊死,“子哭之恸”,且有“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之悲叹。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关爱。老子则将“慈”视为“三宝”之一:“我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慈”即“慈爱”,人有慈,“慈故能勇”,在慈爱心和同情感的感召下,人勇于谦退,勇于防御,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成为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12]教师之爱是无私的奉献,是学问传授与道德教诲的有机统一。朱熹任教五十多年,对学生爱护有加。据他的学生黄幹记述,朱熹在教学中,每学生“意有未喻”时,皆“委曲告之,而未尝倦”;每遇学生“问未切”,皆“反复戒之,而未尝隐”;每看到学生勤奋好学,皆“喜见于言”;发现学生进步迟缓,又每每“忧形于色”;教育学生,往往“讲论活典,商贯古今,率至夜半”。①朱熹晚年居建阳,创沧州精舍,和学生共食粗菜淡饭,“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8]257。教师慈爱学生,学生方尊师而重道,这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孜孜以求的“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的理想境界。

因受教对象禀赋的差异,教师当善于因材施教而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此外,教育活动是“授人以渔”的启发过程,“教”须使学生“学以自得”,以此实现师生间知识的薪火相传。

人之禀赋有差异,对问题的体认有程度上的深浅差异和广度上的宽窄差异,在对问题的领悟上亦有快与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同问题的讲授和诠释必须体现出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最好的教学模式便是启发式思维,做到因材施教。《论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与冉有问孔子相同问题:“听到的道理就要照着做吗”,而孔子授二徒以不同的答案,其根据便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是从学生性格出发而推出不同答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墨翟亦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据载,他出游各诸侯国,其弟子魏越问:“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鲁问》)照墨子之论,就是治国须针对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择务而从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受教对象有不同的问题,教学者只有对受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以“人人皆能”为基础。教师的作用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教学者传授给受学者特定的问题解决之道和思维方法之后,教师的传道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则进入了自我反思、自我体悟的“学以自得”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则运用潜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学习、领悟知识,这就是“自得”。孟子讲:“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朱子对此有阐释:“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13]“自得”是要学人于“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中自我悟道。陆九渊则明确以“自得”为其倡言心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14]。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亦有论:“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圣人之道”。[15]中国古代思想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生的基本方法,强调的是灵性感悟、沉思体味。“学以自得”凸显了人的内在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材施教正是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和提升。

总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为师者,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须身正为范、醇风化俗;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当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应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的师德思想,洞察前贤的师德风范,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注释:

①参见黄幹的《勉斋集:卷三十六》(《四库全书·集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3.

[2]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

[3]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9106.

[4]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m]//沈善洪,吴光.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76.

[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m]//郝炳键.近代教育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7:7577.

[6]程舜英,曹剑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韩婴.韩诗外传集释(卷五第十八章)[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185186.

[8]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郑玄,贾公彦.礼记正义[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2.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0.

[11]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2125.

[1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8:312.

[13]朱熹.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292.

[14]陆九渊.语录(上)[m]//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452.

[15]王守仁.别湛甘泉序[m]//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1.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三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时候,梦想很容易实现。但也有些时候,梦想就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时间,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捉摸不清、古怪的家伙。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语文老师。把“语文知识种子”“传播”给小朋友们,好让他们学到知识。长大以后,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目标。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国家乒乓球队队员。目标是拿世界冠军。带上金灿灿的金牌,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再去交新来的、年轻的队员。

我的梦想是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现在的很多人心狠手辣的抛弃了他们的父母,学会了忘恩负义。

我的梦想是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变得懂事一点、听话一点。不要再做“小皇帝”了,爸爸妈妈也应该休息休息呀!

我有梦,人人都有梦。中国和其他的国家也都有他们“自己”的梦想。

中国,有强国之梦:以前,中国属于一个弱国。于是,中国的很多人才就一起联手准备加快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在政府和老百姓相互配合下,中国最终成为了一个强国!

中国不但有强国之梦,还有富国之梦: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富国之梦正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的梦·中国梦!因为全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一样,所以,“梦想种子”的“基因”也不一样:有的孩子的梦想是做一名亿万富翁;有的孩子的梦想是见一见圣诞老人、变形金刚、米老鼠、小熊维尼和白雪公主;有的孩子是渴望一本《安徒生童话》等课外阅读的书籍;有的孩子的梦想甚至只是吃饱一顿饭;……梦想、疑问会把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举世闻名的风云人物。但前提是,你一定要为这个梦想、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才行。我的梦·中国梦,让我们把“梦想种子”和“实现花朵”“传播”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角落去吧!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四

