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 各领域攻坚克难典型案例(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23:09:38 页码:14
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 各领域攻坚克难典型案例(六篇)
2022-12-23 23:09:3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深刻领会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xx年人均gdp达到7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属于中高收入国家,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要求,全党全国要重视起来、动员起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扶贫开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 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信心,奋力攻坚。要充分认识到,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 理清思路、找准路子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基础。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贫困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扶贫产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不要在贫困地区大搞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做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通过移民搬迁扶贫安置一批贫困人口。扶贫开发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贫困地区实施的扶贫项目特别要同时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对各类困难群众(扶贫对象)要在确保他们享受国家各种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特惠性的支持,要编织好社会安全网。

要增加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这一思想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完善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实现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效果提供了行动指南。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减贫目标的实现是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减少贫困、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需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是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的核心,更加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的重要来源。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 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保障。把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扶贫对象的组织化列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提高贫困村基层组织、各类合作组织以及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 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重在乡村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求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要采取时间倒排方式,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扶贫攻坚战。

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做好十三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客观研判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 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这些数字凸显了扶贫脱贫形势的严峻性。到20xx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时间十分紧迫。 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200万人,任务相当繁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了基础。三十多年间,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作出新的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20xx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xx年减少5221万人,年均减少1740万人。20xx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实现了连续三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六项机制创新,初步完成建档立卡、派出驻村工作队、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等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动员。

扶贫开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难度不断加大,增收难度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两低现象(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比较普遍,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三是致贫原因复杂,返贫风险增加。剩下的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四是区域性贫困凸显,发展基础差。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有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五是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

三、坚决打赢既定时间节点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坚决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

深化认识,这是打赢攻坚战的前提。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出了到20xx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动员令。全国扶贫系统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到20xx年,消除绝对贫困,现国家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区域贫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扶贫开发由重点消除绝对贫困向减缓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向实现共同富裕迈进。

落实责任,这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础。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按照中央要求,扶贫开发要落实好四个责任:一是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二是用好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这根指挥棒,落实贫困县的主体责任;三是制定行业部门扶贫考核办法,落实中央部门的行业责任;四是层层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落实扶贫系统的工作责任。

精准扶贫,这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核心。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推进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和精准扶贫十项重点工作、十二项工程。完善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实现动态管理。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门路,制定脱贫规划,确定帮扶措施。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实施分类施策,各地结合实际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改革创新,这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力。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继续深化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包括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贫困退出等方面。不断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建立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金融扶贫、土地支持等政策。探索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型扶贫产业、资产性收益扶贫等新型扶贫模式,探索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相结合等新型扶贫机制。提升市场机制的益贫性,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穷人,走共同富裕之路。

提高贫困地区扶贫对象内生发展动力,这是打赢攻坚战的根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选好、派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知情权、参与度、获得感,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是打赢攻坚战的保障。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断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高收入者参与扶贫。引导各类参与扶贫主体工作重心下移,采取包县、包乡、包村、包户的包干方式,实现社会力量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最新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二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

(一)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以超常力度、非常措施,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实施八大工程20项行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着力从解决要素支撑“有没有”向能力提升“好不好”转变,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逐项分类调整优化现有帮扶政策,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把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为我省如期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目标任务。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到2025年,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兜底救助、投入保障和要素支撑类政策保持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就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开发式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加大力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各部门根据中央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对照“四个不摘”要求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确保政策连续性。

(五)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对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强化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农户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等,跟踪监测其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及时发现返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六)建立完善精准施策分类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以激发内生动力为主,针对性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加强技能培训,通过产业支持、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支持勤劳致富,防止泛福利化倾向和政策养懒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针对性落实兜底保障政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防止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和高额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致贫返贫。

(七)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慢病诊疗等支持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拓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方式,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巩固已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加强运维管护,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全省1122个集中安置区、47.2万搬迁群众,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以产业就业为重点,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提高组织外出就业精细化水平。提升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完善以居委会为主体、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为保障的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架构,派驻驻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协助社区提升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九)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省市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指导督促脱贫县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统筹乡镇、村及相关部门,抓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权属部门或单位要明确管护责任,确保资产正常运转、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确保所联结脱贫人口的权益和收益。2021年底,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完善动态监管台账,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十)集中支持一批重点帮扶县帮扶村。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财力水平、农民收入、巩固任务和城镇化率等因素,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和重点帮扶县三大类,统筹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成效考核。脱贫地区可自主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省、市两级统筹资源,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级要加大对重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各级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重点帮扶县、帮扶村定期开展监测评估。

