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8:00:33 页码:7
最新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精选18篇)
2023-11-09 18:00:3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个项目、一次经历、一本书籍或一段时间的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把握经验和教训。那么,如何写出一篇富有深度和思考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需要将所学、所做、所思进行梳理和回顾,明确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其次,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尽量突出亮点,突显个人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并通过举例和引用等方式进行支撑,使得心得体会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最后,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结构的合理严谨,这样才能令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心得。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听听他人的分享与感悟。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由于我很喜欢书法,所以我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学习和创作书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创作书法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

在创作任何艺术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该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书法而言,最基本的知识就是掌握基本笔画、字形和取墨方式。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了学习笔画和字形的重要性,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书法的基本要素。而在取墨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技巧,比如用斜面取墨可以使墨迹稳定、平均,并且也有助于提高手控能力。

第二段:感受书法的内涵和韵味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笔墨和字形的组合,更包含了深层次的内涵和韵味。在我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体验到了书法所传达的美学意境和思想情感。遇到一件无法启示自己创作的情况,我会去借鉴先贤书家的作品,学习他们蕴含在字形中的内涵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书法与人生、自然的相通之处。所以,想要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探究内涵、得出韵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书法的意义。

第三段:注重运用空间语言

空间语言是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书法作品的空间结构是作品中视觉走向和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在我的创作中,我发现了通过加强或减弱横向和纵向的空间拉伸度,可以调整书法字体作品的平衡和稳定感,同时还可以加深书法作品的视觉意境。所以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加强空间语言表述是相当重要的。

第四段:掌握表现笔触的技巧

书法作品的笔触是在书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表现出书法家的意念和情感,创造出动感和魅力。在我的创作中,我经常选择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字体特点和情感,从粗笔到细笔,从强劲到抒情等等。而掌握表现笔触的技巧不仅需要多实践,更要有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这些技巧,来塑造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第五段:创意设计和个性表达

创意和个性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和实验不同的创意设计方式,例如用雪花马蹄草和水纹来装饰。这些创意设计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表现出了我自己的个性和创新。因此,在我们创作书法作品时,不仅要理解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还要关注创新和个性表达,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主张。

在这篇文章中,我与大家分享了我的书法创作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些体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魅力,也鼓励更多的人去尝试创作这个美妙的艺术形式。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我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书法技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邀请了书法技能高超的老师为我们培训,为教师们创造了学习硬笔书法的`机会。此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从未想过还有机会去接触硬笔书法。

以前的我都不知道写字还有那么多讲究,还要讲究平衡以及笔法。通过培训,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字体存在不少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写字要写方方正正、写工整,现在才发现写字还有很多讲究,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的书法老师从基本笔画入手,为我们讲述了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并演示了书法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同时教给了我们正确的习字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姿势。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横、竖的写法。每一个笔划都需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写竖画有垂露和悬针。看似简单的笔划,写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加以更多的练习。我们边听边加以模仿练习,老师为我们的字给出指导,帮助我们很好地明白应该如何标准地写字。

此次培训对于我的影响很深。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由于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书写习惯,我感觉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会多加练习,我要学着去体会练字的技巧,扎实地练习。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近年来,书法艺术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作为一门千年的传统艺术,书法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亦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创作,对书法正书的创作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书法正书是书法创作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最能体现书法美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创作书法正书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首先,书法的编排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字体的安排,可以将整个作品的美感和主题表达得更加突出。其次,书法的内容也需要符合作品的主题,通过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或句子,让作品更加有力量和内涵。最后,书法的笔画和用墨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每个笔画的力量和纹理,使整个作品呈现出韵味与独特性。

在创作书法正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创作出有个人风格的作品。首先,我认为需要多观察和学习传统名家的作品,通过模仿和借鉴他们的技法和手法,可以帮助我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其次,积累和扩大自己的字库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字体和字形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多的魅力和个性。最后,掌握好用墨的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掌握好用墨的量和水的比例,可以让作品更加干净利落,具有更强的观赏性。

