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跑题和重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心打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考点扫描】至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和袁世凯专权的表现,刺杀宋教仁和二次革命,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和失败。还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背景、表现、特点和意义。而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在高考中出现较少。
【复习方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间短暂,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1.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结局,此后袁世凯先后历经专权、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卖国、称帝,最后失败身死,民主进程曲折多舛,但推翻封建帝制的成果最终巩固下来了。袁世凯死后,中国大陆进入长时间的割据。
2.经济上:复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时,要与民族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相比较,体会1912至19期间发展的迅猛,从而明了为什么这时期被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进一步探究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再次与民族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相比较,看看该时期繁荣发展的表面下,有哪些固有的特点是没有改变的,从而明了为什么这个春天是短暂的;但伴随而来的无产阶级的壮大,对以后中国革命的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仿真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879年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90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都成套引进外国设备,连厂房也是在国外设计,生产的棉布行销沿海口岸,除使用内地的原棉外,基本与内地的传统经济无涉。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科目的复习成为许多考生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历史复习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还要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任务。但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和总结,我认为高考历史复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历史复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对于历史复习,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建立起对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感。历史事件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关联并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进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死记硬背某一个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而是要理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演变过程。例如,在复习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个战役的结果,而是要了解战役的背景、目的和影响,并将其与其他战役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在历史复习中,知识量是庞大的,我们可能只能记住一些表面信息,但这种记忆是脆弱和容易忘记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背景和原因,以更为牢固和持久的方式记忆。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了解革命爆发的原因,还要探究其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冲击、对资本主义的推动和对后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只有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历史事件,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历史的本质。
第三,历史复习要善于归纳总结。历史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我们不能一直待在知识碎片的层面上。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只有找到历史事件的共性和规律性,我们才能在考试中运用得更加灵活和得心应手。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各个朝代的特点,并将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思想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第四,要进行综合性的历史素材的训练。高考历史考试往往会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素材的训练。例如,在复习二战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某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进行分析,从历史事件、条约和宣言中提取信息,评估其对国际关系和局势的影响,并做出符合历史背景的判断和论述。
最后,历史复习不仅要有主动性,还要有针对性。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有些人可能喜欢通过读书来掌握知识,有些人则更善于通过视频或讲座来吸收知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高度集中精力,将自己的复习时间用在最有效果的学习上。
总之,高考历史复习需要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通过建立历史事件的联系感、深入理解、归纳总结、综合素材的训练以及个性化的复习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希望我的经验和观点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传承。对于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历史的复习是不可避免的步骤。经过几个月的复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复习的重要性,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了历史复习的“复盘”作用。复盘,即回顾自己曾经的学习与纠错。在历史复习中,我经常犯错,比如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或者相关人物的命名等等。为了弄清楚自己的错误,我会积极地找到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查阅,弄懂知识点的核心。通过这样的回顾与纠错,我发现自己的错题率下降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
其次,历史复习能够提升我的思辨能力。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历史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分析、推理。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进行资料的梳理与解读,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例如,在复习二战过程中,我学会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考虑问题,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思辨能力不仅对于历史的复习有帮助,也对于其他科目以及将来的生活中都有良好的作用。
进而,历史复习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不再仅仅死记硬背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试图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名著、人物传记等资料,我发现历史的深度远远超出了课本上所给予的篇幅。历史帮助我们认识过去,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在和未来。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性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对于我自身的成长也有了积极的指引。