(十一)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领导联系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业合作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兴千村”行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在市域内开展县际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结对帮销。加强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单位,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开发和助医、助教、助学、助残等帮扶济困活动。

<>

(十二)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着力抓好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营,提升带动帮扶能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农产品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基地建设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布局,建设一批“特”“优”种养基地。抓好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十三)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开展“五进九销”活动,举办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品对接承销展会。发挥线上线下专柜、专区、专馆平台作用,多渠道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市场,签订农产品互购协议,开拓省外消费目的地。提升41个脱贫县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建设水平,开展直播带货、网上主题销售、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网上行等活动。加大冷链、物流、仓储、场租等销售流通环节支持力度。

(十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重点、“三个人家”为抓手,依托红色文化、关隘文化、渡口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村镇,创新“旅游+”为主导的多产业融合,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帮扶能力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十五)稳步提升光伏产业帮扶实效。管好用好光伏扶贫5479座村级电站、53座集中电站,抓紧确权到村,抓好运维监管,建立大数据监测调度平台,规范完善公益岗位设置管理,确保发电效率高、后续运维好、收益分配准、监管主体实、稳定运行久,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四五”期间,全省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每年稳定在18亿元以上。

(十六)挖掘乡村特色产业潜力。把乡村工匠、非遗文化传承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围,坚持以实操能力为导向、实用技能为重点,抓好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乡村特色建筑队伍,让“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农村创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十七)提升生态建设项目帮扶效益。全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跟进落实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相关政策,持续抓好新造林管护,引导脱贫劳动力参与绿化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干果经济林、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康养等产业效益。到2025年,全省脱贫地区聘用生态护林员稳定在1.8万人左右。

<>

(十八)实施技能提升工程。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实现持证赋能、就业增收。实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引导培训和评价功能一体化的技能培训机构优先培训脱贫劳动力,进一步提高培训后持证率。积极推荐培训合格人员上岗就业,提升培训后就业率。2021年,组织全省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以上,到2025年,全省脱贫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全部实现持证。

(十九)培育提升劳务品牌。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省际间劳务协作,提升吕梁山护工、临汾技工、天镇保姆、五台泥瓦匠等特色劳务品牌知名度和带动效应。到2025年,力争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培育一个在全省或全国叫得响的特色劳务品牌。

(二十)引导鼓励转移就业。深入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搭建人岗对接平台,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加大劳动力“海外转移”特别是向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力度。抓住阶段性用工短缺契机,逆周期调节,精准对接和组织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增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加岗位供给,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十四五”期间,每年转移就业脱贫地区劳动力30万人。

(二十一)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调整优化乡村公益岗位政策,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过渡期内,原深度贫困县沿用小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程采用议标方式交扶贫专业工队实施的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维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提高劳务报酬占比,鼓励脱贫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益。

(二十二)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就业,引导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工商业主、“新乡贤”等返乡留乡下乡创新创业。在过渡期内,经认定的“扶贫车间”小微企业继续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

<>

(二十三)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重点解决脱贫地区保留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高质量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客运和物流基础设施,统筹管护和运营好农村公路,打造内畅外联的农村交通网络。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到2025年,在脱贫地区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000公里。

(二十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采取新建、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保障水平。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建设、抗旱应急供水和水质检测工作,健全供水工程管护长效机制,保障脱贫群众供水水质。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到2025年,脱贫地区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稳定在95%左右,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2%以上。

(二十五)实施农村电网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支持脱贫地区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推进风电、光电等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优先将光伏帮扶项目接网纳入电网升级改造。到2025年,脱贫地区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现代电网。

(二十六)实施通信网络设施改善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覆盖,优先推动太行山、吕梁山片区,以及使用需求大、人口密度高、基础条件好的行政村和农村生产作业区、旅游景区、产业项目区等有条件地区实现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转型升级。2021年实现全省行政村4g网络普遍覆盖,到2025年,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

(二十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逐步调整并扩大政策支持覆盖范围,拓宽保障方式,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建试点,不断提高全省农房抗震安全水平。到“十四五”末,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十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统筹开展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特色风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到2025年,所有脱贫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效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

<>

(二十九)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中学向县城集聚,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保持教育帮扶政策稳定,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增加脱贫地区公费师范生供给。

(三十)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夯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持续做好农村大病专项救治,做实做细慢性病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推进“一站式”结算。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健全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政策。持续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改善。