书法正书的创作不仅仅只是技巧和方法的堆砌,我认为还需要有一颗真挚的心和一份诚挚的感受。创作书法正书时,我经常会选择一些自己内心世界中真正触动到我的文字或者句子,因为只有当自己内心与作品的主题相契合时,才能够真正地创作出有灵魂、有感染力的作品。同时,我还会尽量将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倾注到每一笔每一字上,通过笔触的轻重变化和字形的起伏,让自己的情感得到真实表达。

在创作书法正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创造美,更是在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由于书法正书的创作过程相对较长,每一个字都需要精心雕琢,每一个笔画都需要反复修改。所以,在创作初期,我常常会遇到迷茫和挫折。但是随着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我发现自己的书法水平逐渐提升,创作时的迷茫也逐渐变得少了。反复的练习和创作,逐渐让我明白了书法这门艺术的真正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创作书法正书的决心。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到书法正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的创作,更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释放和表达。通过书法正书的创作,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效地传达给观赏者。而观赏者通过欣赏书法正书,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感同身受,并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书法正书创作是一门需要技巧和感情相结合的艺术,需要有一颗真挚的心和一份诚挚的感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书法正书的魅力和意义,同时也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书法水平。我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创作中,我能够创作出更多有个人风格的书法正书作品,将传统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书法创作。

心得体会。

吧!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这一个学期的书法与上个学期不同,主要学习的是行书,而且不仅仅是行书的临摹,更是在临了一段时间的帖子后,在其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包括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书法,经过历代先民或书家的摸索研究、学习实践,终于确认了表现汉字之美的不外五大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而且总结了一整套的“法”——“笔法”,而这五大书体又离不开线条,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没有线条即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即没有汉字美的结体变化,更无美的章法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即便是同一作者所为,也依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有多面一样,同一位作者的笔下同样可以呈现不同种类的书体和面目繁多的风格情趣。虽然目前只临摹过苏轼的行书,但老师建议我们学习两三个不同书法家的行书字帖,即使是楷书也最好多学习几种。

学练书法,要练用笔,要练结体。学用笔、学结体,首先需要入帖,先入帖,先继承,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创新,但没有前面的继承,又怎样谈创新呢?创新需要出帖,不是一种帖,需多种帖,那就需要学习别人的东西,集多个人的优点,融会贯通,结合自己情况,创出新风格,写出新特点。

书法的结体,将横线缩短,竖线拉长,就出现了长体造型的汉字——小篆;将横线左右拉长,竖线缩短,就出现了扁体造型的汉字——隶书;将线条做对比不大的平正规整组合,就出现了正方型或长方型的汉字——楷书;将线条做不规则的恣肆组合,就出现了形体多变的造型——行书、草书,而且用笔轻重、行笔快慢、用墨浓淡、线条粗细、毫锋软硬都对线条、章法风格特点产生影响。

我其实挺仰慕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在他们的笔下一切内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尽管形式多样书体各异,但其蕴涵的大的审美气息却能一脉贯通,随意点染都能显现自己独有的风神。我想,那一定是书家的内外修养达到了某种较高境界后的自然结果;至于自己目前行书章草魏碑等“不相往来”的格局,也希望随着技法的日益磨砺、功力的不断积累,乃至于其他修养的逐步加强而会有所改观。所以更高层次的书法语言,已经不再是笔法字法的特点,也不是章法墨法的习惯,而是充盈在其中、无处不在的神采和气息。这些,才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这一个学期的书法与上个学期不同,主要学习的是行书,而且不仅仅是行书的临摹,更是在临了一段时间的帖子后,在其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包括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书法,经过历代先民或书家的摸索研究、学习实践,终于确认了表现汉字之美的不外五大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而且总结了一整套的“法”——“笔法”,而这五大书体又离不开线条,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没有线条即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即没有汉字美的结体变化,更无美的章法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即便是同一作者所为,也依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有多面一样,同一位作者的笔下同样可以呈现不同种类的书体和面目繁多的风格情趣。虽然目前只临摹过苏轼的行书,但老师建议我们学习两三个不同书法家的行书字帖,即使是楷书也最好多学习几种。

