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 学历史后的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4:08:15 页码:10
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 学历史后的心得体会(8篇)
2022-12-21 04:08:15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要抓住党史学习的契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念,激发奋斗精神,凝聚党史力量,蹚出开发区的新路来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党史的重要性,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受到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精神,认真学习党史,是当前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深切认识到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史学习教育上来,不断加深对其丰富内涵的理解,力求领会更全面、把握更准确、贯彻更坚决。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贵有恒、要在做实。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才能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另一方面要树立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紧密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加强学习,做到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在干中学、学中干。

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我们才能将主题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干事创业、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这是主题教育中强化思想武装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也是新形势下推进理论学习必须遵循的方法。理论学习基础在学、关键在思、目的在用,做到“学思用贯通”,首先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环节。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只有多思多想、多动脑筋,才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理论学习的目的是用,我们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业绩。

党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思想理论的营养价值极高,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值得警醒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存在囫囵吞枣的问题。在学习态度上“只求学过、不求学好”,在学用关系上“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在学习效果上“学得浅、学得散、学得乱”……如此学习,就会入宝山而空手归,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下一番功夫,原汁原味学、静心凝神学,学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职责使命的自觉,如此才能提

高政治站位、拓宽思维视野、升华思想境界,才能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

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开展好今后的纪委监察等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平山镇积极的持续稳定发展。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口号。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高三历史复习,是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防止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复习时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

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才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下面是我们总结出来的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出国留学网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安排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6个月,进行基础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具体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这样理清重点、难点,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第二阶段3个月左右,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第三阶段近1个月,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注意跨学科综合、热点问题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出国留学网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强调三点:

1、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

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遗忘速度最快的是学习后的24 小时之内,一半以上的学习内容会在这一时间段内遗忘。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率。

2、加强熟读与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的熟读,并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是增强记忆的秘诀。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好办法。

(1)通过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形成记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所谓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就是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区分教材中的这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而语法成分在表述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因此,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样的理解和甄别过程中,理解和记忆也就开始形成了。我们通常说的通过理解来记忆,其含义当然比较复杂,包含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实效的一个操作手段。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教材中表述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把这样的词叫做“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甄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从上例中可以看到,经过甄别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

( 2)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

复述知识要点的方法是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再认、再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复述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以此为提纲,逐条回忆和落实。尽量不去翻看教材,实在难以回忆起来的知识点,再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 3)其他几种方法。

联想记忆方法, 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 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图示记忆方法, 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特点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自身的特点,把所学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进行关于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 关于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例如:

(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的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的发展。

(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与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人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的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进入第三轮复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冲刺阶段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到历史科的复习就应该:

1、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捶胸顿足。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背诵和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方面的梳理工作,将掌握得不是很准确的内容记准记牢。

2、有针对性、计划性做地练习题,一定要讲究实效。要在老师指导下,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自己的薄弱点,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侧重对选择题的训练,因其不用书写,可以在短时间内做相对较多的试题;选择题是分数最大的题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类型的试题,则需要有选择地做一部分。为了节省时间,简答题只要写上三言两语的要点。问答题可只写审题角度,历史小论文也要练习,但写上四五篇即可,不必用过多精力。

3、完整地做几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题。“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把握答题节奏。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适的经验,如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遇到模棱两可难以选择的题怎么办、怎样化解紧张情绪等。

4、时间安排上也应该有个计划。考虑到历史高考一般都在上午举行,因此做题时最好也在上午训练,并且注意限时,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来。

5、整理笔记,仔细阅读以前做的练习试卷。这些笔记和卷子记录着你的学习过程,从中可以回顾史实,调整视角,了解如何审题,如何解答。对笔记中的特别记述要再认知,对做错的习题要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三】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为期一周的历史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考试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不过,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初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第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黑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上率下扎实推进,创新教育载体形式,以深学促实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精心组织,高质量开展学习教育

“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取得实效。”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表示,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目标,以服务市场主体为主责,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重要保障。

黑龙江省委迅速举办省级领导班子党史学习专题读书班,开展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围绕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黑龙江推出“日读一小时”“精讲五分钟”“跟着总书记读好书”等学习活动,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办“云党课”“微课堂”,逐步形成“个人自学+主题领学+专题研讨+辅导报告+实践导学”的学习体系。同时,“一次党史宣讲、一次文艺演出、一次主题展览、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主题观影、观看一次党史教育视频、阅读一本红色故事文集”的“七个一”活动在全省迅速开展。

