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11:40 页码:10
2023年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4篇)
2023-11-18 13:11:4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个人过往经验的总结,还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和展望。在写作中,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借鉴他人观点、提出改进或解决方案等方法,丰富论述内容。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20xx年是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7月10日—19日,为纪念这一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40人,耗时10天,跨越江西、贵州、陕西三省,以亲近实地的方式走进那一段历史,身体力行感受长征的雄魂,体验长征路途的艰辛。

“没有吃苦,就没有成长!重走长征路让我在吃苦中磨练意志,学习成长。我特别开心能参与其中。”深职长征团队成员之一,来自艺设学院视传3班的张释如在前往长征第一渡的路上坚定地表示,别看她个头不高,吃苦的决心却不小。

7月11日上午,40名团队成员沿着于都河畔,冒着中雨,一路徒步,来到耸立在河畔东门渡口边的纪念碑前——“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我宣布,深职院重走长征路正式出征。”随着校团委书记的一声令下,重走长征路活动在纪念碑前正式开启。“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请学校放心!”30名学生坚定响亮的口号不但为重走长征路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也激发了每位同学的斗志,为接下来的徒步打下基础。

因为两年的入伍经历,“领誓哥”王一楠对红军的感情特别深厚。退伍回校后,他便开始关注参加过抗战的红军老战士,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者活动为军人送温暖。在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中,他不但入选,而且还十分有幸成为出征仪式上带领队友们宣誓并表态的“领誓哥”。

“能够和小伙伴们亲身体验红军81年前走过的路,这份经历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站在纪念碑前的王一楠自豪地说,“希望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让我们特区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革命的精神同样可以闪耀出不平凡的光彩。”

据悉,深职院纪念长征胜利会师81周年暨重走长征路活动为期10天,以重走长征路,观红色旧址,唱红色歌曲,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扶贫希望小学,开发红色微课堂等为主要内容。40名参与师生途经瑞金、遵义、延安三地,每天徒步3小时、10公里以上的路程,并在红军山、娄山关、宝塔山、吴起等红军长征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地方开展专题微课。“让特区大学生重走长征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同学们在感受红色历史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长征精神。同时让同学们在与延安枣园中学结对子,搭建爱心书屋中,为革命老区传播青春正能量。”随队老师如是说。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越雪山、行草地、四渡赤水河、巧趟金沙江、强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当一幕幕生动的长征画卷从历史中走来,向我们徐徐展开,那一群人、一条河、一幕景,何曾不是一片感动!

在这条两万五千里的路上,有一个故事,我想给它取名为精神。

那是一个个儿不高,年龄大约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散落的小辫下呈现出黝黑的肌肤,深陷的眼窝,小小的脸上,眼睛却大的出奇。骨瘦嶙峋的小身板在缝满补丁的衣服下显得格外突出,隐隐约约看见一个比麦秆还细的大腿,迈着自己的小步伐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她的名字叫小兰。小兰在跟着部队行进的过程中好不容易自己攒下一带干粮,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在过一座桥时为了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干粮掉入了奔腾着的无情的河流中。坚强的小女孩抿了抿小嘴,忍着眼中以快掉落的泪花,什么也没有告诉大家。为了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她拔了很多的野草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后,这个倔强的小身体还是躺下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都分给了她一点粮食,给了她家的温暖。最后的最后……也许没有最后,也许这才应该是这条路上最好的最后!

要问我那种精神是什么,是坚强,是善良,是无私,是热心,是信念,是理想。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她曾经走过的路正是我们脚下的路,你是否会为路面上微风吹来的她的气息而陶醉,闭眼聆听那来自心灵的呼声!一段长征路,折射出了无数段动人的情。也许我们只是茫茫宇宙中微小的一粒尘埃,可即使无论怎么平凡、卑微。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心中最好的自己,保留人类最原始的那一份纯真,那一份温柔!