学练书法,要练用笔,要练结体。学用笔、学结体,首先需要入帖,先入帖,先继承,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创新,但没有前面的继承,又怎样谈创新呢?创新需要出帖,不是一种帖,需多种帖,那就需要学习别人的东西,集多个人的优点,融会贯通,结合自己情况,创出新风格,写出新特点。

书法的结体,将横线缩短,竖线拉长,就出现了长体造型的汉字——小篆;将横线左右拉长,竖线缩短,就出现了扁体造型的汉字——隶书;将线条做对比不大的平正规整组合,就出现了正方型或长方型的汉字——楷书;将线条做不规则的恣肆组合,就出现了形体多变的造型——行书、草书,而且用笔轻重、行笔快慢、用墨浓淡、线条粗细、毫锋软硬都对线条、章法风格特点产生影响。

我其实挺仰慕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在他们的笔下一切内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尽管形式多样书体各异,但其蕴涵的大的审美气息却能一脉贯通,随意点染都能显现自己独有的风神。我想,那一定是书家的内外修养达到了某种较高境界后的自然结果;至于自己目前行书章草魏碑等“不相往来”的格局,也希望随着技法的日益磨砺、功力的不断积累,乃至于其他修养的逐步加强而会有所改观。所以更高层次的书法语言,已经不再是笔法字法的特点,也不是章法墨法的习惯,而是充盈在其中、无处不在的神采和气息。这些,才是需要我们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为期5天的书法班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学习有5天的课程,前两天为硬笔书法学习课程,后三天为毛笔书法训练课程。在前两天中,首先,县教研室王营老师和书法报社编辑对本次培训做了动员讲话和培训内容介绍。课程开始后由湖北荆州书法家黄文泉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些知识,包括书写、运笔的姿势和书写时的感觉,黄老师特别强调轻松写字,认为要做到手上轻松容易,心中轻松并不容易,黄老师讲解的非常精彩,分析了硬笔字结构、笔画、章法,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入笔、运笔、收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特别是硬笔书法课结束时,黄老师引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诠释书法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为我以后的书法学习指明了方向。

后三天是毛笔书法的学习,毕云扬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历程,每一时期的碑帖特点,临写要点等,把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的非常清晰。然后对文房四宝的鉴别作了解释,我们又对智永《千字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各个笔画,以及每种笔画对应特点特别突出的文字,都进行了临习。而后又对书法章法排布进行了训练,最后每位学员都进行了书法创作,取得很大进步。

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颇深,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练一手好字,可以让自己受益终生。字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字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就会给别人留下坏的印象。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养成耐心、细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质。练习书法还可以陶冶情操,练习书法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度的学习热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如何练习书法呢?练习书法,要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练习书法,要懂得创新,不能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练习书法,还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我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思考,积极行动,争取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尽快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我要把本次学习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争取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对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一名对联书法爱好者,我深感这项艺术对我的启迪和影响,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心得体会。在对联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笔墨的魅力,感悟到了艺术的力量,同时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第二段:笔墨的独特魅力

对联书法强调的是行草字体,行草笔法追求简洁、流畅和自由的艺术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笔墨是最重要的工具。通过练习和研究,我逐渐掌握了不同笔法的技巧,并深入理解了行草字体的艺术特点。而行草的追求在于“以一墨直至天地间,师情独狂无不畅”,从字体的意境中,我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包容与无拘,愈发被其中的魅力所吸引。

第三段:艺术的力量

对联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技法的运用,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情感传递的方式。通过对联的创作,我了解到艺术有着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共鸣。我通过对联,表达了自己的欣喜、愤慨、思考和追求,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借助艺术的力量传递给他人。这种艺术的力量在创作中不断体现,也让我更加坚信了艺术无国界的真谛。