(三十一)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定额资助,对返贫致贫人口过渡期内定额资助。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大病保险继续对困难群众进行倾斜支付。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将脱贫攻坚期省、市、县投入的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资金等其他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基金。

(三十二)完善农村养老和儿童关爱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标准化中心敬老院和区域性养老中心。优先保障高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精准供养,做到不漏一人。将符合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三十三)提升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实效。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脱贫地区倾斜,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提升服务实效。延伸公共文化“微阵地”,在重点帮扶县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标准化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立健全常态化流动文化服务机制。搭建公共文化“微平台”,及时精准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推行“互联网+”文化服务模式。创优公共文化“微服务”,开展电影、戏曲、歌舞等传统民间文化到乡村、进万家巡演活动。树立扶志扶德“微典型”,深化感恩奋进教育,弘扬尊老孝亲美德,以优秀传统文化感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

(三十四)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充分利用相关行业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特定人群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十五)组织实施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鼓励子女通过缴费提高父母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各地政府按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全部保费。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从2021年起,脱贫地区重点人群补充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三十六)强化农村低保兜底政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对脱贫户及低收入家庭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继续实施“单人保”政策。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继续按“单人保”政策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过渡期内,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

(三十七)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救助供养标准与低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标准挂钩联动、同步调整。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供养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

(三十八)增强临时救助制度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三十九)统筹用好社会救助资源。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精准识别,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引入志愿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慈善机构参与社会救助。

<>

(四十)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创新党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发展壮大脱贫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

(四十一)推进移风易俗。发挥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道德建设的教化作用,形成“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到2025年,脱贫地区农村形成优生优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孝亲敬老的社会新风尚。

(四十二)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着力加强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创建,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

(四十三)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省市县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原深度贫困县提取3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县级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县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县级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逐步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投资落实到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得低于财政资金的15%。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周转金、政府采购等政策,调整优化并继续实施。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十四)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精准滴灌作用,落实好扶贫再贷款展期政策,运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加强存量扶贫小额信贷管理,脱贫攻坚期内签订的扶贫小额信贷合同(含续贷、展期合同),在合同期限内各项政策保持不变。制定出台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有关政策。持续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和防止返贫致贫保险。推动全国性银行业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县域地区信贷投入。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的挂钩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鼓励依法合规开展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具抵押融资。继续加大支持脱贫地区企业上市工作力度。

(四十五)土地支持政策衔接。过渡期内,每年继续对脱贫县单列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原深度贫困县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级协调解决。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2021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四十六)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继续执行。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继续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特别是“三放宽一允许”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继续落实职称向基层倾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爱岗敬业的一线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时,不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论文等作硬性要求,以实际工作业绩评价为主。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向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支持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集实践教育、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省级高水平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困难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全省选派科技特派员。

<>

(四十七)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构建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全面统筹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及时研究有关衔接工作重大问题,制定重要政策,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对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双签”责任书。压实行业部门帮扶责任。

(四十八)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按照机构队伍总体稳定、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的要求,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省市县三级扶贫机构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各地结合实际调整优化机构职能,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平稳有序推进。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基层组织力量弱的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对特别软弱涣散的村整建制选派干部。单位包村帮扶、驻县大队长选派随驻村帮扶点调整相应调整。制定和落实好关心关爱帮扶干部的相关政策。

(四十九)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省市县“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政策、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规划中,产业就业、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优先向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布局。

(五十)做好考核机制衔接。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借鉴脱贫攻坚做法,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估,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相衔接。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最新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因为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关于扶贫扶志的重要论述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体会尤其深刻。

<>

(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的必然性。

(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三)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领域改革,要以协调发展理念加强扶贫资源整合,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要以共享发展理念确保扶贫成果惠民,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宽扶贫思路。

(四)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担当,又是对历代无数先贤和近代革命先烈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向往的回应,彰显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作为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强烈的宗旨意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爱民情怀。

<>

我受组织选派到__乡__嘎查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的三年多,内心很充实,也很自豪,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牧民和牧区工作,更与牧民群众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我深知作为第一书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身负这份使命感,让自己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行。

__乡__嘎查位于旗人民政府南部,是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等民族共同聚居牧业嘎查,辖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2020年嘎查被识别为贫困嘎查。嘎查现有206户434人,低保户70户95人,残疾人20人,五保户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75人,其中稳定脱贫25户59人,正常脱贫48户116人,现嘎查无贫困户,无异地扶贫搬迁户,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尚未建全2021年9月。

