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3 18:31:53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身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提升自己。如何使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明天。
历史大潮奔腾不息,时代发展催人奋进。当前,西藏正处于经济发展机遇期和改革发展攻坚期,抢抓战略机遇期,要强化全局观念和方向引领,谋划发展之道、筑牢力量之基,既绘实发展内容,也绘细发展内涵,让发展充满力度,更充满温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西藏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团结奋进中描绘和勾画西藏发展的美好明天。
畅通“体循环”,扩大“经济圈”,增强西藏发展“支撑力”。从“养在深闺”到“铁路为媒”,从物流大道到信息通途,从道路自信到制度自信,西藏的发展欣欣向荣,打破的是高原屏障,搭上的是发展快车。今时今日之西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信息圈越扩越大,经济文化圈迸发出强大活力,西藏与全国各地相连通,与各族人民同携手,打通了与内地资源互通的“内动脉”,畅通了对外开放的“体循环”,为藏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鲜活血液”。交通运输条件的有力发展、旅游资源的日渐丰富、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民众生活的提质增效笔笔生动地织就了西藏日新月异的全域发展图景。不过短短几十载,西藏以立于屋脊的高点定位,以永不懈怠的发展劲头,以脚踏实地的全面落实,让愿景成为了现实,书写了令人惊叹的发展传奇。
护航“民生线”,守护“幸福梦”,增强西藏发展“内动力”。修筑青藏公路改变了人背畜驮的艰难,开通川藏铁路方便了当地居民的货物运输,“老西藏”以艰苦奋斗的无畏精神征服逶迤山脉、冰雪冻土、冰雹雷暴,托举民生的有力“臂膀”和坚实“跬步”创造了架起藏区人民幸福的“天路”,“老西藏”精神中渗透了浓浓的民生情怀,每一个扎实的民生实践无不彰显着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每一个既得的发展成果无不是西藏为民生跋涉的生动注脚。关乎发展成败的“民生线”,无疑是贯穿西藏发展的“生命线”,浸润人心的民生温度是闪耀在雪域高原的耀眼光芒,照亮的是藏区群众的淳朴笑脸。方今之时,西藏改善与发展民生的鼓声阵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声声,美丽、幸福、和谐的西藏画卷恢弘铺展,看得到的民生建设成效跃然于上,看得到的持续发展潜力激荡力量,提升的是藏区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拧紧“团结绳”,画好“同心圆”,增强西藏发展“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团结之力是稳舵扬帆之力,更是奋楫前行之力,既是西藏解决历史性难题的强大力量,也是推动西藏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五十六枝花”根系相同、血脉融通,都闪耀着团结奋进的绚丽光彩,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竭力绽放,这股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如西藏的雪山巍峨伫立,如西藏的大河奔腾无疆,正是各民族的齐心、协力、同频、共振,正是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西藏事业的繁荣发展凝聚了精神“磁力场”。“千房同蒂,十子如一”说的正是各民族的情感共鸣力,如同合抱在一起的石榴籽,蕴含的是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回荡的是奔赴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而这,正是增强西藏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西藏的发展成果正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断涌现,依靠的正是全力建设催动发展、立足民生开创未来、紧密团结凝聚精神的三股力量。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西藏的发展之势如竹破土,发展之能如竹拔节,在固根本、重落实、谋长远中挥动更加有力的臂膀、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必将续写新时代西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00多公里。从文化的角度看,它具有很多特征,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大运河文化具有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双重性。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农耕经济就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经济形态。大运河的产生与当时统治者争霸和巩固政权有直接关系,他们的政权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也是农业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大运河实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大运河所经过的区域都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大运河的开发和保护必须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运河不仅有调节沿岸生态平衡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尤其是隋唐以后,大运河的贯通直接加强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相互移植与栽培,促进了各地区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使运河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大运河形成以后,在服务当时统治者的同时,也带动了沿岸区域的商业发展。因运河而兴起的商业城市,创造了独特的运河商业文明,淮安、宝应、高邮、扬州因运河带动,工业、商贸及手工业极为发达;济宁是烟草盛产地,每年数百万银两交易量;仪征是盐、材料、煤、棉麻商品的集散地;苏州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各种集散于此;通州是全国物资流通枢纽和最大的中心集散地。应特别指出,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运河区域,如苏州、杭州等地的某些行业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大运河文化具有的包容性是其内在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这是对大运河文化的载体——大运河的特点的概括。大运河的最大特点就是“动”,包括人类的“动”,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动”,文化的“动”。大运河“动”的特点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它的包容性。大运河文化的包容性是大运河文化的内在特征,指的是大运河本身心胸的宽广。大运河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由于各个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自然条件的差异,生活习俗的不同所带来的文化背景的各异,军事上的封建割据所形成的政治体制的不同,这都形成各个区域的文化的不同。大运河贯通以后,运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这不仅为运河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文化相互接触、整合,从而形成了大运河文化的包容性。
第三,大运河文化具有的开放性是其外在特征。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是大运河文化的外在特征,或者说是大运河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这和大运河文化的内在特征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是由其内在特征,即包容性决定的。大运河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它内在的胸怀。正是由于其宽广的胸怀,才有对待不同地方文化开放的自信。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善于兼收并蓄国内其他文化,融会贯通,逐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例如,在唐代的时候,胡乐、胡舞、胡服,在运河流域就风靡一时。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核心人物元稹在《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在音乐、服装上吸取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吸收对流域外各地文化精华上,还体现在吸收外域文化的精华。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化,无论从佛教建筑、佛教造像、佛教仪式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中国特色。在运河沿线的北京、通州、扬州、苏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寺庙,成为运河流域佛教的传播中心。如运河北端的通州,解放前几乎村村有寺庙,有的村甚至有几个庙。明代后期,从西方来的传教士利玛窦数次通过运河从张家湾登岸进京,通过各种努力,传教士们获得传教的合法地位。传教士们在传播教派的同时,把西方的自然科学成就也介绍到中国来,使当时的人们首次感受到西方文明的魅力,并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运河沿岸的城市有很多都是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据点,尤其是京城和运河南部城市。从唐到清前期各代,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南亚诸国甚至是欧洲的客商、文化使者,经过运河沿岸城市到达当时的京城。这些人一方面带来自己的文化,传播在运河流域,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尤其是运河沿线的文化带回本国。特别是在元朝以后,由于北京一直是强盛、统一封建王朝的首都,大运河成为东南亚诸国以及朝鲜、日本朝贡的首选路径。贡使们往来于运河之上,见证了帝国曾有的辉煌和大运河的繁华。
