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房屋借款合同和购房合同一样吗(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3 20:00:10 页码:8
房屋借款合同和购房合同一样吗(模板11篇)
2023-10-13 20:00:10    小编:唐Y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观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一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根据省委、市委要求,中心全体老师、党员、妇女都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

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

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

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

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张桂梅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体现了教育扶贫,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学生,心系职业教育,根据现在生源质量问题、社会现实问题,改变一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二

那是大约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xx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xx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xx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三

有一种“担当”,叫“我是警察”。

对他们来说,担当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是燃烧于胸膛的乌金,是溶于血液的家国情怀,是千钧一发之际的从天而降。

禁毒战线的“刀锋战士”——从大凉山到“金三角”,从羊肠小道到深山密林,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副支队长周脉军带队跨境抓捕大毒枭,上演真实版“湄公河行动”;多次在公路上演生死时速,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藏区深夜突袭。

“沉溺”网络的“空中飞人”——面对高位运行、手段翻新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侵财案件侦查支队探长康飞勤钻研、勇探索,“围剿”各类诈骗犯罪,在一个个犯罪“黑洞”的历练中成为防骗专家。

跨越时空的距离,面对不同的考卷,最美基层民警交出一样的答案。

十字路口的“口哨哥”——3年时间,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民警曾祥富吹坏86只口哨,换来路口拥堵指数下降60%,交通事故数大幅下降,他的哨声吹响社会和谐乐章,吹出司机、行人、网友心中的最美平安曲。

“四叶草”的“铁娘子”——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国家会展中心治安派出所所长朱洪葵带领11名民警,驻守世界上的单体会展建筑,日均行走3万余步,用脚步丈量平安,赢得外籍展商称赞。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平凡坚守中,洋溢着浓浓的警民一家亲。

7年时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和田垦区公安局喀尔塔格孜派出所民警、四级警长唐飞精耕细作,成为社区警务的“活档案”,有效扭转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熬成头发花白的“80后”。

骑车下社区的“黑猫警长”——贵州省安顺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西航派出所民警胡鹏将手绘方位平面图与信息化运用相结合,创立社区采集“五步法”,提升了社区采集的工作效率,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制约城中村综合治理的平安之路,做好社区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我是警察!”是你人生中最郑重的一次选择,更是你一生不变的担当,你用铁肩柔情描绘最美风景,送来平安消息。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四

忠诚,是公安队伍代代相传的政治基因,是融入血脉的人民警察之魂;是旗帜引领下的奋勇前行,是服务大局中的责任担当。

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黄平37载坚守三尺验证台,从毛头小伙到边检“工匠”,近1.4万个日日夜夜的坚守,近300万人次的出入境旅客无差错查验是他的“最美成绩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香憬坚守法医岗位13年,多年来一直是公安局的法医,从未请过一天年休假。问她为何,“我休假了,有现场了怎么办”是她的“最美作答”。

忠诚,让他们在生死抉择的瞬间选择赴汤蹈火;忠诚,让他们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礼赞致敬。

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曹庵派出所所长鲍志斌因公致残后毅然重返岗位。面对煤气罐起火,用独臂举起灭火器喷射火源是他的“最美瞬间”。

吉林省吉林市看守所女子监区中队中队长陈丽莉在警营的18个春秋,是在高墙电网下度过的。

为在押人员清理粪便、擦拭身体,为传染病人当全职护工,“好姑娘”“好姐妹”是她的“最美称呼”。

忠诚,是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是朝朝暮暮、尽心尽力地守候与付出。

大漠戈壁,怪声森森。吃苦井水、点煤油灯,甘肃省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所长兼雅丹公安检查站站长李生寿驻守“魔鬼城”21年,完成罗布泊探险遇难救助任务168次,从死亡线上救回20余个鲜活的生命,坚守是他“最美的奉献”。

13年间,17个村社、9125家农户,留下了他坚守的身影;13年间,4名山区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100余名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路,昆明铁路公安局昆明公安处拉鲊站派出所教导员杨绍院用一颗为民心、一双实干手,架起了与群众的“最美连心桥”。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经年累月的默默坚守;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凡岁月的点点滴滴。

你看,“最美”警察故事各异,但是共和国平安的风帆上永远镌刻着他们坚守的忠诚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心有忠诚信念,行将无悔坚守。

这是候选人共同的标签,更是全国公安民警共同的选择。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五

男,2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毕业于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车站派出所**驻站民警。2008年,**同志被安排马龙站任驻站民警,负责沪昆线k2489+00m至k2505+500m16.5公里线路。在线路治安防空工作中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线路巡防管理、护路宣传、信息收集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注重、三强化的三位一体”工作法,由于成绩突出,2009年被评为**铁路公安处十大“优秀驻站点”。09年调任**驻站民警。再次实现了线路治安“零发案”佳绩。

