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24:14 页码:12
最新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优质9篇)
2023-11-18 13:24:1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自我反省的有效途径,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拓宽思路和视野。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发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数千万城镇知青奔赴农村和边疆,既面临着从相对优越的城市向贫困农村的生活转变,也面临着从无忧无虑学生向辛苦劳作农民的身份转变。面对这种始料未及的巨大变化,许多人视之为人生的磨难。***就是这众多知青之一,而且他又是其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正是在这“三最”之艰难困苦中,***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课”,系紧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这七年知青岁月,也给正处在事业发展启点的青年官兵们以深刻启迪。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知青的最初生活,***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比较孤独、迷茫,没有长期待下去的想法,不过是怀揣一个简单的信念,就是:“听毛**的话,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随着在革命老区的所见所闻,随着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愈益加深,随着日复一日艰苦生活的磨砺,他不断校正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越来越清晰——要为人民做实事!之后,虽然一起插队的知青,有的招工,有的入伍,陆陆续续离开了农村。***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仍然该干活干活、该读书读书。为了入党,他先后写过10份申请书,执着的追求,终于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经过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曲折经历和实践积累,他严以律己的过硬作风、务实创新的意志品质、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复兴中华的担当精神,在他充分激情的胸膛里已然萌芽、扎根。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人生始终是在顺境和逆境中游走,从军之路亦是如此。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从旧体制到新体制,我们时时面临着转变,也迎接着巨大的挑战,更需要有像***同志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态度,越是身处逆境越要坚守初心,在艰苦的环境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知青七年,***干过赤脚医生、记工员、农技员,无论哪个岗位,他心中想的就是把手中的工作干好,立足现有条件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他带领乡亲修梯田、打地坝、修路种树、打大口井、办识字夜校,还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建成了当时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连旧厕所他也动手翻修。当时农村的厕所不分男女,听见外面来人,咳嗽一声,来人就避开了。长年累月,老百姓都习以为常。***却主动自己动手改造,建成了赵家河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既解决了难言的尴尬,又引领乡亲们逐步走向文明的生活。由于他既不甘平庸、善做实事,又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找他这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商量。多年后他感慨地说,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受益终生的东西。”青年官兵大多处在基层,干的是最基础的工作。可能也有部分官兵感到每天都是重复性的训练、工作,认为没有意义、缺少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干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个简单的工作干成精神就是不简单。我们应当向***同志学习那种“干在当下”的精神,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把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做好,多蹲蹲苗必然能够为成长为参天大树积蓄能量。

插队期间,当时很多知青由于困于眼前的苦难,加上为今后的前途忧虑等,或放弃了读书,或无心读书。但***不一样,他把读书学习作为丰富艰苦生活、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去时带的两个行李箱装的全是书,无论是田间劳动间隙和晚上的零散时间,还是秋收秋种以后“冬闲”的大块时间,***始终坚持捧书而读、爱不释手。那时候书是奇缺品,他到处找书、讨书,有时为了借一本书,要步行几里路,看完再给别人送回去。他读的书籍也很广泛,涉及中外历史、政治和文学名著等等。这在当时把知识分子说成“臭老九”和“读书无用论”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大环境下,更显得弥足珍贵。七年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支撑着他在艰苦中一路走来。读书既是对知识营养的汲取,又是对自己人格品质的提高;既是滋补人身心的“保健品”,又是人心灵的“净化器”。这启示我们,要担当重任,成就一番伟业,离不开勤奋读书。作为新时代强军路上的开拓者,我们更应该认清学习的重要性,虽然部队的各项工作、日常事务比较繁杂,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学习的借口。当前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军事变革、高技术战争,对军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装备,才能获得打赢未来战争的“入场券”和“资格证”。

