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16:25 页码:9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4篇)
2023-11-19 18:16:2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事件或经历的独特观点和见解。总结心得体会时要注意具体问题与应对方法的结合,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这些范文囊括了各个领域的心得体会,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点和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写下一篇独属于自己的完美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一

在中国近现代史这一课上,我们触摸到中国是怎样从满清的闭关锁国走向屈辱与压迫,又惊叹于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在一群青年的带领下走向血性勃发,走向改革与复兴。最使我惊叹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青年人以自己的学识与一腔年轻的热血将马克思的理想介绍给古老的中国,使腐朽与愚昧一步步走向终结,使中国的所有青年觉醒奋进,使中国共产党成长而后壮大,最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掩卷沉思,同样的年轻岁月,相仿的受教育水平与成长环境,相似的热血,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出如此惊天地的事?想当年的中国,列强侵袭,军阀主义蹂躏着四万万中国同胞的精神与灵魂,那时的时局无疑是困难的多的。然而,正是在那个时代,青年的灵魂获得了觉醒,一次次搭上前途的请命、游行,一次次秘密的会谈、筹资,青年的热血酿成了旧中国的灵丹妙药,一剂马列主义救了一头震天撼地的东方雄狮。

想今天,为什么自己没有如此的豪迈霸气勇于实现自己的大理想呢?是自身的觉悟不够;是自己思考的过于狭隘;是自己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中国的命运,自己的理想就决定了民族的未来;是自己从未将自我与中国联系紧密;是自己的发展从未与大众紧密相连。而,这一切未做之事,都是从小党所教育过我的,只有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自己的成长才能与世界休戚相关,只有让党的光辉存在心间,才能永恒的提醒自己:不被世界抛弃,做有大作为的中国人,做有理想的永远的青年。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历尽千辛万苦,探索真理,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代表先进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和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为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其次,十月革命,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更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再次,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也给中国的先进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历尽千辛万苦,探索真理,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代表先进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和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运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把自己的立足点转到工人阶级上来,工人群众中产生了一批有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而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就展现了崭新的面貌,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只有极少数个成员,现在已是领导整个国家的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发展表明,从本质上看,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毛主席曾经告诉过我们,最伟大的变革应当是思想领域的变革。党的建设最应当做的,就是给予青年精神上的顾问与鼓舞。九十年的岁月变迁,党员们的面庞可能由青春转向沧桑,但其思想却永远有着不老的活力。一代代的老党员,以其几十年的奋斗给我们以指导,一代代的新党员也同样应该奋发向前。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启明灯与引路牌,是一句涵盖所有的宣言,是一个庄严与伟大的承诺,是一种期盼,是一种气魄,是一种所有青年的品德与热血,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伟大工作。因此就像17岁的马克思所信奉的,我们所选择的应是为所有人的快乐而做的,应不会让我们的未来悔过而做。

加强党建,对于所有的青年来说,应让青春留在心中,不要被安逸迷失心智,我们以90年前的毛主席、陈独秀、李大钊为榜样,让普罗大众的安危为自己生命意义的维系。我们以如今的沈浩,王乐义为榜样,让所有人的笑靥为自己快乐的源泉。90年榜样的力量,一代代无与伦比的灿烂。就让党在我,不,在我们所有人心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现代史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沉溺于古代辉煌的记忆中,现代史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发展脉络的关键。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独立解放的艰辛历程、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二段: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入了解。

学习中国现代史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了解一个时期的重要事件,还要了解整个时期的背景和脉络。比如,学习五四运动时,我们不仅要了解五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还要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运动的起因和背后的思想理论。学习抗日战争时,我们需要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中国抗战的军事战略和社会动员的意义。通过对每个历史时期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

第三段:学习现代史的启示与警醒。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启示和警醒。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我们遭受了许多痛苦和倒退,但也取得了许多辉煌和进步。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成功的基础是坚定的领导力和正确的道路选择;我们也要警惕历史的杂音和误导,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习现代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反复和错综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变化。

学习中国现代史需要多方面的学习方法与途径。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听取老一辈人的讲述,都是学习现代史的有效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电影、纪录片和网络资源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真实情况。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以便能够准确理解历史和推测未来。