具体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

一是能耐烦、耐杂、耐细,做服务群众、为民解忧的贴心人。

**同志2009年被调任**任驻站民警,由于2007年6月**站因一起铁路交通事故引发**村上百名村民封堵铁路的群体性事件,使辖区村民对铁路产生怨气,初到**开展基础社调工作时,沿线村民要么给吃“闭门羹”,要么隔着院门说话,更有比较偏激的群众直接说:“我们是‘良民’,不欢迎铁路警察上门!”之类的话,抵触情绪比较普遍。但他坚信: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摆低,老百姓才会把你看高;只要真正沉下去,老百姓的信任度才会升上来。为此,他一头扎进社区,满腔热情地把全部精力放在辖区11.5公里线路及沿线16个村子上,不怕烦、不畏难,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让沿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真情换真心。为尽快熟悉辖区,提高群众见面率,坚持日走一家,月熟百户,见人便自我介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辖区17个村的每家每户,并在走访的基础上,对辖区村庄、学校、厂矿企业拍照存档,记下各单位负责人、治保组织人员姓名、联络电话,制作图文并貌的电子台帐;同时坚持开展“四进”宣传。通过一年来的努力,驻站民警与沿线村民关系更加融洽,日常巡线时只要有人见到他就说:“王警官辛苦了,来坐坐!”

二是能务真、务实、务业,做忠于职守、保一方平安的真心人。

**驻站点辖区交通便利,铁路两侧村庄、学校较多,共有4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常住人口6741人余人,学校4所,在校学生2747人,大部分农田与村落被铁路分隔,村民翻越铁路护拦、顽劣儿童偷盗铁路器材、石击列车等案事件时有发生,历来是治安问题。为此,他始终心系职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努力当好“四员”即:刚正的治安员、灵通的信息员、务实的宣传员、为民的勤务员。坚持把宣传工作做向每家每户,做在每时每刻,不让片区留下治安盲区和死角,做到哪里治安隐患区段就带领巡防员主动整治;哪里是辖区重点区段,什么时间是重点时段,就带领或叮嘱巡防员加强巡守,千方百计地落实人防措施。在09年“大打线路治安防控翻身仗”,他带领巡防员共修补破损护栏90处,加高护栏低矮部位及施工小门36处,封堵线路豁口60余处。

三是能受苦、受累、受气,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实心人。

驻站民警岗位工作任务艰巨、平凡而繁杂。说艰巨,是因为线路治安是铁路公安的生命线;说平凡,是因为驻站民警在最前沿阵地,与最基层群众打交道,工作默默无闻,不需要轰轰烈烈、豪言壮语,只需要时时处处脚踏实地精心经营;说繁杂,是因为工作面广,包罗万象,清站查车、线路巡逻、社调走访、护路宣传、信息收集、查危防爆、消防、内保等工作连轴转,只有不怕苦、不怕累、胸怀坦荡才能够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特别是从小站开展查危防爆工作以来,沿线村民多不理解,不予配合。面对这一情况,**同志及时耐心地对他们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明白查危防爆工作的重要性,现在的**站,每天开展“三品”检查时,坐车的村民都主动打开自己的行李包裹接受检查,有的村民还帮助驻站民警宣传,一年来,共查获危险品20起20人,其中鞭炮600头,礼花20枚,油漆1桶,柴油2公斤,各类气体、胶类25瓶,使**车站实现了“两类事故”零发案.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六

“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记时代楷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

一组数据记录着肖文儒为应急救援事业作出的努力——参加工作38年,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救出被困群众1000余名,记录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发表论文30余篇……

面对一次次事故险境,他赴汤蹈火、逆向而行,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科学救援、安全救援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守护生命、守卫安全的赞歌。

危险一线,他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作为地下采煤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那时的肖文儒还没意识到自己从事职业的危险性。

在救援现场,肖文儒曾经历过4回二次爆炸,每一回都是命悬一线。

“那真是生与死的考验,水与火的洗礼。”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起煤矿火灾事故,让他记忆深刻。

因为通风不良,一个煤矿井下,积存了几十吨煤粉的中部巷道发生自燃。到达现场后,肖文儒举起水枪开始灭火,水一冲起煤层,火光就跟着出来了,水、火、瓦斯、煤尘等多种致灾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间内交织叠加。“我意识到会发生爆炸,赶紧让队员全部趴下。”果不其然,从水枪里喷射而出的水柱,搅起更多的煤粉,导致井下发生二次爆炸。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并未惊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枪继续灭火。“我知道氧气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势。如果当时我停止灭火,可能就‘光荣’了。”肖文儒说。

