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13:08 页码:10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8篇)
2023-11-12 10:13:0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既可以用于个人成长,也可以用于单位或团体的发展。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国与家,就像血与肉,天与地,时光与微风,深深镌刻和穿梭在浩瀚博大的历史轨迹上,通过阅读《中国家规》中讲述的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王羲之、范仲淹、包拯、张载、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跨越了时间的纬度,牵引住传承的脉络,无异于幽谷中的潺潺溪流,梅雨后的一抹艳阳,醍醐灌顶,心旷神怡。

拜读《颜氏家训》《治家格言》,可以发现家规经典之所以流传千百年却依旧醇香,鲛珠百年愈发夺目,不仅仅是因为家规展现出家族的契约精神,更是因为这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通过历史沉淀和甄别,获得绝大多数族人认同,是约定俗成规矩。家规家训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家族式道德教育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族人希望通过制定家规,树立“道德标杆”,划定“道德红线”,形成家族式“公序良俗”,让家族成员明白有所为之,有所不为,为而有序。

家规不是家谱中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先辈温柔的耳边呢喃,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它既是“言传”,又是“身教”,温暖的让人愿意自觉维护和遵循。先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于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第一个台阶”,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直接决定了家族成员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不仅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名成员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印证了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从“四知拒金”到“画荻教子”,再到“孟母三迁”,充分说明家教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风,即是良好的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美德的一种展现方式。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是家庭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从而对后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歌中传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第一个台阶”,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直接决定了家族成员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不仅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名成员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在警示教育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特别近年来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规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家规始之在于“言传”。家之兴替,在于礼仪,不在于富贵贫贱。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求格物致知,从“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到西花厅的家规家训。无一不是口口相传,潜移默化的结果,言传好的家规,以润物无声的地内化人们的精神意识,成为人们的社会意识追求。

家规行之于“身教”。“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好的家风要言传更要身教,需要传承更需要垂范示例。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家人、约束自己,让好的家风真正得到发扬。领导干部只有“身正”才能“清廉”,最终才能“齐家”,才能严格要求配偶、子女,才能不放纵、不默许、不姑息。才能让好的家风教有其果,行而有效。

阅读《中国家规》,可以寻找到一份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规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你若盛开,清风徐来”,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只有将家规升华为家风,家风聚为国风,国风细化为家风,言传身教,保持自律原则,坚持家风建设永远没有落伍。“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与君共勉!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看了让人深刻感受到家规家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仅使人陷入沉思。全书讲述了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王羲之、范仲淹、包拯、张载、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

诵读《颜氏家训》、《诫子书》和《治家格言》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家规、家训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要遵守的规矩,也不是一家一人定下的规矩,而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是族人认同了的,是需要普遍遵循的规矩。家规家训诞生的过程也就是家族进行道德教育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希望通过制定家规,让家族成员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亦或者说是希望其成为怎样的一种人。

规矩在字典中是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但一旦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那么它又是温暖的让人愿意维护和遵循的。古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在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规是一曲穿越时光的歌,而传承则是这曲歌中最美丽动听的音符。家风不正会给后辈埋下罪恶的种子,家风没有传承好,也会发生“癌变”。近年来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___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或家族的兴衰,更关乎党风、政风、民风。正可谓: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风好。家风传承的好,树木就会成为森铃,涵养出宜人的气候;家风传承的好,民风就会更加纯朴,汇聚出更好的风气。家风传承的好,人才会更加健康,点亮品德的明灯。在当下,党员干部学家规家训不仅是要学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孜孜教诲,更要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家风滋养和廉洁正能量,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最近单位组织阅读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全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孔子到晚清梁启超等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读后深有感触。

书中人物之一杨震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就是他“四知拒金”的故事,讲的是他在由x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特备黄金十斤,趁深夜无人之机,打算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王密。王密辩解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从此“四知拒金”的故事,就传为千古佳话。杨震在廉洁自律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不肯为子孙置办产业,在他看来,始终保持清白廉洁的形象和节操,就是他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遗产和礼物。在杨震的直接要求和影响下,其子孙为官清廉,世代杨氏后裔也以杨震为榜样,以“清白传家”作为家规祖训不断传承。

如今,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杨震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镜鉴。廉官清白,大多能荫泽后代;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