(一)小小黑木耳,脱贫好产业

孟某某是嘎查为数不多的有木耳种植技术的牧民,我找到他希望其利用自身技术种植木耳,孟某某却担心种植风险,打起了退堂鼓。为了不让他失去这个机会,我多次与其谈心,向他宣传旗里的脱贫政策,帮助他联系木耳种植培训班。终于,我的执着打动了孟某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孟某某与其他四户牧民联合,种植了5万袋木耳。为了增强孟某某的种植信心,我经常到他家去询问菌丝的生长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他协调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孟某某心里的顾虑一点点消除了,多的则是种好木耳的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木耳获得了大丰收,我和帮扶干部帮着他们以每斤50元的价格,先后卖出100多斤,让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种植板蓝根,增收好项目

何某今年已经64岁,患有高血压,2020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7年由于缺少劳动力,再加上连年干旱,让以养牛为生的何某入不敷出。为了帮助他,我多次与其谈心,得知他想发展种植业,就在旗政府出台的67项措施中,找出了特色种植的项目,鼓励他种植板蓝根,何某对种植板蓝根也很感兴趣。就这样,我带着他参加了板蓝根种植培训,并积极协调帮扶干部到他家帮着播种、施肥、拔草、浇水,与收购板蓝根的医院进行对接确保销路。到了收获的季节,我动员驻村工作干部和帮扶干部帮他挖板蓝根,到了年底帮助他协调销售,增收了3275元。今年5月我到何某家入户,看到他身体恢复的很好,将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子里种了土豆、玉米、豆角等农作物,每天生活很有规律,我感到很欣慰,也给我的帮扶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三)加强志智双扶,增强脱贫信心

诺某某是2020年被纳入贫困户,家有两口人,享受“三到村三到户”政策得到32只基础母羊,现在已发展到了大小200只羊,今年接羔80只。他说:“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高,都靠党的扶贫政策好,特别是__旗67项措施给贫困户带来了脱贫的机遇。”诺某某结合当地草原辽阔,畜牧业发达的特点和各类特色风俗活动,选择了发展家庭牧户游项目。他将这个项目分成了两部分,一是在宅基地草原上设置两个蒙古包供游客吃喝,游客还可以在此体验骑马、牛车钓鱼等蒙古特色娱乐设施,体验到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二是在放牧场设置一个蒙古包供游客们体验蒙古族特有的游牧生活,感受当地的游牧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色服务,就是认养动物或植物。但是这里有一个限制,来玩的时候不能把车开到牧场,因为这样会破坏草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他的这个项目既关注了发展问题,又兼顾了生态问题,符合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听了诺某某的计划,我感到很欣慰,我们的思想引领工作达到了志智双扶的效果。

贫困户的脱贫之路,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使我更加坚定信念,谱写好嘎查脱贫攻坚的故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和驻嘎查第一书记,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寻找难题的金钥匙,提升脱贫攻坚的真本领,为打赢全旗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

最新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四

自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以来,_镇是巫山县脱贫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乡镇之一。全镇干部凝心聚力,以打造全市脱贫攻坚特色示范镇为目标,扎实做好做实基础工作,不断探索扶贫新模式,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起到很好引领和带动作用,工作卓有成效。

今年,_镇将完成龙河、_、凤岭3村整村脱贫和1800人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自去年12月以来,在精准锁定,动态调整的基础上,全镇系统总户数1199户,4_7人,_年已脱贫440户,1428人,目前系统在册贫困户759户2659人。

脱贫攻坚中,_镇锁定目标,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着重从五个方面纵深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夯实村级班子强队伍。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_镇仙峰、龙河、_、凤岭、兴旺5个贫困村不仅民生设施差,产业基础弱,而且都是全镇有名的后进村和软弱村。其中仙峰村和兴旺村在全镇考核一直排名最后。扶贫攻坚中,镇党委首先从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入手,撤换2名不履职、不尽责的原支部书记,从优秀创业青年中重新选拔了5名优秀干部,补换了新鲜血液。为发挥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全镇120余名镇村干部在扶贫攻坚中锤炼作风,干部全部沉入一线,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周末,在一年的时间里,全镇17个村的“两委”班子走访群众户均达10次以上,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难题近千件,党群干群的凝聚力全面增强,干部的作风得到锤炼。在_年底的检查和考评中,_镇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燕平同志的高度肯定。