陕北高原、黄土高坡、缺水无电,窑洞、毛驴、白羊肚手巾,给人的印象无疑是“苦”和“穷”。抢收庄稼、抡锤打桩等苦活累活脏活险活等,从心理到体力都超出了很多知青自身的承受能力。***也从起初的被动参与,到逐渐的主动接受。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为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梁家河村民刘金莲讲述的一个片段感人至深:“近平从村里往地里挑粪,那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层掉皮、出血。他就把衣服脱下来,垫在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也不用垫衣服了。”随着对人民疾苦的直接感受,***不仅不把吃苦受累当作一种“负担”和“愁事”,反而却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心态的转变、诚恳的劳动,使他能够深入地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当时的国情,也使他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脱胎换骨为群众眼里“吃苦耐劳的好后生”,磨炼出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从军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我们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一定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摔打自己,尤其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提高打胜仗本领,做到苦有所得、累有所获。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今天的我们,时代性地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历史节点上,我们应当以青年***为榜样,把党的创新理论和领袖指引的方向作为人生指南,自觉校正人生航向,系好第一粒扣子,走出一条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深为朴实、平易近人、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鼓舞、感染,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与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特定年代的印符,只有彻底完成从青年学生到农村行家里手的蜕变,才能在农村生活中得到认可与尊重,才能有资格带领农民兄弟投入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的革命洪流中。凡是经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想象到一名大都市学生到农民领头雁的辛酸与艰难。今天看来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从我们的国情出发,让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才能在人民的心里有我们基层干部的位置,这就是平易近人的效果。

其次是真正为群众办点实事,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事作风,为当地群众真正干出一点事情来,说的住嘴,记得住的“民心小事”。我们伟大的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时,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沼气池,这在当时是真正的民心工程、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为什么?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开山造田、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历史时期,农民做饭烧水所需的柴草极为短缺,建设沼气池,一则解决缺柴烧的困境,二则有利于减少砍柴割草,绿化荒山,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三则改善人畜粪便污染环境,开启农村美好幸福生活。但从第一点来讲,是解决当时制约农村生活的关键问题和困难,是迫在眉睫的民心工程。真抓实干,让当地群众受益,真正为了群众而真干事情,人民至今不能忘怀。

再次是坚持学习。时年15岁的习近平到农村时带的最贵重的行李是书本。尽管农村的环境很艰苦,小小身板常常不堪重负,一天劳作之余,仍然坚持读书学习至深夜。同时,他更重视农民的文化学习,一边劳动,一边教村民学习,全村人都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更有一大批农民因文化而受益终生。教学文化化为启智、致富动力。正是由于习近平学苦干和农民兄弟的普遍认可,才得到村、公社的推荐到大学学习。通过7年的“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锻造了自己,提升了自己,为以后的人生走向奠定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前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该书用直观生动的事实,丰富翔实的素材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人的才干、气质、品格“黄金时期”的成长过程。近日,又赴梁家河亲身体验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当年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初心,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理解。梁家河插队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宝贵财富,给我很大启发。

坚强自信知难而进。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刚到梁家河时,并不习惯,最初感到很孤独,而且年龄又小,因此没有长期待下去的观念。后来受到姨姨、姨夫的教育,很快融入了陕北农村新的环境,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他和村民同劳动,过“五关”,逐渐和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成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他带领群众干好事、办实事,修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陕西省第一口机井,办铁业铺,修淤泥坝……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当年对于梁家河来说的难事、大事,改善了梁家河的生产生活,在充实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的历练培养出习近平知难而进,坚强自信的品质,让他成长为一名心中有民,手中有方,敢想善做能成的干将。习近平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在这里收获了自信,使他在后来的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与书为伴学以致用。

“书瘾”。习近平的学习、阅读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他向实践学习,到四川学办沼气,向村支书梁玉明学习育种知识。在赵家河开展社教工作,村民赵勋平说:原来的村干部组织开会,底下拉话的、纳鞋底的、瞌睡的都有。习近平组织开会,社员都赶紧过去,他讲话有意思,讲路线教育,讲农村这些事,特别实在,都是和社员密切相关的,还讲一些国内外大事,讲的清清楚楚。2015年再次回到梁家河时,总书记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结束插队,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的讲话、文章语言平实、凝练,接地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与梁家河的学习工作经历息息相关。

矢志奋斗干在实处。

他全身心投入到梁家河的建设中。那时候总书记的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为梁家河的村民做一点实事、好事,“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解开了根拴心中的疙瘩,回梁家河办铁业社,增加村民收入;“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带领村民打井,打淤泥坝、办沼气、办代销店、缝纫社、磨坊,到赵家河修男女厕所,给随娃(武刚文)做思想工作,当赵家河队长,帮老汉拉车,教铁姑娘写名字,帮赵秀全找猪……所做之事,无一不是好事、实事。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这所有大学问的学校“毕业”后,基层什么样、群众怎么想、事业如何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总书记在梁家河干的工作,是一本“手把手”教我们带领群众不懈奋斗、干在实处的经典教材。