第四,“外柔内刚”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分析大运河文化特征时,人们常将其和长城文化一起比较,认为长城文化具有“阳刚”的性格,而大运河文化则具有“阴柔”的特征。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大运河文化具有外柔内刚的特征。从表面上看,大运河缺少长城的壮观,没有高大挺拔的外形,只是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一条人工河流,在普通人心里,大运河和普通河流没多大区别。这只是大运河“外柔”的一面,大运河还有“内刚”的一面,而且,也是大运河主要方面。大运河文化的“刚”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开凿和利用大运河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和治国理念。大运河虽不是军事防御工事,但大运河不仅可以保障军事物资的供应,还加强了南北的沟通,直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政权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大运河促进了国家的强盛,国家的强大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保障。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开凿和利用大运河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和治国理念。其次,大运河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开凿并管理维护好大运河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综合实力。大运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济实力、管理能力、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保障。以科技为例,在北宋时期发明闸室技术,至今,还为三峡水利工程所采用;涵桥疏通技术已采用了与现代水轮机相同的技术;高精度利用等高线水文地理科学原理,为当代人惊叹。再次,从历史的角度看,更能发现大运河的“刚性”。在中国古代,似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不是灭亡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就是在自己百姓的反抗洪流中退出历史舞台。而大运河畅通的时期往往是该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当大运河不能通航或部分废弃,必将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导致王朝的灭亡。所以大运河文化是“内刚”,这种“刚”是真正的“刚”。
以上四个特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现了大运河文化“融合”的性格。大运河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不同文化地域的文化元素之间的平等对话。不同的文化通过互动的解读与诠释,不断地冲突、融合并改变着,形成了大运河文化的自己的性格——“融合性”要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还应从特征看到体现该特征的核心精神。大运河文化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实质上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体现,或者说大运河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文化”。所谓“和”,是指和谐、和平,其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中华和文化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国语·郑语》记载了西周末年史伯论和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之所以能化生万物,是因为道蕴含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管子》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和合故能习”。和谐所以团聚,就不会受伤害。墨子认为“和”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原则,而“离散不能相和合”。“和”是社会和谐、安定的调节剂。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强调“礼之用,和为贵”。他主张治国处事、礼仪制度应以和为价值标准。为政“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猛宽相济互补。处理人与人关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表示孔子对“和而不同”的赞成态度。除此之外,在儒家经典中,还有许多关于“和”的论述。《淮南子》:“天地之气,莫大于和……阴阳相接,乃能成和。”《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董仲舒:“德莫大于和”,“和者,天地之正也”,王夫之:“阴与阳和,神与气和,是谓太和”等。“和”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大运河文化集中体现了“和”思想。大运河文化的四个基本特征都是“和”文化的体现。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勿忘国耻,立志成才》!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x年前的12月13日,一个比今天还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用机枪扫射、活埋、把人当做刺杀的靶子,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他们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屠杀了我30万余同胞!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
这是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
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荣辱兴衰强弱需要靠我们年轻的一代。国家看似很大,但爱国却是很具体的。为国家节约每一滴水,是爱国;为国家节约每一度电,是爱国;为国家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爱国;认真学习、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更是爱国。遵守国家的法律,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也依然是爱国。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更是爱国的表现。国家公祭日讲话稿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不再受欺辱,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尊严,为了我们个人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吧。
谢谢!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大运河开挖、畅通与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因此大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但在社会体系之中,借助水的流转,“运河”成为漕粮运输、文化传播、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在文化体系中,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大运河内涵、价值的追问,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或应首先从其脉络源头与历史进程的文化意义谈起。
“大运河”名称的历史变化。