二是干部凝心聚力抓脱贫。一年来,镇党委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工作,按照“54321“的要求,全镇9名班子成员,120名镇村干部,775名党员,213名镇属单位教师、医生等职工,与1198户、4073人结成帮扶对子,同时动员民营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积极加入,实现帮扶全覆盖、立体化。为推进工作,_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下深水,动真功,班子成员各领一片,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剖析会,深入分析,认真研判。为让脱贫工作沉得下深水,见得了成效,全镇17个有脱贫任务的村,村村都设脱贫攻坚作战室,干部每月定时承诺,党委每季度按时考核,同时将产业布局图、贫困户家庭成员、房屋、基础设施变化照片分类张贴,实行挂图作战。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坚持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要求每月必须超过20天以上,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撤退。

三是聚焦民生实事解难题。聚焦难点,精准滴管,破解瓶颈,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看病难等问题。一年来,全镇新修公路7公里,硬化公路28公里,整修公路40公里,新建人行便道4.5公里,新建人畜饮水池23口,架设管道8.3万米,新建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8个,卫生室5个,引进农村电商7家,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今年,_在全县率先试点开展医疗帮扶,在全镇范围内梳理出269名救助对象,为后续医疗救助,结对义诊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对初步筛查因病致贫的76名贫困户,全部送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治疗,目前已全部出院,效果良好。下一步,将对851名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调查核实,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医疗扶贫,为全国医疗扶贫探索经验和模式。同时,_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劳动力技术培训,今年全镇已在家政、山羊养殖、就业适应性培训4期174人,在危旧房改造、生态搬迁、金融扶贫上,_先行先试,为其他乡镇提供可行性经验。

四是壮大骨干产业强基础。利用脱贫攻坚的契机,精准落实“1+5+11”政策体系,对全镇近3万亩的土地进行产业规划,形成以烤烟、核桃、脆李、中药材、蔬菜种植和山羊、生猪、土鸡养殖为主,乡村旅游和光伏扶贫为辅的全新农村产业格局。一年来,全镇17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25个,在贫困村发展村集体企业3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300多户贫困户成为公司股东多方受益。今年,依托贫困户在全镇发展烤烟5600亩,新增核桃1500亩,种植脆李4000亩,发展“三木药材”3400亩,新增蔓青菜1200亩。借助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万只种羊规模的盈昇农业,带动贫困户养殖山羊3万只,打造出全县优质山羊基地。立足_区位优势,高规格打造茶园、大垭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巫山米大洋芋、楚阳红蔓青菜、朝阳黄金蜜、_水晶萝卜、王家洞藏酒等5大农业生态产品,不断衍生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品质,真正实现村村有产业、社社有特色、户户有收入。

五是打造脱贫攻坚示范镇。按照打造“渝东第一镇”的目标,自3月以来,在县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在近20个部门的支持下,县委领导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踏看,形成打造_全市脱贫攻坚特色示范镇的“一心三片”的总体思路。通过近4个月的努力,全镇脱贫攻坚的34个大项共60个子项目陆续规划启动,示范镇建设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示范镇建设中,镇党委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将“一心三片”示范点建设和34个大项目、60个子项目建设的责任细化到9个班子成员和54个责任人,细化每个具体时间点,让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自4月以来,镇党委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认真研究示范镇建设中每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各片区责任领导分片对接,具体负责项目的工程实施、质量监督和施工环境的保障。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派工作人员现场规划设计,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截止目前,全镇示范点项目推进迅速,60个示范子项目中90%以上已经启动规划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场镇生态文化广场和配套设施、茶园龙河乡村旅游点、农村饮水工程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十分迅速。楚阳场镇的风貌改造,以及县交委、扶贫办负责的道路硬化和整修项目正在进入招投标程序,预计9月上旬即可动工。年底,_将成为渝鄂交界脱贫攻坚中靓丽示范乡镇。

最新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五

半年来,始终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会议精神,采取措施,扎实工作,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村情:者宁村委会位于剥隘镇西南部,属于山区,距离镇政府驻地11公里。国土面积 68平方公里,海拔468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190毫米。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13186.6亩,主要种植甘蔗、茶果、油桐、杉木等经济林果。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915户3492人,有劳动力2396人全村现有910户通自来水,有91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63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42户。进村道路为土路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130亩。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0万元,林业收入190万元,牧业收入195万元,工业收入162万元,其他收入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2元,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6.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32人 ,在省内务工96人,到省外务工336人。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72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距离镇卫生院11公里,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者宁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剥隘中学,有部分到者桑中学就读,距离镇中学校11公里。目前,全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345人,中学生206人。