今年的“5.10”思廉日活动中,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小官巨贪”,片中原x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因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被带走调查,在马超群的家中和办公室里,办案人员搜出了1.2亿元的现金,还有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x市住建局建筑业管理科原科长侯福才,通过各种方式向找他审批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建筑企业索取钱财,在6年之内敛财5000多万。x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上亿元,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从这些小官巨贪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一人当官,全家腐败,首先从自己烂起,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把公权力私有化,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无数腐败案例警醒、告诫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绷紧家风建设这根弦,始终守好优良家风这道拒腐防变的思想屏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想事干事前面,从8小时之内延伸到8小时之外,从工作圈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家风,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

我作为一名基层行政执法单位的领导干部,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权力,但一直从思想上警醒,以反面典型为镜,心中常记杨震的“四知”,把正方向、守住底线。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原则,依法办案,切实用好手中权力。我常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基层领导干部,就要注重家风建设,不能把家风看成是小事、私事。要管好身边家人亲属,管好家人亲属就是爱护他们,就是维护家庭的和谐。要时刻约束家人亲属,在小是小非面前也应该讲规矩守底线,教育好家人亲属正确看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约束家人亲属,不做干预职权范围内的事,不吹枕边风,不说三道四。经常在家人面前开展警示教育,教育激励家人勤俭持家、清廉做人、谨慎处事、宽厚待人,形成家风正、家人廉的浓厚氛围。做到家人之间相互提示,相互警醒,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认真读完《中国家规》这本书,从中感受历史人物家规的强大魅力,我要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培育廉洁正能量。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家训家规是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

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走出适合自己历史和国情的发展道路。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最根本的自信。文化自信就是相信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就是充分肯定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魅力,就是确信中华优秀文化包含的跨越时空的魅力,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也必将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

学习《中国家规》和《中华传统八德诠释丛书》,讲述家规故事,展现家国情怀,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x以来,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历史悠久,流传亦广。最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学习了50个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者家族的家规,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书中,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王家大院一直秉承了“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的家规家训,做生意懂得吃苦吃亏,讲究合作共赢、对乡土乡亲“为善最乐”,王家人代代都坚守家训,因而历经700余年,八世繁盛;而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中堂第一代先祖乔致庸治家严谨,为了防止子孙习染富家子弟的诸多不良风气,制定了著名的“六条家规”。他的教诲对子孙的立身处世有很大影响,也使乔家商业走向了辉煌。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家规家训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从古至今,兴家之训代代相传。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对我们今天培育良好的家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培育优良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新风尚。而家风的建设,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将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从思想上规范约束自己,时时刻刻把握住方向,守住底线,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同时,也要注重培育良好家风,要身体力行,示范做好“最美盆景”。树立旗帜、确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清正廉洁的党员身份在社会大家庭中有情怀、负责任、勇担当,在生活小家庭中立得起、叫得响、有分量。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坏家风似顽疾毒瘤,毁其一生。近年来,“家族式腐败”时有发生,从广东揭阳的“子接父任”,再到山西“房媳”,这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讯息:坏家风会铸成大错。习总书记曾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纠正不良家风。

党员干部有了良好家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千千万万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期,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在此分享一些个人感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何为“国和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是小家,国是大家。那什么是“法和规”呢?国和家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思想不尽相同,为了统一思想,制定了法律,人人遵守,不得违反,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惩罚。规定和法律大同小异,只是适用的层面和范围不同而已,但规定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不得超出法律范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规的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家族的有序和谐与繁衍发展,其实际的教化功能包括了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德。家规成为了以礼为教的道德文化的重要成分,也成为了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而家教特别重视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尤其突出传统美德的教育。

有了家庭,就要有家规家训,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家风的传承。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则有赖于家规家训的传承发扬。家规家训是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起到了家族繁衍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家规家训”。以电视剧《士兵突击》为例,主人公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连队制度就是家规,“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家训。战争片大家应该看过不少,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每一个好的连队都有英雄的影子,这个英雄就是这个团体的灵魂,有了灵魂就能更好的传承家规家训,从而形成这个团队的家风。结合实际来讲,黄陵分公司也是一个家庭,自然也有自己的“家规家训”,行业的各项规定、公司的各项规章、部门的各项制度就是我们的家规,“煤销千里,德行天下”就是我们的家训。“煤销千里”说明的是能力,“德行天下”说明的是人格魅力,两者结合,就形成了黄陵分公司的家风。

说到这里,又使我联想起了福建永定苏家的家训——“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这八必是通行的道德规范,对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着学习和教育的意义。