在历史脉络中,“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从典籍记载来看,早期运河多称沟或渠,如邗沟、灵渠等,天然河道则称水,如黄河就被称为“河水”。尽管运河历史悠久,滥觞于灵渠、邗沟,甚或更早,但运河名称的产生以及“专称”的确定却是中古以后的事情。汉代“漕渠”名称出现,特指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的西起长安、东通黄河的水利工程。《说文》解释曰:“漕,水转谷也。”即通过水路转运粮食。至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被称为漕渠,又因该时期“河”字已不再是黄河的专称,所以“漕河”一词也出现了,用来指称漕运河流。如唐杜佑《通典》记:“天宝二年,左常侍兼陕州刺史韦坚开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古渠至华阴入渭,引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给京师,名曰‘广运潭’。”宋代“漕河”名称广泛使用,但同时“运河”一词开始出现,《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大运河”的概念也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据南宋《淳佑临安志》载:“下塘河,南自天宗水门接盐桥运河,余杭水门,二水合于北郭税务司前,……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入秀州,曰运河,一由西北过德胜桥上北城堰过江涨桥、喻家桥、北新桥以北入安吉州界,曰下塘河。”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指的是江南运河。可见,这一时期,运河已然成为一个特有名词,指称某段人工河,但前须加地名指代。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
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元代已有“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的说法,但使用并不广泛,相反“运粮河”一词在北方区域多用来指称漕运河流。明代正史文献虽亦称运河,但《明史》仍称运河为“漕河”:“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挽,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总名曰漕河。”明代其他专书、地方志等也多用漕河之名,如《漕河图志》《万历兖州府志·漕河》等。事实上,《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列运河篇,但称“漕河”,且将运河每一段河道都加上漕字,使之有“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之别”;后者则直接称运河:“运河自京师历直沽、山东,下达扬子江口,南北二千余里,又自京口抵杭州,首尾八百余里,通谓之运河。”雍正四年官方正式设置北运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京杭运河”或“大运河”,2014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
清代水利学家傅泽洪在《行水金鉴》中说:“运道有迹可循,而通变则本乎时势。”运河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运道及其背后时势发展变化的趋势,从渠、沟到漕渠、漕河,再到运河、运粮河、大运河,大运河名称经历了由区域到跨区域、由专称到统称再到专称、由“漕”到“运”或“漕”“运”兼称的不同阶段。首先,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以“漕”为核心的漕河或漕渠的名称无疑都突出了这种功能,同时,“运河”一词也并未脱离漕运的主旨,而是以“运”字突出了“漕”的状态。其次,漕河、运河等名称都经历了从地方专称到南北通途或地方河流专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运河附属功能逐渐增加和社会交流日渐频繁的过程。“运河”一词在宋代出现似非偶然,比之隋唐时期,运河在保留漕运功能的同时,贸易交流的职能进一步加强,正如陆游所言,运河“假手隋氏而为吾宋之利”,这种“利”一方面是漕粮运输的便利,更主要的是商业运输以及对外贸易之利,尤其是南宋时期,浙东运河、浙西运河是其经济命脉,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最后,运河名称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历时性变化的过程,而且区域差异亦可见一斑。宋代以运河命名的河流多集中于江南地区,辽金元时期,运粮河的名称则多出现在北方,这或许正是不同的文化及其实践在语言上的反映。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北徙后改由山东入海,致使山东境内河道废弃,南北航运中断。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河运漕粮停止,运河的漕运功能结束。不过,在经济崛起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之下,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象征载体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价值凸显,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三段运河及其影响下的区域被视为一个具有实际和文化象征功能的整体性的运河带。所谓“运河带”,是指因大运河流经而形成的空间上的带状区域;而“大运河文化带”,则是指置于运河带状区域之上、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由民众创造、遵循、延续的制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总和。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它因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而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由于运河具有强烈的历史、地域的整合、沟通功能,因此,“文化带”又是一个符号意义上的线性共同体。
大运河文化的内涵。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乃至信仰等。运河文化的内涵也是如此,但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内涵,人工开挖是其区别于其他河道的水利属性;国家制度是其作为文化的一种战略高度;连接南北是其社会属性。从这三种属性中,可以看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包括了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大类。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运河文化,即运河的文物特性。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地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永恒矛盾的权衡。当这两种思想共同反映在运河河道开挖、疏通、改变及维护的层面上,就形成一种技术层面的文化,可以分为水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系统、整治系统、防灾系统等。其中节制工程、穿越工程、跨江河工程、闸坝工程等专门性工程是工程技术的核心。这些完备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程浓缩了历代官员、水利专家以及大量百姓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中国古代的运河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其次,漕运制度,即漕运及运河治理所反映的制度文化。康有为曾说:“漕运之制,为中国大制。”(《康有为政论集》)这一“大制”,跨越多个朝代,形成了稳定的运河制度文化。运河所蕴含的制度文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行政管理文化。运河河道和漕运管理都属于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机构组织、法律规制、人事安排等一系列河漕制度,是各朝各代执政者政治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其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以及整合的意义,亦反映了传统制度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特质。二是战略文化。从历史长时段来看,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解决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最后,社会文化,大运河区域的社会文化是由运河及其所流经区域民众所创造、遵循、延续的文化,它是在运河开凿和通航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以时空辐射为演变特征的跨区域、综合性的文化系统。与其他文化相比,运河社会文化有着显著的“运河”特征和开放、沟通、区域的特性。事实上,运河社会文化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因划分标准不同,而形成了多种文化类型,因此其内涵似难以界定。但总体来看,关于运河社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应强调“运河性”文化的拼盘或多学科组合,如它涉及商贸文化、建筑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多种门类;另一方面,还应看到运河历史文化是一个整体,从“人”的视角出发,运河文化并非所有的事实和现象,而是人们的行为,以及影响人的行为要素的整体联系的因素。所以,运河社会文化是运河区域民众所创造的文化本身与文化形成过程的结合。