二、主要开展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科协主席冉孟彦为组长,副主席农兴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普及股,由郭志明同志负责抓日常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做到了机构、人员、责任“三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根据中共富宁县委办公室、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部分县级单位扶贫攻坚挂钩联系包村安排的通知》(富办通〔20xx〕8号)文件;县科协安排挂钩点是剥隘镇者宁村委会,收到文件后,及时召开班子会和干部职工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三)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3月1日,县科协主席冉孟彦率队,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到者宁村委的那抗、沙村、新寨等3个村小组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采取召开群众会,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如实填写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通过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切实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县科协共有干部职工9名,挂钩3个村小组(那抗、沙村、新寨)42户147人。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已完成了信息录入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

(五)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和措施。结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帮扶工作组入村后,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等形式,与村“两委”干部、村小组干部进行沟通,与村民进行交流,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村情民意,真正吃透村情、民情。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原则,对扶贫挂钩逐一撰写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制定了结对帮扶工作规划和帮扶措施。到5月底,单位9名干部职工撰写扶贫工作调研报告9篇,制定帮扶工作规划和措施 168条,做到短期有安排、中期有计划、长期有目标。

(六)帮扶措施落实,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针对村小组干部软弱涣散,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实际,结合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对扶贫挂钩的村小组干部进行了调整,把有能力、懂技术、工作责任心强的人选进了村小组领导班子,增强了扶贫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二是开展了劳务扶贫工作。半年来,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组织贫困户劳务输出,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致富,通过引导宣传,目前,外出务工的有38户39人,发挥了劳务输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开展特色产业扶贫,确保实现按期脱贫。针对建档立卡户的贫困问题,县科协围绕“群众增收、产业壮大”的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新植甘蔗30亩,长势良好,为脱贫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重。

(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进程。

(三)群众科技意识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四)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

(五)单位资金困难,无法筹集资金扶持。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科学制定预脱贫人员帮扶规划。根据预脱贫人员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三)做好产业帮扶工作。根据剥隘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落实好甘蔗、芒果、油茶等特色种植,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群众增产增收。

(四)做好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组织开展科技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五)完善保障帮扶

1、教育帮扶。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2、医疗帮扶。动员贫困户积极交纳农村医疗保险,确保因病致贫的对象,享受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补助政策,减少医疗负担。

3、社会救助帮扶。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帮助他们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最新攻坚难题方案心得体会实用六

20xx年我局紧扣“扶贫2.93万人、退出130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91%,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贫困县整体摘帽”的扶贫减贫任务,按照市委“扶贫攻坚是天大的事,要尽天大的责、使天大的力”的要求,倾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现就20xx年上半年扶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户扶贫,夯实摘帽基础。一是住房安全保障。抽派精干力量成立农村住房保障指挥部,采取出台缺劳户住房“代改建”实施办法、预拨付启动资金等举措全力推进住房安全建设。今年计划投入资金8亿元,将贫困户土坯房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并在省补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按2万元、0.95万元、0.5万元三个档次进行再补助,同时将20xx年、20xx年易地搬迁建设任务提前到今年实施,全面解决安全住房问题,目前4529户14034人易地扶贫搬迁和9980户危房改造建设已全部开工。二是政策兜底保障。组织人员再次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家庭收入情况,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但未纳入低保兜底的按政策规定纳入,做到应保尽保,并对不能达标的低保兜底户进行全额补差,实现两线合一;组织医护人员对不能到医疗机构进行残疾人鉴定的500余名贫困对象上门鉴定,及时发放护理补贴。三是入学教育保障。完成12271名贫困学生信息公示上报和7200名贫困大学生20xx年助学贷款预申请工作,并配套资金5760余万元,启动16849名贫困住校生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例因贫辍学。四是医疗卫生保障。严格执行中省市规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贫困户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90%;按150元/人·年的标准为58122名贫困群众代缴了医疗保险,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治病医疗有保障。五是稳定增收保障。全面启动了130个扶贫奔康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贫困户入园,通过务工、入股等方式持续增收;对9806余户贫困户发放到户产业发展资金20xx余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846个总共达1119个,缓解贫困户短期收入问题;对20xx余个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实现贫困户在河西工业区、当地奔康产业园等就近就地务工增收。

