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案例教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师培训实战案例(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23:26:28 页码:10
案例教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师培训实战案例(二篇)
2022-12-24 23:26:2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案例教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

学生在正式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会了部分知识,比方说网页浏览、下载等等,对于互联网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

首先,我要引导学生分析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如电话等),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找出这些手段无法达到而只有收发电子邮件才能完成的信息交流的任务(如发送图片和视频等),由此促使学生对学习email的兴致得到全面提升。

之后,对电子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学习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由于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的太抽象,所以不宜马上讲解,待学生学会收发邮件后,再通过探究题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第三,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核心,针对学生设计了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教师可以事先对学习加以引导,对任务加以分析,比方说对操作流程的适当解析。凭借完成任务,使其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邮件及附件等知识,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其创新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凭借对电子邮件工作流程的探究,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示范,尤其对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需加以深入总结。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我们想要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缺点。

学生:写信太慢,打电话费用高,发短信麻烦,网络聊天又必须同时在线。

教师: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克服以上的这些缺点呢?

学生:用email,………..

教师:如果想给远方的朋友看看我最近的照片或者自己写的文章或者自己家庭的一段dv录像,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用email……….

教师:非常正确,就是用email(电子邮件)。那么怎样用电子邮箱来与朋友交流呢?

这样自然的导入到电子邮件的学习之中。之后,对电子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学习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之中,为了对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引导,激发其探究兴趣,针对学生设计了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具体如下:

任务一:如果你还没有电子邮箱,先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任务二:登录自己的邮箱,给老师或者同学发一封带附件的邮件。

任务三:查收老师或同学回复的邮件,并把老师或同学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每个任务我都为同学们引路,提示关键步骤地操作,有些操作计算机也会给出提示(比如出现“下一步”字样)。教师展开巡回指导,最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示范。

探究题目:email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一题同学们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信息搜索的知识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过程。

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困难不大,但很容易出现问题。不少学生会问:“附件都可以发送哪些文件”,“什么是抄送?”,“什么是密送?”此时,作为教师,需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讲解,亦或是让学生自己在网页中搜寻答案。当学生写完一封邮件之后,通常会面临发送失败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同时,教师还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邮件主题的意义所在,要求他们正确填写,不可偷工减料。当发送视频文件,或者是一封邮件之中存在多个附件,通常会出现总容量超出限定的问题,致使邮件发送失败,此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加以解决。

案例解析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三大任务以及一道探究题,让学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为了完成任务,同学首先会去分析任务,思考用什么知识和通过怎样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知识,完成了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y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电子邮件系统工作原理与cosplay相结合的教学设

[2]杨明霞.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教学案例研究.2010年12期

[3]程佑寅.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2014年s2期

有关案例教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摘 要:中学是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教师要对高中生厌学心理进行矫正。

关键词:高中生;厌学心理;矫正

一、问题行为情境(案例)

小范16岁,智力中等,是重庆某校高一的一名普通学生。他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父母比较宠爱他,加上小时候有心脏病,做过手术,所以父母几乎没让他做过家务,凡事都顺着他,使得他比较娇气。小范很喜欢家里养的宠物,一次家里养的宠物意外摔死了,他哭了整整一夜。小范小学时成绩比较优秀,有一次,爸爸许诺他如果期末考试能考班里的前三名就买一台电脑奖励,他努力学习,期末果然考了班里的前三名。初中时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位于班级的中等水平,中考考得不好,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继续高中的学习。高一上半学期,小范表现出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逐渐变差。但是他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很少有迟到等现象,对老师的态度也很好,从未和老师发生过冲突。高一下半学期开学没多久,该生就不想继续高中学习,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对案例进行的分析

小范只是一部分厌学情绪学生的代表而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部分高中生厌学、逃学呢?在一些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

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

境等。

三、对厌学学生的矫正

中学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厌学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和克服,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教师、家长、学生都应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障碍。

1.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更多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厌学心理的原因,并且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要教会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启发他们正确地对待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不断地鼓励和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奋发努力,开拓创新。

2.家长不要总是重视孩子的最后结果,而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见解,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

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自从发现小范的厌学情绪后,他的老师主动去他家家访,与家长一起做小范的思想工作,在老师和家长的劝说下,小范第二天来学校上课。平时老师也特别关心小范,在课堂上经常请他回答问题,在课下经常与他交流,只要在学习上取得一定进步,就提出表扬,让他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小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认识了更多的同学,也交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他变得比以前更开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小范的情绪也有几次反复,但是现在基本上把他的厌学情绪和行为矫正过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