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大运河在古代王朝的时间序列和区域、跨区域的空间里实现了功能的价值性延续,对其进行意义追寻,既是文化遗产层面、知识系统层面、民族精神等层面的传承与发展的需求,也是文化传播及战略布局的需求。运河的价值与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为文化载体的运河。大运河具有物化和符号化的不同意义,承载了“水利—物质”“国家—社会”“精神—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运河载体,既指实际的运河河道及其附属工程、建筑,也是指人们观念中的大运河,即作为“事物”的大运河在人们观念中所构建起来并清晰存在的形象。大运河载体功能的发挥是指其对文化的聚合、传播、催生的作用。运河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使得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精英文化的价值观念较快地渗入大众生活中,区域间文化的融合性极强,各种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并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分拆、合并,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新文化。运河载体功能的发挥,就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交融、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作为载体的“运河带”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概念,而是一个与运河相关的包含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等层面交互作用的统合体。
2.作为文化联结纽带的运河。大运河带是标签性的“线性共同体”,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跨区域特性,该区域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行政区域,也跨越了江南、江北自然区域,以及燕赵、齐鲁、中原、江南等不同文化圈。它连接南北,并进而通过其他东西之河道及交通枢纽相互联结,形成了经济、文化传播的网络。在这个意义上,运河与其他自然河流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地域的线性框架性格局。同时,大运河分别在宁波和洛阳与丝绸之路交汇,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的连接线,将草原、沙漠、丝绸之路联系成一个环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通道。所以,运河文化本身的历时演变与附着其上的文化脉络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网络,沟通古今且连接世界。
3.作为生活方式的运河。“运河”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大运河开挖、通航所形成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活磁场,不仅漕运群体、商人组织、河工人群等因运河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且也造就了运河流经区域社会人群特殊的生存、生活方式,并由此形成了人们不一样的风俗观念。生活方式不会随运河断流而快速消逝,也不会在时代变迁中永远固守,真实而生动地存续于生活场景和基本生活情态中的运河,是最有价值和活力的,它们在日常生活的劳作、交往、消费、娱乐、礼仪等层面得到传承。因此,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旨在唤醒、传承集体记忆,让作为遗产的“物”化运河与作为主体的“人”的边界逐步消失,在断流河道,通过物化的运河遗产构建持续的文化传承;在依旧畅通的河段,让运河所浸润的、人们已经过惯了的生活安静延续。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京杭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是世界上最绵长古老的在用运河,与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万里长城一起,在中国版图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形,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和丰厚的文化。从古至今,连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经济、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尤其是对大运河沿线地区间工业、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京杭大运河主体工程的开凿主要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3世纪,初创时期)、隋朝时期(公元7世纪,第一次大沟通时期)和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第二次大沟通时期)。为了满足战争和战事运输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开凿工程规模比较小的运河,开凿工程的内容一般为将两条不相交的天然水系简单连接到一起,实现水系之间互通的目的。
随后,为促成南北经济沟通发展,满足北方战事物资运输需要,隋朝时期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修整拓宽了江南运河,并疏浚整修了浙东运河,古籍《资治通鉴》卷一八一中就有相关记载:“大业六年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至骤宫、草顿,欲东巡会稽。”由此京杭大运河最终实现了以都城洛阳为中心点,北抵今北京通州地区,南达今浙江宁波约2000多公里运河航线的全线贯通,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并沟通东西的最大规模运河,因此一般称这一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为南北大运河。
公元13世纪,元帝国的建立使中国的政治中心由中原地区北移至今北京地区,为实现将江南地区丰富的物产输送至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等三条运河,其中会通河的开凿将南北大运河裁弯取直,使运河基本呈现出南北走势,可以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京杭大运河全长为1790多公里,相比前朝运河航程缩短近900多公里。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航运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整治修葺,完善漕运管理制度和增设漕运机构,各种漕运、商运、货运、游船船流如织,极为繁忙,运河通航状况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京杭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核心价值。
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的光芒与活力从未消失,由封建社会漕运繁荣到近现代行洪、航运、灌溉、观赏、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等诸多功能方面持续发光发热。这个巨型世界级线性水利文化遗产,共涉及8个省和直辖市,穿越中国东部的五大水系,约1794公里长的河道中包含了类别丰富的文化遗产点。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已获得世界性认可。1994年,以“运河遗产”为主题的世界遗产大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召开,期间对“运河遗产”这一遗产类别进行了定义,指出运河作为人工开凿的水道,从历史和技术层面讲都具备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值得被纪念的人类工程,不仅体现了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特点,又在综合文化景观中独树一帜、不可或缺。1996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运河遗产研究报告》高度评价了大运河的水利工程科技文化遗产价值,视中国大运河为工业技术革命前首屈一指的科技成就。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主要构成部分一同被列入该名录中。
京杭大运河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是中国及世界重要的水利工程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农业社会体系下农业文明技术的非凡创造作品,京杭大运河历经数代发展,创造发明了各类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运用蓄积和调配水量弥补了河道区间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差异,并与自然水系渐渐分离仅于运河口的交汇,最终运河上的各河段成为相对独立的水利工程体系。其水利工程体系由四大工程系统构成,分别为: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工程。这个系统的工程体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18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技术的最先进之所在。由于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域广阔,地域跨度庞大,且地域间自然条件相差甚远,降水量、降水期各不相同,为保障河道畅通,中国历朝历代的水利学专家们运用地理、水利工程、交通技术、枢纽管理、土木工程等学科知识与技术,综合改造自然水系,因地制宜地设计了大量不同形式的水利枢纽工程,建立完备的运河船闸体系,如水源和供水工程、泄洪工程、运河与河湖交叉工程、运河与陆路交叉工程、众多控制水量和航深的船闸水利设施系列工程以及大量的驳岸、码头、斗门、闸坝、涵洞、桥梁、弯道等。