学习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是深远的。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今中国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基础。另一方面,学习现代史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避免历史的重复和倒退。学习中国现代史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推动中国的繁荣和进步。只有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好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的力量,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并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了依靠美国、军队却抛弃人民的国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为人民群众是时间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坚持“读史,学史,明史,用史”的原则。毛主席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历史,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今后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世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行,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当代青年的视野更加宽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大。

因此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开设以来,各高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目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索未来努力的方向,显得非常必要。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采取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将《纲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成教学专题。每个教师承担自己最熟悉的3至5个专题。除了课堂专题讲授,还开展了其他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方式。学生成绩主要由平时考勤、期中论文和期末开卷考试构成。这种模式教学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教学、科研的统一。

(二)“msd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现代化为课程主线,采用基础课专题化的方式,发挥“纲要”多样化教学的群集优势这是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模式,表明了教师的学术倾向,即认同“现代化范式”。

(三)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专题式讲授是把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讲授;参与式教学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践教学就是借助参观探访各种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学生由抽象走向感性。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纲要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先动”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为关键,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重要环节。互动式教学对于改变大学“纲要”课堂单一、沉默的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五)研究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想法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以研讨的方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去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并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包括以专题讲授构建研究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相长、双向交流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六)“整合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七)八环立体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由讲、听、看、读、做、谈、走、写八个环节相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纲要课育人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八)“1+1+5”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包括:走出一个误区——对这门课的特殊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误区,体现一个原则——“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创新五种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史论结合教学法、历史人物教学法、影视教学法、情理交融教学法相结合。

(九)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纲要》的教学中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图书馆和网络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深化学习的过程;实践性学习是指以“历史剧”为基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延伸学习的过程;创新性学习是师生之间和学生相互问交流探讨,探索新问题,形成新观点。

(十)“剧情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戏剧情节运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活动产生戏剧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模式。即通过结合本土历史文化教学,穿插名人名言、家世、典故,插播电教短片,讲解时事,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兴奋点,形成“剧情”高潮,使学生感受到听课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了思想升华。“剧情式”教学模式要求专题教学,每个专题一次课,如同戏剧上、下集,其内容逻辑完整、前后连贯。

(十一)开放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思想有所升华,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

(十三)体验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的特点,从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全方位的触摸历史,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与认识的内化。包括以情动情的课堂教学体验模式、在历史中体验历史的实践教学体验模式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十四)“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并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碰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课外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实行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

(一)关于专题式教学模式。

根据调查,现在多数高校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

专题式教学模式又有两种形式:一是专家专题型,即每个教师主讲最擅长的几部分,几个老师轮流授课;二是内容专题型,即把内容转化为若干专题,有一位老师通讲。这种模式有利有弊。优点在于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课时少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结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重点,主题明确,注重宏观把握和多维度分析,可以及时追踪学术前沿,培养学生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课程的前后联系疏离,有脱节的危险。二是高估了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实施专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以便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搞科研,但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却是,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师生交流机会更加减少。三是专题设置不当,有的学校设置了23个专题,不知道在32个学时内如何完成这么多的专题任务。

(二)关于评价体系。

不少学校配合教学模式,对于评价方式和手段上也做了不少探索。一般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等组成,权重不高,期末考试权重大,采用开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重点还是在期末考试,还是容易造成学生背教材的局面,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应该加大过程考核的权重和增加考核方式,弱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三)实践教学不足。

在《纲要》课中采用实践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传授思想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想内化。目前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观看历史题材的视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老革命作报告、组织学生演讲学习心得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两个问题需要克服,一是时间问题,给予纲要课的学时有限,如何安排?二是资金问题,这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纲要》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富有个性的公民。因此,纲要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学校的真正重视和投入以及社会环境良性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应对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但若只是一味的停留在读死书,死读书的阶段,那对于教学工作来讲是十分不利的。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我想只有通过涉猎群书,多思多想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在教学中有效的传达信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想学历史,爱学历史,会学历史。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需要学习从古代史到现代史这六本书的内容,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离我们时间最近,学生接触的也较多,而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每每遇到此处,我总是心里有所畏惧,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颇多。如何去解决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呢?我想到了读书。在广袤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真谛所在,读书一定会解决我的问题。

记得几年前求学之时,曾翻看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书中对中国近代、现代的历史做了详尽的讲述。时至今日,再去翻阅这部著作,感慨良多。

