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1 15:02:29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整理思绪,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今天学习学习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前言部分中的,主要变化一节第二部分——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其中的强化育人导向,引起了我的注意。首先这句话是关于课程标准变化的第一点。我翻看过2022年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我也感受到了育人导向的变化,但是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放在第一点,也是让我震惊不少。
为什么要强化育人导向呢?
我想有一些原因是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在2011版课程标准当中,我们将“育人”指定为三维目标,对于人进行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关照。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我们的三维目标过多的集中于第一维,也将三维的融合简单地割裂为三个方向。这里只是三个方向而不是三种层次。如果是层次,那么会呈现一种递进的状态。一旦递进,就会有先后。如果是立体的,那么我们用坐标轴来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一个点,这个点有xyz三个数值,这个数值就是三方面综合到一起的。可惜我们只是在一个平面进行了三个方向的选择。这种选择在备课中是有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很多老师都将第一维、第二维当作重点讲。而且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第一维和第二维都是对知识技能的分析。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以纠正三维目标在实施中的不足。
社会的变化也迫使我们,对课程标准的育人导向再次审视。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可以用日新月异来表示,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没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课程标准在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我们的统编版课本就已经开始试验。这也为我们课程标准再次重新编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信息的速度,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也为我们教育教学留下很多隐患,比方说孩子们的个性更加独立,孩子们的价值观更加需要我们去呵护。现在在各种信息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在互联网上不加筛选被孩子们看到,随之而来的就是性表现、青春期表现等等的提前。面临这样的事,我们对孩子们的价值观呵护,更应该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认识到。
时代所赋予孩子们的时代个性也更加凸显。比如说孩子们说脏话,这是孩子们对话语权期待;爱表现、人来疯等等,是孩子们渴望受到更多的关注;独自思考、走极端等等,是孩子们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探索。
时代的不同,我们的孩子也有不同的表现,我们还以之前的观点和目标去培养,这就显得十分的不合适,我们应该更多的从这个时代关注孩子们的人格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怎样强化育人导向呢?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就是答案。
我们的各个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上,应该跟随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这样做不是分化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而是对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将培养目标深化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细化和具体化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想,这是国家层面最近一次对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作出的指示。教育方针是我们的方向和指针,但是却不是我们的具体做法,所以我们的一线老师要深刻学习,认真落实教育方针。
有人说教育方针很简单,但是大道至简、大美无形。越是简单的,越是丰富。我们的教育方针也是根据社会的形式,而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在逐渐的完善和适应新的社会形式。
怎样细化和具体化教育方针呢?我们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内涵——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把握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显性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隐性价值,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又要在微观上把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并且把微观和宏观统一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教育方针的重大而明确的指向规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这就是让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形成全面发展的育人新途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人才保证。
我们具体的应该怎样细化呢?那就是五育并举,从培养教师开始培养学生,建立一个渗透式的育人环境,在各个学科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点,帮助学生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等等。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是一个非常浩繁的工作。但是怎样优化需要我们各个地区从实际出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更是我党真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党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有了不同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实运用。而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认识。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就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我们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原则。这也就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而优化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了。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知识本位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为我们的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们的教育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多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刻。
然而我们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让我们的具体环境产生变化。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开始了新的变化,就在这一时代我们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落实“立德树人”,也就是在将教育方针具体化。
也应该很明确地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我国如此,世界也如此,美国也在新时代提出了“21世纪技能”,澳大利亚也提出了“综合能力”等等。
我们经历了知识本位时代。由于受到了“争分夺秒”等思想的影响,我们出现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教育理念,所以,在我们教育上就有了师生争分夺秒,获取更多的知识的现象。但是这种几何式的增长,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在核心素养时代,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具体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在课程设计中甄选概念,也要在我们的教学中甄选教学目标,将我们的主题教学和我们的基础性知识教学有效衔接。既可以让基础知识的共性教育扎实,又可以让主体性的内容有效开展,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当孩子们具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后,并不一定是个性的随意成长,而是要有方向与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
比方说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完善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语文学科则需要体现出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历史学科则需要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入手。