我们走在她曾经走过的路上,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我们不能缺失的是属于你那份执着的信念、理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每一个梦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或大或小,无法衡量。马云先生曾经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可以有梦,但是我们不能白日做梦,靠着你那份信念,靠着你心中那份理想,一直走在梦的路上。理想如珍珠,贯古今、串未来。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先辈走过长征之路,子孙必将走向未来光明之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代人,一代路。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小米加步枪如今已经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圆梦中华。翻开80年历史厚重的扉页,我们竟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翻的太快,容易让我们错失太多的美好;翻的太慢,又容易让我们泪流满面。

八十年,每幕重千钧。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何等的豪迈与慷慨,从瑞金出发剑指陕甘。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86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是何等的悲壮惨烈。

八十年,精神不褪色。冰冷的铁索桥,抢了过来;杳无人烟的大草地,爬了过去;高耸入云的夹金山,站了上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何等的豪情万丈。

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冒枪弹、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红二方面军八万六千多人出发,到达陕北会师时剩下近八千人,这是怎样的烈狱。

何以为之?是忠于信仰的绝决,是永不言弃的果敢,是心中有民的真情,是舍己为人的无畏,是从骨子里生出的长征精神。如果没有这些,这一中国人书写的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断然无法实现。

这精神,铸就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从秋天的瑞金坚毅的走来,到秋天的陕北铿锵的结束。毛主席曾言“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这精神,根植筑梦中华的精神序曲。她像是胎体的血脉深深的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身体里;她像踏石之后留下的烙印永远在封存在中华民族灿烂恢宏的史册中。即使没有经过烽火连天时的刀光剑影你我,通过墨香的书本、泛黄的照片、劣质的影像也能被共产党人用生命写就的奇迹,用信仰凝聚的力量所感染,所感动,所感召。

何为长征精神?不是革命成功后的功勋简历,不是历史书中的寥寥数字,不是冰冷的名字后面那模糊的故事。那是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豪迈气魄,是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是不胜不休的革命信仰。这精神有穿透岁月的“魔力”,能够带领一代代中华儿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长征迈向“新的长征”。

长征,是一首豪迈、壮阔、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是一首团结、拼搏、不畏艰难的发展协奏曲。长征,是一首高昂、奋进、走向未来的追梦进行曲。

长征,那是一段可歌可颂的历程,更是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之魂。翻阅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追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始终坚守的信念追求。

长征,是史诗般的无限荣光,是不能忘却的英雄记忆,是中华民族追梦、筑梦、圆满的强大精神动力。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早已腾飞,社会全面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越发富足,早已不是八十年前的模样。但是金沙江畔、泸定桥上的“气质”永存,这就是矢志不渝继承的长征精神,这就是不能忘却的精神初心。

仰望星空,我们追忆先烈英魂,传承先辈精神;脚踏实地,我们砥砺前行永向前,追梦不停歇。不忘初心才能行远行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强调“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30年改革开放不断刷新的“中国奇迹”,13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故事”,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靠什么写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二的法门。这其中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初心的应有之义和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特质在当下的再现。

那是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岁月;那是一种穿透历史,照耀未来的精神。八十年岁月的年轮已经斑驳模糊,但是战火硝烟留下的悲怆凯歌依旧在耳畔回荡,那是长在中华儿女骨髓深处的长征情怀和长征精神。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常用庄子的名言激励红军战士。7月18日,在宁夏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意味深长说道,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强调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六个必须”总要求,激发起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赓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山河为碑,历史为证。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战胜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85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长征的胜利,是坚定理想、恪守信仰的胜利,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胜利,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胜利。长征的启示,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信念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达到理想的彼岸,还必须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长征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必须保持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理论坚定,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心中有人民,行动有方向。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名为“长征报告”的讲座活动,该活动由一个研究团队组织,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红军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感敬佩。下面我将就这次讲座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听了长征报告之后,我对长征这段中国革命史上的英勇举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转移,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远征。这次讲座中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目的和过程。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与国共两党在围剿中的失败局面下,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决定进行长征。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沉重的伤亡,但他们始终坚持下去,最终赢得了这场革命战争的胜利。通过这次报告,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战略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体现。