第四段:人生的真谛

对联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技巧的追求,更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在与笔墨的亲密接触中,我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笔墨山河不水褪,人生苦乐幸舒畅。”这是对联书法带给我的启示,它告诉我人生无常,苦乐皆为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坦然面对。对联书法的创作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通过不断地书写,我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安宁,学会了在生活中保持平和与坚韧。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联书法创作,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和启发。我知道,学习书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但正是这份坚持和努力,让我尝到了艺术的甘甜和快乐。对联书法创作是一场无止境的追求,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用笔墨书写出更多动人心弦的对联作品,同时也将书法的智慧与大家分享。相信通过对联书法的创作,我将变得更加洞察人生,增添人生的色彩和深度。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章草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起源于唐朝,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爱好者,我最近开始尝试章草书法的创作,并深受其影响。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体会到了章草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创作技巧。下面,我将在文章中分享我在章草书法创作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谈到章草书法的美感。章草书法以其独特的笔画和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粗犷有力的笔画,带给人们一种豪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它的结构简练,使字体具有流畅的动感。这种美感使得章草书法在书写中能够融入更多的情感和表达,使之成为一种犀利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其次,章草书法的创作过程需要精湛的技巧。在章草书法中,顿笔和折笔成为了创作中的重要环节。顿笔是章草书法中用笔顿挫出血性的一种技法,它能够使字体更具力量感和形态美。而折笔则是指笔画在书写过程中出现转变的部分,它要求书写者熟练地掌握笔画流转的技巧,以塑造出更具生命力的字体形象。这些技巧的运用要求书写者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对章草书法的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中达到艺术的高度。

在创作过程中,我还意识到章草书法强调意境的传达。章草书法以具象的象形作品为基础,通过简化和变形等手法,使字体更具象征意义。在书写的时候,我常常会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调整每个字体的结构和笔画,以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通过章草书法,我发现我可以用简洁而又富有内涵的字体形象,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意境的传达使得创作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与此同时,章草书法也要求书写者有坚持的毅力和修身的品德。书法艺术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的学问,而章草书法更是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坚持和磨砺中才能取得突破。在创作中,我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练习和提高,就一定能够获得进步。同时,书法的创作过程也需要书写者的修身养性,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创作出更具内涵和深度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章草书法的创作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成就感。当我看到自己一笔一划写在纸上构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字体形象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章草书法创作是一种不断向前的过程,它让我不断地发现和体验美的力量。我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会和章草书法一起成长和进步,继续用笔墨书写自己的艺术之路。

总结起来,章草书法创作给予了我无尽的艺术乐趣和独特的创作体验。它的美感、技巧和意境的传达要求着书写者有扎实的功底和不断的努力,需要将心境与状况转化为草书字的结构和笔迹,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希望能够用章草书法创作更多的作品,并不断探索和发现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书法界兴起了一股“正书”创作的热潮。正书作品追求大气磅礴、端庄庄重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冲击。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一直热爱正书创作,并获取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历代名家

在创作正书时,了解历代名家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在形式上非常大气,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宋代的米芾、黄庭坚等人更是在作品中注重节奏感和墨意的运用,使作品不仅严肃庄重,还增添了一丝灵动的韵味。了解历代名家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正书的特点和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为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三段:培养毅力和耐心

正书的创作需要毅力和耐心。在书写每一笔每一画时,都需要仔细斟酌和调整。一次性完成一幅正书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有时候,在前期创作中,会遇到困惑和疑难,但只要坚持下去,继续磨砺,就能逐渐找到突破的方法和方向。正书创作需要耐心和毅力作为后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第四段:注重墨水和纸张的选择

在正书创作中,墨水和纸张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墨水,要选择醇厚饱满、黑如墨浆的优质墨。这样的墨可以给作品带来更深沉的墨色,使作品更加凝练大气。另外,在选择纸张时,要选用质地较软较柔韧的宣纸,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笔画的层次感和墨色的渗透性。墨水和纸张的选择对于正书作品的呈现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五段:坚持实践和学习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坚持实践和学习。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每天都要坚持练字,练习基本的笔画和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字体和书写技巧。同时,也要多观摩和学习其他书法家的作品,汲取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技法,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创作能力。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在正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结:

正书的创作既是一种艺术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了解历代名家的作品、培养毅力和耐心、注重墨水和纸张的选择以及坚持实践和学习,我不断提升了自己在正书创作上的水平。正书作品的创作不仅能够给我带来创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价值。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在正书创作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书法,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学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中国古代智慧的深邃,感受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书法采风创作中,我得到了很多的体会和心得。本文将从采风之旅的启发、书法作品的策划与创作、心情与状态的调整、技巧与方法的提高以及师友的指导中,分享我在书法采风创作中的体会心得。