这些学科素养的内容不是随便制定的,而是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真分析,还要综合学科的特点等进行的组织。而这些组织也好,学科素养的设定也好,都是将学科内容和育人目标重重组合,在你无声无息间就已经开始育人。
在部编版的教材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比方说《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内容在学科之间被调换或者是同时出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就是我们在优化内容的组织形式。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与从前的思想政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初中的看似很简单,却是在着力培养人的价值根基。高中的道德与法治却实让老师们都很难理解。我想这种理解不是内容的难,而是我们对法治的不了解。所以,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促进我们自己和学生个体对法治的认识。
我们在小学六年级,就出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等政治概念,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要将这一概念当做考题一般的讲解,而是需要去我们将这样的一种理念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逐渐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认识我们的国家。这是国家意识的引导,而非考题的知识点。
所以在立德树人方面我们更应该将一些素养内化外显。这种内化外显是一种内心认同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心记忆和外在回答。
所以我们的优化内容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考察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是更加合理的。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十分懂礼貌,但是在校外却和校内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打的学校变成了孩子们的展示台、表演场,所以这里有一种作秀的成分。
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是真实的,过程是善意的,最终也是美丽的,所以我那们的教育教学应该更加真实。这种真实应该是从始至终的。
怎样才可以将“立德树人”进行到底,怎样才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怎样才可以将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我们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再次优化我们的内容组织形式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跨学科活动。
科学学科的课程内容: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
我们再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这一学科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为了实现本学科的学科素养,我们也需要一些跨学科的学习。
在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课题,这些课题的实践也带动着,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xx教授作《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的主题报告。xx教授从课程修订的依据、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精准解读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
xx教授从课程修订的依据、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精准解读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
xx教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了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方案的修订是落实中央要求、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需求,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此次“新课程新课标”修订,从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五个部分解读了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xx教授深入浅出地从两大突破和两个推进,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导向”“增加学业质量”“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四方面解读了课程标准的亮点。最后他强调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改变,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在此过程中,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下午的培训中,xx师大xx教授做了《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解读》的报告。xx教授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实务、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精准解读。
其中,xx教授指出新方案新课标的改革中“育人为本”、“核心素养”、“综合化”、“实践性”四个关键词,值得高度重视。学校制定课程实施的方案,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保证地方课程规范开设;保证校本课程合理开发。他强调本次课程内容修订没有弱化学科知识,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把学科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主题、项目或任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xx教授的讲座使大家对新方案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下一步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新方案,执行新课标奠定了基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培训活动,我在专家的引领下,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接下来我定会不畏跋涉、积极进取、育人为本,以实际行动把新课标、新思想、新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理解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待中终于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更加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九年贯通的课程与学业标准,全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对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度融合,为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研判校情,统筹谋划,锚定改进领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强自我评估,以创造性落实新版课程方案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能力。
义务教育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提出五大基本原则,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进行了课程系统化的设计。
当前教育实践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现象,比如学段断层、三级课程设计系统性不够、面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针对性不强等。学校课程建设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聚焦国家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落实;“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学校实际和回应学校每一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强化针对性。既要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建立必修和选修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新方案为学校预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更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在xx十一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xx十一xx实验中学针对初中学段的特点,开展了积极探索,围绕育人目标,将国家主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级体系整体设计。用丰富的课程尽量覆盖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孩子打开视野和边界;用多样性课程,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说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规律。