“鸦片战争”的历史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封住了自己。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当时就如同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么广阔,不知道在他坐着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已通过一次次的思想、政治、经济变革,完成了一次次质的飞越。在被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变得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之前,在清政府统治之下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挣脱了在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之下的牢笼。因此,残酷的史实告诉我们:只有紧跟世界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将自身投入到现实的残酷竞争中去,才能更好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的大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当一个仅相当于中国普通省份面积大小的日本在近代的历史上,通过发动一次次的侵华战争,通过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的堕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尤其是1937年到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我们花费了八年的时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将其彻底的打败,这是一种怎样的实力对比?!这更可突出国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的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近代史上中国所遭受到的血淋淋的史实告诉我们:必须加强我们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代表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退守至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勇,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的胜利。原因在哪?我认为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最后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

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残酷的史实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在今天的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的不败之林!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六

民族尊严,敢于抗争。

但是,哪怕我们国家如今发展了,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历史不能忘,更何况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更不能忘。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玲玲的教训啊!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今人真正理解了近代为什么落后,国家和民族为什么会遭遇如此浩劫,才会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对于近代中国所蒙受的屈辱,我曾一直将其归咎于满清的腐朽,闭关锁国,清帝昏庸无能,慈禧愚昧无知,致使中国积弱,民族蒙尘,无数民族瑰宝流失海外,灿烂的中国文化差点毁于一旦,以及那场让中国元气大伤的日军侵华战争,每次回想,总是气愤填膺,一股热血涌动在心里,恨不能穿越回近代中国,如诗中之所写: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手提黄金刀,身配白玉珏,饥啖美酋头,渴饮罗刹血。儿女情,切抛却,瀚海志,只今决。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爱琴海畔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东京城内舞钢刀,刀刀尽染倭奴血。立班超志,守苏武节,歌武穆词,做易水别。落叶萧萧,壮士血热,寒风如刀,悲歌声切。且纵快马过天山,又挽长弓扫库页。铁舰直下悉尼湾,一枪惊破北海夜。西夷运已绝,大汉如中天。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环球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可惜的是,要真有月光宝盒该多好啊!不过这也只能想想罢了。

之后,在这学期学了这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我的思想发生了些改变,虽然看到书上写着洋人残害中国人,在中国为非作歹,甚至一些汉奸甘愿充当走狗,心里仍是很愤恨,但老师说得对,分析历史不能带着个人情感,要客观公正,横向纵向地剖析它,才能有所得,才能看清本质,找到其中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因素。才能为今人所用。

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各个阶级轮番上阵,抵御外虏,救亡图存,从地主阶级改良派,农民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曾为抗击外国侵略做出贡献,促进民族思想的觉醒,震醒了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国人。最终,国人选择了共产党,党也没有让人民失望。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而我们学习历史,不就是为了深刻理解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从中吸取精华,使自己明智吗?不就是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吗?我们当代大学生幸运地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没有生活在封建压迫,官僚剥削的封建王朝,没有生活在战乱频发,满目疮痍,人命贱如狗的军阀统治时期,我们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许我们有听爷爷,有听父母讲过,但没有亲身经历又如何能想象的到那种苦难。这使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的生活。但是,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能沉迷于灯红酒绿中,而要时时刻刻有危机感,要知道我们国家周围还有多少充满敌视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它们怕,对,它们怕中国崛起,怕中国威胁到它们的生存,所以它们要抑制中国的发展,处处给中国下绊子。这是我们每个国人都必须认识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是大学生?更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诚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的力量,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并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了依靠美国、军队却抛弃人民的国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为人民群众是时间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坚持“读史,学史,明史,用史”的原则。毛主席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历史,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今后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世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行,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当代青年的视野更加宽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大。

因此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七

我一直很喜欢历史,但也仅限于古代史,近现代史是我不敢也不愿接触的,因为我知道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劣势,那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伤,提一次,血就会流一次,心就会痛一次。

现在的我在慢慢改变,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使我开始重新省视这段历史。成功可以给与我们激励,失败却能鞭策我们,既然知道这段历史让人不忍回首,我们才更应该透彻地分析它,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更何况,这段历史还孕育了一颗璀璨的明星,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就在人们苦闷彷徨的时候,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于是新文化运动便开展了,他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这在当时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虽然新文化运动有其弱点,比如批判孔学,比如不能根本改造国民性,还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看问题片面,像胡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中国共产党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则是思想潮流在中国的现实化。毛主席说,俄国的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告诉中国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不过,我们不能忽视,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却是李大钊。我们从小学就听过李大钊的英勇事迹,他刚正不屈,视死如归,那就是我们中国魂。