同时,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京杭大运河经历不同历史时期,逐渐依托南北漕运河道的开凿和各类科技文明结晶而享誉世界,见证了中华文明进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古老运河,在历史、社会、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早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与肯定。京杭大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自隋朝时期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开运,诸如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大小诸侯国分裂而治的历史局面基本没有再次发生,尽管出现了五代十国时期,但持续时间不足数十年后国家又重回统一局面。这种持续稳定、相对统一的政治局面,离不开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联系东西的纽带作用,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纵观历史,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始终与统治者对于政治统一和军事活动的追求相伴而生,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贡献巨大。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着,形成独具一格的运河文化带。历朝历代运河的输送中心与政治中心具备完全一致性,南来北往的货品与原材料通过运河漕运互通,为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为艺术文化的兴起与交流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京杭大运河纵贯华夏大地成为封建王朝维持生命活力的血管。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xx庆祝建国70周年心得感想,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心得体会。
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喜迎这个伟大的日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履职尽责,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主动担当作为,成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行动坚决的表率。
提高政治站位,把稳“压舱石”。自觉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四个意识”变成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组工干部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把对党的忠贞信仰渗入骨髓、融入血液,始终与党同心同德。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绝不能沉默失语,绝不能躲避退让,不当“两面人”,做个“明白人”。谨防“一阵子”,坚守“一辈子”。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补好信仰之“钙”,用最好的状态喜迎建国70年。
找准工作坐标,当好“螺丝钉”。小事做多了就不是小事,平凡的事做多了就不平凡。要本着负责的态度正视问题,查找短板。深挖细凿,难题,做到新老问题一起解决,共性、个性问题同时发力,治标治本协同推进。工作就要有一股钻劲、迷劲,标准要严、工作要实。组织工作有着自身的基本特质和内在规律,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组工干部要有一股子专注业务、锲而不舍的钻劲,深怀感情、保持激情,踏踏实实工作,倾情投入干事,把每项工作做细做深做精,不断提升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工作上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实现“零部件”与“整体”无缝对接,高效运行。
立足实干苦干,献上“大礼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言不在多,贵在实干。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苦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苦干当中才能解决。组工干部一定要在发展、赶超、跨越中真抓实干,创造更大的奇迹和辉煌还是得靠真抓实干的道理,在实干苦干中展示能力,在实干苦干中体现水平,在实干苦干中成就自我。实干苦干的关键在于要全面,听取多方意见;要具体,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深入,透过现象抓本质;要准确,善于做科学研判;要实在,做到措施务实可行。说千条讲万条,形式主义就是打白条,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基层党建,保证措施要实,作风要实,效果要实。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为祖国献上最好的贺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70年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看70年前,烽火连天,电波“嘀嘀”,党中央在河北西柏坡村指挥“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精神高地,红色精神代代接力。革命党人董必武夫妇在西柏坡期间,救下被村民抛弃的婴儿,那个孩子叫闫青海,现如今已73岁高龄,回忆往事,有讲不完的鱼水情深,他要把红色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听。女儿闫文彦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大学毕业后成为西柏坡纪念馆专业讲解员,当起“红色主播”。
西柏坡是精神高地,是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转折点,
西赶考源头,艰苦创业脱贫致富。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白手起家的建国初期,催生出一批建设标兵;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涌现出一大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勇闯卫士,西柏坡的村民韩花珍积极创业,带头开发旅游,建设农家院,搭乘红色旅游的快车,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一起脱贫的同时也把西柏坡精神带到了全国各地。
追梦时代,创新转型蹚出新路。行走梁家沟,“新”是最强烈的感受。距离西柏坡1公里的梁家沟新村,同在柏坡岭,同饮一湖水。昔日封闭的小山村勇于求新,转型升级,闯出新路子。
回看这壮丽70年,我们感怀当年的“赶考者”,感念新时代的领路人。今天,我们更应该明白,越是接连取得胜利,越要保持清醒,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使命召唤新作为。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七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九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礼貌,之因此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含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坚强,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使之成为古往今来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在中,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在弹药耗尽的状况下,宁死不当敌人的傀儡,英勇跳崖,壮烈牺牲。他们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热爱祖国的精神无不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像五壮士一样弘扬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立志成才,争做四有新人,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时刻准备着建设我们了不起的国家。
1935年12月9日,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是一个让国人倍受鼓舞的日子,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咀嚼的日子。在日寇疯狂进攻我华北大地,国人沉醉麻木,国民党消极抗日,社会如一潭死水的民族存亡关头,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北平学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摇旗呐喊,树起华夏大地第一面战旗,他们是历史的改造者,是革命的先驱!遥首那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正遭受内忧外患的苦难,而渴求知道,渴求真理的广大爱国青年,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发愤学习,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户外中。正是他们一颗颗爱国心的碰撞,拨出了五四的呐喊,一二·九的震啸。在华夏大地上刮起了一股旋风。他们是真正的时代英雄!
而今,历史的车轮已辗入了21世纪,风华正茂的我们正疾步奔行。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继承和发扬“12·9”户外的优良传统,12·9精神为前进的动力,发奋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随时听候祖国的安排,发出新时代新青年的呐喊!