第一段:采风之旅的启发。

书法采风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我会选择不同的地点和景物进行采风。其中,每一场旅途都会激发我对书法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在采风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情怀。比如,在古城的间碑处,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在大自然的山水间,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和无限的创造力。这些都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气韵和个性。

第二段:书法作品的策划与创作。

在书法采风之后,我会将其中一些印象深刻的景物或人文景观作为创作的主题。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我会确定作品的构图和表现形式。无论是选择楷书、行书还是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在创作过程中,我会结合主题的氛围和情感,运用适当的技法,以达到创作意图。通过这个过程,我逐渐意识到了作品的核心是表达,创作要注重内涵,并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

第三段:心情与状态的调整。

书法创作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和放松的状态,而采风过程中,通过与自然和人文的互动,我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当我面对美丽的风景、古老的文物时,我会放下一些思绪和压力,全身心地融入其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样的心境和状态不仅能够为书法创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还能够使作品更加凝重和有内涵。

第四段:技巧与方法的提高。

通过多次的书法采风和创作,我渐渐发现了在创作中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注重笔势的表达,通过合适的压迫与提法,使字体更加生动饱满。其次,要注意表现意境,通过描绘出字体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特征和情感,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同时,还要加强对字体的研究和理解,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

第五段:师友的指导。

在书法采风创作的过程中,我非常庆幸能够得到一些书法大家和同好的指导和支持。他们对我的创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发现自己在书法创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改进的方向。他们的指导和批评使我对书法创作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也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

总结:

通过书法采风创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而且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我逐渐悟到,书法创作需要有耐心和坚持,只有不断地勤奋和修炼,我们才能够在这个艺术领域中有所成就。通过书法采风创作的心得体会,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一直特别喜欢楷书,也一直致力于楷书的创作。今天,我将分享一下我在书法楷书创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段落二:练字的重要性。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和灵魂,因此想要好的楷书创作必须要有良好的笔墨功夫作为基础。初学者可以先从研究硬笔字入手,把握基本的笔画结构和笔画的虚实关系、粗细关系。在笔画的练习中逐步提升笔墨功夫,加强笔画的熟练程度。这样能够为后期的楷书创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段落三:审美意识的培养。

除了笔墨功夫外,楷书创作还需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经常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了解传统的书法文化以及时下的书法艺术风潮。在创作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处理,尤其是字形的优美和线条间的和谐使得作品显得更加优美。另外,了解书法的意蕴和内涵,赏识一些著名的经典作品也能对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段落四:创新与突破。

楷书创作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比如,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和内涵,同时也可以通过使用新的工具和材料来达到不同的感受,这样做作品就会更加别具特色。

段落五:总结。

总之,书法楷书的创作需要不断积累、不断观察、不断创新,有了好的笔墨功夫,有了良好的审美意识,有了创新的灵感,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楷书作品。书法创作也让我在这个越来越依赖数字化工具的时代,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静心方式,感受到了终身修行的艺术魅力。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在我的生活中,书法一直是我的爱好之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已经有了一些创作书法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理论知识的积累

在创作书法时,了解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字体或者作品,进行学习。由于书法作品的结构、节奏、比例等内容十分重要,这样的学习可以让我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其次,我也会学习其他书法家的作品,虽然每个人的手法都不相同,但是每一篇作品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选择一些简单的字体,不要盲目追求花哨的效果。

第二段:练习基础功夫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本身,还包括了很多基础的功夫。比如,书写姿势、握笔方式、用笔的力度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勤加练习。有时候,即使是一些经典的字体,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丑陋不堪,这通常是因为我们的基础功夫还没有达到要求。因此,我们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不断地加深对基础功夫的掌握。

第三段:表达个性特色

书法作品是有灵魂的,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征。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作品更有亮点,那么就需要在书写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气息也就不同。在这个方面,很多书法家会致力于探索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以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第四段:借鉴现有作品