各省直单位广泛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宣传宣讲、研究阐释。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利用微信平台,每周向各党支部推送一个中共党史专题讲座,推送一个党史故事;省委组织部策划开展“百人讲百年、百年讲百人”活动,推选100名同志,讲述百年党史故事和百名人物事迹;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献礼剧目展演平台、弘扬革命精神展览平台和群众红色文化活动展示平台,组织全省文艺院团的艺术骨干创作30余部红色展演作品……

3月中旬以来,黑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已在全省各地市宣讲100多场,直接听众4万余人。

创新形式,让学习教育活起来

“人拉肩扛,一锹一镐,一犁一耙,茫茫荒原变成万亩良田……”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内,斑驳的文物、发黄的照片讲述着一个个艰苦卓绝的奋进故事。馆内游客络绎不绝,近一个月来,日均团体参观20余场。

“简单好操作!讲得很鲜活!”退休干部王鹤平点开手机应用的党史学习频道,8个栏目汇聚起形式多样的音视频资料,其中的“百名主播讲党史”系列短视频节目深受他喜爱。这是黑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平台,在社会化征集全省党史音视频资料后,利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频率频道、新媒体矩阵多端口发布,并同步至全省县级融媒体平台,目前音视频内容总时长2.5万余分钟。

黑龙江各地纷纷创新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哈尔滨工业大学精选校园红色建筑、历史地标、典型人物,形成一条“校园红色见学线路”。同学们徜徉其中,感受党的伟大历程,学习校园的红色历史。佳木斯市依托全市957个农家书屋,通过专家学者讲学、党员干部领学、特色活动促学、志愿服务帮学、阅读平台助学等多种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走向田间地头。齐齐哈尔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吸纳2600余名宣讲志愿者,构建“中心、所、站、点”四级宣讲全覆盖学习教育网络。

党史学习教育中,哈尔滨市组建起“五老”宣讲团、党史专家宣讲团等各级宣讲团(小分队)567个,深入各区县(市)、市直单位、街道社区宣讲,累计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已达12.2万人次。“老战士把自身经历融进历史讲述,让党的百年历程可知可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名在现场听了“五老”宣讲的街道干部激动地说。

深学实干,列清单建台账解难题

“现在下了班回家,路上亮堂堂的!”北大荒集团海林农场第五作业区的一名职工高兴地说。海林农场党员干部在梳理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发现了第五作业区职工摸黑回家的问题,于是自筹资金安装20余盏太阳能路灯,让职工回家路亮了起来。北大荒集团变回应诉求为上门服务,实施“点单、接单、派单、买单、访单、晒单、评单”联动机制,建账定责专班推进,限时完结多样评估,常态监督公开公示。据介绍,首期有61项整改问题纳入集团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

黑龙江省坚持知行合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医药费核销时限较长问题,海伦市医疗保障局引进使用了数据抓取识别系统,多个项目做到了自动录入,从受理参保人员住院医疗票据到医药费核销拨付到位,时间比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了一半。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受理医疗业务近950笔,办结业务近890笔。

大庆市梳理市级办实事台账112项,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大庆市公安局把学习教育落脚点放在为群众谋实事、办实事上,3月份启动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行动,当月全市相关案件同比下降33.3%。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

<>

1、从试卷资料上看,贴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潜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试题角度新颖,表此刻选取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潜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此刻,此刻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这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如材料第24题: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四川地区的工程与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并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29题以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贡献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时还考察了文字与造纸术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多达数十个,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潜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

1、我校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状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阅读材料不仔细,丢三落四。

2)在审题上还存在务必的问题。

3)历史基础知识欠缺,学科基本素养不够。

4)阅读面狭窄,相关知识太少。

3、材料题与问答题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语言运用、组织可是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

1、知识与潜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日,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潜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潜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务必程度也必然带来潜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2、建立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潜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应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6、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试中及格的人数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学期要更加重视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的加大。

推荐学习历史重要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党史的小故事:红军山炮连的来历

1931年5月16日,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打响。31日,红三军团及红十二军突袭建宁城,共击溃国民党军刘和鼎师4个团。至此,红军15天横扫700里,连打5仗,消灭国民党军3万多人,缴枪2万多支,缴获山炮4门(两门为白沙战斗中缴获),战后,毛泽东高兴地在建宁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

31日晚,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在建宁城红三军团驻地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五次会议。会议决定利用缴获的山炮,组建红三军团山炮连和红一军团山炮连。红一、三军团山炮连在建宁组建后,红一方面军总部为了提高山炮的作战效果,决定建立炮兵训练基地,培养优秀的炮手,地址就设在溪口北郊凉伞坑的百丈台。从此,百丈台上军号嘹亮,红军炮兵战士刻苦学习军事技术。