时至今日,肖文儒还经常梦到火光滔天的场景,他独自行走在火海边缘。肖文儒也曾犹豫过,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慢慢消除了他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2017年10月,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遇险地点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但凡有一点火花即刻就能引发爆炸。肖文儒力排众议,冒着二次透水、冒顶和瓦斯窒息的危险,两次爬过回风巷,下井查看现场,提出救援措施。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同样的拼死营救,还发生在辽宁本溪。2018年6月,辽宁本溪思山岭铁矿措施井井口发生炸药爆炸事故,根据应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晚,肖文儒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对散落在废墟中的炸药、雷管浑然不觉。直到天亮后救援人员清理现场,他才发现自己被“炸药包”包围。

“逃生是人的本能,但我们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越是险象环生,越需要我们深入其中。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守夜人’的职责。”肖文儒说,“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难,但人被救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心中的欣慰和喜悦,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体会不到的。”

专业敬业,他多次创造救援奇迹

矿山救援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有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坚持科学决策、安全救援的原则。

在救护大队的17年间,肖文儒参与处理煤矿救援事故500多起,他胆大心细、勇于拼搏,练就了过硬本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0年,在处置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指导施救。在救援关键阶段,他身背呼吸器下井侦查,掌握了第一手信息,会同地方政府人员制定了严密的行动方案,奋战8天8夜,为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次救援被困矿工的壮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成功书写了人类的大营救”“‘中国矿工获救’居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许多国外权威媒体这样评价。

1000多名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4个昼夜,救出11名矿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可以说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举棋若定的肖文儒,为这个被称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初,现场指挥部决定布置4个钻孔进行施救。但因该矿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有构造破碎带,2号钻孔卡钻废弃。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肖文儒果断向指挥部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原来,13日开钻的3号钻,孔钻至井下521米处时,井底偏移达7.4米。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决定由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7日13时56分,这个“生命通道”终于打通。

救援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由于3号钻孔涌水在巷道积聚,工作组建议指挥部启用备用的4号钻孔代替3号钻孔,承担“生命通道”功能。为防止4号钻孔发生涌水,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并被指挥部采纳。后来,被困人员转至4号钻孔下方,最终11人获救。

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践中得到有力印证,他是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突出代表。

在救护大队那些年,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他38年来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参与《矿山救护规程》制定和修订,主编出版了《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立志奉献终身,他为矿山救援倾尽全力

多年一线救援的“火里来水里去”,让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从事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后,又因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大,造成了他心脏血管95%堵塞,因而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家人跟他说要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肖文儒总是将前往现场救援说成去地方出差、调研几天。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立马拨通肖文儒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务后“说走就走”。他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得。”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让人看到人民在他心里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肖文儒带领工作组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保障救援环境安全。他沉着冷静、精准研判,带领工作组和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进入作业区。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就着凉水服下药片后,才撑了下去。

“这些年,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历尽千辛万苦把人救出来。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对于这份事业,他永远保持着冲锋的那股劲儿。

像肖文儒这样连续从事应急救援一线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见。当年参加全国救护大队长培训的同期队友大多已改行换业,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他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七

梦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独自一人,穿梭火海边缘。

38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与过多次重特大灾难事故营救:每一场灾难,都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

右眼角的伤疤,是烧糊的拉链蹭到脸上留下的;变形的关节,是长期冷热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习惯,在办公室备好一只行李箱,随时准备,救人于危难。

“我不能离开”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80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不惜一切代价”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一切都值了”

2021年初春,某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肖文儒就星夜驰援,抵达现场。

春寒料峭,救援队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自己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可是,他的心脏已经放了3个支架了,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这些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他却很平静地回答:“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

在工作中他雷厉风行,在生活中却平淡如水。

他不允许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次,一位同学托肖文儒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当年的很多救援队友已改行换业,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老肖始终坚持:“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这工作有价值。”

今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12天没日没夜,他们吃苦受累,立下汗马功劳。但救援结束后,肖文儒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肖文儒的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资产财务部二级巡视员孙国建对他的评价。

经历生死、见多离合,肖文儒的确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淡,但对师生情谊却格外珍惜。

38年间,肖文儒把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中的心得经验,倾囊传给了一批“好苗子”。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三级主任科员乔天楷记得,2019年自己从部队转业来的时候,还是煤矿救援的“门外汉”,肖老师带头领着他们下井,逼着他们学习。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还有一份情,他埋在了心底。那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肖文儒的儿子上小学时,曾把对爸爸的思念凝于笔端——“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