当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全面传播,还要归功于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怒了各阶层人民,学生首先罢课,然而一个月未见效果,后来,工人罢工,北洋政府妥协。至此,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一定的准备,1921年七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由此有了新面貌。历史总在无声的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中国共产党成立于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面对各种困难。从不畏缩,由十几个人发展到独当一面,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是无数革命党人救中国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出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一条走得通的路。

然而,当代社会的人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和谐盛世,更有人不安于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将社会的阴暗面当成是党的管理不善,熟不知,大众才是社会的主体,就像法轮功邪教的盛行,不是党的错,是人的愚昧造成的。当年的**已渐行渐远,人们又开始麻木了。越来越多的人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将国家社会抛之脑后,认为事不关己。却不知,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也许共产党人中确实有让人唾弃的存在,可是,中国人有十四亿,共产党人有八千多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人非圣贤。白纸上的黑点确实显眼,可是不能因此忽略了整张白纸啊!

想当初,日本入侵,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岌岌可危,是共产党面临着国民党的围剿,坚决抗战。

我们怎么可以轻易忘记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怎么可以忘记长征的艰辛,怎么可以忘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平的表象掩盖了国际间的惨烈竞争,是中国共产党把我们保护的太好,如同空气,人们便忘记了党的重要。

但是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记住历史的经验教训,拥护党,爱祖国,从自身做起,继承并发扬传统精神。那么,中国会更上一层楼。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八

“微课”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浓缩和整合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注重逻辑主线,突出“三个选择”

本课程注重历史与逻辑相结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剖析,揭示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这一段历史进程进行规律性认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逻辑线索。这一点也是贯穿于“微课”教学的主轴。本课程分上中下三编,每编分设综述,而各编综述是在世界历史视野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视野下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国情、历史规律的宏观介绍,也是本课程的逻辑主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信息量大,而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尤其对世界历史知识了解匮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更缺乏理解。要在有限的时间把综述的逻辑线索讲清楚,学生首先需要明晰这一段大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的历史脉络,合理运用发挥微课的浓缩和整合历史场景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历史在场感,为教师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认识历史现象提供较为有效的铺垫。

(二)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历史。”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学生自觉‘设身处地’地反思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历史关键时刻所作出的选择,才能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与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产生精神共鸣。”从课堂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常常更为注意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人物,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本课程每编综述之下都设有不同的专题,也是本编内容的要点,而且这些要点在高中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涉及,学生相对熟悉。在微课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作一定程度的纵深和拓展,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式、参与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微课”的选题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人物众多,事件复杂,线索纷繁,对于非历史专业、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知识背景和结构的不同,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把握住历史主线。学生通常是对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历史事件感兴趣则听,不感兴趣则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微课”的`设计应围绕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难点,针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展开;同时注意避免将“微课”内容固定化、模式化,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微课”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视频编辑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线索复杂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主线;二是通过视频展现学术界对某一历史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使学生理解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看待不同观点;三是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习中经常性的问题制作“微课”;四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将“微课”内容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站在现实看历史、回顾历史看现实,真正思考。

(二)内容上连续性、互补性和实效性。

本课程的微课教学内容应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微视频的选题保持连续性、互补性,体现微课的实效性。首先,针对主线、主题、重点、难点,每节课的“微课”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为1-3个部分,每部分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其次,控制授课内容、课件以及微视频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第三,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三者之间的时间、内容、主次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安排,使三者教学中体现优势互补;第四,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注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

(一)微课”教学与课后作业、课后阅读以及教学实践手册的完成相结合。

“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了较多的信息量,虽然易于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线索,但因为缺乏自主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仍然会出现课堂听、课后忘的情况。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开列相关书籍,布置相关作业,结合教学实践手册,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视野。

(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国革命史”作为两门课已经开设多年,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作为一门课,本课程毕竟是新课,特别是该课程与“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之间有许多重复之处,如何避免重复,使学生完整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

