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一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田业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解冰山,副市长王少青,市政协副主席张文平等出席会议。
会议对53件优秀作品奖、75件入选作品奖、5家文艺工作先进单位、3个优秀组织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
刘继标在讲话中对全市文学艺术事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给予充分肯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获奖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大家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就如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汇集文化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刘继标指出,文艺创作要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所应坚持高扬的旗帜。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崇高使命,自觉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主义和推进“四个全面”发展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之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树立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从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道家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周口元素、充满周口气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通过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人感知周口、了解周口、热爱周口。
刘继标指出,文艺创作要始终坚持引领主导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强化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参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主动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基层生活最前沿,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零距离互动,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观察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愿,体会人民群众的所爱所恨,分享人民群众的所忧所乐,在人民生活实践这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中进行生活积累和艺术提炼,推出更多思想艺术价值高、充满生活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真正实现“艺术家生活沉下去,艺术水准提上来”。
刘继标寄语,文艺工作者要做好服务发展的主力军。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我市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在推动周口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以服务周口发展为己任,把准周口发展脉搏,把艺术创作融入推动周口跨越发展的实践进程,为建设富强周口勠力同心,为建设民主周口笔耕不辍,为建设文明周口忘我创作,为建设和谐周口矢志奋斗,为建设美丽周口热情讴歌,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反映周口的发展进步,反映人民的劳动创造。要做到“德艺双馨”,勇于担当,自觉肩负好引领社会、推动社会、回馈社会的重大责任,争取成为经受历史检验和人民推崇的名家大师,成为引领先进文化和良好风尚的火炬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文联组织要当好娘家人、做好主心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文艺工作氛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周口这片文化富饶的高原上,耸立起一座座文艺高峰。
王田业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二
同志们: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召开第四届、五届岳阳文学艺术奖颁奖大会,表彰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这是岳阳文学艺术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全市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会召开及所有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指导的省文联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自古以来巴陵大地就是一方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情怀温度的土地,山水里流淌的是文化,沉淀的是历史,涵养的是精神。长期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于这片土地、感悟于这片土地、深耕于这片土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双创”原则,创作了《桃花烟雨》《远在江湖》等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曹禺剧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国家级重要奖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擦亮了文艺“岳家军”品牌。各级文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促进文化惠民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借此机会,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发展,总书记从“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高度,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在战略定位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具体作用上,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十分重要的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在价值取向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根本任务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在职业道德建设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在加强党的领导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关注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国,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进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就文艺工作,讲讲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同大家一起讨论。
一、文艺之魂在精神。黑格尔说过:“艺术的本质是精神,它永远高于自然界。”文艺载道,精神为魂。正所谓诗言志、书传神、画表意、歌抒情,精神品格的高低,决定文艺作品的高下。《离骚》《岳阳楼记》等名篇流传千古,正是因为熔铸了“求索”“忧乐”的精神内核,才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隧道,历久弥新。《岳阳楼记》之美,最美在“忧乐”两字,习近平总书记曾六次提到忧乐精神,每一个人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都心潮澎湃,这种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更是岳阳的精神高地。鲁迅先生1925年就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坚定不移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高扬信仰之美、道德之美、崇高之美,确保文艺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站位,扣好文艺生涯的“第一粒扣子”。