山炮连建立之初,山炮少,炮弹更少,每一颗炮弹都显得十分珍贵,不能随便浪费。训练时是没有炮打的,新炮手只能在实战中由老炮手现场指教。因此,炮手们平时就要苦练过硬的本领。经过严格的训练,红军炮兵战士个个顶呱呱,称得上神炮手。

红军有了炮兵如虎添翼,山炮在攻防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32年10月,总政委周恩来、总司令朱德签发了《建黎泰战役计划》,拉开了第四次反“围剿”序幕。10月18日下午,攻打建宁的战斗打响,攻城部队是红一军团。敌周志群部依仗着坚固的城墙和精良的武器,企图负隅顽抗。红军从建宁城北门发起攻击,红军用山炮轰开了一个大口子,敌人被炸晕了头,纷纷朝城内逃窜。红军又用山炮沿着敌人逃跑的方向延伸射击。炮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建宁战斗很快结束,红一军团击溃建宁县城守敌周志群部的第二团,缴获枪支500余支,俘敌官兵400余人,占领建宁城。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开始了第五次“围剿”。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奉命从江西广昌移师建宁、指挥建宁阻击战。1934年1月29日,国民党派出飞机轰炸红军阵地,向邱家隘防线进攻。7倍于红军的敌军轮番进攻,山头上炮火纷飞,子弹呼啸。红军指战员沉着应战,红军的山炮派上了用场,待敌人发起冲锋进入了最佳射程才开炮,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只可惜山炮数量少,炮弹有限,在防御战中只能起辅助的作用。

建宁溪口凉伞坑的百丈台是红军第一个山炮连诞生地。关于百丈台还流传着一首红色民谣:“百丈台,百丈台,红军炮兵射击台,白军官兵断魂台!”

党史的小故事:朱德回乡的“约法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深入到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130多次视察。其间,他6次到四川视察,但只回过家乡1次。

1960年3月9日,朱德乘车从南充经蓬安、营山抵达仪陇,回到了阔别52年的故乡。在仪陇县马鞍中学时,正值学生吃晚饭,他径直走到食堂和寝室去查看,亲切地询问同学们:“一个月吃多少粗粮、细粮?零花钱多少?有没有补助?家里能供给吗?”

现场看到的情景和同学们欲言又止的回答,使朱德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他严肃地对陪同人员说:“娃娃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又苦,费脑子,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生活补助到位。至于一些支农活动,我看繁重的就不必让孩子们参加了。饭都吃不饱,哪有劲啊!”接着,他又对仪陇领导说:“对于我的接待,一切从简。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给当地添麻烦。我是一个普通老兵,能吃上故乡的家常饭就高兴。”

当晚的餐桌上,全是青菜、豌豆尖、鱼腥草、红薯等,一点荤菜都没有。朱德吃得津津有味,他说:“几十年没吃过家乡的菜了,今天吃起来真香!”有人见他吃红薯不剥皮,说连皮吃不好消化。朱德笑着说:“我消化得了!过去一直是带皮吃的,丢了可惜。”

3月10日晚上,仪陇领导看到朱德在故乡吃的是家常饭,睡的是木板床,很过意不去,便准备了一餐较为丰盛的晚宴。朱德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在南充地委,我就提出回故乡的约法三章:一不要限制我的行动,我想上哪就去哪;二是我愿找哪个人谈话就找哪个人谈;三是饭菜自己点。我提的你们忘了吗?你们专门为我设宴,我吃得下去吗?”

朱德见的同志低着头,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很不好受,就变得和蔼起来,声音也放低了:“你们给我做些家乡饭,省钱又简便,我吃起来也高兴。”的同志见朱德批评严厉,说得中肯,只得撤下晚宴。朱德笑着点了菜:“我吃豆芽、菠菜、魔芋豆腐,外加一份侧尔根(即鱼腥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一生功勋卓著,回到故乡却能够“悄悄地来、静静地走”,不扰民,值得我们深思。

党史的小故事:陈云的三次自我检讨

一个人做工作,不犯错误的事是没有的。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辨别真伪、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重要方法。陈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中共七大上给自己算一算账”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在大会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结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他当中央委员即从三中全会到七大这十多年中的革命经历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剖析。陈云认为,在这次会上给自己算一算账,是需要而且有责任的。他说:“从参加临时中央领导机关一直到长征,到灵关殿,这中间犯的许多错误,我都有份,我参加了许多问题的讨论,我都同意了,我都举了手。这个错误不能怪别人。”