新方案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把劳动课程单独列出,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双减”的要求,转变讲授式的被动学习,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高阶思维与能力,必须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特别是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链接,打破时间、地点束缚,提供更多元的资源支撑,用最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跨学科任务式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引进课堂,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紧扣课标的学习量规和成功标准贯穿其中,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开启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比如,xx十一xx实验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产品《校园监控系统改进建议》,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改进方案,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到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这种学习超出学科本身,能更好发挥其综合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思维视野。
新方案实施,关键是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要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帮助教师打破竖井式分科的边界,提升跨学科学习设计能力;抓住实施中的关键点,如作业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考试与命题、多元评价方式等,通过项目研究进行突破。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学科大教研机制,培育先锋学科,搭建分享平台,把教师培养成学习的领导者。
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版课程方案实施的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育人能力。用勇于改革的创新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自2001年1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如今,更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历史性课题。由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出台。
新版的《方案》和《课标》出台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相应,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都积极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解读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指南,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掌握,并深刻领会。便于记忆,整理如下:
1、课程改革的一个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课程教材的两个作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课程改革的两个方向:中国特色,世界水准。
3、人才培养的三个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本次修订的三个原则: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课程方案的三个变化: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
4、课程改革的四个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四个举措: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教材编写的四个原则: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时代性。课程设置的四个变化: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5、课程教材的五个体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变化: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课程改革的五个原则: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整合而,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教育改革的五个主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五个步骤:科学规划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育评价,强化专业支持,健全实施机制。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今天看到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修订原则,其中有三条,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三是坚持创新导向。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才竞争更多的则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怎样引导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要考虑到的。
我们的目标导向具体是什么呢?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在这一段论述中,我首先注意到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就像这句话一样“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和国家最高层次对一项教育政策进行的推动。我们再回头看“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这里面提出了,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不用提出别的观点,就这一点可以明显地确认到“双减”政策。所以,我们在后面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确认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应该是对“双减”的又一次助力。这一句话也不仅仅是在指向“双减”,还有我们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从2014年开始谋划,到2015年出台,再到2017、2018在社会上被普遍认可。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很多教育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所以,这一次的《课程方案》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再一次推动。
全面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就是“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有很多人认为这“八个明确”和我们的教育并无太多关系,可惜理解错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集体发力,不能在任何时候掉队,这是一次新长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我们教育的基础支撑,需要我们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国家发展和人才竞争的人才。“文化自信”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教育不能再次出现,蒋方舟这样的人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这一点,需要我们教育能够培养出自我认识、自我革新,以及壮士断腕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既能够守法遵法的人,也要培养出建法立法的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军队的发展更加需要我们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提出的时候,或许你不认同,但是现在呢?面对疫情和战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是越来越重要了。突出党在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应该信仰党。我常说我们的教育和宗教相似,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信仰党,相信党的执政能力。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我们思想的积累的顺序,也是我们传递价值观念的顺序,更是我们在课堂内容中的价值解读。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教育灵魂就应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
在一次培训中,有老师问我:“如果我在课堂上不知道讲什么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讲什么,是你对文本不熟悉,或者是对教材编写意图不熟悉,另外一个就是你的备课不充分,你应该将书中的一个点讲成一个面,你应该多读书,只有读书才可以丰富课堂。如果你真的没有内容可讲,一定要讲爱国。”
我想我们在孩子们的课堂上,应该将家国之爱分享给孩子们,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
再回头看这里的排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包含着从新中国成立时代到现在的一系列先进文化。这一文化是根据中国不同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不同的国情所产生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拥有中国发展印记的文化。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一学,只有学习了才会有社会主义认同,这是很重要的。现在的xxx等就是对社会主义文化没有认同的。
