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 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怎么写(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09:36:20 页码:13
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 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怎么写(7篇)
2022-12-25 09:36:2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一

最 近,一打开电视,听到最 多的就是“冬奥会”这个词,让一向对体育不太热衷的我也有了关注“冬奥会”的念头。

冬奥会就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顾名思义,这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等,属于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冬奥会每隔4年举行一届,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隔两年举行。

一打开体育频道就是冬奥会的现场直播,这时,正准备进行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

滑道上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全副武装,身穿各色带有国家标志的赛服,已各就各位,整装待发。只听“啪”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便快速跑起来,趁着助跑的惯性在冰面上飞速滑动着,一个个矫健如飞。滑道上,他们你追我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冰上一圈又一圈地滑着。转弯时,他们倾斜身子,里侧的手触摸冰面以保持身体平衡,身后是一道道犀利的冰痕。

突然,赛场上沸腾起来——快到终点了!运动员们开始最后的冲刺,个个使出绝招儿奋力往终点冲。第一名已经冲出来了,并且拉开了距离,第二名和第三名也在激烈拼杀,互相追逐,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在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看到了冲在最 前面的身着红色赛服的中国选手___,我急得蹦着冲他喊,“快啊——快啊——”我真替他揪心,生怕后面的选手追上了。

终于,___成功了,这个17岁的大哥哥以2分15秒055的成绩,荣获亚军。看到他手举国旗在赛道上向观众示意时,我的心里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这可是中国队在这个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赛事的首枚奖牌。

___,好样儿的!

在这个冰雪的世界里,各国的运动健儿们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着运动的风采,展示着运动的魅力,展示着冰雪世界里的精彩与人们的热情!

冬奥会,激情的盛会,运动的盛会!

谢谢大家!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二

2月15日,还差3天才满18岁的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夺金,这是中国首枚单板滑雪金牌,苏翊鸣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很快,他的微博粉丝就从不到10万暴涨到了146万,“智取威虎山小栓子”、“韩庚的爷爷”等影视相关的热搜也不断涌现,人们希望从更多维度了解这个未及弱冠的少年,探索他的成功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而最新的热搜头名就是“苏翊鸣经纪人每天拒绝100个代言”,这略显夸张的数字背后是这个17岁少年的巨大商业潜力。我们试图从他光速成长的过程中去了解苏翊鸣“一夜成名”的背后故事,以及哪些高瞻远瞩的品牌先下手为强,在冬奥会这场全球性新闻事件中抢占了营销先机。

冠军领奖台背后:热爱+天赋+努力

此前的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摘银,打分因素曾让苏翊鸣遗憾错过金牌。但赛后苏翊鸣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玩得开心才更重要”。

在大跳台决赛的前两轮,苏翊鸣就凭借两个1800,分别获得了89.50分、93分,干净漂亮地拿下了182.5分的总分。随着第三轮中其他对手的失误,还未进行第三轮就提前锁定了金牌。而在得知自己已经获得金牌的时刻,镜头给到大跳台起点的苏翊鸣和教练佐藤康弘,两人都保持着平静。

但这平静的背后,却是苏翊鸣不仅有着过人天赋,还有通过多年的努力得到的硬实力提升。

2004年2月18日,苏翊鸣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个小康家庭。在滑雪运动在中国普及度还很低的年代,苏翊鸣的幸运是父母都是滑雪爱好者,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跟随父母前往雪场滑雪。2008年,苏翊鸣在4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滑雪生涯。

而到了苏翊鸣9岁出演电影《智取虎威山》中的角色“小栓子”时,滑雪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成年人,这也是他获得这个机会的主要原因。

从小培养成滑雪的兴趣爱好,让日后的苏翊鸣在开始了职业滑雪生涯后,能够向着目标努力,也能够忍受训练的孤独与枯燥。

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曾说,苏翊鸣14岁时就很辛苦,承受着超过同龄人的训练量。在佐藤康弘看来,培养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的训练,但苏翊鸣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

苏翊鸣自己也曾在社交媒体平台透露,自己训练最苦的时候,曾一周滑坏了4块滑雪板,而一般职业选手一个月也只会滑坏2-3块。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三

中国崛起之路的里程碑——题记

伴着千万颗心灵的凝聚,投入东方赛事,随着焦急的等待,在一个又一个节气钟声敲响的倒计时中,终“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

2月4日,北京冬奥开幕式。时光流转,辗转到14年前,2008年的奥运会,此时北京俨然相比之下,虽繁华依旧,却更焕然一新。至此,北京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双奥之城。

六年的积蓄,为今日的爆发。北京磁铁般的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91个国家的运动上将,为一展运动之风采,各国气象之昂扬。中国作为东道主,精心筹备了冰壶,冰球,花滑等多个项目,提供了优渥的接待条件,中国人民更是以他们兴奋的欢呼和热烈的掌声,表现了他们对赛事的激动,对运动员的欢迎。