反思早年革命生涯中的失误,陈云一点也不给自己留面子。

第一条教训就是政治落后。他说,承认这个落后,就是要更进一步赶上去,就是要有认真地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这样一种精神。第二条是当大官的态度。陈云说,当大官就要注意当的官是什么性质的官?对于革命全局的利害关系多大?这一点要考虑。再就是担任这个官配不配?在参加了中央以后,老实说,那时认为中央委员还容易当……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担子在身上真要汗流浃背,这是一个大教训。一个人做了大官之后,切记自己担子有多重,要估计这个担子好挑不好挑,自己有多大本领就是有多大本领。不要挑了担子,做了大官,就把自己弄糊涂了。

接着,陈云又总结了七年组织部长期间的两条教训。一条是叫做自由主义,一条叫做没有群众路线。自由主义在什么地方?他说:“我是管干部的,干部是活的,要看干部的思想意识,哪些东西对党有害,哪些东西对党有利。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尽到责任。”至于群众路线,在审查干部中学会了,这是一个法宝。其实很简单,人多能成事,一个人只有两只眼睛,只有两只耳朵,后面、左面、右面都看不见,为什么不让大家来搞,特别是负责干部来搞,只有大家起来搞才能搞好,这是一个教训。

陈云在七大上的检讨,不仅反映出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反映出他对工作的深谋远虑。那就是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还要开展深刻的自我批评;不仅要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还要学习掌握辨别是非的方法。

“辽东土改工作中的错误主要由我负责”

1948年3月29日,东北局专门召开重点总结各地土地改革工作的书记联席会议,陈云出席这次会议并认真检讨了辽东土改中出现的“左”倾错误。他说:“辽东土改打击面宽了,南满分局有责任,主要责任在我。”十几天后,陈云郑重地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检讨报告,陈云再次坦诚地说:“土改工作中的错误,主要由我负责,因我是负责指导土改的。”

原来,陈云就任南满分局书记和军区政委后,将土改运动视为巩固和发展南满的重要条件,领导南满军民一边战斗,一边在新收复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运动开展3个月后,中央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将一切土地加以平均分配。在研究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土改运动开始侵犯富裕中农的利益,在11月以后出现了“左”倾偏向并在1947年12月和次年1月达到高潮。

尽管《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已经有了许多“左”的规定和偏向,尽管“左”倾偏向泛滥时陈云已经离开辽东,但是,陈云还是认真地进行了检讨。

最后东北局对辽东土改问题作出的基本结论是“辽东的土改,成绩是基本的,只是在对待中农的个别问题上犯了错误,但陈云已作了充分自我批评并已经得到纠正。”

1983年编辑出版陈云的文选时,他还要求把他写给中央的关于解放战争时期辽东地区土改工作中所犯错误的检讨报告,收进他的文选。编辑组几次提出,这个错误在当时是带普遍性的,责任不能由他一人负,因此主张把这篇稿子撤下来,他都没有同意。他说,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也是有错误的,并不是一贯正确,世界上没有一贯正确的人,“应当做自我批评。”

“大家吃不饱肚子,我负有责任”

1961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区小蒸公社作调查研究时,面对家乡人民群众,陈云不仅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有时还主动承担责任。据同去调查的随行人员回忆,陈云在农村干部座谈会上动情地说:“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使大家有饭吃,有衣穿。现在老百姓的肚子还吃不饱,生活还那么困难,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好,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说主要责任在中央,是我们中央的几个同志工作没有做好,我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经济出现的“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造成农业发展困难,粮食紧张,甚至出现饥荒。面对全国性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领导人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调整原有的政策和计划。为此,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其实,在此之前的一个月,陈云已到河北、山东等地进行了3个月的调查研究活动。接着,他又在北京、杭州、南京多次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加速发展化肥工业的具体办法。下半年,陈云又对农村、煤炭工业、冶金工作进行了调查,范围包括上海青浦、浙江嘉兴等等。

对于这次调查,陈云在晚年的时候还常常提起。他说,确实,这些年来,我自己有一条很深的体会,那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说:“共产党是做事业的党,共产党员是做事业的人,做事就不可能没有错误。无论何人,哪怕他再高明,哪怕他很有本领,但还是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在两人谈话中可以承认错误,在小组会上可以承认错误,在大一点的会上可以承认错误,在千万人面前可以承认错误,这就叫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这样,扯皮就少了,事情也就好办了。”陈云的三次自我检讨,无疑体现了他的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三次检讨,时空不同,目的不变,那就是实事求是,执政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