第一,加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组织观摩教学,交流教学经验;学院已加大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力度,搞好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考察,加深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国情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和培训活动,使教师思想觉悟和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第二,继续加强网上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我们已经在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文献、网络课件、授课录像、教学拓展资源等材料上网开放,我们将及时更新完善有关内容,并利用网上论坛,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解疑释惑。

第三,继续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我们在今年下半年举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讨会,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模式。

第四,进一步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的有机结合和“三进”工作,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落到实处。

第五,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学习效果需要检验,本课程将建立一套开卷与闭卷、平时作业与期末测验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系统,不断改进考试方式。采用平时作业、写小论文和经典著作读后感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运用多种方法,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六,力争在2年内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

第七,按时完成课程资源上网。2008年,已经建成本课程网站,建成了较全面的本课程教学资源库,本课程骨干教师部分授课录像已经上网;2010--2012年,全程教学录像将上网,建设成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完备、在全国同行中有重要影响的课程网站。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0---2012年,中青年教师示范授课录像,每年上网1/3;三年内完成全程授课录像上网计划。

2010年5月-2010年12月: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为了进一步陶冶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切实把深入学习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行动落到实处,今年五一,我们到旅顺白玉山和万忠墓进行实践活动。

二行程介绍。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群山多姿,风景秀美,物产丰富。旅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一个备受外国列强蹂躏之地。近百年来曾被沙俄和日本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占领,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近代历史中的战争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中的种种遗迹,使得旅顺成为一座战争博物馆。这些遗址既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的铁证,也是记载了旅顺口在近代史中悲惨的命运。

(一)白玉山。

白玉山是大连市十大风景之一。光绪六年,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视察旅顺口时说,旅顺有黄金山,也应有白玉山。从此得名“白玉山”。山顶有白玉山塔和高达110米的电视塔及海军兵器馆。登上白玉山顶,旅顺口军港及市区风光尽收眼底。日俄战争结束后,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和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的倡议下,殖民当局决定在白玉山顶修建“表忠塔”,以表彰在日俄战争中为天皇效忠的官兵。该塔高66.8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273级,塔尖为弹头形状(也有说是蜡烛形状,表示长明不熄之意)。1985年,旅顺口区政府将塔名依据山名改为“白玉山塔”。

白玉山开启了那段痛苦历史的回忆,一个旅顺口,中国半部近现代史,给我们强烈的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但值得我们深思、反省,也时刻告诫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二)万忠墓纪念馆。

旅顺万忠墓纪念馆是中日甲午战争旅顺殉难同胞的墓地,万忠墓纪念馆是侵。

华日军旅顺大屠杀的铁证。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该馆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该馆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虽有爱国官兵奋勇抵抗,清军仍是连连失利。11月21日,日军攻陷扼守京津门户的战略要地旅顺口,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近2万名旅顺同胞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旅顺市区内仅存36人,留做抬尸之用。1895年春,旅顺大屠杀遇难者尸体被集中焚烧后,骨灰丛葬于白玉山东麓。1896年,清政府主持为旅顺大屠杀殉难同胞竖碑修墓,建立享殿,题“万忠墓”三字。1994年,重修万忠墓,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万忠墓墓穴时,发现了大量死难同胞遗物和遗骨,仅老百姓衣服上的铜扣就有成千上万个。这一发现为揭露日军的暴行提供了更加确凿的物证。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沦陷的进程,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旅顺口作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是这场战争陆地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有近两万无辜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万忠墓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当人们从血泪斑斑的甲午痛史中走出,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时,会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繁荣富强才能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三思考与讨论。

经过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旅顺行,我们受益颇多,引发了我们的许多思考与讨论。

四心得与感悟。

这次的实践除了收获愤怒、震惊,我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要学中国近代史。

古人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见我们民族的前世今生。看见我无辜倒在外国列强枪口的同胞;看见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看见“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看见是为了不要忘记。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把中国深深的拉入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中。