其次,长征报告让我深感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顽强精神。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陕北的远征,全程约有二万五千里。途中,红军经历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的阻击,但他们从未放弃,顽强地战斗着,顽强地生存着。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气馁,而是始终坚信革命的胜利。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我们坚定信仰,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这是长征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

第三,长征报告让我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长征中,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红军领导者坚持“一个一足线上阻击,全军就是一条长龙”的战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红军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正如毛泽东所说:“信仰团结,胜利就属于我们。”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四,长征报告中还强调了红军对军事战略的重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军事战略,比如利用转移的同时带走了敌人的注意力,并采取多次伪装、转移等手段,成功穿越了湘江、乌江等难以逾越的江河。这种灵活多变的军事战略,使敌人对红军的追击陷入了被动,终使红军成功脱离敌人的控制。对此我深感佩服,一个组织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军事战略的指导,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最后,长征报告深深地启发了我对于“追求梦想”的理解。长征中的红军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但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坚持战斗下去,这一精神影响了全国人民。红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留下了浩瀚的革命精神财富。长征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追求梦想需要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毅力。正是这种信仰和毅力支撑,我们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阻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听了长征报告之后,我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感敬佩。我相信,这种精神对于当前的时代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信仰,追求梦想,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次朗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时候,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是八十年前的往事。

了可敬可贵的长征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重新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甚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1935年,中共中央领袖毛泽东所作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长征报告》)历经时间的沉淀,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篇不朽的宝贵文献。这篇报告,从革命史的角度,从党的历史角度,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以严谨的思维、深刻的分析、辩证的论证,全面总结了以往党的工作的得失和教训,深刻反思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指明了党在革命事业中的正确发展方向,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保证。本文将就关于长征报告发表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正确的路线是一个必需品。

长征报告认为,只有牢固确立了正确的路线,纠正了路线中的偏差和错误,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慎重思考所走的路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在我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些许困难,曾经以自我中心的方式处理问题,做决策时没有征求全体成员的意见,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在我的领导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逐渐意识到要牢固确立正确的路线,并严格按照路线来执行工作。我们明确了目标和里程碑,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统一行动,最终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

第三段:恪守党的纲领和工作作风。

长征报告强调,恪守党的纲领和工作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这让我想起了在我刚工作不久时,我遇到过一个不在职责范围内的难题。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想采用一些不规范的方法,便找来了一些朋友帮忙。事后,领导批评了我们这种做法,强调了遵守党的纲领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我从中体会到了,党员干部的做事应该遵循党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纪律,以促进组织和集体行动达到目标。

第四段: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长征报告提醒了我们,要坚持革命的基本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动。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诸多利益诱惑、思想引导和道德水平低下等挑战,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需要价值观降维打击的治理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够让自己成为革命和进步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之源。

第五段:要始终关注劳动群众的利益。

长征报告提出要始终关注劳动群众的利益,积极调查研究群众的实际需要。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和帮助他们依法依纪依规进行法律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如此,才能开展有效的服务、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和信任,从而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总结:

长征报告,是一篇理论经典,它从党的历史、革命的必然发展,思想、政策及人才工作等多个维度出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及其实现的基本方案。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长征报告的每一点都应该深刻体会并践行,要时刻保持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方法,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长征的报告会。报告会上,主讲人生动地叙述了长征的艰辛与壮丽,使我深受触动。长征是我们党的历史性壮举,也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里程碑。通过听长征报告,我收获颇多,深切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

首先,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不屈意志。长征是一次艰难的穿越,充满着无数困难和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报告中描绘的一张张场景,一段段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他们身上的铁骨柔情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长征中,他们面对敌人的追捕、横渡险峻的大渡河,经历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但他们没有放弃,也没有动摇,而是敢于胜利,敢于牺牲,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其次,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毅力和团结精神。在长征过程中,艰难困苦是无所避免的,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团结的力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形成了特殊的群体凝聚力。为了克服自然与敌人的种种困难,他们与群众结合,变压倒优势为有利条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报告使我深切感受到,坚定的信仰与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