中国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重要资源。我们现代社会已经非常安宁,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安宁的中国,这个世界并不安全。那么我们就应该将中国的先进的革命文化,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这种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哪怕是我们课本中出现的毛泽东诗词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对孩子们的鼓励性也是巨大的。
新中国从哪里来?新中国从苦难中来。中国的伟大复兴从哪里来?从苦难中起步,从团结奋进中开始,从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中来。我们中国的先进革命文化就应该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只有知道这些,才会勇敢的拒绝和制止那些流言蜚语。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认同。
如果我们对中国革命不认同,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地诋毁我们的革命历史?我们的长征精神?这些都是英烈的鲜血,这些都是革命的精神,这是不容我们诋毁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深厚底蕴。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学习。比方说临城县现在开展的“学成语明法理”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借助成语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中国的孩子必须认识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对传统文化认同,才会对中华民族认同。而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朴实的、精彩的文化基因。比如说我们的“天下大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时新民本”等等。我们应该将这一种基因深深地根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母体,但也有别于这两种文化,所以我们更应该将其融会贯通。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xx大学眯眯眼事件等,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不自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需要一些新文化帮助我们创建更加适合我们的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将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埋葬。如果不是疫情,我们对中医的认识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疫情还未结束,我们国内就有一部分人开始攻击中医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被xx老师在春晚小品中说了出来,但是到现在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家国同当,家国同担。
我们很多学校都开设着爱国主义课程,我们也有很多学校都自己制作了爱国主义的校本书籍,还有很多学校将孩子们带进军事博物馆进行参观。我最认同xx中冒着雨雪、踏着泥泞,徒步xx公里去往山河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这不是作秀,因为这是从xx年开始的,持续并不间断。
国家安全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学校常常讲安全,生命是安全,家国何尝不是最重要的安全。大厦倾覆,焉有完卵。所以,我们应该将这样的国家安全课上得更加有情怀。
国家安全,也不一定就是打打杀杀,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和责任感。我们还可以讲种子安全,这是一场没有任何硝烟的战争,却也是国家的生机所在。我们还可以讲“回形针”和“ngo”等等。现在的中国并不能高枕无忧,哪怕“风平浪静”我们也要居安思危。我们的经济贸易战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一些比较掣肘的环节,我们国家还需要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出现,我们还要实现民族复兴等等。
其实国家安全很简单,每天升降国旗,这就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这些文化既是历史,又有未来。它们有历史的厚重有历史的辉煌,也有历史的悲哀,但是它们更应该有的是未来的辉煌与灿烂。我们的教育不就是应该将这样的文化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沐浴这样的文化更加坚强和伟大。
我常常给我的孩子说:“如果你要信教,那你就信中国;如果你要信神,你就信中国共产党;如果你要奉献,你就在中国,如果你需要偶像,那就是中华民族。”
生命安全与健康,也是我们教育,应该向学生提供的重要教育思想。怎样做是是安全的,怎样做是有伤害的。疫情期间,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这一生命健康课好好地上起来。我们能不能戴好口罩,我们能不能合理的保持间距,我们能不能将情感和安全、健康做好调整等等,这都是我们应该做好的教育内容。有的老师看到这一内容后,直接想到了我们的生物学科,可是这就与生物学科有关吗?不是的,它与每一门学科都有关系。
我们在语文上要引导孩子进行合适的表达,我们数学上要引导孩子进行安全数据的比对,我们英语课上,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更多的语言;我们物理上,要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使用;我们体育上,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救等等,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独特的色彩。
这样的内容应该讲得有声有色。中学生对烟有好奇心,拒绝是很难得,那就不如进行一番试验,网上的实验很多,而我ie造作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实际操作,这样做会让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真实,真实的才是最震撼的。
夏季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我们怎样帮助孩子们进行避险,这也是我们要做的。我前几年参观一所学校,早上七点半刚刚进入学校就听到了一阵警报声,孩子们纷纷按照规定动作逃出教室,孩子们到达预定地点,接着就是升国旗。我感觉很新颖,不仅仅进行了安全教育,更是进行了爱国教育。
xx县xx中学xx校长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在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这就是生命安全健康的教育意义。其实,现在近视防护也是很重要的。
在“坚持目标导向”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有了警醒“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我们将这句话反过来说,变成问句——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是什么?它的答案就是我们上文的文化与思想。
将这些文化思想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就是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我们可以从这个问题中,延伸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政治取向。但是我认为这是“养其根,俟其实”,也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2022年x月x日,在xxx名师工作室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专题培训会的网上研修活动,收获颇丰。
“上午的培训xxx教授以《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为题,从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四大亮点、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作主题报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首先,xxx教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了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随后,xxx教授从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五个部分介绍了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本次修订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xxx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导向”“增加学业质量”“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四大亮点。他强调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改变,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其中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在这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良纸笔考试,推进表现评价以及探索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
下午,xxx教授以《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解读》为题,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基于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和呈现,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
如何理解课程内容结构?