肖文儒的母亲生前也曾对他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铁汉红了眼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就应生死以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群众代表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登上了“众志成城”方阵彩车。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践行。

他说:“在‘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面前,我们要从‘救’向‘防’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

肖文儒仍然时刻准备着,奔赴下一个战场……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八

立志奉献终身,他为矿山救援倾尽全力

多年一线救援的“火里来水里去”,让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从事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后,又因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大,造成了他心脏血管95%堵塞,因而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家人跟他说要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肖文儒总是将前往现场救援说成去地方出差、调研几天。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立马拨通肖文儒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务后“说走就走”。他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得。”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让人看到人民在他心里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肖文儒带领工作组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保障救援环境安全。他沉着冷静、精准研判,带领工作组和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进入作业区。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就着凉水服下药片后,才撑了下去。

“这些年,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历尽千辛万苦把人救出来。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对于这份事业,他永远保持着冲锋的那股劲儿。

像肖文儒这样连续从事应急救援一线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见。当年参加全国救护大队长培训的同期队友大多已改行换业,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他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九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省局中心医院的苍松翠柏间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一名年逾五十的女民警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地走在通往监区的路上。岁月在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却遮不住眉宇间那股英挺之气;风霜染白了她的双鬓,却不曾冷却那颗对工作火热眷恋的心。这位在监狱监管改造战线上摸爬滚打30多年的老警察,兢兢业业,踏实工作,默默无闻地守着她那份挚爱的事业,以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演绎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她,就是共产党员,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女病犯监区政治教导员曲荣闽。

老骥志千里 绝顶勇登攀

20xx年2月,为解决女犯看病难问题,在省局要求和部署下,中心医院成立了女病犯监区。在省女子监狱工作近8个年头的曲荣闽调任监区政治教导员,主持监区工作。因为是新建监区,基础薄弱,选调民警普遍缺乏一线管理经验,加上罪犯病种和狱情复杂,谁都清楚,这个位子不好干。曲荣闽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对她寄予了极大的信任和期望,还有什么困难不敢面对呢?她没有多说一句话,坚定地挑起了建设女病犯监区的重任。

女病犯监区成立后调进一批自押犯,主要是从事医护岗位劳动,其结构成分复杂。面对严峻的狱情,多年形成的沉着镇定的性格使她没有慌乱,一面加强对民警的训练,一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在押罪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医疗业务培训。那一段时间,曲荣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要参加夜班执勤,连续上了一周夜班后,身心憔悴,同事们心疼地劝她休息,她却笑笑说:没关系,身体棒着呢。但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这个有着铁一般意志的女人也没能支撑住。20xx年8月,正是秋老虎横行的时候,从女子监狱送来的一名病犯出现肾衰竭,曲荣闽组织民警医生紧急抢救,连续几天都没睡个安稳觉,炎热的天气和连日的疲劳,终于使她体力不支,晕倒在岗位上。大家又赶紧手忙脚乱对她进行抢救。她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病犯情况怎么样了?经过短暂休息,她又毅然投入到工作中去。

曲荣闽一家三口分居三地,见少离多。她把监区当成自己的家,一头扎进工作里就出不来,为此她放弃了本就很少的共享天伦的宝贵机会,甚至婆婆生病、儿子结婚都没有请过一天假。长期的劳累让她出现了心脏频发性早搏、血压不规则升高的症状,慢性咽炎也频繁发作。有人埋怨她不会照顾自己,她笑着说:看着咱们监区越来越好,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她的领导下,女病犯监区一期收治综合病,二期收治艾滋病,三期收治精神病,未发生任何监管医疗事故,真正做到了收得下,管得住,治得了,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治病犯,成功填补了我省女性罪犯医疗工作的一项空白。

铁肩挑重担柔情铸尖兵曲荣闽深知,女病犯监区今后的发展,靠的是素质过硬的队伍。如何以人为本,打造一支精兵队伍,是她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她律己律人,严字当头,从四个方面不断提高民警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政治建警,二是加强学习,三是宣传典型,四是严格考核。通过实行自行选择与监区领导考核任用相结合的岗位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民警专业化工作水平。