再次,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高尚品质。报告中讲述了许多普通人民与中国共产党人同仇敌忾、共同生活的感人故事。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人民的深情厚意。长征报告使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伟大的品质,也是激励我们努力奋斗的力量。

最后,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的战术,在危机之中寻找机遇,科学决策,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他们深入贫弱地区,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形成了坚实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长征报告使我领悟到,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是推动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

长征报告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勇气。长征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身处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但是长征精神却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将从长征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建设一个更加强盛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若干年间,国内经济、农业和文化种种深层次的危机与矛盾接踵而至。以毛泽东为首带领中国红军胜利完成了著名而又艰苦的长征之后,很快对中国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刻分析与总结。他的总思路由之前在“实践论”中的理论基础和“反对本本主义”、“大公无私”等数个核心观点,发展成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第一,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革命斗争的环境。长征报告最大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了“中国革命在延安建立新的根据地后,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的论点,把长征的胜利和新根据地建立作为革命历程的两个里程碑,揭示出根据地建设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引导了党和人民迈开进一步的脚步。

第二,提出具有时代性的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提出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等三大任务”不仅深刻揭露了中国革命的实质,而且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实际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些任务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必须履行的历史任务。

第三,把革命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长征报告关于井冈山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做出的成就,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总结,精辟阐述了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密切关系。因此长征报告始终是一篇革命路线的政治文件,而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文件,其中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

第四,明确共产党的作用与任务。作为长征报告的创立者,在对待群众关系、把握领导路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毛泽东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的方针。对于共产党的任务,长征报告明确提出:团结广大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建立新中国等。这个任务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提出,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民族独立做了现实的贡献。

第五,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毛泽东早在《实践论》中就倡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长征报告的产生与阐述印证了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报告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情况分析,既为国共合作和扩大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土地改革委员会和农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总之,长征报告是中国革命中不可替代的理论创新,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指南。它的诞生和发展、早期实践和理论创新,对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无疑的启迪和借鉴。我们要继续弘扬毛泽东思想,贯彻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近日,是中国历史上至为重要的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纪念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展开。回想起80年前的那段艰难的历程,我们不禁感叹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启示。

第一段——长征历程耐力、坚韧意志。

长征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军事行动,更是一次对人性的考验。红军行进的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使得红军不得不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这其中包括道路的狭窄和陡峭、气候的酷寒和酷热、饮食和生活的极端困难以及敌人尾随不舍的步步紧逼。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能够成功地进行长征,不仅是耐力的考验,更是坚韧的意志,是磨练人性的火炼。

第二段——显露出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坚定信仰。

在长征的路上,红军要面对的不仅是自然与人力的重重考验,更是在敌人的追击下,失去了半数以上战斗人员的惨痛经历,在人员大幅减员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前行就需要有着“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坚定信仰。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人民,把人民的福利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自己的“心中最高的位置”,这种为人民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不断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三段——展现出了同仇敌忾的排除异己。

红军长征途中始终面临党内“红色内奸”问题,这是对于红军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是,红军的领导人坚信只有“打倒敌人,团结起来,才能获得长胜”。红军吸纳异议分子,展示了排除异己的成熟和智慧,也是共产党长期以来斗争中沉淀下来的一种生动范例。

第四段——翻越万难路抵达终点,铸就永恒胜利。

红军长征虽是其开创的一项具体行动,但毫无疑问,它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向全中国人民宣告的一种独特的动员形式。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民军队的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

第五段——必须更加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和身体力行。

回顾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前因后果,我们不禁激动、感慨,也必须通过学习这段光辉历史的背后来识别当下的人生发展。它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同时也是我们革命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于我们今天共同未解的问题——如何让革命的热情燃烧下去并在未来继续抗争。我们必须传承长征精神,通过身体力行,让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更加自信、更加创新,真正树立起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长征报告》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月至4月,领导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所作出的一系列总结和判断的报告。这份报告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政论价值。在学习和了解这份报告的过程中,我深感其中的思想和精神,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

第二段:思想感受。

《长征报告》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它在其中阐述的思想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统一战线的思想。报告中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必须更多地使用低级的、中等的地主阶级,不要孤立地使用一部分富农”。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起一条深入群众,与广大群众紧密联系的革命路线。