xxx教授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内容课程中的“内容”到底指什么。一般情况下,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学什么,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作为基础的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
第一个是横向领域结构,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并行设置的科目,以及学科内部不同的领域,如语文学科中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
第二是纵向进阶结构,学科知识要一级一级往上学,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进阶。
第三是纵深表里结构,从横向,到纵向,再到纵深,是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结构。
xxx教授指出,我们要重视的是里层的学习意义,这是最能够回答“知识最重要的育人价值是什么”。这个内涵价值包括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认识成就、能力高度、情意态度、身心和谐、精神境界等。
表层的知识形式回答的问题是“用什么知识育人最有效”,具体而言,不同学科特定领域有着各种不同符号系统和逻辑形式,包括术语、概念、事实、公式、图谱等。
xxx教授特别强调,一些学校探索的“深度教学”,其实是个误解,只是把特定领域的术语、概念等符号系统搞得很深、很难。其实,不论多深多难,都仅仅是表层,并没有深入育人价值的内核。“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标准,明确按照“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来展开和说明课程内容。完整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习对象即对象性内容,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学习过程即过程性内容,就是怎么教、怎么学。学习结果即结果性内容,就是教出什么来、学出什么来。对象性内容可以一模一样,规模化地进行统一讲授,但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只能因人而异,必须设计每位学生卷入其中的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做中学,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重视对象性内容,而忽视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xxx指出,现在必须从理论认识上将原有单一的对象性内容迭代,升级为对象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内容概念。
本次学习之后我对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并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1、新课标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同时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这对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单元学历案”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要应该勇于创新,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小部分教学改革,进而对新课标得出自己的再领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摇篮。
2、反思改革教案的重要性,要从实践中总结反思、提炼经验,教案修改也要与新课标改革相伴同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心中有“标”,树立教学的大局观,才能在更新教学理念、拓宽学科育人功能上不断有所进步。
3、课程以育人为导向的理念,育人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素养是在解释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注重采用问题解决的综合表现来界定,要增强学生认识世界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4、学业质量标准评判对自己的启示,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知识点掌握和学业成绩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创设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从做中学和悟中学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让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嵌套叠加,增加操作性、具身性和体验性,整个教学从知识传递型教学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突出学生与学科知识的意义关联和价值关系,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增值。
总之,一天的学习,得到的引领和自己的感悟很多,课程标准变了,今后的教学也要一点一滴地变起来。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2022年x月x日,在xxx工作室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xx组织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专题培训,受益良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要尝试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初步体会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勤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把自己当成学生,想学生之想,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让学生在愿意甚至是期盼的心理下去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能边教边学,与其他教师互相切磋,越做越好。
义务均衡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学习本就是一件不能停止的事情,一旦停下来心里面开始时有一些失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不及时跟上就会让这种失落变成空唠唠的,随后的延续会让自己感觉无所谓。
学习就是坚持,只有坚持才可以获得成功。
我仔细观察内容。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这一点,应该是我们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明白的。我记得看到一篇于漪的文章,老先生在里面先说道,上个世纪的教育教学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培养了很多人才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一点我想我们必须认识清楚,这是一种极为正确的论述。