此外,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知识的互通性。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比如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在复习中,我发现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解答其他科目的问题,同样,其他科目的知识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这样的互通性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也提高了我对多学科之间关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历史高考复习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更是对个人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复盘、思辨、深化理解和知识互通,我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获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心得体会将伴随我不仅仅在高考这一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会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宝贵的经验。历史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继续学习与探索历史的奥秘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重点选择几个专题,如奥运专题、三农问题、东北问题、和谐社会、民生问题,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等。如奥运专题的复习,从我们历史科的角度讲,又可以从下列两大方面入手。一方面,整理北京的历史,如中国古代四次迁都于北京、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北京记录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社会进步等相关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围绕“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重点历史知识进行复习。如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内容、建国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17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世界史中的三次科技革命等。
看做过的好题错题。
平时的考试题或练习题,一般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的应考题,通过分析这些好题或错题,进一步记忆题中的重要知识点、体会题中所蕴涵的历史理论、温习思维和解题的过程。
另外,还应该了解命题原则和命题趋势。
命题原则:
1、学科知识:重视基础知识,但更偏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理解的程度;。
3、创新精神:鼓励创新,但更关注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4、命题立意: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并重;。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趋势展望:
1、命题趋向。
(1)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科基础主干知识。不追求历史知识的覆盖面。
(2)综合性,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比例约为:学科内占80%,学科间占20%。
(3)现实性(或称时代性),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考试为现实立意。
(4)人文性,吸收新课标理念。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古代诗歌、民族文化、人的价值等内容。
(5)地域性,分省命题,必须体现出地域性。区域性是今后分省命题后的重要特色。
2、理论导向。
(1)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要强调:a.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史,是政治文明史的基础;b.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不是终极动力;c.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2)文明演进是历史发展的总纲。强调:a.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文明演进史,文明演进发展的总纲。中学教材脉络清晰,都以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显性的标志。而工业文明时代,主要看科学技术。b.文明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付出不可避免。与取得的成就相比,代价是次要的。
(3)现代化是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a.工业化的内涵;b.城市化;c.科技化;d.环保华;e.信息化;f.现代化中的三种类型;g.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横向表现。
3、内容定向。
i、历史学科内专题(参照新课标)。
ii、与重大现实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跨学科的“热点”专题。
4、题型方向(可以研读高考历史试题)。
(1)选择题会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景。
(2)材料题中的材料不再单纯印证教材的观点。
(3)问答题的切入角度可能与教材完全不一样。
历史重读教材夯实基础。
综合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来看,历史学科的命题基本保持了这样的特点: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也强调:高考应始终贯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考查的原则。这样,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毫无疑问地成为高考复习关注的焦点。因此,即使在冲刺阶段,历史的复习也仍应紧紧依托教材、抓住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知识。
关于专题复习,笔者的做法是:教师首先精心划分、编写专题,每一个专题至少应由三部分组成:
一、主干知识重组。
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由学生完成,旨在帮助学生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基础知识。它的特点是避免单纯看书的盲目性,有利于教师督促学生复习,有利于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操作性强。
二、规律知识总结。
总结主要是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根据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决定亲自讲解还是引导学生自学,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总结其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避免单纯讲解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三、相关习题巩固。
主要是练习题,旨在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复习的情况。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然后教师逐一批改,最后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其特点是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亦可查漏补缺。
在进行专题复习的同时,也应积极进行文综的模拟考试练习,尽早让学生了解文综考试卷中政、史、地三科的基本布局、题型结构、分值安排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第二轮复习完后,除了继续进行文综的模拟考试练习(最好包括近几年的高考题及北京六城区的模拟题),也应适当对本年度的社会热点、史学动态、新课标等加以关注,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著名史学家克罗齐语)。同时,笔者认为在最后阶段仍然应该继续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做法有:首先,应重读所有教材,尤其是课文的图表、楷体字、注释部分、教学大纲以外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均田制)等;其次,应重温第一轮复习时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反映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所以,掌握知识结构便成为考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捷径。在此过程中,对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规律、起止时间等应尤其注意;最后,应重做高三已考过的试题,尤其是最后三次的模拟卷,做后应和当时所做答案、参考答案对比,寻找差距,及时弥补,并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能力的培养。总之,最后的复习要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愿和学弟学妹分享自己高考最后复习阶段经验的“高考前辈”钟勇同学告诉记者,高考考得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一两门学科是否拔尖。之所以选取各科总分,是因为它考的是考生整合各科知识、综合调配各种资源的综合能力,而高考的结果体现的是考生把握全局的能力和战略水平的高低,因此,一些应战“招数”不妨借鉴一下。