优秀的家风家训就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习和继承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优良美德,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文化,既是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加强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中国家规一书》是一部经典的文化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国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对于我们后续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其中所蕴含着的智慧和价值。

第二段:家规如何影响人。

通过对于《中国家规一书》的阅读,我发现家规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它绝不仅仅是一份家庭的纲领,更是家庭成员们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核心。家规中提到了诸多行为准则和人生哲学,这些准则和哲学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感化和引导着人们的言行,进而对于人们一生的成长和成就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段:家规发人深省。

家规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地做出来,更是提醒人们观察到身边的一切事,思考人生和价值的芝麻开门。在一些情境下,家规中的准则和思想让我禁不住发人深省。家规要求我们要“学无止境”,这让我接受到了学习的概念是一个不断积累的东西,并且通过家规的一些故事学会了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

第四段:家规古老而新鲜。

虽然家规呈现的一些内容有些古老,抱着“古人智慧”的思想,但是这些内容在今天看来却是那么的新鲜。人们在生活中不会时常去想这些问题,但当你看到家规中对于一个问题的态度和呈现方式时,总是会惊呼“哦,如此之理”!这让我觉得书上的知识在当代也是适用,所以读书是一笔投资,不同的是,读《中国家规一书》更像是一笔逆回购。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于《中国家规一书》的阅读,我对于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体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家规作为一部传世家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等,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也是我们自身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再次升华。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生活、工作和心态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家规就可以作为人们纠正和调整自身的一个重要指引,为人生增添了许多有深度和质量的内涵。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习近平同志一向注重家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2001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给父亲的拜寿信中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习近平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齐心立即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习近平同志工作的领域从事任何经商活动。习近平同志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每到一处工作都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他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办任何事。

对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没有良好的家风,领导干部就可能让自己和家庭成员变得“任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封妻荫子”的特权思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周永康、__、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徐才厚对家人管教不严,甚至纵容袒护,致使妻子颐指气使、贪欲膨胀,女儿娇生惯养、生活奢侈,两名秘书也利用他的影响给人办事、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这些教训沉痛而深刻。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

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告诫子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要做一个普通人。”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正己身,就是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家风好不好,家长、“”起主导作用。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只有以身作则,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能为家人作出榜样,才会有威严、有说服力。要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到家里和家外一个样、台下和台上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懂真爱,就是过好家庭关、亲情关。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x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历史悠久,流传亦广。最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学习了50个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者家族的家规,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书中,x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王家大院一直秉承了“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的家规家训,做生意懂得吃苦吃亏,讲究合作共赢、对乡土乡亲“为善最乐”,王家人代代都坚守家训,因而历经700余年,八世繁盛;而位于x祁县的乔家大院中堂第一代先祖乔致庸治家严谨,为了防止子孙习染富家子弟的诸多不良风气,制定了著名的“六条家规”。他的教诲对子孙的立身处世有很大影响,也使乔家商业走向了辉煌。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家规家训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从古至今,兴家之训代代相传。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对我们今天培育良好的家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培育优良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新风尚。而家风的建设,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将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从思想上规范约束自己,时时刻刻把握住方向,守住底线,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同时,也要注重培育良好家风,要身体力行,示范做好“最美盆景”。树立旗帜、确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清正廉洁的党员身份在社会大家庭中有情怀、负责任、勇担当,在生活小家庭中立得起、叫得响、有分量。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坏家风似顽疾毒瘤,毁其一生。近年来,“家族式腐败”时有发生,从xx的“子接父任”,再到x“房媳”,这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讯息:坏家风会铸成大错。习总书记曾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纠正不良家风。

党员干部有了良好家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千千万万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公司党委把这两本书捆绑发放,明显是有用意的,强烈的对比更让人印象深刻。基于我先好后坏的习惯,我先读完了《中国家规》,其实在读之前很多家规我都耳熟能详,还经常拿来教育孩子。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我们更是印象深刻。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_____在__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曾国藩“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语即出曾国藩“八本”家训。

曾文正公言:“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家风持正,雨润万物。因虎门硝烟而彪炳史册的林则徐劝谏后辈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家风隳坏,污秽尽来。

《中国家规》从正面给人以启迪,而《追问》则是以反面给人以警示。

在看《追问》之前,我刚看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以心中的感触就更多一些,如果说看《人民的名义》时还感觉有戏剧的成分,那么在《追问》中你好似看到了他们的原型。他们无疑都是优秀者,曾经是“社会中坚”、“国家栋梁”,进而成长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大都曾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却无一例外因为腐败而受到党纪处分,有的甚至成为阶下囚。就如作者丁捷在小说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

