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2:47:13 页码:13
2023年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汇总10篇)
2023-11-14 02:47:13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经验积累提供有力的证明和反思。要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可以请他人进行审阅和修改,以提高质量。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一

10月9日下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和各个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来到虎门中学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自由落体运动”。授课老师分别是东莞一中的梁惠施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的硕士实习老师罗导和陈敬业。

第一节听的是梁惠施老师的课。梁老师用去年发生在东莞市塘厦镇的一起苹果高空坠落致一女孩受重伤的案例引入能否根据小女孩的受伤程度估测这个苹果是从哪个楼层落下的并找到肇事者。这个引入让我耳目一新,紧扣生活实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引出物体下落的速度跟什么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观点,牛顿管实验视频,最后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个概念,条件及特点。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探究,梁老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从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着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体味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锻炼了科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之后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自然引出其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再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代过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梁老师为这节课还做了一个实验:根据频闪相机拍摄苹果下落过程的几个瞬间,估测苹果下落的高度和所在的楼层,回到本节课引入的问题上,让同学们思考在塘厦镇那个苹果高空坠落的案件中如何可以找到肇事者。

梁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引入新颖,新课环节层层递进,有演示实验,有已做的实验视频,有互动实验,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很好。

罗导老师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有亲和力,和同学们有很好的互动。整节课设计也是从生活中落体运动引入做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跟什么有关,引出思考,得出伽利略的观点再实验验证,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规律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老师关于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处理。利用重锤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袋来分析重锤的运动。罗老师不是自己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找了一位同学上去去做,让同学们在下面仔细观察并纠错。我觉得他这种做法,可以充分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拓展部分,罗老师“想一想”这个环节设计的一个问题:关于一只熊掉到一个已知深度的洞里,在已知下落时间的情况下,你能否判断这只熊的颜色?也深深吸引了学生。

陈敬业老师的课设计和前面两位老师大致相同,给我印象深的是陈老师上课充满激情,感染力强。陈老师在探究落体下落的速度跟什么有关环节中,给同学播放的一个视频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在全球的真空环境实验室里羽毛和保龄球从同一位置同时下落的实验。两次实验,一次在常规环境下,一次在真空环境下,视频高清,对比明显,视觉冲击力强,结果令人震撼。

整体上三位老师的课都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学生积极活跃参与度高,都很精彩,令我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三节课做下对比,我个人觉得在板书上梁老师板书工整,便于学生记笔记课后巩固,罗老师和陈老师板书字体潦草,设计不太合理,不便于学生课后整理学习。

最后,张老师给我们全体学员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做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__年版)学习体会》,引导我们要关注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勇做新课改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张老师引用杜威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让我很受震撼。希望我们以此共勉,在物理教学上结合新形势勇做改革,不断前进。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二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同课异构的重要性,即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数学学生。

论点一: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天赋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较强,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另一些学生则对数学的理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同样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效果。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另一部分学生学的过于简单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起个性化教学的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不足,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辅导。

论点二: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往往是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决定的。如果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感到厌烦和枯燥,那么他们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调整,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对于对于喜欢计算和推理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数学思维比较高级的题目,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论点三:个性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学可以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针对性辅导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难点。另外,个性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论:

初中数学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将个体差异化的学生视为资源,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数学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注重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同课异构,才能造就更多的数学人才,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三

xx月xx日学校组织我们数学教师到龙山中学参加连片教研,听了xx中学邱老师、xx中学刘老师和实验中学翟老师的课,开展“同课异构”的课堂研究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我们学校在上周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也获得了收获,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对同课异构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白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的突破重难点。而武老师通过数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了近似数的取值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用四舍五入方法求近似数。

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良作风,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小学数学第三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肥城市南片区五个乡镇的五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这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5节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讲课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像袁辉老师,就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场景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五

近段时间利用中国知网进行学习,我此次学习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通过阅读一些名师、专家的论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实践感觉颇有收获。

所谓同课异构,我个人理解就是针对同一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执教。由于每个教师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人生阅历不同,因此在面对同一文本进行解读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体会到的知识点、所侧重的重难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些要点的把握首先是基于课标、基于学段特点的。正因为因人而异、所以设计的教学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效果也就随之不同。

我犹记得在上杭实验小学听过《的听众》这课的同课异构,当时是由游增良老师和邹翠金老师上的。邹老师在上这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教授对“我”的无私帮助,因此她的教学步骤是:

1、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教授的语言和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教授心里会想什么?

2、紧扣关键词“静静地”展开教学,教授“为什么要静静地?她仿佛在说些什么?我又从教授的静静地中感受到什么?”