-“不择手段”
两军对阵,务求制胜,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当认清考场如战场,一切以制胜为目的时,则其他诸事皆必须退居二线,为目标服务。若友情会影响你的心态,可暂时舍弃。当年我班众兄弟以通宵打游戏来放松减压,而我做事向来一心不能二用,故很长一段时间独来独往,与兄弟们保持距离。课间友伴也非青春活泼之类,而是老实稳重之人,既可温暖心灵,又不致动荡浮躁。高考压力下,高三有恋爱速成期之说,高三的恋人与其说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不如说是因压力压到了一起。有因此耽误学习兵败高考者,冷静下来回顾这份速成感情时,却发现,它并无多少实质内容,此时已悔之晚矣。这个阶段,一切杂务应酬皆可拒之门外,立身战场,要学会坚决地说“不”。
-破釜沉舟。
在战场上,有时必须放手一搏,面对劣势,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许是个办法。当年我各科成绩皆不错,只要数学拉后腿,我一度想要放弃数学。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将课桌搬到班里最后的角落然后开始猛攻数学。一两个星期后才透口气把拉下的语文、英语等捡回来。对于我来说学这两科就如消遣娱乐,所以很快赶上。这一两个星期的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再也不畏惧数学了,也没有了放弃它的念头。
-“不过如此”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原来高考不过如此,就和以前历次模拟考试没什么两样,看到考场外候场的家长会感觉“不就是一场考试这么简单点儿事吗,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如果将此心态用之高考之前,对于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当可收奇效。高考本身没什么,虽然结果很重要,但完全可以抛开结果去体验、享受这个准备与参加高考的过程。甚至可以达到虽身在战场,却似抽离战场的境界,心神进入一片澄明的状态,无忧(忧则焦虑紧张)无喜(喜则轻忽大意),沉着稳健、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而又饶有乐趣,最终圆满完成这个过程,如此而已。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第一段:导语(150字)。
高考历史是一门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历史学科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相互联系紧密。历史复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些年代、人物和事件,更需要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在高考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合理安排复习计划(250字)。
高考历史知识点繁多,很容易感到被压力所压倒,因此,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很重要。首先,重点复习高频考点,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发生过程、影响等。其次,注重对历史思想、历史观点和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避免一次性过多知识的压力,保持头脑的清晰和精力的集中。
第三段:运用各种复习方法(250字)。
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只有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背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通过背诵历史事件和年代来加强记忆。同时,阅读历史书籍和文章也是提高历史素养和深入理解历史的好方法。观看历史类纪录片和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此外,讨论和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历史问题,可以开拓思维、激发思考。综合利用以上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第四段:善于总结归纳(250字)。
对于繁多的历史知识,善于总结归纳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将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出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背后的共同因素和规律。其次,可以将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或复习卡片等形式,以便于记忆。还可以尝试制作历史时间轴,将纵向时间相近的事件放在一起,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顺序。总结归纳的过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历史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第五段:加强历史素养(300字)。
高考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份高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学会横向联系和纵向分析。除了复习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我们还应该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书籍,例如历史著作、文化研究等,以便更广泛地了解历史。此外,参加一些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和沟通表达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通过加强历史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总结:(100字)。
历史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通过高考历史的复习,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更能培养我们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合理安排复习计划、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善于总结归纳和加强历史素养,都是高考历史复习的重要技巧和方法。相信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在高考历史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受益终身。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高中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靠推理掌握的知识少,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多,你想知道高中历史如何复习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考生如何复习高考历史最科学有效,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改善记忆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二、杜绝满目地背诵。
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本已经记住额高中历史知识,这个现象在我们当时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觉特别严重,这是个误区。
三、调动各种感官。
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好。高中历史复习有效复习所以在记忆高中历史知识时,除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外,还应多动口、多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当然,历史记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不断挖掘校本资源,才能把“如何改善历史记忆效率”这一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1、要会看书。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
2、要善于归纳。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3、理清线索。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
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思维导图,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关注热点焦点。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与现实社会有关联的知识点,如台湾问题;涉及周年的知识点,如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独立宣言》的发表等等。
在高考前夕需要仔细而又系统地梳理一次,简单地按照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重点针对基础型、理解型的错误进行知识再巩固、再深化,对经典习题可以进行重点标记,以便经常回顾、研究。而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
