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论语讲义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论语十二章高中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23:00:24 页码:9
论语讲义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论语十二章高中心得体会(4篇)
2022-12-21 23:00:24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论语讲义心得体会高中总结一

孔门三乐中的第二乐,是与朋友交流分享的快乐,我认为那种快乐是更高层次的快乐,是长时间且不留遗憾的。初级的快乐一般都是短时间的,很快就会离我们而去,被我们抛诸脑后,随之而来的呢,是跟友人分离的那些痛苦。学校最近讲的《滕王阁序》让我有了这样的体会。王勃在经历了非常宏大的场面,会见了非常多的好朋友、名人之后,马上感到自己非常的失落,因为他知道胜景在下一刻就会成为往昔的回忆,那不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东西。所以说,在酒宴上的快乐都是短暂的快乐,并不是孔子所说的高级的快乐,那应该是与人分享后的不留遗憾,是一种知识,是认识上的传递,这不会因为与人的分别而减少。

这一则短短的语录让我了解到了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在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时,应取诚实的态度,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请孔子判定谁是谁非,孔子不能判定谁是谁非,但是这两个小孩并没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实事求是。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于后世的人们一直有着指导意义,我们今天还可以从中受益。

朋友,多读一些好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心动不如行动,试试看!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注音版《论语》,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让妈妈教我。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开篇的第一章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过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里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同时也会从知识中领悟到新的道理。就是老师经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在《论语》中,孔子对“诚信”二字做了详细的解释。诚就是以诚待人。信就是说过的话要算数。信字是人字和言字组成的,意思是人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友好相处。

虽然我在很多词语上磕磕碰碰,似懂非懂,有时甚至觉得枯燥无味,但我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启发,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对孔子的敬仰。我一定会花很长时间去读,把里面的知识记在心里。

有关论语讲义心得体会高中总结二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 b 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 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三句讲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 )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

翻译本则(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 殆:______

翻译本则( )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__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论语》十则 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 齐: 内: 自省:

翻译:( )

2、第七则:三: 行: 焉: 其:

善者: 从: 改之:

翻译:( )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 )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 弘: 毅: 仁以为己任: 已:

翻译( )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 然: 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 行: 其: 欲: 加: 于:

翻译:( )

这一则的成语是( )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论语》十则 导学案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诲( )汝(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后已(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仁以为己任( )

(3)焉: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吗?②……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有关论语讲义心得体会高中总结三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有关论语讲义心得体会高中总结四

紧张忙碌的中考终于画上句号了,闲暇之余,将一直放在书橱里的《论语》又拿出来仔细翻阅了一番,每回心得都有不同,孔子不愧为“先师之范”,也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一下。

一、孔子的做人之道对我的启发。

《论语》中孔子的做人之道基本可以总结为学境界、学自制、学明辨、学态度和学交友。其中,学明辨和学态度对我的影响深刻。

《论语学而》提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告诉我们不管事情成功与否,我们要正确探求其原因,善于反思,由果追因。作为教师,我们提倡要善于课后反思。这是不断提高我们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途径。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每天四问——第一问:我今天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今天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今天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今天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看着这四句话,我深有感触。在我看来,其实这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每天教育工作与生活的反思。只有做到不停的反思,才会有所更新、有所进步。而教育教学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有新的突破;只有不断的变化,教育才会有生命力。同时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才能更好的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提高自身与学生的素质修养。

有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首先将热爱教育摆在第一位。只有怀揣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可以去做好我们的工作。常常听到一些老是抱怨:教的学生如何调皮不好教,工作太累之类的抱怨。可是反过来想:教师的本职是什么?不就是教书育人吗?如果都是好孩子又怎么需要教育、需要教师呢?我们的成功不是只有把好孩子教育的更优秀,更多的是把不优秀的变成优秀,让问题学生不再“问题”。教师的工作绝对不是清闲的,需要我们付出比普通工作更多的心血。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用满怀激情的态度来处理,一味的抱怨只能让我们成为不称职的教师,从严重的角度来说是对教育、对学生的不负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陶老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我们应该向陶老先生学习,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我们的学生。爱教育、爱学生。把我们的工作看成是一份播撒爱的种子的工作。这样才能收获工作的幸福感,才能以欣赏的目光去对待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使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中最终都能获得成功与快乐。

二、孔子的学问之道对我的启发

而孔子的做人之道可以概括为学问的追求、学问的历程、学问的多元。这里我就学问的多元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应该做到旁征博引。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管理理论。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创新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自觉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的知识广博,学生会由衷地敬佩你,那么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就会得到发挥,学生由敬佩变为信服你的要求,对于开展师生合作教学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学科知识是相通的,教师知识的多元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把握,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引导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论语》的一点通俗理解与感悟,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