工作中的曲荣闽眼里不揉一粒沙子,她的铁面无私,不讲情面是出了名的。她认为制度是监区建设实现标准化、上轨道的坚实保障,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所有人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章制度。有一次,一名年轻医师没有按照相关要求书写病例,曲荣闽对其进行了纠正,看到该医师有些不屑一顾的态度,曲荣闽十分生气,非常严肃地批评了她。结果把人弄哭了。为此,曲荣闽还难受了好一阵子,认为自己的思想教育工作有问题,没能让人心服口服。不久后在院外组织的一次医疗大检查中,女病犯监区的相关台帐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该医师的病例书写被点名表扬,兴奋的她看见曲荣闽远远注视的眼光,不由低下了头。

一天,该医师年幼的孩子突生急病,由于其爱人在外地无法赶回,她一时手足无措。曲荣闽得知情况后及时帮助将孩子送到医院,并不顾身体疲劳,忙前忙后,甚至夜里留院看护。当看到教导员握着孩子的小手,平时严肃的面容逐渐舒展开来,眼神中充溢着母亲的慈祥,额头几滴汗珠在灯光下晶莹闪动时,该医师再也止不住心头的感动,流着泪拉住曲荣闽的手说:对不起,曲教!以前是我不懂事,让你费心了。紧握的手心暖流涌动,曲荣闽露出了由衷欣慰的笑容。

凭着她一身铁骨,满腔柔情,女病犯监区人心空前凝聚,每一名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监区全体民警一不怕苦,二不畏难,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在各自工作指标考核中均列全院榜首。大家只要一提到女病犯监区,都会竖起大拇指:强将手下无弱兵,曲教导员功不可没。

春风苏病树 润物细无声

女性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因其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对教育手段的细致程度和人性化的要求更高,曲荣闽以其在女监丰富的经验结合中心医院的实际情况,干中学,学中干,逐渐形成了女病犯监区的管理特色,在教育改造重危罪犯的战斗中,短短一年就多次创造亮点。

艾滋病犯吕某,性格暴躁,感情冷漠,暴力倾向与报复心理极强,行为冲动不计后果。入监后一直对社会不满,不服从管理,对抗民警,是省局挂牌的顽危犯。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曲荣闽同志主动承包教育该犯。她认真查阅该犯的档案及一切资料,深入分析该犯的成长史、家庭背景和性格成因。结合该犯心理测试结果与现实表现,制定了转化教育实施方案。针对吕犯对民警怀有严重抵触情绪,谈话时情绪易激动的情况,曲荣闽对其教育时始终保持情绪平稳,发扬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精神,与其斗智斗勇不斗气。该犯说,我就这样了,活一天算一天,哪个警官对我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曲教你也不要为我费神了。曲荣闽严肃地告诉她:这里首先是监狱,其次是医院,你首先是犯人,其次是病人,你到这里是接受改造、治疗,别人能做到的,你应该也能做到,你要相信你自己,你没有信心改好,我有信心改好你。

在一次谈话中,吕犯谈到后期卖血是为小儿子上大学,虽然是一句顺带不经意的话,细心的曲荣闽发现该犯虽然表面强硬,内心却较为脆弱,亲情在她的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抓住这条情感线,作为转化该犯的切入点。在征得院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同意后,立即与其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联系,让其来院探母,以亲情促转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后来该犯得了病毒性带状疱疹,整日忧心忡忡,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曲荣闽帮助她化解压力,并积极联系专家医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该犯对抗病毒药物不适应,反应很大,呕吐,不想吃饭,曲荣闽每日陪在吕犯身边,亲自端水喂饭,喂药前都要尝一下水温,密切接触中,她丝毫没有顾虑到艾滋病的高度传染性,一心期盼着吕犯能够早日康复。吕犯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党和政府太好了,感谢医院领导,感谢曲教导员,你们把我当亲人看,我一定要好好改造。

在曲荣闽和全体监区民警的激励下,该犯信心越来越足,主动担负起感染病房的内务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清扫,积极参加康复劳动锻炼,20xx年一季度受到记功奖励一次,同年监区为吕犯呈报了减刑。

严管重点罪犯于犯同样是全省挂牌攻坚重点罪犯,投监改造一直不顺利,调入女病犯监区后,混刑度日,改造无从谈起。曲荣闽通过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她分析个性弱点,疏导思想症结,同时耐心地倾听她的宣泄。她总是善于捕捉于犯的闪光点,当于犯取得一点成绩时,马上就会报以真诚的鼓励,让她尝到改造的甜头,看到改造的希望。20xx年中秋节监区搞文化活动,曲荣闽鼓励于犯参加并帮助她补报了名,在这次活动中于犯获得了个人演唱优秀奖。当于犯听到自己获奖时高兴得热泪盈眶,她拉住曲荣闽的手激动地说:曲教导员,这是真的吗?曲荣闽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鼓励于犯再接再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渐渐的,于犯整个人都在发生变化,性格开朗了很多。在一次护理劳动中,于犯及时勇敢地制止了一名精神病犯的暴力行为,因此受到行政奖励,她动情地说:以前总认为自己就这样了,想改造好无望,没有想到曲教导员这样耐心地帮助我,教育我,不放弃我,不抛弃我,她从未向我讲什么大道理,就是用她的一颗真诚的心,和平常的言传身教感动了我,我一定要加速改造,早奔新生。目前于犯在改造中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过错,树立正确的服刑意识,从而轻松改造。20xx年上半年获得表扬奖励。