看完了《追问》所有的故事,“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这些落马干部的忏悔中不难看出,先是思想理念出了问题——有的是本可以成为一段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却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丢掉了理想信念;有的是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有的是临近退休,认为没有必要再那么坚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领导干部首先需要自身正,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才能找到自身行为的准则。标本兼治,是党治党管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觉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能自始至终保持新鲜,必须在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必须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也就是与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恶”赛跑的过程。

其次,在一些权钱交易、利益同盟中,少不了不法分子的腐蚀。人的理性被吞噬,阈值被放大,有的案件中,几百万元人民币都变成了小数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在深渊之前,人的欲望之门被无限放大,三妻四妾、声色犬马成了见怪不怪,反而觉得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干部是“傻瓜”。在一步一步蚕食落马干部理性的不法分子、“人精”眼中,或许眼前这些为了短期不法利益,放弃信仰,放弃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抗拒这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也就是一场与外界的诱惑、他人的“恶”的赛跑。

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谁获得利益多的短跑冲刺,它更像一场注重过程的马拉松。选择了做党和人民的干部,更需要在这场比赛中追问自己的理想信念,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过欲望,跑得过诱惑,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国与家,就像血与肉,天与地,深深镌刻和穿梭在浩瀚博大的历史轨迹上。

通过阅读《中国家规》中讲述的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王羲之、范仲淹、包拯、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和诸葛村、西溪洪园、乔家大院等名门望族,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

闻罢墨香,如同跨越了千年的纬度,掐住了传承的脉搏,无异于炎夏中的一股清泉,骤雨后的一抹光阳,醍醐灌顶,为之一振。

《中国家规》讲述家规故事,展现家国情怀,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是党员干部教育的最佳读本。

读《颜氏家训》《治家格言》,体味到家规经典之所以流传千年却依旧醇香,鲛珠百年愈发夺目,不仅仅是因为家规展现出家族的契约精神,更是因为这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通过历史沉淀和甄别而约定俗成的规矩。

家规家训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家族式道德操守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家规看是家谱中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实则先辈温柔的耳边呢喃,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它既是“言传”,又是“身教”,温暖的让人愿意自觉维护和遵循。

先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于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

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阅读《中国家规》,可以寻找到一份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规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你若盛开,清风徐来”,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读中国家规一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了党的优秀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下面我将就这本书的阅读心得体会做出详细的分享。

第一段:认识与感悟。

读《中国家规》,感觉不同于其他法律法规,它更多的是一本道德规范而非行为规范。通过内心净化,完成自身的转变,才能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这本书内任何内容都有重要现实意义,都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品质。例如书中强调的“走权为民之路”,真正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同时,书中非常强调掌握“内功”,内功是一个人和组织力量的根,可以更好地管控自己的欲望,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以及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段:提高思想水平是关键。

这本书不仅需要我们了解其中的规范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牢记在心中并将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来更好地践行这些道德规范。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文化、阅读权威的书籍以及多向优秀人物学习,使我们的思想开阔,了解各种新事物,增强自己的拓展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在实践中的体验,以活生生的事例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段:警示自己,加强认知。

各种道德规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部分人对于何为善恶的认知与行为较难把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评判,所以道德规范就会成为一个提醒、警示人们的东西。阅读中国家规的重要之处就在于警惕自己,提高自我约束。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自我反省、立规矩、遵行规矩等办法,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强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认知,认识到学习为了贯彻行动,学习知识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使用知识、为人耿直、思想深邃、较有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认知我们应该树立起自下而上的管理框架体系,增强自我认知和管理,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国家规中的条款要求。

第四段:勇于担当,工作落实到位。

中国家规的规定是供给各级党员以及各级子弟学校师生参考的,我们不仅要学懂这些规定,更要愿意去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责任更重了。我们必须有勇气和足够的诚信去承担起自己的法律责任。同时,我们也要确保自己工作落实到位,对于中国家规中的一些要求,我们也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到位。

第五段:坚定信念,成为先进分子。

最后,阅读中国家规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这个大背景下,每个党员都应按时读、认真学。我们应该当好先进分子,在行动中更好地践行党的意志,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自我完善。通过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尊重并学习国家法律规定,我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党员。因此,我深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每个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学党章、强内功、冲一线、干实事、做先进模范干部的信仰,积极地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不可或缺的贡献。