这不是在歌颂应试教育,也不是在与现行的素质教育唱反调。我们应该明白,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变化。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毋庸置疑,上一个世纪的经济和环境与现在的经济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上一个世纪的的教育教学也是符合当时的要求的,而且也是为我国积攒了丰厚的成功经验。
其次,才是借鉴国际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不是在否定国际的先进经验,而是在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们是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但是要符合我们的国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可以更加顺利。
还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到——“借鉴国际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是在借鉴理念,并不是在借鉴具体的做法。不论是《放牛班的春天》,还是《第56号教室》。这里面的做法并不一定特别适合我们的实际,但是其中的一些理念是十分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经验,是来自我国一线教学的70年经历的积累,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水分的实践。而“借鉴国际的先进教育理念”的“理念”含褒义,是绝对正确的,可以做为真理、道理来形容。
这种学习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学习,是对实质内涵的学习,并不是依葫芦画瓢,也不是画虎皮,而是画虎骨。
对于这样的学习,我想说的一点是国际的月亮很圆,但是也很远。我们只有学好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才可以将圆的光芒学好,而不是光秃秃的只是学习外表,造成虚假的繁荣。
国外也有很多好的理念,我们应该认真地选择和甄别。拿来主义的标准是符合实际,而不是统统的拿来。
“借鉴国际的先进教育理念”说明了我国教育的开放性特征。我们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故步自封,更不是自以为是,而是敞开胸怀,学习对我们最有用的,而不是学习所有。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所有就是什么也学不会。
怎样才会更加适合我们的国情呢?这也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代教育者积极研究、努力实践的的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很多人在质疑高考和英语教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高考的选拔性,在一定程度上让寒门学习有了抬头之日,也让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坚实,对于知识的普及是十分有益的。英语教学的实施,也帮助我国的各类人才,认识了更多的国外先进文化,同时也帮助我们甄别了是伪曲直。
所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必须要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才可以成功的。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科更加具体,也更加丰富。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狭义的讲,物理学就是一个专业,可以分几个研究方向:物理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量子信息、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等。但是如果讲广义的物理学,可以包括:理论物理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凝聚态物理专业,天体物理专业,核物理专业,大气物理学专业等。从这一个实例上看,我们的学科是越来越丰富和具体的。但是现在又有一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并不是单一学科的事情,而是各个学科的综合贡献,缺少了哪一门学科,我们的研究都会失败。
以航空航天为例,它需要“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环境与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专业的合力。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有美术设计等专业并没有列举到其中。
所以,我们现在在教育实践中,就更应该注重课程综合性。我们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将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等学科完全割裂开来。语文当中也有一些数学的问题,数学里面也有一些语文的内容,尤其是现在很多道法、历史的内容中出现很多文学性很强的知识,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具有综合性。
我们现在的学科学习中,如果单单地割裂开来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学科理念的伤害,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我们可以看一看,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内容。
最为明显的是历史的学科内容。历史学科的学科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根据通史叙事的结构和7-9年级的学段要求,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所以,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应该关注到综合性。
我在讲解议论文知识的时候,会用数学的三角形全等或相似作为示例,进行讲解,这样做孩子们会很新鲜,也会有很强的认知。
另外,学科的实践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的学科都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去实践,不是只有劳动学科才可以实践的。有很多老师在反映,孩子们怎么教也教不会,我在和这些老师的沟通中我反问道:“你讲的最基本的都可能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都是虚无的,新知识的建立需要旧知识的迁移,你认为孩子们会明白,可是当大多数孩子们明白后,个别孩子还不明白。他们的智商又没有问题,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些孩子脑海中没有一个相对应的旧知识进行迁移,自然就不会明白新知识,而最初的旧知识就是实践操作所得。”什么是直线,画一下可能会明白,但是什么是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就需要知道一个实践性的概念。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为了让我们明白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的概念特意倒着我们,让我们拿着自己的尺子,去丈量从xx小学到xx村的距离。虽然是半天的实践,看似内容不多,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再也不会出错,因为这些定义在没有概念的情况下,被我们深深地掌握了。其实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地理,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都需要一些具体的实践,才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真实的了解生活,认识真理。如果没有实践的佐证,定义、推理和现象是很难被一个人理解清楚的。比如说圆的面积、周长,物理的有关现象,这些多需要孩子们具体的操作。