曲荣闽总是牵挂着罪犯改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罪犯蔡某父亲病危,曲荣闽为了让她安心改造,拖着疲惫的身体,连日顶风冒雨,长途奔波,专门押送其回家探视。在罪犯眼中,曲荣闽既是令人敬畏的教导员,更是值得信赖的亲人。她雷厉风行的执着和坦荡,驱散了她们生命中的阴霾;她春风化雨的温暖和细腻,融化了她们心底的寒冰;她不知疲倦地燃烧着自己的心血和能量,让那些迷途的灵魂找到了新生的勇气和方向。

扬眉剑出鞘 雄关从头越

监狱是危险和隐患丛生的地方,随时考验着我们监狱卫士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20xx年11月的一天上午,曲荣闽和往常一样带领监区民警进行清监,发现艾滋病犯罪嫌疑人瓦某行为诡异,神色慌张,躲在厕所里不愿出来。该犯不洗澡,不换内裤,引起曲荣闽的注意。她立即做出部署,安排民警通过身体检查,从瓦犯阴道内查出包有白色粉末的小塑料纸包,经查白色粉末为毒品海洛因。当日中午,对瓦犯再次进行检查,又从其阴道内查出五包海洛因,连同第一次查出的海洛因共计64.8克。通过审讯,瓦犯交待毒品是其入院前在办案单位藏入阴道带入医院的。该犯夹带这些毒品入院后,因监区内管理严格,包夹监控措施得力且落实到位,一直没有机会吸食。

监区在短时间内识破犯罪嫌疑人的阴谋,避免了随时间推移毒品包破裂对藏毒人的致命伤害,同时艾滋病人深度体液的高度传染性也没有吓倒曲荣闽,体现了她高度的责任感和不畏风险、敢于攻坚、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此案件的成功侦破有效地防范了一起狱内吸食毒品重大案件的发生,避免了在监内外产生不良影响。曲荣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她所领导的监区也荣立20xx年度省局集体三等功。

一天的忙碌下来,夕阳的余晖洒落肩头,收获的喜悦挂在眉梢,曲荣闽却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因为她深深知道,监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监管改造工作是一个永无休止的符号。明天对于曲荣闽这位老警察来说又是新的一天,她又将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她平凡的工作中去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十

李xx,现任xx省巢湖监狱狱政管理科科长,十六年的从警生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挥洒着勤劳汗水,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发现安全隐患,他从不放过

作为承担监狱狱政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李xx时刻将责任二字担在肩上,记在心头。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狱情和犯情,最大程度减少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他除了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以外,更注重工作实践,既担当指挥员的角色,又做好战斗员的工作。他每天都要到罪犯劳动、生活和学习现场进行巡查,特别是在刮风下雨、大雾等特殊恶劣的天气里,他都在第一时间赶到重点岗位和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不放过任何疑点和漏洞。20xx年1月17日夜晚九时许,李德兵巡查至一监区新厂房施工现场,发现外来施工人员将2根7米长的竹梯子未上锁,氢气瓶、乙炔瓶连同割刀散放在地,没有分离入库存放。他当即叫来监区值班民警进行了妥善处理。第二天,他又找到施工单位负责人,向其讲清监狱场所加强劳动工具管理的重要性和监狱制定的相关制度,并与该负责人签订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协议。

罪犯管理重在细节,管理到位了,狱内改造秩序的稳定就有保障。李德兵根据监狱的改造工作实际,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排摸出留监罪犯、严管罪犯、精神异常类罪犯等七类重点管理罪犯,每一类都制定了严密的防控措施。20xx年7月1日,留监罪犯徐某将晒衣间的床单挂在晒衣架上准备上吊自杀,被巡查民警及时发现制止,有效避免了一起罪犯自杀事故的发生。

掌握狱情犯情,他手段灵活

狱情、犯情是监管安全的生命线。狱情清、犯情明,监管安全就有保障。工作中,李德兵在积极做好狱政管理工作的同时,更善于主动进攻,动脑筋、想办法,超前防范,运用多种狱内侦查手段摸排狱情犯情,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狱情犯情信息。