(二)聚焦村退出,加快项目建设。一是通村硬化路达标。全县计划新建通村水泥路479公里,彻底解决96个村硬化路未达标和130个拟退出贫困村道路新建问题;修订《扶贫项目实施监管办法》,下调群众自筹标准,确保指标下得了,资金筹得起,道路修得通,目前绝大部分道路硬化已接近尾声,预计6月底前将全面完工。二是宽带网络达标。在今年计划退出的130个贫困村中,已完成98个贫困村宽带网络维护新建工作,余下的32个村建设任务将于6月中旬前完成。三是文化室达标。采取维修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74个村文化室硬件不达标问题,其中62个已经全面竣工。同时启动了130个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已完成108个农家书屋书籍补充更新工作。四是卫生室达标。简易维修及功能改造的25个村卫生室已经全面完工,新建的48个卫生室主体已经完工。并对285个贫困村村医进行5次集中培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五是集体经济达标。成功申报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县,在黎明等1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争取试点资金1000万元,结合试点工作下发了全县集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对摸排出不能达标的或压线达标的45个贫困村进行解剖“麻雀”。

(三)聚焦县摘帽,补齐攻坚短板。一是紧盯“一低”目标,增调减贫任务。针对“漏评率和贫困发生率之和必须低于3%”的要求,将原扶贫20800人的年度减贫计划调整为29341人,调增8541人,预计年末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91%。二是紧扣“三有”任务,加快硬件建设。全面启动未达标“三有”建设任务,目前18个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部动工建设,并同步进行了办公设备集中采购挂网工作。3所学校、22个卫生院改扩建工作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需配置的494台电脑已进入招标采购程序。三是瞄准“四好”工作,做好群众教育。在计划退出的130个贫困村开展免费体检达2万余人次,7000余贫困户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进村集中开展健康知识、卫生常识、法制讲座200余场次,每月开展了1次“摆顺扫干净”集中环境整治。1–5月共评选出四好农户2300余户,为四好村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聚焦长效发展,培育奔康产业。一是拓展产业布局。在去年“3311”产业布局基础上,新增22个县级示范村,130个扶贫攻坚产业园,辐射带动2万余贫困户扶贫增收。二是抓实载体培育。培育业主大户、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引进海升、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归雁经济产业园、电商孵化中心,构建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在淘宝、邮乐网开设“德乡仪陇”馆,实现120余种本地农特产品上线销售,销售总额达3500万元,带动入网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50元。三是强化机制创新。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业,开展技能培训,支持贫困户就业、创业,解决近期扶贫问题;出台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业主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深化和创新“三收三分”(劳务收入、租金收入、经营收入,固定分红、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机制,解决长效增收问题。

(五)聚焦落实落地,扫清摘帽障碍。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四个类别(户扶贫、村退出、乡达标、县摘帽)摸排汇总、三个层面(乡村层面、县级层面、上级层面)研究解决、两个月为一周期”的“432”问题解决机制,今年3月和5月分别开展了一次问题摸排,共梳理住房安全、产业培育等21个方面2088个问题,对其中136个带共性的问题,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研究形成条款式处理意见,召开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书记大会,逐条解读,逐一整改销号,扫清摘帽障碍。二是深化结对帮扶。开展“万人帮万户”活动,将全县教职员工、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纳入帮扶主体,增加结对帮扶责任人6000余名;按照“6542”(县级领导帮扶6户、科级领导帮扶5户、一般干部帮扶4户、其他职工帮扶2户)的结对要求,实现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名公职人员帮扶,杜绝“穷帮穷、弱帮弱”现象。三是严格督查督办。建立“划片包干、定时回访、责任倒查”的督查考核机制,成立11个片区督导组,逐月细化督导内容,严格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把扶贫攻坚作为主战场,出台《重奖重惩扶贫攻坚一线干部十条规定》,重奖重用成绩突出的干部,重罚重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部。今年以来,全县有2个乡镇分别受到红牌黄牌警告、2名乡镇党政“一把手”受到诫勉处理、2名党委书记被停职检查。