其实,我们在教育史上有一处败笔,那就是数学问题中的“鸡兔同笼”和“进水防水”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没有生活实践的,也是没有具体操作性的。所以,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已经被推翻了。
我们的课程内容,在选材上也将会更加具有实践性,这种实践性不仅仅是可以具体的操作,还有具体的认知等等。
课程的变化必将推动育人方式的变化,这是一个必然关系。而育人方式的变化,也必将是为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的的。
传统的育人方式更多的是侧重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而在2022年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的育人方式,必将转向立德树人。传统的育人方式更加注重课本和学科本位思想,但是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我们将会更加强调综合式的育人方式。比如说我们的研学,研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学科,多素养,多能力的综合。传统的育人方式更加侧重个体的学习,但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将会更加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让人逐渐恢复成一个社会性的物种。所以,在2011版和2022版都在降调“协作探究”,并且2022版将会更加侧重。在传统育人方式中,以重复性作业为代表的重复性。学习育人是一直被我们诟病的,在新的育人方式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体验式的育人方式和渗透式的育人环境,在我们的课标中我们将“学习群”等概念加以“延伸”。我们还会把被动学习,提升为主动学习。
其实,我们现在的“双减”也好,还是我们教育方针的变化都是为了改变育人方式,让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可以适应未来人才竞争的人才。如果再仔细地看一看,教育发达地区的考试内容也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想为什么xx人上xx大的分数低,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这些变化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竞争的核心力量。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上述教育方式的变化,其实就是在努力地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在课标中的教学评价的变化都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有力的带动课堂,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教师应该“低下身子”去备课,去研究学生等等,这都是教育实践的变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就是关注学生的背后环境。我们只有将学生的背后环境,纳入我们的备课范围和评价范围,孩子们才可以以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我们的学习当中。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相同的,只有关注个性,让孩子们多样化学习,才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发展潜力。而关注多样化的学习和孩子们的发展需求,才可以让孩子们避免平均式的发展和平均式的培养。我们的国家课程也好,还是我们的地方课程都应该更加丰富,这种丰富是适合孩子们丰富的特性,而不是随意的丰富。孩子们的课程丰富了,我们在孩子们的发展中就会发现更多的孩子特性,也会让我们的评价更加有效,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教育教学科成只有与时俱进才可以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才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有兴趣。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已经比我们更加优秀了,怎样才可以将他们吸引到我们的课堂上,怎样才可以将他们的成长和我们国家的发展联系到一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在我们的课堂只有提供更多的时代特征,我们的孩子们才会在我们的时代课堂上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性。
试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们在观看“天宫课堂”时的表情和我们上课时的表情一样吗?不一样。虽然xx不是老师,但是他的课堂足足吸引着每一个孩子,这就是对我们的提醒。
再想一想,疫情期间,我们是不是开展着各种各样线上教学,这样的教学是不是也让我们的传统教学和育人方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呢?这都是时代的特性,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适应时代特性,才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再次回归到我们的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研究折耳根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0篇)
- 2023年对于小青蛙找家心得体会报告(优质9篇)
- 最新战略策略的心得体会(汇总13篇)
- 2023年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反思报告(模板8篇)
- 走进贸易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走进贸易讲座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9篇)
- 2023年研究折耳根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0篇)
- 2023年网络借贷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精选12篇)
- 物业保洁上班心得体会实用 物业保洁上班心得体会实用版(3篇)
- 民事检察感悟心得体会总结 民事检察感悟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9篇)
- 最新学习乐器舞蹈心得体会简短(通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