开展针对性的个别谈话,就是李德兵排摸狱情犯情动态的工作方法之一。他不仅找禁闭、严管罪犯谈话,从其口中掌握帮派团伙、赌博等犯情;还与一线民警交流,紧盯和及时掌控重点罪犯和因家庭变故、患严重疾病等原因而产生思想情绪、产生轻生念头的危险罪犯的思想动态,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消费、通信、会见、考核得分、日常活动、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分析这些罪犯的危险程度,积极落实防范措施。20xx年6月,曾两次脱逃得逞、一次脱逃未遂的顽危罪犯靳某从外省监狱调入巢湖监狱服刑。为了做好靳犯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李德兵先后到靳犯的原服刑监狱、居住地、出生地,找靳犯的原管教民警、女友、母亲多方了解靳犯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情况和社会关系,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指导监区、分监区制订严密的控制措施,对预防靳犯脱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xx年春节期间,他通过找罪犯谈话及时了解到某分监区少数罪犯在春节期间变相赌博的情况,及时安排民警进行调查处理,整顿了狱内改造秩序。

20xx年以来,李德兵通过排摸狱情,主持查处罪犯各类违纪事件26起。

杨守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3篇十一

20xx年前,他从安徽省劳改工作警官学校毕业,来到了巢湖之滨的安徽省青山监狱,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20xx年来,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监狱事业,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取得累累硕果。

20xx年来,他运用政策法律和真情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无数个扭曲的灵魂成功蜕变

张xx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用放大镜看,每个罪犯都是大坏蛋;如果用显微镜看,每个罪犯身上都有闪光点。罪犯王某因xx罪被判20xx年,初到青山监狱一分监区接受改造时,面对漫长刑期,他一度失去改造信心,对民警的思想教育无动于衷。针对这样的顽固犯,张xx却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那就是细心、爱心加耐心,善于发现罪犯身上的闪光点。对于王某的转化,张xx同样不例外。他首先从一些日常点滴中寻找王某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了解到王某在其父亲生病住院时,急得两天不吃不喝时,张xx得出结论,王犯身上的闪光点就是孝顺。为此,张xx以此为切入点,主动出击,从矫正其思想入手,一次、两次、三次渐渐该犯与张xx对视的眼神不再像以前那样陌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张xx也从点点滴滴地关心着他、启迪着他、感化着他,从张xx身上,王犯真实地感受到了关爱的魅力。20xx年7月份,该犯在接受劳动改造时,身体不适,张xx发现该犯脸色不对,就带他到监狱病区接受检查,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还是让罪犯到监舍楼里休息,考虑到罪犯家庭困难,第二天张xx又自掏腰包给该犯买了药品今年9月份,该犯母亲生病时,张xx私下里为该犯家庭邮寄了200元。一个月后,家里来信告诉他:监狱寄的钱收到了,母亲的病也大有好转!他激动万分,捧着来信失声痛哭,扑通一声跪倒在张xx面前,指天发毒誓:指导员,您这样待我,我若再不好好改造,就太对不起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xx年年底,该犯已获一次记功、两次表扬。像王犯被成功转化的例子到底都有多少,连张xx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仅仅担任指导员一年多,张xx转化顽危犯就有6名,转化率达到100%。

关心爱护罪犯,就是成功的一半。从警20多年来,在教育转化罪犯的过程中,他始终都能与罪犯进行平等的交流,用真情和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一个个对前途失去希望的囚犯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罪犯乔某听说张指导员患癌症的消息后,掩面而泣,哭着向记者述说张指导员的好。乔某说,刚来监狱服刑时,漫长刑期,加上家庭困难,孩子上学,在休息的时候,从不和其他罪犯交流,常常一个人发呆,性格十分孤僻。20xx年7月份,该犯发现自己下身长了个包,内心十分惊恐,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张xx得知情况后,立即带该犯去医院检查,该犯就咆哮起来:我治不好了,我要死了,不要你们管。张xx耐心细致地给乔某做解释工作:入监的时候,你们都是经过体检的,不会得这种病的。再说了,你不检查怎么知道就是艾滋病呢?乔某冷静的接受了检查,经过检查乔某只是患了普通的性病,为自己在入监前的不检点行为感到懊恼。张xx就带他出去到大型医院去接受正规治疗,看着张指导员在医院忙前忙后,乔某感动不已,泪眼婆娑。考虑到乔某的孩子刚上大学,家庭经济也很困难,张xx就提议分监区破例为其公费治疗,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乔某的病已彻底好了。现在的乔某不仅改造变得积极了,而且还用自己亲身经历帮助教育身边的罪犯。服刑人员李某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主动进行帮教,帮他树立生存的信心;王某经常违规违纪、打架斗殴,他又现身说法讲明利害关系。采访结束时,乔某向记者借了笔和纸,向指导员写了下面的话失足成囚,是人生之不幸,但我觉得我又是幸运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真心关心帮助我的指导员我不知道将来拿什么来回报你如山般厚重的恩情,惟有用自己满腔的虔诚去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也好到医院看看你啊。乔某恳请记者将这封短信能交给张指导员,记者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警20xx年来,培养了他对监狱工作的执着追求,心里时刻装着工作,想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

