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10:13:45 页码:13
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五篇)
2022-12-21 10:13:45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过去的一年,老年大学积极贯彻“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政治化建校、科学化教育、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办学方针,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老年朋友的认同和喜爱。刚才,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徐潮玲同志对**年老年大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同时对新一年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布置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老年大学按新学年的教学任务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龄问题已成为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我们老年人口达到了20多万,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年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而在老年人生理、心理、生存、发展等各项需要中,“老有所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事业,满足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是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老同志通过上老年大学,结交了许多老年朋友,淡化了孤独感、寂寞感和失落感,同时通过学习,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既增进了身心健康又焕发了革命青春。老年大学深受老同志欢迎,亲属子女也都很高兴。实践证明,老年大学不仅是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最好场所,还可以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进老有所医的效果,提高老有所乐的品味,开发老有所为的能力。办好老年大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同志政治上的关心和生活上的照顾,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建设文明幸福新高度来认识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进一步巩固省级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成果

去年11月,省委老干部局来考核验收“全省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通过全校师生、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省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我们要充分运用创建成果,进一步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努力在提升办学软实力上下功夫。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在进一步坚持政治建校上下功夫。坚持政治建校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发挥好阵地和窗口作用。要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主线,综合运用“教育、养成、实践”三大方法,坚持“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面上倡导与自我教育”、“校内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准确及时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老同志。要结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势教育,采取邀请党政领导、党校教师授课,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举行形势报告会,使广大老干部、老同志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自觉珍惜和维护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坚持“三贴近”、“四突出”,即贴近时代气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老同志学习需求,突出思想性、突出知识性、突出趣味性、突出实用性。在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办学条件和学员的要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开设相应的专业学科;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要加强老年教育研究,结合办学实践,深入研究探索老年教育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开阔思路,指导教学。要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热心老年教育工作、乐于奉献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的兼职教师。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是在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老年大学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和把握开展教学、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规律,注重抓好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抓管理,依靠制度抓落实,确保老年大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注重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荣辱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积极营造融洽、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

三、共同开创老年大学新局面

新的学年就要开始了,看到这么多老同志精神抖擞地欢聚一堂,我感到格外高兴,借此机会向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提两点希望:

一是希望已经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学员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老有所为。老年队伍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事业离不开老同志的支持和帮助。老同志在职是领导和骨干,在家是长辈,在社会上是长者,老同志一言一行对后代影响很大。希望老学员一方面继续坚持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在量力而行、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把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应用于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积极参与到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行列中去。

二是希望新参加学习的学员要转变思想,尽快进入新“角色”。为党工作几十年又重进校门,这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希望大家安下心来当学员,静下心来读点书。要珍惜宝贵时间,多学一点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继续发挥作用的知识,这样,既可以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又能做到人老思想不老、精神不老、知识不老,还能更好地面向社会、发挥作用,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同志们,老年大学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一个温馨、和谐、文明、繁荣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作为老年大学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老年大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区委、区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老年大学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老年大学美好的明天,为建设文明幸福的新而努力!

最后,衷心祝愿老年大学各位老师和学员学习进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对于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点拨法、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

(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

(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课件)

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

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

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课件)

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这段话。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课件)

a、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b、81岁高龄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在这沙漠地带创造了一片绿洲,让我们带着惊叹,钦佩,赞美的语气一起再读读老人创造的奇迹。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课件)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a、根据同学交流,课件出示“知识链接”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冻、沙尘暴。

b、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c、理解“肆虐”“盘踞之地”的意思。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了这片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如何呢?(想象老人战胜恶劣环境困难种树的一个场景)

(3)师引入:“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老人创造的奇迹,来感受老人的不容易。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 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作者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触的句子吗?

2、课件出示。

3、“山川共存,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4、老人怎样实现自身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5、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

6、出示资料,介绍老人。

7、写话练习。

四、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五、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

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身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略)

八、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辛

对于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板书设计:

15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

对于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该怎样度过晚年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2、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⑴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⑵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⑶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⑷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让学生计算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保持水土)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⑷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

1、所以,作者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触吗?

2、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⑴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⑵每人想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人的心中!

对于不老年华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

1.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通过深入阅读,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

通过深入阅读,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课时。

<>

<>

[出示图片]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风荡漾,叶间闪着粼粼波光。这如画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齐读课题)

<>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2.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5.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初读过课文后,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先让两名学生试着说说,肯定学生能抓住主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概括出板书:老人创造绿洲]

设下悬念: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交流批注。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造福于人]

4.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5.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出示,齐读。

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青山不老”!

<>

1.将自己课上没写完的感受修改完善。

2.把作者含蓄表达的感受摘录在积累本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