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英语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31:01 页码:12
2023年英语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11-12 05:31:01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某个事物或话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心得体会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和结构?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这两周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在向同学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力求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实现高效的教学,现在虽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在教学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恐惧感。因为班里有不少同学偏科,害怕英语,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方面我努力做到:

(一)备课时要设计明确并且切合实际的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获,有成就感,使他们消除学不好英语的恐惧感,从而慢慢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上尽力做到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充满激情。用自己的这种状态去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承认差异,兼顾差异),目光巡视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并且特别关注后排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她就愿意学习哪一门课,就对哪一门课程感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自觉的学习。

第二点就是备课了,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上好课,就得先备出好课。备课的情况基本上能决定要上的课的质量以及学生将掌握的情况。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先浏览熟悉一遍这一单元课本上以及给老师们发的参考资料上的所有内容,对本单元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重难点,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新知识。最后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通过我的指导老师的检查和指导,我在备课方面较之以前我有所改进。

(一)课文阅读方面,像以前对课文的第一遍阅读一带而过把它窄化为知识点,而是注重了语篇教学,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整体结构。因为试卷中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部分都会考察学生对语篇的整体领悟能力。

(二)备知识点时我力求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真正成为学生参与的语言训练过程。语言需要大量的模仿和操练,所以在备课时,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后面我都会设法在老师用书上或在网上找些适合学生做的练习题,把以讲为主变为以练为主,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改变学生当听众的习惯,尽量变少数参与为人人参与;变偶尔练为全程练。毕竟不下水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

透过这两周的实习教学,我跟着我的指导老师还有办公室其他的优秀教师学到了很多知识,能够将我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课堂上,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在这个期间,相信到最后我们每一个实习生都能经过完美的蜕化,由一个学生成功地转化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二

多读书,读好书。通过研读20xx版《英语新课程标准》让我的收获颇多,从中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整本书进一步修订优化了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新课标明确要求,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学习范围,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为他们将来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团队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在新课标下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多地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些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从而建立起一个最强大的团队。

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探索,创造具有自己班级特点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重点是培养英语运用的能力,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通过这种方法,让他们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发现自己的困难和学习重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充分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一项长期的要求,也是一项教学要求。

教材的全面性,多元化,进一步促使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任务型教学最关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开展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进而在班级进行推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我将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优化课堂,构建高效的合作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自己的英语,并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更进一步。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三

记得四年级时,外籍老师来到我们班给我们上课,现在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那天下午,“小灵通”大声宣布:大家快做好准备,外籍老师要来给我们上课啦。消息像一阵春风一下子传遍了整个班,班里顿时像炸开了的锅似的,兴奋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教室!

忽然,一个身影在窗前闪了闪。哦,来了!我的心情在一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时,一个金发老师带着笑容信步走进教室。她那迷人的眼睛犹如清泉透出智慧,妩媚的灵气;高大健壮的身材看起来朝气蓬勃。这时,我紧张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她用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介绍她自己。从她的口中,我了解到了,她来自加那大。一个同学听后,站起来,和她问好。这时,课堂上变得活跃起来。

外国老师善于制造课堂气氛。她讲课多用幽默的腔调,使大家在快乐中记住了不少有趣的英语单词。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四

能成为xxx老师名师工作坊的一名成员,倍感荣幸。这个暑假在xxx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坊员认真研读了20xx版《英语课程标准》。此次的研读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下面我就自己的研读来谈谈粗浅的一些认识:

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秉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际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四个大方面来开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如果把素养教学落到实处,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五

每个星期二下午,我们都要上一节英语兴趣课。

快下课了,英语老师正要发作业本和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室里闹哄哄的,像菜市场一样,一团糟。

英语老师看了看我们的作业本,然后又看了看下面叽叽喳喳的同学。突然,老师的眉毛翘了起来,眼睛瞪着我们,非常生气的说:“你们这些人,怎么学英语的?有哪一次全班都交齐了作业?每次都有不少的同学不交作业,只有很少的同学能每次都认真地做作业。”

这时,有的同学开始怕了,低着头,不敢看老师一眼。也有不少同学还在叽哩咕噜的,没把老师讲的话听进去,好像不在乎一样。

老师继续说:“还在讲话,平时你们语文数学课都是这样上的吗?都是经常不交作业吗?看你们怎么把学习提高?”