高考前夕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意义非凡。首先要认真研读目录,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回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其次对每个知识点务必要保证细致,而不是觉得太基础,粗略浏览,要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素;对课本上的图片、短小的解说文字一定不要错过,很多高考题考的并非难度,而是细节;最后,精心研读每个历史事件的结论性语言,这对提高历史试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专家告诉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专家解释说,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专家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专家认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所以专家给出了他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
第三步:选择要论述的观点。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第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高中的历史知识涵盖面很广,有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混乱,所以在高考的复习阶段,同学们面对历史学科就不知道怎么复习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首先,先看书,之后要背书。看的时候要看全面,背是重点的背。这一点非常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知识都背下来是不可能,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并且很多的事情没有特别的去记忆,但是却能够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会遇到在看书的时候没注意的问题,人们就会出现书中找出来,划上重点,长此以往,这个就是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学生们要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学生们都做过考试的题目,考试都是按点得分的。一般一个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就会得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我们要知道答题的要点都是很简洁、干净,教材上的内容多数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不过很多同学都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并且会要求自己背的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生们应该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加你的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才可以掌握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多数的学生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很多人对课本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把书看熟了之后,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考试四门考试中,文综这一门可以说是最能拉分的。毕竟它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这个是到了高三才将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是在一个起跑线的,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还有一些同学在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说到底,还是因为不能适应。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在这个时候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题目做的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大家常见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找到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
历史成绩与会不会复习、会不会考试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考试前,特别是在高考前的复习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吃透考试的要求,对考试的内容,范围,能力要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二,仔细看课本,在考试前,特别是高考前要仔细地看课本。很多优秀考生,他们不仅看一遍课本,有的还要看三、四遍,每遍有每遍的感受。看得遍数多了,吃透了课本,就能更牢靠地把握基础知识,运用起来就会更加熟练。
第三,融会贯通,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课本知识贯通起来。为了融会贯通,使繁杂的知识变成简化的知识,最好能用图表来表示,使这些知识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运用。这样就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系统。
第四,培养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历史是古为今用,因此,要善于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国内外发生的重要热点及焦点问题。通过运用,就会把知识学活、学通,在考试时就回得心应手。
一、多读历史课本。
多读几遍历史课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2、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3、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四、解题的思考。
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一是“解”,即想尽一切办法解答问题;二是“思”,即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出解题方法并纠正思维误区;三是“归”,即将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材相印证,回归课本。
高中历史最基础的复习还在于对基本知识的复习,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保持平常心态,不要产生厌烦和畏难心理。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_月革命。
193月,_生“二月革命”,_沙皇_治。
二月革命后,_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_发十月革命,_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_月革命。
1917年3月,_生“二月革命”,_沙皇_治。
二月革命后,_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_发十月革命,_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历史复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封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封建,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制度。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
影响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
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
(二)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
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
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
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
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
(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学集备心得体会怎么写(优质17篇)
- 厦门特区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 特区精神感悟600字(4篇)
- 学习治校案例心得体会及感悟 依法治校的心得体会(七篇)
- 最新健康医院宣传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8篇)
- 2023年秋天树叶手工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
- 关于政府引导员心得体会实用(八篇)
- 疫情养花感悟心得体会报告 疫情养花感悟心得体会报告范文(5篇)
- 健康医院宣传心得体会实用 医院活动心得体会(4篇)
- 最新法治职工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2篇)
- 2023年家长换位思考心得体会范本(汇总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