(六)聚焦持续用力,巩固扶贫成效。一是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按照习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指示精神,对20xx—20xx年6.33万已扶贫人口和55个已退出村再次对标核实、建好台账,分类制定巩固提升计划,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全力保障稳定扶贫,扎实开展“四好”创建、“农民夜校”和“三大教育”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食其力、感恩奋进,珍惜扶贫成果。二是用好用活四项基金。今年通过上级补助、本级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整合资金2.1亿元,出台基金使用管理细则,加强源头管控,实行封闭运行,推行县村户三级联控,探索形成了“自主创业、入股分红、集资兴业”等多种模式用好用活四项基金。三是出台政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出台贫困户就业创业和发展种养业增收奖补办法,按户人均增收情况给予600-1000元的奖励,全力支持贫困户通过劳动增收致富,今年将投入到户奖补资金3500万元左右。出台贫困户赡养老人激励政策,对积极履行赡养义务的给予100-300元奖励,营造“自觉尽孝、人人尽孝”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乡村干部政策不够熟悉。乡村换届后,市县组织了基层干部培训,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扶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手册》,较好地提升了乡村干部扶贫攻坚业务能力。但仍还存在个别干部不够注重学习,对扶贫攻坚系列政策不够熟悉,尤其表现在上级检查时说不清楚,具体工作中时有走样,对扶贫攻坚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个别已扶贫对象扶贫质量不高。我县坚持严格执行户扶贫“一超六有”、村退出“一低五有”的标准,95%以上扶贫户、绝大多数退出贫困村能够稳定扶贫、退出。但因为个别乡镇、村在作扶贫安排时,家底不清、工作不细,导致个别退出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低、与“四个好”目标尚有差距,个别已扶贫户、特别是20xx、20xx年扶贫户收入虽能超过当年贫困线,仍存在住房保障水平低、政策兜底不到位、因残因病等问题,存在返贫风险。

(三)存在帮扶工作不够扎实的问题。我县在帮扶工作想了很多办法,较好地实现了“五个一”全覆盖和所有贫困户均由公职人员帮扶,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但在个别地方仍存在着村第一书记履职到位不够,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少数农技人员专业不对口、指导力度不够;个别帮扶责任人帮扶时间少、帮扶手段少、帮扶质量不高等问题。

(四)个别地方项目推动不力。在项目推动中,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研究出台了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项目库、整合了资金,有序推动了扶贫攻坚项目建设。但仍有极个别地方项目推动不力,进度较为缓慢;不够公开透明,群众参与度低;建设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了违规违纪现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扶贫2.93万人、退出130个村、贫困县摘帽”的年度目标,添过硬措施,建严格制度,强督查督办,突出重点,攻克难关。

(一)加大干部教育培训。落实分级培训扶贫攻坚政策制度,强化乡镇领导干部、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三个重点群体的政策培训,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充分运用督查考核指挥棒,将是否熟悉扶贫攻坚政策,是否严格按政策抓扶贫攻坚工作作为平时督查暗访、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各级干部精通政策、熟练运用政策,有序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二)着力培育增收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3351”战略,依托海升、温氏、中味等龙头企业,建成5万亩柑桔产业园、302个生猪托养场、6.5万亩加工型蔬菜产业园。大力发展立县支柱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三收三分”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1万户贫困户扶贫增收。积极培育村主导产业,建成扶贫奔康产业园185个,引导0.8万名贫困劳动力入园务工。投入到户产业资金20xx万元,新增公益岗位846个,全力支持贫困户通过发展家庭种养业和公益岗位就业增收。

(三)不断巩固扶贫成效。对20xx—20xx年6.33万已扶贫人口和55个已退出村再次对标核实、建好台账。出台贫困户就业创业和发展种养业增收奖补办法,投入增收奖补资金3500万元,按户人均增收情况给予600-1000元的奖励,全力支持贫困户通过劳动实现增收。扎实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开办农民夜校,引导贫困群众自食其力、感恩奋进。出台贫困户赡养老人激励政策,积极履行赡养义务的给予100-300元奖励,营造“自觉尽孝、人人尽孝”浓厚氛围。

(四)切实加大群众教育。在计划退出的130个村中,深入开展“遵法守法、习惯养成、感恩奋进”为主题的“五学十评两创”群众的教育活动。计划创建县级“四好村”200个、(贫困村100个),在县级“四好村”的基础上创建市级“四好村”150个(贫困村70个),在市级“四好村”基础上创建省级“四好村”130个(贫困村50个),评选“四好农户”7602户,达到贫困户总户数的30%。

(五)严格督办重奖重惩。一是责任包干到片。抽派11名部门分管领导与376名第一书记组建11个片区督导组,实行分片包干、蹲点督导。二是内容细化到月。分阶段、分行业制定督导方案,6月前重点督导项目推进情况,7-9月重点督导“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10-12月重点开展模拟评估。三是问效落实到人。推行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法,出台《重奖重惩扶贫攻坚一线干部十条规定》,重奖重用成绩突出的干部,重罚重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部,倒逼工作落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