说完,老师就叫我们每个人把刚学过的句子“how silly he is”罚抄20遍。

我可是每次都会按时交作业的,也要罚抄20遍,简直是冤枉。

唉,虽然英语只是兴趣课,同学们也要重视啊,这下老师可是真生气了。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六

新教材培训即将结束,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研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学会了多少语法,能否运用常见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考试究竟能得到多少分,这都是急功近利的知识本位教学思想,只重视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社会功能,关注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20xx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之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二者不可偏废。强调英语教学必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可以说是本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

工具性着眼于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运用,厚积薄发,体现能力为主;因为英语是公共交流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工具,由个人掌握,可以共同使用。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着重于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心智发展,人格升华,体现德育为首;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重视人的文化。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与途径,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与灵魂。

只有明确了“双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才会淡化知识本位的教学,走向或者是用心思考“双性”并举的重要性;才不会过分强调单词、短语、句型一类的纯知识技能操练,即强调其“工具性”;也不会片面强调“人文性”,即过分关注文化差异、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文化浸染熏陶;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其人生积淀,增强文化底蕴,端正价值观与世界观,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识技能(听说读写)学习,使二者合一,高度统一。

学生是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和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等。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人来对待,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如果说工具性要求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理念),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经师”;那么人文性就要求英语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参与体验、感悟积淀、实践创新等能力与感恩、爱人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与处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人师”。因为新版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对英语教师的身份也进行了重新定位:不仅仅是用英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老师,而是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引领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来源于教师的人文底色的丰厚。对此,英语教师要在不断地为自己的专业充电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滋养心灵、性情等营养元素,获得打开眼界、视角与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启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经师人师合一”的理念,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再变成仅会考试的机器,一味充当分数的奴隶,高分低能、冷漠无情,没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综合人文素养”,心理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新版课标提出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本意或者说价值取向也就凸显于此吧。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材中显性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确而适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积极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畅游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体会感受文本的内涵与价值;更得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运用文本,拓展文本,创新文本,实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与境界。

教师带领学生畅游文本,让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生生观点的撞碰中感受、理解、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价值还不够,还必须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创新文本。要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教学必须既承担起“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又必须承担起“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理念、教学方法会有一个新的转变,进一步理解了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看到了新课改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下面浅谈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属于运用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境,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探出一条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英语课心得体会篇八

摘 要:针对目前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本文分别从课程认识、教材选择、师资水平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专业英语教学的新思维、新模式。

关键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食品专业英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提高性专业课程,肩负着提高食品专业类学生英语科技文献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的任务。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食品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掌握食品专业英语文献的写作结构和翻译技巧,对专业外文期刊有所了解,能够使用英语撰写专业文献摘要和文章、阅读专业相关的外文期刊。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食品专业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各高校对食品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做出新的调整:不仅要求我们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学习和引进国外食品行业先进技术的能力,真正做到掌握国内外食品科技发展动态。这便意味着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是食品专业本科生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专业英语教学在整个食品学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遗憾的是,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师资队伍,以全面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1.1 对食品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根据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顺序,食品专业英语一般安排在大三或大四两个年级,属于后修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食品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只不过是在大学基础英语上再多认识一些专业术语,再记一些专业词汇。不仅仅是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最后,这门课程的设置只不过是用来完成学分的修满、课时数增加的工具而已。

尽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与大学基础英语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两者的区别[1]。首先是两门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同。较之大学基础英语课程,食品专业英语的内容更多地侧重于讲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国内外最新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其次,词汇方面也有较大差别。食品专业英语主要涉及大量的生物、化学、化工等领域专业性极强的词汇,如微生物菌种、实验方法、实验仪器、食品品质分析等专业术语。最后是句子结构的不同。食品专业英语常出现一些长句、难句,整个句子结构缜密、逻辑性较强,对于大部分学生或已达到国家英语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想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授课内容缺乏前沿性、实用性