新时代的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进取。我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12·9精神为动力,新时代的我们会以独特的方式炸响新世纪的第一声春雷,发出新世纪的12·9呐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富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我们的热血,同我们的真诚,同我们的发奋铸就华夏大地上一道最亮的风景线。
“中国”,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祖国”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是一个亲切的词汇。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源泉、情感之归宿、奋斗之动力。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内忧外患,力量使其维系不坠?是什么力量把56个兄弟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齐,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务必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有时代感、紧迫感、职责感,你们此刻是学生,应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爱学校、爱班级、爱学习的热情,应高扬民族精神的大旗,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构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茫茫戈壁到绿水江南;从广阔草原到巍巍高峰;从涓涓细流到汹涌大海。祖国啊!你宽广的胸怀容纳多少万物生灵。鸟儿在林里歌唱,鱼儿在水中游荡,雄鹰在空中翱翔。还有那勤劳勇敢的人们,他们用双手奏响华美的乐章。
没有那幅画作能描绘她的辉煌,没有那首诗篇能展现她的雄壮。惟有乐章,如高山流水般诉说她的盛况!聆听共和国之音,聆听这华美的乐章。
生之音。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愚昧落后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压迫与专制的腐朽年代。然而,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如惊雷般响彻大地,打破沉寂;如利剑般划破长空,驰骋苍穹;如潮水般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黎明从这里开始,黑暗在这里埋葬,历史在这里载入新的一页。
这声音如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生的声音,是希望的声音,是倔强不低头的声音。这声音饱含母亲的剧痛与爱心。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这一”生之音“的到来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不能忘记,泸定桥上为夺取胜利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不能忘记,狼牙山上为不当俘虏视死如归的壮士;不能忘记,长江天堑上为最后的胜利英勇无畏的忠魂。
一个世纪的屈辱随着这声巨响,销声匿迹。
富之音。
当”春天的故事“演绎成一个民族富裕的神话。没有谁会怀疑”改革开放“声音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这声音像春雨洒向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伊利草原到南沙群岛,从帕米尔高原到泰山之颠。改革在这里扎根,开放在这里欢唱,改革开放奏响时代最强音。
当世界7%的土地成功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时;当香港、澳门如约回到祖国的怀抱时;当唐古拉山传来隆隆的汽笛声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像世界传递着富裕的声音。美国的自由女神听到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注视到了,英国的白金汉宫感受到了。声音如此响亮,乐章如此高亢,感情如此激昂!
正如改革开放的窗口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大都市,神州大地正发生着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地王大厦是深圳崛起的标志,而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风雨彩虹,霜浓叶红。一个老人的声音改变一个民族的面貌。富裕的声音遍递华夏,传向世界,遍至宇宙!
百年梦想,圆梦今朝。世界给中国一次机会,而中国向世界人民呈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奥运会是一个窗口,是一次契机,是一组信号。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她日益强大的声音!如果说奥运会是一股东风,那么中国这艘巨船正借着东风驶入世界的河流。凤凰在烈火中涅盘,雄狮沉睡中苏醒!
甲子轮回苦与笑,共和国兴民兴业谱就旷世乐章。
一首气势恢弘的壮丽乐章在神州大地回荡。这乐章如此动人,如此扣人心弦,听之让人心潮澎湃!聆听共和国之音,追寻她不平凡的成长足迹;聆听共和国之音,见证她波澜壮阔的奇迹;聆听共和国之音,期待她更辉煌的业绩!
20xx年是外华人仄难遥共和国创制70周年,为了怒迎这个严重大大的日子,动作一名居委党员湿部,需要糟蹋片点从严乱党的党的筹谋政策,当伪履职绝责,庄严顺从党纪执法执法国法,一弯提升使命才湿,被动担违动作,成为手踏实地、怠惰孬学、止为牵弱的表率。
提低政乱站位,寄望“压舱石”。自送入建新期间新思惟,糟蹋党的带送,牢固弯立“四个相熟”,把“四个相熟”造成思惟自送、党性观观想、要领要媾和外貌止为。组工湿部要联接糟蹋头脑醉悟、政乱牵弱,把望待党的奸贞信奉渗入骨髓、融入血液,联接与党全口共德。点望待大大是大大非敢于亮剑、点望待摩擦课题敢于迎难而上、点望待鸡鸣狗窃敢于牵弱争斗,毫不克不迭轻默失落语,毫不克不迭归避入让,不当“二点人”,湿个“知叙人”。防守“一阵子”,照管“仄去世”。望待党奸厚,望待奇迹赤诚,剜孬信奉之“钙”,用最佳的神态怒迎开国70年。
找准使命立标,当孬“螺丝钉”。大大事湿多了就不是大大事,专门的事湿多了就不专门。要本着封当的立场漠望课题,寻找欠板。深掘粗凿,艰难,湿到新嫩课题一块办理,本色、本色课题共时送力,乱本乱本共共推进。使命就要有一股钻劲、迷劲,规范要严、使命要伪。构制使命有着本人的根本?底粗特质和外延规则,政乱性、政策性和博业性都很弱。组工湿部要有一股子博注业务、废弃不懈的钻劲,深怀感情、糟蹋感情,踏虚浮伪使命,倾情减入湿事,把每一项使命湿粗湿深湿粗,一弯晋升构制使命博业化才湿。使命上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兑现“零部件”与“全部”无缝望待接,低效运止。
立足伪湿甘湿,破碎要送,只要在伪湿甘湿当中才湿找到;破碎课题,只要在伪湿甘湿当中才湿办理。居委湿部特定要在逗遛、赶超、高出外伪抓伪湿,制制更大大的惊讶和辉煌善良仍旧患上靠伪抓伪湿的叙理,在伪湿甘湿外掀送才湿,在伪湿甘湿外铺示水准,在伪湿甘湿外答题自我。伪湿甘湿的要害在于要片点,听与多方定见;要简直,驾驭第一手质料;要艰深,透过环境抓本质;要亮确,善于湿科学研判;要本朝,湿到要送务实否止。叙千条叙万条,局势主义便是击白条,无论竖家振废,仍旧下层党建,包管要送要伪,气势要伪,答题要伪。让仄难遥众有失落失落升感、耻幸感、静寂感,便是为祖国献上最佳的贺礼。
20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喜迎这个伟大的日子,作为一名居委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履职尽责,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主动担当作为,成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行动坚决的表率。
提高政治站位,把稳“压舱石”。自觉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四个意识”变成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组工干部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把对党的忠贞信仰渗入骨髓、融入血液,始终与党同心同德。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绝不能沉默失语,绝不能躲避退让,不当“两面人”,做个“明白人”。谨防“一阵子”,坚守“一辈子”。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补好信仰之“钙”,用最好的状态喜迎建国70年。
找准工作坐标,当好“螺丝钉”。小事做多了就不是小事,平凡的事做多了就不平凡。要本着负责的态度正视问题,查找短板。深挖细凿,难题,做到新老问题一起解决,共性、个性问题同时发力,治标治本协同推进。工作就要有一股钻劲、迷劲,标准要严、工作要实。组织工作有着自身的基本特质和内在规律,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组工干部要有一股子专注业务、锲而不舍的钻劲,深怀感情、保持激情,踏踏实实工作,倾情投入干事,把每项工作做细做深做精,不断提升组织工作专业化能力。工作上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实现“零部件”与“整体”无缝对接,高效运行。
立足实干苦干,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苦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苦干当中才能解决。居委干部一定要在发展、赶超、跨越中真抓实干,创造更大的奇迹和辉煌还是得靠真抓实干的道理,在实干苦干中展示能力,在实干苦干中体现水平,在实干苦干中成就自我。实干苦干的关键在于要全面,听取多方意见;要具体,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深入,透过现象抓本质;要准确,善于做科学研判;要实在,做到措施务实可行。说千条讲万条,形式主义就是打白条,无论竖家振兴,还是基层党建,保证措施要实,作风要实,效果要实。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为祖国献上最好的贺礼。