总之,通过读中国家规一书,我整理出了许多重要的感悟与归纳,也从中反思了自己的一些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中国家规建立了一个党员身为共产主义宣言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党员进行教育,提高党的思想道德水平,深刻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鼓励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党员的优良品质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故而我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条规、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道德规范更好地落实到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中,在不断努力中成为一名更好的共产党员。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来,___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历史悠久,流传亦广。最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学习了50个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者家族的家规,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书中,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王家大院一直秉承了“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的家规家训,做生意懂得吃苦吃亏,讲究合作共赢、对乡土乡亲“为善最乐”,王家人代代都坚守家训,因而历经700余年,八世繁盛;而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中堂第一代先祖乔致庸治家严谨,为了防止子孙习染富家子弟的诸多不良风气,制定了著名的“六条家规”。他的教诲对子孙的立身处世有很大影响,也使乔家商业走向了辉煌。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家规家训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从古至今,兴家之训代代相传。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对我们今天培育良好的家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培育优良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新风尚。而家风的建设,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将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从思想上规范约束自己,时时刻刻把握住方向,守住底线,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同时,也要注重培育良好家风,要身体力行,示范做好“最美盆景”。树立旗帜、确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清正廉洁的党员身份在社会大家庭中有情怀、负责任、勇担当,在生活小家庭中立得起、叫得响、有分量。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坏家风似顽疾毒瘤,毁其一生。近年来,“家族式腐败”时有发生,从广东揭阳的“子接父任”,再到山西“房媳”,这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讯息:坏家风会铸成大错。_____曾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纠正不良家风。

党员干部有了良好家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千千万万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五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家规。“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_____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_____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六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家规。“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七

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是族人认同了的,是需要普遍遵循的规矩。家规家训诞生的过程也就是家族进行道德教育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希望通过制定家规,让家族成员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亦或者说是希望其成为怎样的一种人。规矩在字典中是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但一旦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那么它又是温暖的让人愿意维护和遵循的。古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在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规是一曲穿越时光的歌,而传承则是这曲歌中最美丽动听的音符。家风不正会给后辈埋下罪恶的种子,家风没有传承好,也会发生“癌变”。近年来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

中国家规的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八

最近单位组织阅读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全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孔子到晚清梁启超等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读后深有感触。

书中人物之一杨震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就是他“四知拒金”的故事,讲的是他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特备黄金十斤,趁深夜无人之机,打算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王密。王密辩解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从此“四知拒金”的故事,就传为千古佳话。杨震在廉洁自律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不肯为子孙置办产业,在他看来,始终保持清白廉洁的形象和节操,就是他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遗产和礼物。在杨震的直接要求和影响下,其子孙为官清廉,世代杨氏后裔也以杨震为榜样,以“清白传家”作为家规祖训不断传承。

如今,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杨震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镜鉴。廉官清白,大多能荫泽后代;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

今年的“5.10”思廉日活动中,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小官巨贪”,片中原秦皇岛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因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被带走调查,在马超群的家中和办公室里,办案人员搜出了1.2亿元的现金,还有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渭南市住建局建筑业管理科原科长侯福才,通过各种方式向找他审批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建筑企业索取钱财,在6年之内敛财5000多万。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上亿元,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从这些小官巨贪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一人当官,全家腐败,首先从自己烂起,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把公权力私有化,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无数腐败案例警醒、告诫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绷紧家风建设这根弦,始终守好优良家风这道拒腐防变的思想屏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想事干事前面,从8小时之内延伸到8小时之外,从工作圈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家风,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

我作为一名基层行政执法单位的领导干部,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权力,但一直从思想上警醒,以反面典型为镜,心中常记杨震的“四知”,把正方向、守住底线。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原则,依法办案,切实用好手中权力。我常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基层领导干部,就要注重家风建设,不能把家风看成是小事、私事。要管好身边家人亲属,管好家人亲属就是爱护他们,就是维护家庭的和谐。要时刻约束家人亲属,在小是小非面前也应该讲规矩守底线,教育好家人亲属正确看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约束家人亲属,不做干预职权范围内的事,不吹枕边风,不说三道四。经常在家人面前开展警示教育,教育激励家人勤俭持家、清廉做人、谨慎处事、宽厚待人,形成家风正、家人廉的浓厚氛围。做到家人之间相互提示,相互警醒,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认真读完《中国家规》这本书,从中感受历史人物家规的强大魅力,我要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培育廉洁正能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