冰上的国际象棋——冰壶(冰上溜石),在赛上快速滑行,合理冲撞,阻截拼抢,激情射门,场上12名球员与直径仅有7.62厘米的小小冰球,总能点燃所有观众的热情;冰上的艺术巡演——花滑(花样滑冰),在场上极速旋转,灵巧跳跃,凄美漂移,随风飞舞,一名运动员与他的冰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与花袖,便足以打动亿万观众的心灵。

运动时身体的润滑剂,是青春的美容师。公平竞争,相互理解,团结有爱,是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终极奥义,也是中国此次冬奥的神圣目标。凝聚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这场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和平,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

我们作为中国人民,全国上下自觉的担起这光荣责任,每省每市,无论老人学生,口头相谈的都是冬奥,无数志愿者克服劳累苦难,不惜万里跋涉,为冬奥添一把火,助一份力。冬奥的零星火焰一起,便千呼万应,燎起了整片华夏热土。

如此惊天动地的响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体现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荣辱感和使命感。是全体国民爱国敬意的最崇高的体现。

让我们用诚挚的欢呼与热情,点燃这个不同凡响的立春!埋下希望的火种,墨舞冬奥,礼赞中国!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四

不知是因为原来的冬奥会不在寒假时举行,还是不曾注意,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关注冬奥会。没想到冬天里的运动是那么的精彩,冬天的故事格外的动听。

冰上的回旋舞

其实这一届的冬奥会刚刚开始时,我对有关“冬奥会”的消息都不知道呢,直到2月15日的双人花样滑冰预赛,第一个出场的申雪、赵宏博获得了双人花样滑冰短节目的历史分的时候,我们全家才开始关注起第二十一届温哥华冬奥会。

2月16日,申雪、赵宏博夺冠已经不是我的愿望,我期盼着双人花样滑冰的领奖台上出现三对中国选手,希望中国能够包揽双人花样滑冰的金、银、铜牌。结果与我的期望差不多,申雪、赵宏博获得金牌,庞清、佟健获得银牌,有一点点可惜的是,张丹、张昊在表演时出现了失误,无缘奖牌。

温哥华冬奥会已经是申雪、赵宏博参加的第四届冬奥会了,_年盐湖城冬奥会,_年都灵冬奥会都无缘金牌。如今,两人年龄之和已经接近七十岁,在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个冬奥会上,一枚金牌终于为他们的运动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他们为了得冬奥会金牌而复出,为了复出而加紧练习,每次都是教练把从冰场上练习的他们“赶”出来,正是他们的汗水和付出,浇灌出了一枚金牌!

红色旋风

2月19日、2月21日,短道速滑赛场上刮起了一场红色的旋风。

2月19日,王濛参加500米短道速滑,预赛、半决赛先后两次破了世界纪录,最后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冠军,是中国第一个在冬奥会上成功卫冕的选手,而这个项目也被中国连续三年包揽冠军。

“故事”情节波折的是在2月21日的短道速滑1500米的比赛上。小组赛上,王濛犯规无缘决赛,而另一位中国选手也被淘汰,决赛局,场上有三名韩国队员,韩国队教练已经提前庆祝了胜利。

可是周洋在韩国队员的重重夹击下,上演了“三英战吕布”的好戏,最后遥遥于对手,获得了短道速滑1500米的冠军。

中国夺冠后,周洋与教练李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欢呼着胜利,而一旁的韩国教练脸色阴沉,当中国人忙着庆祝的时候,韩国人灰溜溜的离开了短道速滑赛场。

这个冬天,下了很多场大雪,天气很寒冷,而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红在比赛场上博得了啧啧的赞叹,这个冬天很温暖,这个冬天的故事生动而精彩!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五

冬奥会就要来了,我们要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的小天使。我们代表的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所以我们应礼貌待人,说文明话语。

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杨子轩来我家了。因为他的妈妈临时有事来不了,不能及时接他。所以就跟我妈妈联系,让我妈妈把他接到我们家先写作业。到家之后,我们就开始写作业了,边写边比赛,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当我们作业快写完的时候,有人敲门了,开门一看,原来是阿姨来接杨子轩了。

我给阿姨到了一杯水,说:“阿姨,你先喝杯水暖暖吧,外面太冷了。杨子轩的作业还有一点点就写完了,你稍等一下。”

阿姨眼里含笑,直夸我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我听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

不大一会儿,我们的作业几乎同时写完了。阿姨看到我满墙的奖状羡慕地说:“杨子轩,你看路悦阳满墙的奖状,你一定要向她学习。”

我说:“阿姨,杨子轩已经进步很快了,我们会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放心吧。”

