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总结应该客观真实,准确反映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情况。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并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对待学校的教研课,我的态度很不积极。因此,当任务下达之后,我并未引起任何重视,准备者草草,听课者更是敷衍了事。
但是当我数次看见学校的某书记在精心准备教研课,再加上看了某书记的精彩展示之后,我赧颜。于是,我端正态度。
首先,我认真钻研了教材,《长相思》只有短短的36个字,但是韵味深远。在平实的描述中,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想象。寥寥几字,就让我们的思绪飞到了几百年之前的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词人在夜空下的孤苦无依和长吁短叹都仿佛浮现在了眼前。词人到底是为什么出征,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诸多疑问上心头。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对词人多一些了解,对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些认识。于是,我沉下心来,研读相关的资料。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我阅读了杨雨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纳兰性德的文字资料。一直不太喜欢视频,因为视频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文字更快捷一些,而且更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夜深,我依然在制止不倦地阅读着,甚至我还读了纳兰性德另外的一些词。心不由变得柔柔的,人的一生,不可太过洞察,也不可太过计较,最好的人生态度,就是清醒和糊涂都拿捏到恰到好处,否则,我们无端地生出一些忧伤和哀怨。
虽然自己感觉对这首词已经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但是,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我依然茫然。“技”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平时太不注意积累和学习了。
于是,我先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长相思》的视频,那个视频长达60分钟。边看边揣摩,为什么这样设计,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还可以进行一些什么改进呢?边看边想,边想边回看。就这样,一段视频我看了三遍。就这样,一个夜晚就这样悄然而逝。
临近上课了,我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大框架,当然是仿名家的手法。但是几个细节的处理,始终无法把握好。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居然是在《长相思》中醒来的,于是,提笔写教案。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手写教案了,一直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写着写着,觉得非常顺畅。紧接着,我按照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也就是这一天,我决定就在当天上课。
早自习的时候,针对班上的孩子上课习惯沉默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大胆设想,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
应该说,课上得很流畅,孩子们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虽然说教学设计是以我自己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没有让孩子发挥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孩子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踊跃的。
当然,这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我对学情把握不够精准。比如,在初读词的时候,我只请了一个我认为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朗读,他朗读的还不错,于是我认为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弄清生字的读音了。但是,后来的课堂告诉我,孩子们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比如读“聒碎”和“畔”这两个词出错频频。于是我要不断纠正孩子们的读音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走捷径,我就指名读的时候“偷工减料”了,因此就没有发现问题。
其次,在指导孩子们朗读下阕的时候,读得不够,其实可以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词人的凄苦孤单的情怀的。但是我的.课堂处理显得粗糙了些,不够精细。
最后一点就是在课堂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只有38分钟就结束了,其实如果我如果利用这两分钟的时候,让孩子们将这首词和补充的《菩萨蛮》背诵下来,那样效果不是更好?教学机智,其实是无数的教学经验累积起来的结果。
最后我还是有必要用一句话来时时提醒自己:任何事情,不要以塞责的态度去对待,就会有实效,就不会“沦为”形式。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到了晚上,我和战友们住在帐篷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像一个个萤火虫。帐篷外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天气恶劣再加上环境嘈杂,使我们无法安心入睡。我不禁思念起我的故乡,故乡是那么温暖,那么宁静,那么让人留恋……想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所以,我挥笔写下了这首《长相思》来寄托我的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作者:白居易。
思君秋夜长全文。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如今行走在关外,你说你知道,一驿复一驿,思亲头易白。只是关外的天,苍凉的蓝,遍地都是橙黄的叶子,两三凄然,两三惆怅,一更,一更,所以明月落下的时候,浮起的是你的悲伤。
家乡还在,只是山高水长,路途残缺,四季还在,只是花开有时,昨日不再,这个异地的夜晚,寒冷温柔着你的骨头,乡关何处是?魂梦依稀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豪放之外更兼含蓄。