苦难的中国近代史是一本滴血的书,翻阅其间,字字句句写满中华儿女的屈辱与不甘,也许只有血的教训才能让人真正明白:无实力无以言尊严、不自强无以论实力、不变革无以图自强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近代中国是与外国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时期。所谓谈判,实则是不谈只判,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免开尊口。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谈判桌后面是一字摆开的兵舰和大炮。朝廷的腐败,国力的空虚,助长了列强的专横。应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高呼“公理战胜强权”、要求从德国人手里收复青岛时的情景。然而,列强们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要求,竟拿着中国领土做起了交易。事实教育了中国人:公理是存在的,但是面对列强,没有实力做后盾的公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今天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余风,但和一百年前相比,当年列强的耀武扬威不复存在。因为今日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从各方面实力来看,我们不再无足轻重。尊严不是乞求来的,是自己拼搏来的,“弱国无外交”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不自强无以论实力。人们很难理解,以中国幅员之大,人口之众,文化之灿烂,怎么会沦到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惨境地。是因为朝廷腐败,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民不聊生,躯体虽大却弱不禁风。古人云:“政亡,则国家从之。”一个无法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的民族,一个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的国家,虽地广人众、高城深池,却不足以为强为固。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要使中国强大起来,首先要靠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十三亿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屹立不倒。

不变革无以图自强。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因而变法图强构成了近代史最为动人的一章。一棵树的树叶腐败了,只需要修修剪剪,但如果它的树干腐败了,就只能把它铲除,而清王朝就是这棵腐败的树,这就是变革,中国只有变革才能自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十一

1、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调研: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业、农民巨大变迁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也可对比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社区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写出调查报告。

2、某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当今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分析一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地区红色旅游的实施战略。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老红军、老革命的真情人生访谈;参观访问长征故地:重新梳理革命历史,挖掘长征精神和内核。审视70年前那群勇士们创造的奇迹,面对老红军老革命时,我们会扪心自问一下:什么是人类在身处绝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什么是人类对信念和理想的执著?什么是坚强、忍耐、拼搏?如何在功利的社会中找回迷茫的自己、如何净化自身……写出访谈录或考察报告。

5、侵华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对当年侵华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暴行进行实地调查,如侵华日军在中国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揭露当年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激发爱国主义,以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写出调查报告。

6、家乡英雄模范对地区社会辐射影响的考察:结合历史和时政,考察英模人物对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影响,写出调查报告。

7、大学生成才观念及其影响的历史考察:以史为鉴,考察分析近代以来历史人物以及当代英杰,分享他们成才成功的经验与人生启示,写出调查报告。

8、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大学生对近代以来历史选择的理解、课程内容认知及接受程度的调查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国现代史是一门重要而庞大的学科,它记录了近代中国的起伏跌宕、沧桑巨变。学习中国现代史,不仅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教训。在我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感其重要性和深刻意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与分析,我逐渐认识到了国家发展的规律和正确的发展道路。以下是我对中国现代史学习心得的总结。

中国现代史是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扇窗口。中国经历了清朝的衰落、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夹击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颠覆。学习中国现代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国家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段: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关键事件。

中国现代史上有许多关键事件,这些事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启蒙的新纪元,推动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抗争,这场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抵抗灵魂,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第三段:认识中国现代史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和结果,还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例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农村改革带来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而清朝的日益衰落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则是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

第四段:学习中国现代史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学习中国现代史,我们能够思考我们的国家发展处于哪个历史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发展任务和困境。同时,我们也能够从历史中看到一些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例如,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现代史也告诉我们,发展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

第五段:继续坚持学习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史是一门宝贵的历史学科,通过学习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演进规律。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历史教训,为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我个人而言,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中国现代史,为我日后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以上所述,学习中国现代史是我们认识国家历史、了解国家发展规律和丰富国家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从历史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学习中国现代史,将其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一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一)课程的主要章节。

1、上编综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讲课1学时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讲课1学时了解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理解和思考。

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讲课2学时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各阶层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

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讲课2学时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比较分析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人民的选择。

6、第四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讲课2学时理解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7、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讲课2学时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求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导学生加深对选择中国共产党必然性的认识。

8、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讲课2学时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9、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讲课2学时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0、下编综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讲课1学时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1、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讲课1学时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讲课1学时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建树;分析理解“大跃进”和“文化达革命”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3、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课1学时。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正确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其它教学环节。

1.小组讨论。

2.社会实践。

(三)考试权重。

课程考核按百分制计分,考试采用累加式的考试办法,即课程的总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篇十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辽宁葫芦岛125105)。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教育中意义重大。通过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学习传统社会中士大夫经邦济世即经世思想;了解和学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思潮;知道近代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承担了唤起公众责任心的任务;了解学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观,即近代世界观;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成因。在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理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