正说着话,妈妈把晚饭做好了。我赶紧去洗手,拿好了碗筷,准备请阿姨和杨子轩留下吃完晚饭再回家,这样路上就不冷了。

阿姨说:“谢谢你,路悦阳。你不仅懂事、有礼貌,简直就是你妈妈的小棉袄。”我笑了笑,说:“谢谢阿姨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们是文明的象征。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所以我们要礼貌待人,文明用语,不失礼于人。

从我做起,我为文明代言,争做文明小天使。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六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引冰心小诗以为题记

我因为对篮球运动的痴迷,进而对其他所有的运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喜欢和了解。当2022年逐步走近,我的心里对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也满满地期待。

奥运是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亦如我在篮球场上进攻、防守,为得分欣喜雀跃,为失败懊恼悲伤。挥洒的汗水以及与队友默契的配合,从来都是我快乐的源泉。每一次认真的运球、投篮,每一次在赛场上的来回奔跑,每一次大比分落后时的坚持,队员之间相互的激励,蹙紧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奥运的赛场上,人人不都是如此吗?

没一个冠军,是在舒适安逸中得到。当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辉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日常。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然而他们乐在其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将泪水洒在了训练场。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项目上废寝忘食不断拼搏,从中得到运动的乐趣。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理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当国歌奏响,所有的苦和累,在这一刻,凝结成甜甜的泪。

明年,在鸟巢,在张家口,这些冲破寒风,迎向冰雪,将汗水无数遍挥洒的健儿,将向世人明证:成功源于坚持。

而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在遥远的地方向着你们致敬。

即使不在体育赛场上,我也要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扬。我在中考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如同你们在冰天雪地的赛场,满怀激情,满怀对胜利的渴望,不断地挥洒汗水,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名冬奥运动健儿,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寒风与冰雪,不过是淬炼其品格罢了。

在寒雪中,我将以“积睦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为自己加油,为你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

关于冬奥护旗手落泪心得体会七

随着国家体育场奥运火炬的渐渐熄灭,北京20__年冬季奥运会在人们的不舍目光中正式落下帷幕。17天前,北京冬奥会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图景中徐徐展开。昨晚,人们会聚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下,向北京冬奥会告别,也向参与了这场体育盛会的每一个个体告别,并表达期待与善意。

在这17天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位老将的优雅谢幕,也见证了一个个冰雪新星的崛起。他们在给普通观众带来激情与尖叫的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何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在这17天里,冬奥健儿和他们身后的保障人员,共同组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完整图景,也为全世界的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彩、卓越的冰雪盛会。现在,这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事的帷幕已缓缓落下,此时此刻,要向所有人道一声“辛苦了”。

以奥林匹克之名,致敬和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北京冬奥会变得独一无二。也因此,不仅要感谢那些全力以赴的运动员,也应该感谢每个认真参与其中的人,感谢每个关注这场体育盛事的人。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也感谢他们所展现出的开阔胸襟和气度。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支持与助威,北京冬奥会才得以呈现得如此成功。

赛场之内,运动员、教练、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志愿者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为世界奉上了一场场值得欢呼的比赛。

赛场之外,普通民众被一幕幕细节所打动:他们为四赴冬奥终夺冠的齐广璞感到欣慰,对“一人代表一国”的海地选手理查森·维亚诺肃然起敬,为8次参加冬奥会的49岁老将、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送上热烈的掌声,更为阿什莉·考德威尔与徐梦桃的拥抱而热泪盈眶……他们,也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和保障着冬奥会的顺利进行。

就在北京冬奥会闭幕的前几天,不少冬奥会的“参与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从每一位服务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到每一位普通国民,人们手持各种冰雪元素,并沉浸其中,回味着这场体育盛事给这个国家、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勇气和力量。而当人们回味以及为那些美好的瞬间喝彩之时,也在思索这些美好为自身所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以志愿者为例,从选拔到培训,从正式服务赛事到冬奥结束,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打动着每一个人。而当他们终于完成保障任务、携手从滑雪大跳台上肆意地滑下之时,我们能感受到冰雪运动带给他们的雀跃,以及完成赛事保障工作后的“如释重负”。

他们在冬奥赛场内默默付出的同时,也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收获了友谊,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人们团结在“五环旗”下,为奥林匹克运动所消弭的偏见而喝彩,也期待着一个“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冬奥会运动员们画上一幅画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纤细的笔尖,描绘出了一幅幅看似稚嫩、实则动人的场景,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带去了一份最为真挚的友谊,传递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样貌。

在这场安全、绿色、简约的冬奥会中,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全世界冰雪健儿的全力以赴相得益彰。诚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民给我们的温暖、能量、好客与支持。”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参加北京冬奥会冰雪健儿的感受。

冬奥会完美闭幕,我们感谢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员,感谢每一位普通国民。感谢他们的密切配合,也感谢他们的喝彩与欢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给予了这个国家更大的勇气和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