我于__年_月到社区工作,首先向一年来在工作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和各位居民,表示最衷心感谢。一年以来,我求真务实、严于律已,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我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具体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来到__工作之初,我就递上了加入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一年来,我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我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们尤其是我们张主任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如何为人、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类矛盾,如何与辖区的居民融洽相处。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我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__区党校学习和培训;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在工作中,我顾全大局,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把社区工作中的苦累转变成“苦中有乐”,并且“乐在其中”,使自己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尽职尽责。

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计划生育、城管、综治、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__社区居委会是__年_月成立。作为新的居委会,需要尽快与业主和居民熟悉。根据社区内很多业主比较喜欢上网搜集信息,网上的联络方式比较便捷直接,互动性也相对较强的特点,按照居委张主任的要求,在新浪网上设立__居委会博客,方便社区居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展。该博客在《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做了报道。我深深的认识到,不断提高辖区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建设,是增强社区建设生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博客可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居民和单位的想法、愿望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把自己融入到辖区单位和居民之中。带来社区党组织的关心和问候。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五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很渴望到银行去实习,在今年的暑假,我来到了中国银行青岛莱西支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熟悉了中国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系统且深刻的了解了中行各方面的实物工作,对于银行的管理经营的知识得到提高。

实习的目的

1) 通过在中国银行实习了解和熟悉银行的各项业务,为下学期学的课程打好基础。

2) 通过在中国银行的实习,达到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下,熟悉中国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较为系统地学习银行个人金融管理工作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

3) 通过在中国银行的实习,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端正自我的学习及工作态度,为更好的走入社会打下坚定地基础。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银行的历史,发现中国银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银行的前列。20xx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20xx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

开始进入银行时,主管人员安排我进入银行粗略了解了一下银行的业务,通过询问,查阅,我了解到很多关于银行业务的知识。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

1) 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业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2) 产品服务创新

中国银行配合公司客户最新业务需求,组合和创新公司金融产品;加大与金融同业的产品合作,积极开展同业间公司信贷资产的转让业务;推出融易达(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通易达(应收账款质押开证)、融信达(基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和融货达(货物质押融资)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达”系列贸易融资产品种类。

3) 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包括储蓄存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中间业务、“中银理财”服务、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渠道建设。

4) 产品服务创新

依托全球服务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品。继续推动海外财富管理专柜业务,为客户跨境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

5) 金融市场业务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本外币金融工具的自营交易与代客业务、本外币各类证券或指数投资业务、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金融代理及托管业务等。中国银行主要通过在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及纽约设立的五个交易中心经营资金业务。

6) 产品服务创新

新产品的设计与报价能力是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竞争优势之一。中国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凭借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及战略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致力于通过开发创新及度身订造的资金产品及服务吸引客户。

实习过程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可以说真的是获益良多,大致上掌握了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熟悉了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等,从客观上对自己所学的有关银行方面的各项知识和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实习期间,我能够做到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行里员工的一致认可。

实习的工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在银行大堂和顾客接触,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银行大堂跟着大堂经理学习,大堂经理是连接客户、高柜柜员、客户经理的纽带,因此首先就得学习柜面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解答客户问题,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维持大堂秩序,减轻柜员的工作量,提高整体服务效率。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解答客户问题、营业中分流客户、维护大堂秩序、适当理财产品的营销。在此段时间我学会了如何跟顾客进行沟通,如何使顾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另外还有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例如是帮助他们填写单据或是教他们正确使用自动柜员机。

2) 做一些打杂的小工作;

如分类书信,打word文档和excel表格,使用excel公式计算,折对账单等等。虽然是些小工作,但也让我学习了很多。 到营业部学习,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其流程; 营业部的主要职能:

① 负责办理总行对外经营的各项业务;

② 负责办理本行内现金余缺调剂;

③ 负责全国及全省特约电子汇兑业务的数据收发、资金结算、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及同城清算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六

倘若我有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

我定会望见无数面五星国旗在全世界升起,

写满荣耀与辉煌!

我凝望着她,

我的祖国!

倘若我有一只回到过去的行囊,

我定要翻越万里长征的每一寸土壤,

去倾听那永不停歇的心跳!

我走近她,我的祖国!

中国!中国!

请让我尊敬地摘下帽子,

敬上最诚挚的骄傲!

昨日的少年他长大了!

对于中国好时节心得体会感悟实用七

妈妈从小就告诉我:“长大要做中国的栋梁,必须先从中华美德。”

不过大家都知道,中华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随地吐痰,爱打架,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品德。

而我理想中国人呢,是一个不撒谎,不破坏绿化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有一位老爷爷上来,他走到两位年轻人面前,可那两个年轻人理都不理老人,后来,有一位姐姐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坐位让给老爷爷。可见,这位姐姐很讲究中华美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善良,也有很多人心胸狭窄,如果我们每人献上一点爱心,那整个世界就会成为中华美德的海洋!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