创作书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借鉴现有的作品。只要是有一定名气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材料。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新的启示和灵感。在我自己的创作中,常常会参考于名家的作品,同时结合自己的风格来创作出具有独特特色的作品。

第五段:对创作的感悟

书法的美,无法用言语表达。当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时间,练习书法时,我们不仅仅是在创作它。更是在享受与书法的对话,是在揣摩书法的心灵之美。创作书法,不仅仅是画画那么简单,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全部倒出到信笔之间。用视觉传达心灵,将我们一生里的所有感受都化为书法作品,表达了我们自己的一种情感性,那也就是创作书法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

总之,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用心去体会,用感性去创作,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希望我的体会,对正在创作书法的你能有所帮助!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书法创作大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书法技巧,还培养了良好的心态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下是我对这次比赛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准备。

在比赛开始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首先,我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深入了解了书法的起源、演变以及发展历程。其次,我研究了很多书法大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结构和意境。最后,我进行了大量的练习,重点训练了字体的工整和书写的连贯性。

第二段:比赛经历。

比赛当天,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充斥着我的内心。看着其他选手聚精会神地作品,我也不敢掉以轻心。比赛开始后,我握紧毛笔,专注地书写。我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构图进行创作,全神贯注地展示着自己的技术和创意。比赛期间,我遇到了一些困难,遇到了一些行文不顺的时候,但是我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修改和改进我的作品。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斗,我终于完成了一幅心仪的作品。

第三段:自我反思。

比赛结束后,我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反思。我发现自己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构图和用笔上。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下次的比赛中,我希望能更加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思维能力。

第四段:团队合作。

在这次比赛中,我也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虽然书法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形式,但在比赛中,与队友的合作却显得至关重要。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而团队协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分享了观点、创意和技巧。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大家的团结和协作为我们取得了成功。

第五段:收获与展望。

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提高了书法技巧,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意识到书法创作需要坚持和努力,需要不断的修炼和提升。我会继续钻研书法艺术,不断创作,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的书法比赛,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一起分享和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我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一定能够在书法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书法创作的。

欢迎欣赏。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平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平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平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读贴。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三、创作。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人们熟知苏东坡的一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实,东坡还说过:“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胸中之竹,毕竟不等于手中之竹。王国维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画的所谓“一挥”,都是学化于才、熟而能巧的结果。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老人的画,那几片叶茎,看似粗犷随意,却搭配得那么精巧,你要移动一点点都不行。这些,充分说明“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傅山说“宁真率、毋安排”,不是说不要谋篇布局、意在笔先,其意应是“极有布置而了无布置痕迹”,徐青藤的这句话透露了天机,正像韩退之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坡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耳”。学习书画的人,没有不想自己的笔下呈现佳作的。长期艰苦地学习训练正是“有意于佳”的真实写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来说,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笔交融,心手两忘,从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于佳”只是基础,“无意于佳”才是境界。一个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而改变初衷讨好买主的作者,他丢失了艺术家最为宝贵的东西,又怎能产生真正的佳作?刘熙载早已指出,“书非使人爱之为难,而不求人爱之为难。盖有欲无欲,书之所以别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处,而在其无意处。戴熙说:“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陈曼生也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有时,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导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战术上,虽属锦上添花;在战略上,已是画蛇添足。

即便是优点,过分地强调或表现得不是地方,也会变质变味。恽南田论画“习气者,即用力之过”,强调“宁恒见不足,毋使有余”,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时并不妨碍作品整体的成功,恰如黄庭坚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学生抱怨老师:您老是要我夯实基础,别人的墙已经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书谱》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哲理深刻。以为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几年、几个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艺术学习、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又是无情的。违背规律的催长、“打造”和走捷径,只会得到与初衷相反的结果。

从较长的时间看,书画家们对艺术的追求,好比接力赛,更像是“马拉松”。起跑时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却已不多,能打破纪录者更是寥寥。那些开始不久就在领跑的选手,往往难以“领”到最后,甚至难以跑到终点。有人说“赢在不该赢的地方,比输在不该输的地方,输得更彻底”,不无道理。