第三段:精神感悟。

在《长征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他称这种精神为“具有大无畏精神和战略眼光”,并认为它是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这让我深感启发,意识到一个伟大的团队和组织必须有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并在每一个环节不断推动前行。

第四段:历史启示。

《长征报告》的思想精华和精神核心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发动群众,让群众摆脱愚昧和迷信,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得到利益,而是为了改变艰难的历史局面”。这种振奋人心的历史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战争面前奋勇前行和领导实践的先进性。

第五段:今日启迪。

《长征报告》中的思想和精神,对现代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机遇的时代,一种具有先进性并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观念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从《长征报告》中汲取灵感和力量,为增强我们的时代前进性添砖加瓦。

总之,《长征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包含了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苦战岁月中的思考和总结。这份报告中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不仅影响了当代中国,也启示着我们追寻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一场沉甸甸的报告会,一段饱含着革命精神的历史长征,一次深入人心的心灵洗礼。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长征的报告会,深入了解了这段充满艰辛和勇敢的征程,对于这段历史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思考。以下是我在听长征报告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

首先,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也是一个顽强的奋斗。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世道不宁的动荡局面,内战频仍,军阀割据,这是一个封建国家构筑不了的国度鸿沟。党中央决定发动长征,是为了实现最基本的生存和复兴的机会。他们不畏艰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走向胜利和生存的道路。横渡大江大河,翻越险恶山川,在这艰难困苦的征程中,他们牺牲了许多,但终究锻造了一支顽强勇敢的红军队伍。

其次,长征是一次唤醒的旅程,也是一次信念的洗礼。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他们无私奉献,坚守信念。尤其是红一方面军,曾经的河北大邱庄战斗,表达了他们为理想而斗争的信念。面对腐败和黑暗的旧社会,长征将其鲜明的阶级对立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揭露给人民,让人们觉醒,相信信念和革命是正确的选择。

再次,长征是一次启示的历程,也是一次坚持不懈的历练。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走过了秧田里,也走过了大小河流,他们冒着炮火和饥饿,不畏凶险,继续前进。长征中,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的严格纪律,让他们保持着强大的军事纪律,党性,为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长征还教会了他们团结协作、互相扶持,只有在团结的力量中,他们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最后,长征是一次胜利的迁徙,也是一次激励人心的探索。长征取得了巨大胜利,宣告着红军具有了让国民党军心慌,胆寒的力量。它激励了各地人民起来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们进行了广泛的农村工作,极大地增加了人民对共产党的认同和支持。

参加长征报告的这次经历给予我很多启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需要从长征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坚守信念,追求理想,并与时俱进。只有在坚定的信仰和理想的指引下,努力奋斗,我们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长征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作为一个集体,团结合作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互相扶持,我们才能够共创辉煌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长征报告的经历让我明白,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警示和鼓舞。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在艰难困苦中奋发向上,只有坚守信念和理想,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我要感谢长征中的战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铺就了我们幸福生活的道路。也要感谢报告会的举办者,让我能够感受到这段伟大历史的力量,为我的成长和人生道路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和动力。

在我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永远铭记这次报告的体会体会,坚定我的信念和理想,并不断奋斗,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长征胜利85年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发掘红军长征题材的美学内涵,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为世人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宏伟长卷,极大地弘扬了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长征题材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给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启示。

其一,应充分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素材,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长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是中国当代文艺对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以其独具的思想艺术魅力,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今天的文艺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创作者自说、自讲、自看,特别是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文艺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欣赏方式、接受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文艺生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既要自觉地遵循唯物史观,正确地把握历史,又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丰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源和创作资源、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思维,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其三,努力探索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推动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尤其需要文艺评论界和批评界的积极参与。批评应关注、重视和研究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评论的一些独特的规律。

既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衡量,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推动作品的生产创作;又要把评价的目光超出艺术之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野中对作品进行考量,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上“评论家”的状况下,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适应这样一种新状况、新变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批评既推动创作,又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