70年的风雨征程,带来了祖国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胜利走向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每逢国庆,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因此,利用国庆长假去北京游玩的人们,通常会赶早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国旗班的军人升旗,以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式,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回首这70年,中华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如今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辉煌中国》之《圆梦工程》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领略五年来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如何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xx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年伊始,作为13亿国人中的一员,我们想着拿什么来献礼祖国?而我们的党又会怎样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共产党成立的道路上,在新中国成长的过程中,不乏艰难险阻。我们每一个入党宣誓人,在宣誓入党的那一刻,都是满怀激情,豪气壮志的宣读着“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在一生中也都是铭记誓言,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但却有那么些个人就慢慢的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而自xx大以来,在党中央反复强调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但还是有那么些个人仍心存侥幸,心思不但没有放在担当作为上,反而变着样的欺满组织。还有些个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乱作为,却也不敢作为,也怕作为,这些不光是严重的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形象,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浪费了公共资源。
20xx年,祖国70岁的生日。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不容易才走到今天这样繁荣富强,人民的经济物质生活好了,精神需求就更高了,被平等公平对待的要求也更高了,这些都我们党面临的新考验,被提出的新问题,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伍就是解决问题提出办法中的一种。20xx,各地组织会议相继召开,大力营造了激励干部担当的氛围,建立健全了抓实激励干部担当的制度、提出要提升激励干部担当的能力。各地在会议后都在全面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奋力开创新局面,誓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会有很好的成绩,人民群众的幸福获得感、安全感只会更高。
70年的风雨征程,带来了祖国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胜利走向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每逢国庆,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因此,利用国庆长假去北京游玩的人们,通常会赶早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国旗班的军人升旗,以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式,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回首这70年,中华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如今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辉煌中国》之《圆梦工程》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领略五年来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如何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西藏昌都市藏医院外科在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及本院消化科、内镜室、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该院建院历史上的第一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在全国人大代表、昌都市藏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泽仁永宗看来,这得益于“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好政策。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治病救人、送医送药、结对认亲中,架起了民族交流交融的桥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要突出包容性,深培民族交融之壤。像种子离不开土壤一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交融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们知道,纯粹的、单一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各民族文化都是在互相学习、彼此吸收中形成的,我们中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在推动思想文化交融中,一定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包容性,一视同仁、拒绝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深刻认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其共同性,找到思想文化的共同性因素,让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顺畅,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
要突出互补性,厚植民族交融之树。种子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不断吸收满足自身成长所需的养分,民族交融也一样。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强烈愿望会驱使民族间开展广泛深入的经济交往,进而走向经济发展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也是经济交往、融合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各自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使我国各族人民经济交往密切。事实证明,各民族在经济上互补、技术上互帮、困难时互援,早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所以,新时代各民族在经济交往中一定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北方与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各方面频繁、密切交流,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要突出互动性,绽放民族交融之花。民族交融之花需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浇灌,在交流互动中绽放。推动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进一步消除社会结构分割,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会结构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从宏观上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已经呈现出高度的互嵌结构,但从微观上看,仍然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受地理、族际通婚、语言文字、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社会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与其他民族存在一些隔阂。因此,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社会结构交融。要强化各民族群众法律意识,将民族团结建立在牢固法治基础上,要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减少民、汉学校分立的办学模式,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技能,让少数民族成员积极参与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工作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只要各族人民在民族交融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一定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12月13日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拉响的防空警报声回荡在南京上空。
这一刻的南京,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路上行人停下脚步,默哀。
这一刻的公祭现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并向死难同胞默哀,一万名各界代表手持菊花、佩戴着白花、紫金草徽章静静肃立。
这一天的中华大地,以国之名悼念平民死难者,凝聚民族信念和力量,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在北京,位于丰台区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日未开馆前预约参观人数已逾万人。为方便群众祭奠,抗战馆提前半小时开馆,在大厅入口处布置了3个献花台,并为参观者免费提供祭奠用的鲜花。_官方网页还启用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题。