一种艺术风格、一种个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4、姿态

人可贫,而行为不可猥琐,书不佳,唯姿态不肯让人。字已不佳,更无赴急草率的资笨,更要讲求书写时的姿势,头正身直、臀平足安。

读帖,可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各家各派书风,从而融会贯通选择,创立自己的风格。实际上,读比临、比写都要多得多。读可以“破万卷”而临摹再多,于几千年累积的优秀碑帖,也不过凤毛麟角,书道中的“厚积”,非同小可。

这段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书法临帖,从书写毛笔字的三要素中体味每一笔在这个字中的行气、势度。老师还亲自带我们去岱庙、经石峪考察,观看历代书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风格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虽然他们的`风格各异,却是同样的拥有一种气势,磅礴有度,能感觉到是用心写出来的字。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韵。

在临帖与读贴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字体创作具有自己风格书法作品,通过书法表达一种心声。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再进行对帖临习,以唤起自己的创作灵感,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

书法创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八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四位老师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十五天的集中封闭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对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杨淑芬老师在教会我们书法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悠远。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能力。“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髓,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国学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国学,学习国学,应用国学。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不足,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改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改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知识改变更多的人。

在我们整个培训期间,深受领导重视。区领导,局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我们的余校长更是亲自拿起毛笔和我们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辛苦与愉悦,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启发。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乡村中小学教师书法传统文化专项培训,培训匆匆而过,回顾这几天的培训,并且收获颇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乡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美术教师,能参加这样的书法培训对我来说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书法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字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字体。

本次培训通过听老师的讲座,我深深认识到做为一位书法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文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书法,学习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传承了中国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了学生的学识修养。

通过听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到练字的过程首先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的过程,而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没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其次,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从开始时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到现在的三十分钟甚至四十分钟。再者,临摹的过程,也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他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个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的差异,该怎样改进。还有,我觉得,练字还能让孩子体验成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我相信,受到赞扬,孩子的学习劲头就大,学习成绩也会不错,也会激励他更加刻苦练字,好好学习!我相信练字与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形成良性循环。

在听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书法的发展及怎样进行书法教学和写好楷书方法。在楷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习惯、执笔、坐姿等严格要求。字的结构,字的笔顺,落笔的轻重变化,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不一,原来都是有讲究的。学习时,临练结合,摸索规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则。断断续续临了几十遍,受益匪浅。在临帖时,先读帖,掌握帖的神采特点,运笔特点,临帖时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勤学苦练,便会逐步写出一手自己满意的字来。

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上班事务繁多,练笔和学习机会极少,自己的专业和理论水平及文学修养无法上去,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型的书法专业教师呢?这次培训老师为我敲响了警钟,也教给我不少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我想,我一定会挤出时间,学会取舍,多练字、多读书、多研究等等,终身学习,提升自己,争做一名全面的、优秀的书法教师。

在学校里我主要是一名美术专业教师,对于毫无书法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真是一头雾水、困难重重。老师的'课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知道原来还有书法教学的指导纲要,这就给我指明了方向。老师详细的讲解分析极具可操作性,对我很有帮助,回校后我会再认真体会。

参加这次书法培训,收获很大,明白了很多道理,更新了理念,我会把我学到的东西在学校推广,更会铭记老师们的话,提升自己,提笔即是练字时,争做一流的教师。人品有多高,书品就有多高。我会一直朝着书法艺术殿堂的方向不懈的努力。光听老师讲可不管用,只有自己静下心来练一练才能体会到练字的技巧与快乐,练得不只是字,也是一种心境。意识到自己字体中的不足,今后我将会在空闲时间练练字,作为一名教师,写一手好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短短几天紧张而又快乐的培训中,既有名家名师和一线老师的讲座、又有参观和笔会等活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内容充实而丰富,形式严谨又不失活泼,尤如秋日的阳光温暖,明晰着我们书法教学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要是能天天这样学习充实,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又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经过培训,我感觉自己书写水平、文学功底的欠缺,字的用笔、结构、笔画的质感等方面还要苦练基本功,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学习的知识,我还有很远很艰难的路要跋涉,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的自学计划。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加大自身修养,基于这种认识,确定楷书为我的主攻方向,在主攻楷书的同时,加强了对草书和隶书的临帖和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