信念坚定百折不挠。

2013年,习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总书记说道,“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1974年清华大学招生,他写的三个志愿都是清华大学。在赵家河搞社教工作时,为了让随娃(武刚文)当生产队长,习近平前后10次找他谈话。插队期间,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入团入党。这种倔劲儿来自于总书记对党的坚定信仰,对中央的坚决信任,对人生的坚强信心,体现了他在前行路上百折不挠的态度。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同时,习近平也收获了乡亲们最深厚的感情。他上大学要走的那天早上,乡亲们自发组织到他门口送他,连双腿行动不便,平时不怎么出门的残疾人石玉兵,也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过来要送别,那一刻,坚强的习近平落泪了。习近平和13个村民一边走,一边拉话,步行到60里外的县城。第二天,大家凑齐5块5毛钱照相,习近平要出钱,大家不让。这是习近平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群众中,全心全意为梁家河的群众做了实事、好事换来深厚的群众感情、扎实的群众根基。同时也换来了自己的成功,这种成功是他踏实工作,勤奋学习的副产品。后来总书记的群众路线,群众观念,正是在这里扎下根,打下基础,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习近平在之后的工作中意志坚定、处变不惊。15岁来到黄土地时,习近平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收获了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习近平的知青岁月,是一场激励青年克服困难,干事创业的现场教学;一本激励干部坚守信仰,干在实处的鲜活素材;一幅中华民族为幸福生活不屈不挠、不懈奋斗姿态的生动写照。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古今中外以勤学苦读而成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学无术而一事无成甚或败绩声名狼藉者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本人着力克服厌学懒思的坏习惯,抽时间读书,但缺乏持之以恒,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收获甚少。近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颇有心得。深深被书中习总书记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感动。如果说,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是艰苦生活中的历练,那么,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则是成长成才始终如一的底色。

“学之所以益才,砺之所以致刃”。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回忆起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始终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沉淀了他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在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和充满睿智、充满情怀、充满自信的魅力。这都是他多年磨一剑的结果,更是勤读、实读、深读、巧读以及注重思考的结果。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读完了当年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却总说没时间。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吃喝玩乐中,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所适应,不学就要落后于他人,不学将注定被社会淘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总书记那样,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抓紧大好时光,持之以恒地多读书,读好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习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刻苦学习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功夫认真揣摩仔细研读,就不可能深入领会书中的精髓要义,不可能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只有定下身来读书,静下心来钻研,像习总书记那样,刻苦学习的同时认真的思考,才能提高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联系工作实际去读书,作为检察人来说,就是要时刻钻研法律业务,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不忘使命、不辱使命,确保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使各项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

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读书带来的知识储备让我们受益终身,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孜孜不倦的精神、高效的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更将伴随我们的成长,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掩卷沉思,心潮澎湃。习主席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广大检察人员唯有像习主席那样坚持读书、博览群书、勤学不辍,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厚实根基,才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激发和增强投身检察工作,奉献检察事业的信心和力量。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2017年8、9月份出版的,印象很深,当时是由团中央带领广大青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特别是青年干部,可以说是推荐必读之书了,这本书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本人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初没有特别在意,也就没有做到相关的学习要求,现在想起来很惭愧,如今有机会我借到这本书,利用一些时间,很快读完了,并且很有感触。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相反作为一个工科男生,对科技和本专业的相关内容更感兴趣,所以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就让我的同学、研友不太理解,认为我现在做的事情不合时宜,我能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还在任的学生干部,有很多事情,并且还要上课,在这个时期其余时间只能全部用来考研复习,才不会被别人甩在后面。我借这本书的初衷原本是换换心情,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态更加稳定,对复习有很多好处,后来逐渐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不仅没有选错,而且我还“赚大了”。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字数在31万字左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的前身是16年11月到17年3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刊出的采访实录。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全部以采访实录为内容的书,里面共有19篇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含“当年的知青”、“当地的村民”和“各界人士”共30人左右,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种种经历。