在重庆,从大轰炸惨案遗址到普通社区,再到中小学校,数千名市民、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公祭日活动。全善中学七年级五班的55名同学举办了主题班会,朗诵了自创的《我们不会忘记》;渝中区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区,60多名社区居民在空地上点起了白蜡烛,360只白色蜡烛组成了“12·13”的字样,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普通民众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默哀致敬。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内,来自驻沈阳某部官兵、市内高校、中学及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齐聚在此参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烛光纪念、祭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及死难同胞”主题活动。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在祭奠仪式上说,“南京大屠杀与沈阳‘九一八事变’密切相关,‘九一八’之后日本实施侵占中国图谋,在随后的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痛定思痛,引人警醒:积贫积弱,落后必然挨打。举国公祭死难同胞,知耻而后勇,必然会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凝聚圆梦中华的力量。”
在上海,金山区金山卫历史文化公园举行的国家公祭活动上,社会各界约400名代表向遇难同胞纪念雕塑敬献花篮,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淞沪战役“十月初三惨案”遇难同胞志哀。“在国家公祭日重温抗战史,我们首先要向为保家卫国而付出生命与鲜血的抗战老兵们致敬。”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表示,四万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由战略退却到战略反攻,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只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对任何强敌都能战而胜之。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葛志强说,我们缅怀历史,并不是狭隘地纠结于过去,而是以历史真相伸张正义、教育后人。通过纪念来尊重历史,给过去一个交代,让积怨得以释放,让宽容得以延展,让正义得以彰显。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以国之名祭奠抗日战争中死难的同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警醒国人永远不要忘记国耻,继承先烈遗志,团结一心建设中华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再次把民族团结摆上重要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的历史节点上,这句话有催人奋进、直击心灵的力量。在宁夏、西藏这样的地区,民族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唯有浓墨重彩,才能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红色打底,思想上同心,描定政治圆心。“华夏子孙根连根,民族儿女一家亲。”红色,是一脉相承的炎黄血脉和民族精神。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身为炎黄子孙,是各族群众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把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奋斗出如今的“大国风采”。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的风貌,呈现中华儿女的性格,显现中华儿女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要实现思想上的同心,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之光,照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要始终坚持“五个认同”,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蓝色指引,目标上同向,共画发展半径。“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硕果。”蓝色描绘中华儿女的奋斗蓝图。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只要是家庭的成员,都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一个都不能少。如今,面对脱贫攻坚“硬骨头”,面对全面小康大目标,中华儿女要同心同向,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发挥民族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依共济、相扶守望,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交往交流交融,用心用情用力,不断缩小彼此间的差距,共同绘就发展新蓝图。
黄色渲染,行动上同力,共绘幸福圆周。“民族团结千秋业,社会和谐万代功。”黄色是厚重的土地本色,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回首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是中华儿女用鲜血、汗水和泪水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无论是以前的自然灾害,还是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向我们诉说,只有勠力同心,只有中华各族儿女携起手来,共同奋斗,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刻,中华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奋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共同绘制幸福同心圆。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所说:“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携手并进。”在20的关键时刻,中华各族儿女同心、同向、同力,浓墨重彩,定能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中华魂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京杭大运河,滔滔奔流2500年。作为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在历经千年的通航岁月里,孕育了沿岸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工程最大的一条人工河道,全长1797千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并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开始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直到最后一次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因漕运而修,运河上漂来的城市依靠漕运的物资润养而焕发勃勃生机,曾经是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和水路都会,无数漕船停靠,景象繁华。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他沿京杭大运河南行,辗转于苏杭,最终抵达刺桐港(福建泉州)的所见所闻:将陵(德州)运河上南北运输商品极多,最多的是丝、香料;济宁商业手工业很发达,“船只多得令人难以相信”;淮安的货运可以通到40多个城市;苏州是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杭州最繁华,“商人如此之多和如此之富,难以言语形容”。
从北京到杭州,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还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
沿岸的民风民俗也与运河息息相关,如江苏淮安运河渔民的“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习俗,直接、真切地体现出劳动人民希望实实在在收获丰收的愿望;运河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艺术,如大运河号子、河工号子等,是挑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中所唱的,这些号子或粗犷简朴、或苍凉雄劲,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挥集体劳动。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维修工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3篇)
- 2023年三个一心得体会(优秀8篇)
- 2023年工地参观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9篇)
- 2023年文明出行心得体会报告(通用9篇)
- 最新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优秀5篇(汇总13篇)
- 感恩活动心得体会(模板15篇)
- 安康杯心得体会和感想 安康杯竞赛活动心得体会(六篇)
- 部队拉练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学院章程心得体会(实用16篇)
- 2023年违法违纪心得体会(模板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