3、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这样学生从三个“静静地”品味出教授对我的激励、期望一次比一次深,而“我”也从教授“静静地”期盼中一次比一次把小提琴拉得更好,最终取得成功。

邹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关键词时,还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本、从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并将小练笔“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训练穿插其间,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听课老师也陶醉其间。

《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课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等语用的阶段,还应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游老师就很好地秉承了这个要义,在处理这课时,切入点非常独到,让人耳目一新。他敏锐地解读出这课的一大人文亮点——就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的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教授的鼓励行吗?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知道的?你背诵过说明这样道理的名言警句吗?”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展开合作学习。结果学生的汇报精彩纷呈:

a学生说:我觉得不怕嘲笑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我从句子“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看到作者面对嘲笑仍然不泄气,我想到一句名言: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

b学生说:我从句子“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参加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体会到作者对拉小提琴的热爱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热爱是的老师。

c学生说:作者说:“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我想,他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也是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卢梭说过:“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深刻感受到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单一的,他跟“别人的鼓励、做事一心一意、不怕困难、刻苦练习、热爱”都有密切关系。我想通过这课的学习,渴望成功、激励自己具备成功因素等道德因素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游老师并不止步于此,在品读课文关键5句话的过程中,他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通过认真品读描写老教授的句子,体会写作特点,并相机进行读写结合“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达到了语用目的。

这样的课堂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听课者津津乐道,学习者兴致高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两堂课结束后,引起了听课老师热烈的反响和深刻的反思,让参与者都对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收获巨大。我想,这大概就是同课异构教学的魅力吧。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六

英语组的同课异构活动今天继续进行。上午我们聆听了郑婷老师和周少珍老师四年级的英语课。使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再次领略到这俩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从中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不足,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两位老师甜美的嗓音,优雅的教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不仅嗓音优美,而且口语流利,发音准确。我认为这是每个优秀老师必备的素质。我自己也要在这个方面多加努力。她们上课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而很好的完成教学。

两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课件和教具,富有创意。课件 十分精美和流畅,能充分配合教学进程实施和展开,极大丰富了教学的层次。

1、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课堂活动设计丰富。王莉莉老师把自己的家介绍给了大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而邱瑞锋老师直接带领大家参观她的新家,边参观边学习,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形式多样。

3、pairwork 的设计和组织效果好。在小组活动中,老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克服开口难,怕开口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说英语的表现欲。比如在邱瑞锋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都非常的活跃,积极的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配合好教学。

4、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能很好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比如说 good 、 excellent 、 wel l-done 、clever等以及学生的自我鼓励鼓掌。这些都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上午,在学校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华阴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观摩了城关小学乔晓英和华岳小学张静两位老师的课,两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讲了《什么是周长》这堂课,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炼。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比如乔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中找周长,在生活中找周长;张老师从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周长,并让学生摸树叶周长,描周长,再出示课本中的树叶让学生画周长。这些教学设计都体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两位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引导学生摸树叶周长,画周长,说什么是周长,同桌合作测量周长等等,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乔老师用可爱的小蚂蚁豆豆引出课题;张老师用课件中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树叶的周长。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用耳听,动脑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能力。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动手、探索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八

透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忙,它能够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透过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透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

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透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资料。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习和发挥。

2.由于阅读课的需求,虽然将答题的策略与方法渗透给学生,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没有进一步的练习这些答题方法,如果能将这些策略加以应用效果会更好。

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

2.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3.将学习策略有效地渗透到平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地训练。

透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期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九

非常荣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了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了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了。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篇十

上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xx中学和xx二中举办的“同课异构”学习,学习归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是因为收获颇多,压力则来自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新课改势在必行,但要做好它却是任重而道远,上午我听了两堂学案导学的英语课,内容均为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叁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讲解,两节课都非常精彩也各有特色,第一节课是由xx中学的老师上的,课堂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知识容量大,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活动偏少,而第二节是由xx二中的老师上的,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了721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当然,不能说哪节课更好,它们各有特色,当新旧思想、传统教学法与新课改思维发生碰撞,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也不能盲目追随新思想,太和模式也好xx二中模式也罢,都不一定适合我们学校,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我们须要创造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模式。

就学生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也偏弱,所以我认为导学案不宜太繁琐,应简单但是抓住重点,这样即使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也能体会到解答问题的成就感,慢慢的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其次,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做导学案,新课改的精髓在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可如果每天晚自习都埋头于做堆积如山的作业,再加上老师晚自习还要上课的话,那幺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没有发现问题也就不能解决问题,新课改也就无从实施,当然了,前面所说的只是先决条件,都是为上课而做准备的,但是我发现上学期刚用新课改方式上课的时候举步维艰,因为根本没有同学愿意提出问题,更别说主动解答问题,有也只是几个成绩拔尖的,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这次学习之后,我豁然开朗,要想让同学们积极去探究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要让他们产生你追我赶的竞争,要让不积极的小组有紧迫感,所以不仅及时奖励优秀的小组,还得给个别落后施加点压力。

最后想说,新课改的关键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于多观摩借鉴,只有老师的观念新了,方法多了,新课改才能在一中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古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唯有让老师们多走出去学习才能源头活水来啊!

通过学习感触良多,以上都是我不成熟的建议,但真心希望新课改在大足一中开花结果,飘香万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