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多写思归之怨,李白此诗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身居华府,从“金井阑”可以看出,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诗人是通过层层渲染环境气氛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于是更难以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又似乎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这句是诗中惟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至篇末为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似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及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似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读来却大为减色,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动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李白尤其喜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描绘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戚,却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将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以“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典诗歌向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的传统,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于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含蓄蕴藉。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上完课下来,感觉酣畅淋漓,指导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我首先让外地生谈来自哪里,思念家乡吗,思念家乡的什么?导入课题,拨动他们的情弦,垫定思乡的感情基调。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词人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并做了一首思乡的词。接着出示词人介绍,重点介绍他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所以这次随皇帝巡视远离了故乡,他文武双全,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词风哀婉凄艳,并提醒这首词应以什么情感来读。再指导学生读课题,指出既是词牌名也是词的主题。让学生一读词,将词读准、读顺;二读词,读出节奏、味道,三读词读出感情。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但毕竟是多凭语感,所以读得比较空泛,我示范着读了一遍,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意韵之后,就进入到词的具体学习中了。我采用出示一句词就投影配套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描绘,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之后再读,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立体式地读了。在学习“夜深千帐灯”一句时,虽然学生能够领会灯的数量之多与美丽,但不能感受到那种壮观的情境,经我点拨才领会了;能够说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很高兴,但不能体会出豪迈之情,经点拨、范读后,也都能带着豪迈之情读出那种“千帐灯”的壮观。上阙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再回过头来读一遍,学生就都读得很投入了。
进入到下阙的学习时,让学生观察、描绘“风一更,雪一更”的画面后,我随即抓住词人冻得睡不着而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设计一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寒冷中的词人与亲人对话的场景,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词人既想亲人又见不到面,连梦都梦不成的痛苦与悲哀,从而一举突破“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接着学习“故园无此声”一句,让学生想象故园的繁华温暖而更加烘托出词人处境的凄惨。学完之后让学生读这阕时他们已经能读得身临其境并哀婉凄艳了。最后回过头来指导学生理解全词,问他们“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学生回答出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身心分离后,要求他们读出那种身心分离之感时,他们已经都能读得伤心欲绝了。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蔡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赏析。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蔡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之孙女官氏。《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年羹尧是其女婿。
说到纳兰性德的名字,还有一说应予驳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年第间期登载有刘德鸿《纳兰性德探幽三题》一文,其中说明珠的妻子,爱新觉罗氏“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长子冬郎,就是后来的大诗词家纳兰性德。”时下有一历史小说《康熙与他的情敌》一书出版,其中也说纳兰性德小名“冬郎”。其实是沿袭了黄天骥先生对纳兰性德诗句的误解,性德《填词》诗有句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诗人韩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学典故。因纳兰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联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实古人称十一月为冬,十二月为腊。纳兰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担任宫廷侍卫之后,将“成德”的名字,改为“性德”。这就是由于乾学所记“避东宫嫌名”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考证得的结论。
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与红楼。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伟人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生平。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性格。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古诗长相思心得体会范本篇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转正工作总结个人(精选15篇)
- 抗日学生讲话心得体会和方法 抗日学生讲话心得体会和方法分析(四篇)
- 2023年了解俄罗斯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2篇)
- 农民如何致富心得体会报告 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撰写心得体会(4篇)
- 最新观看松山战役心得体会(大全8篇)
- 2023年杜绝违规接待心得体会(优质15篇)
- 电站透水事故心得体会精选(优质16篇)
- 2023年学习长征心得体会简短(优质17篇)
- 机械发展心得体会题目范本(汇总8篇)
- 水工环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可反问面试官的问题(实用14篇)
47下载数 304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47下载数 982阅读数
-
最新演讲稿:假如我是家长(优质6篇)
14下载数 915阅读数
-
2023年党建结对共建工作亮点特色汇报(汇总15篇)
14下载数 129阅读数
-
有关学习“两会”精神的主题班会策划(汇总14篇)
30下载数 512阅读数
-
勇敢章争章范文范本 勇敢章内容(三篇)
23下载数 298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