这本书所描绘的情景,都具有很鲜明的时代背景,这七年处在“”期间,老实说,我对这段历史细节知之甚少,这本书很大的充实了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清晰的看到当时国情在最基层、最贫困地区的真实表现。简单概括总书记当年的成长变化就是,从一个为了减少“迫害”牵连选择去陕北插队的年龄最小的普通知青,成长为所在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一心努力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的大队支书。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习总书记早期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了更为鲜活的认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则使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让我们更能深刻地了解到他的真实生活。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亲身经历所谓的知青岁月,却能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当时生产和生活条件之艰苦,当然,也正是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时光,沉淀出了习近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所有身处基层的工作者拨开了迷雾,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在基层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在农村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这四关,文中的知青说部分也为我们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作为90后的我很难想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在其中磨砺自己、不断学习进步的。现在我们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比之好上百倍千百,我们就更应该扎根基层,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为人民做实事。基层工作固然会繁琐,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生活之余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补充精神上的“钙”,在思想上做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有所得。书中反复提及到,梁家河的村民去接知青回村的时候,习近平两个箱子里面装的全是从北京带去的书本和他一空下来就读书的情景,都让我感受到了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对学习的热爱。正是这些在知青岁月中从没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的坚持和习惯,对习总书记后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和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在年轻的基层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我的学习能力,将自己的所学都投入到伟大的基层工作事业中去。

“干字当先,干在实处”,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到基层磨砺意志和品格。不论是修沼气池、修公路、开办代销社和铁业社还是修筑淤池坝,这些举措都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这些举措都是习总书记在深刻了解了人民群众真实诉求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之后才着手去推进的,也都体现了习总书记敢为人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思想。书中以七年的知青时光为例,为我们诠释了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和魄力,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和领悟。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的使命是为人民谋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真实的诉求,做到“实干”而非“蛮干”。

在当初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七年的知青岁月却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生中的宝贵经历,也希望自己和每一位工作者也能够在工作中多学习,远离浮躁,实事求是,保持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自从拿到《***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一口气阅读了一遍,感触颇深,对于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通过当年那些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真实可靠,详细讲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

全书内容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是通过采访29名当年的知青和乡亲编制而成,均为口述实录,真实还原当年的历史细节,详细讲述***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真实动人,话语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时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青年,深深地激发了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苦干实干的情绪,增强了工作中的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

我作为一名和群众直接接触,为百姓办事的乡镇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青年***看齐,把基层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为街亭镇各项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同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青年***的七年的艰苦岁月,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我们需努力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学习把握精神实质,牢固自己的理想信念。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都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方面。读《***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让我同时获得了读书与行路的双重收获,因为《***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在青少年时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道”,进而实现求真与务实的统一。这本书讲述了***同志的成长与人生体验,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生动的党的群众工作课程,其中渗透着***从融入群众到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通过一再阅读,让我深刻理解和领会到如何通过求真务实的生活与工作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成长。

1969年年初到1975年10月。少年***来到黄土高原上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建沼气池、吃玉米“团子”。在这七年的生活与工作之中,***迅速成长起来,正如他所说的:“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并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把好一些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真诚相待,一直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包容、关心;***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

***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继承了父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完成了他的人生升华。***的七年知青生活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的为民情怀。***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还经常说他是“老陕”,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说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同时,也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练,锤炼了习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

《***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更是当前的青年干部锤炼党性、健康成长的生动范本。在七年知青岁月里,***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一次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口碑,成了一名“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在七年知青岁月中,当***越来越多地了解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就越激发他为群众做实事的激情。***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他用亲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的所作所为,给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带给大家前进的动力。

从***的七年知青生活中,我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的年轻干部理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工作中,认真落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多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只要符合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难度再大也要努力办;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与民争利的事有再大的诱惑也要坚决抵制,做到廉洁刚正、执纪严明。在工作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对自己,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成本账等,逐项比较分析,明辨利弊得失,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持续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实现干部作风的转变,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为此,我们在工作上要从实际出发,真正选择人民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特别要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好事实事,快干、干成、干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

有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阅读了《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总书记成长的艰辛与不易,伟大祖国领袖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细思当下,回望历史,书中都能清楚找到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来源。群众需要什么,总书记干什么,时时刻刻将解决群众困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梁家河村,他带领村民克服一切困难,建沼气池、打井、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用实际行动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诠释到了极致。他不喊苦不喊累,敢想敢干,靠着脚踏实地的干劲,让当时的梁家河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变。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真切感受到了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迈向了新阶段,许多与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得到切实改善。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要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同时向他们多讲一些当前的国家政治,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国才有家”这一根本,努力做一名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