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手掌印画心得体会 手掌印画的好处(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22:45:17 页码:14
手掌印画心得体会 手掌印画的好处(二篇)
2022-12-21 22:45:17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手掌印画心得体会一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接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二、资料助读:

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

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

1、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谁能读准字音。.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一人读几句,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如无,则罢。)2、齐读字词两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诗歌,放录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练习读,3分钟后比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

3、讨论: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诗歌,理解,背诵)

1、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小声读背这首诗,一边思考课后一、二两题,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6分钟后比谁会背全诗,并能回答两个思考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六、检查自学

背诵诗歌

1、指名背诵

师:会背的同学请举手,比谁背的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若不多,则再给两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

更正)

2、男生、女生比谁背的好

3、齐背这首诗

(二)思考与练习

1、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已能熟背全诗了,通过自学能把课后练习一、二都正确回答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有不会的,哪道题不会,那就请前后桌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

2、全班交流

(1)师:谁来回答第1题?(喊多名学生回答)

板书:先是凄楚忧愤——热切期盼

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板书: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师:同学们,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的后半部

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以后的写

作中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要求:1、写片断作文

2、300——500字

(2)师:谁来回答第2题?(喊多名学生回答)

对于手掌印画心得体会二

<>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能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并能准确的背诵;

3、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

4、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5、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情境,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课前熟读,收集资料,课堂上赏析、朗读;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学习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喻的感情,体会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

<>

1、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

2、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

3、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1、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

2、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

教师筛选有关资料及相关录音或幻灯;学生收集有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并能熟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解决生字词。

<>

一、导入

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去听听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曾怎样激情满怀地歌唱——(板书标题、作者)

二、写作背景,概括本文的主旨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

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记录停顿和重音。

2、教师总结后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点评然后再次朗读(齐读或个别学生范读)。

四、问题研究: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

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繁杂这是为什么?

4、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1、a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b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荇藻和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

3、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 “细” “软”

“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4、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五、巩固拓展

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1)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2)“繁花如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盛开的美好图景。

(3)“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

(5)“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6)“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新生活。

2、分别说明诗中运用暗示、烘托、对照手法的语句有何表达作用。

“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骚扰下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处境。

全诗运用对照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

六、作业布置

1、收集爱国诗四句

2、完成《一课一练》课外巩固和拓展部分。

七、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