对于教师而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然而,目前国内出版的食品专业英语书籍屈指可数,且内容涉及面较窄及落后,部分教材内容甚至没有选录专业基础理论和最新的专业文献,各课间的连贯性较差,教材出版的更新速度远赶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有些教材仍沿用早已过时的内容,此外,与大学基础英语课程不同,食品专业英语书籍均未配备相应的音频材料。这种教材的使用最终将不利于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1.3 食品专业英语师资水平相对较低且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从事食品专业英语领域教学的教师主要以英语专业或食品专业背景的教师为主,前者虽然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却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后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文献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但英语表达能力仍有所欠缺,极少数教师既具备丰富的食品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表达水平,这种“双向复合型人才”的不足将影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2]。

在我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仍旧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几乎都是老师一人完成课文的朗读、讲解和翻译,学生参与机会有限,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学内容主要以专业词汇讲解、长难句的结构分析及翻译为主,缺乏食品专业英语实际应用的综合训练。此外,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不少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缺乏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的应用,整个课堂氛围较沉闷、死板,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多数学生修完本课程后,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词汇,却很难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1 使学生充分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使食品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刚结束大学基础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英语和大学基础英语两者教学目的和侧重点的认识,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只不过是在基础英语学习上多增加一些专业知识、专业词汇而已,完全忽略了这两者间的差别。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介绍食品专业英语和大学基础英语这两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学习方式的异同;然后对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使学生清楚认识目前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缩小差距的最佳方法就是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英语能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材料

虽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正陆续开设了食品专业,但各个学校对于该专业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从而选择适合的教材。根据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选择的教材内容反映了当代食品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且基本涵盖食品科学各分支,主要包括食品发酵工程、食品化学和营养和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三个方面,所选课文和阅读材料均选自国外原版资料。

基于教学课时的限制,课堂上所授知识终归是有限的。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我们还精选了大量难度适中、短小精悍的食品专业相关文献作为辅助教学材料,课后定期提供给学生阅读。如美国杂志《化学文摘》[3]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含文献涉及各种文体,在训练学生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熟悉各种英文文体。

2.3 不断提高食品专业英语教师的自身水平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强调教师自身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知识进而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因此,针对目前高等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力量普遍薄弱的现状,我认为提高专业英语教师自身素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各高等院校可引入一批高素质“双向复合型人才”来担任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次各系甚至全校范围内均可成立相应的专业英语教研室,由各教研室定期举行相应的教研活动,从而加强各系内或各系之间专业英语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后学校相关部门应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密切联系国内外同类院校,及时了解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新动态[4]。

2.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食品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并掌握利用英语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显然,目前专业英语普遍采用的“句型分析+翻译,词汇讲解+翻译,阅读+翻译”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5]。为了培养适合21世纪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对现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亟不可待。

2.4.1 采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控整个课堂,讲解专业词汇和语法,翻译课文意思,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例如每次讲解新课文之前,我会预备几个问题给大家,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找出答案,讲解课文后再让学生检查自己答案的正确性;或者上课时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课下分组搜找资料、制作ppt,最后每组派一学生代表上讲台演讲、讨论等;又或每周给学生一篇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课后让学生写相关的中文综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认识自身的英语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4.2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践

专业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信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大量英文文献,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用英语与国外同行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真正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应用阶段的过渡。因此我们可以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引入其它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践作业、模拟交流等,此外应特别注重情景、情境教学[5],将课堂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的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

2.4.3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

良好的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好的教学方法,还应取决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改革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改革。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文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辅助加入相应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6],播放与食品专业相关的英文影片或短片,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专业英语的整体教学效果。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专业课程,食品专业英语是培养现代化食品专业人才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食品专业英语教师就要不断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努力将食品专业和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同时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食品专业人才,继而进一步促进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