1998年,青山监狱造纸主业因政策性停产,部分民警对监狱发展前途丧失信心,纷纷申请外调,但张xx依然坚守岗位,他的妻子说,你的老师同学现在很多都已经当了领导,你找他们帮帮忙,把你也调到环境好点的单位吧!张xx安慰妻子说:好单位,我也想去,可是通过走后门拉关系,我做不到,再说了,都想着到好单位,那青山不就完了嘛,我哪也不去,我相信,青山一定能够走出谷底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在监狱副业大队从事生产,还是在中队从事玻璃工艺品加工,或是从事管教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责任心,任劳任怨,为青山监狱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他的辛勤付出和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监狱上下的肯定,20xx年10月,张xx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被提任为一监区一分监区政治指导员。

上任伊始,正赶上一分监区劳动项目转产,分监区押犯人数剧增,其中入监不满一年的罪犯超过75%,教育改造压力巨大。张xx迎难而上,从查证验档、狱情摸排到逐一进行个别教育谈话,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了狱内侦查日汇报制度,为及时做好重危犯的教育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保障。他像卯足劲的发条一样连轴转,硬是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通过努力该分监区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并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原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不期而至,青山监狱唯一出行的道路被大雪阻隔,几成孤岛,青山监狱抗灾形势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一分监区加工的大量羊毛衫成品,因雪冻天气无法运出。张xx放弃休息主动请缨,承担运输任务,并说:我就是用人力抬,也要把运送车辆抬出青山,把成品运到厂家指定的交货地点。20xx年1月30日晚上,张xx和分监区民警带着扫雪工具,在黑夜里,借着雪光,一锨锨的铲。凛冽的寒风无情地吹着,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身上的衣服被融化的雪水淋湿,飘在头上的雪花和头发冻在一起,从裤子到鞋子,袜子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块,即便如此,张xx也只是将裤子上的冰敲碎,继续投入清雪工作,始终不肯下铲雪一线,身上的汗水、雪水、泥水也已分不清了。到凌晨3点多,经过了8个小时的战斗,终于铲出一条十几公里的通道,车辆在他们的护送下缓慢行驶,安全地把成品运送厂家指定的地点。第二天上午,同事们又看到他在分监区忙碌的身影当别人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淡淡的这是我的工作嘛!是那么的掷地有声。

20xx年11月,一分监区分配了2名新录用民警,以缓解警力不足。张xx考虑青年民警离家较远,生活上对他们特别关心,在一些传统节日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平时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总是带他们一起品尝;工作中,他又把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疑惑,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由于两位新民警老家都在外地,未婚妻也不在身边,为了方便他们回家团聚,张xx总是经常替他们值班他在青山监狱工作了20xx年,有18个春节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其中有11个是为同志们替班。一分监区分监区长侯峰松谈起这位老搭档,哽咽地说:老张心里时刻装着的是工作,时常想着的是别人,只要是别人的事,他都放在心上,唯独没有他自己。

长期的劳累,加上生活没有规律,20xx年12月21日,张xx被确诊为淋巴癌,医生要求必须住院治疗。然而张xx却没有住院,而是要求先回单位。妻子汤美霞流着泪水生气地说:你病情这么重了,医生也要求你立即住院治疗,还回单位干什么呀?我不准你回去张xx拉着妻子的手说:现在是年底,分监区特别忙,我回去是要把工作交接了,不能因为我生病而影响分监区的工作呀。12月22日上午,张xx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监狱领导的办公室,汇报了自己的病情和工作交接情况,并请求监狱尽快配备一名指导员接替工作,接着再次来到分监区与并肩战斗的同事们一一握手。而今躺在病床上,他仍十分牵挂分监区工作,向来看他的同事们详细询问工作情况,一一叮嘱对那些思想不稳定的罪犯要加强教育和监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