要站稳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守住文化根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养分和灵感,特别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岳阳“四种精神”弘扬好,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讲,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像毛主席的革命战友陈毅安、“岳阳的刘胡兰”蓝泽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各位艺术家要讲好这些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要树牢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错误文艺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艺创作,唱响主旋律,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二、文艺之脉在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风骨。先秦百家争鸣、盛唐律诗歌行、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每一座文艺的高峰,都孕育于时代的激荡和洗礼之中。当前,我们正躬逢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朝着建设“三区一中心”的目标阔步前进,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聆听时代声音,讴歌时代风貌,引领时代潮流,创作更多具有时代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作品,让文艺创作始终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步。要自觉站在时代高处,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用艺术形式把岳阳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乡村振兴、“守护好一江碧水”、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火热实践描绘好、记录好、展现好,传播岳阳声音,讲好岳阳故事,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岳阳江湖交汇、文化厚重,“一湖两岸”串连起洞庭湖、长江、岳阳楼、君山岛,这都是世界级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品牌。怎么样把岳阳最好最美的地方呈现在580万岳阳老百姓面前,呈现在7000万湖南人面前,甚至呈现在全国、全世界面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市委、市政府正在按照“净、透、绿、美、强”的要求,推进“一湖两岸”规划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最美岸线升级版,希望大家与市委、市政府同心相向,发挥聪明才智,多提好建议、多写好文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三、文艺之根在人民。文艺的源泉在人民,文艺的前途在人民。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只有植根于人民的沃土,才能创造出群众喜爱的作品。纵览中国文学史,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屈原到杜甫,从关汉卿到曹禺,从曹雪芹到鲁迅,凡能写出传世之作的文艺大师,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人民生活的真实体现、人民情感的真情吟唱、人民意愿的真切表达。文艺“岳家军”的许多作家、艺术家,也是长期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创作了大量深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像曹宪成编剧的《桃花烟雨》就是取材湘西十八洞村的战贫脱贫故事,获得了我国戏剧文学最高奖。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孜孜不倦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甘做人民的“小学生”,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让作品多些泥土味,多些百姓情,更接地气,更有生气;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首席评论员”,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现作品价值与群众口碑相统一。我们各项工作包括文艺工作的检验标准之一,就是要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来评判,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曲高和寡,只是少数人的创作,只在少数人中传播,终归是不行的。身处这个火热的时代,文艺家必须拥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既写出精品力作,又善用现代传播手段,让文艺作品走进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才能让作品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文艺之美在品位。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情,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多年来,文艺“岳家军”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如何从作品到精品、从著作到名著、从“高原”到“高峰”还需继续开拓前行,进一步在思想上提炼、艺术上凝炼、创作上锤炼,不断提升作品的品位内涵。要坚持求雅、求新、求真,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坚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兼收并蓄、守正创新,生产更多富于表现力、感染力、吸引力的精神产品,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注重用脚步丈量大地,让思想贴近生活,自觉从一己悲欢中解脱出来,从文人雅士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断创作更多有温度、有热度的作品。
五、文艺之道在操守。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和抱负。一切优秀的文艺家,无不是集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艺术才华于一身。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讲,注重艺德操守,就是坚持人品重于文品、立德先于立言、修为高于作为,争做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灵魂工程师”。千百年来,像范仲淹、苏东坡、文天祥等文坛巨匠,留存的不仅是笔墨下的经典,更重要的是历久弥新的人格光芒。文艺“岳家军”中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要秉承“文以载道、身为世范”的士大夫精神,培养高尚人格,注重修身养性,加强道德修养,永葆文人风骨,实现人品与艺品的统一。特别是要克服浮躁心态和功利思想,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坚守艺术理想,保持创作初心,真正用人格魅力彰显艺术魅力,以道德厚度提升艺术高度。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保障,理顺体制机制,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和有利条件。各级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延伸联系手臂,建设文艺工作者温馨之家;要大力深化改革,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加强与大学、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深度合作,不断焕发文艺事业活力和生命力。
同志们,身处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是历史的馈赠,也是难得的际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锐意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打响文艺“岳家军”的品牌,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三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为荣获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的35名作家隆重颁奖,这是我省文学界的一件喜事、盛事。我谨代表山东省作家协会向荣获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的作家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的全省广大作家表示亲切的慰问!
自首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奖三年来,省作协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中心任务,不断健全完善文学事业体制机制,大力实施文学精品工程,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评奖就是对三年来文学创作的一次检阅。
本届评奖工作自今年4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历时半年之久。整个评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和评奖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程序完整,规则严谨,评奖透明,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次评奖共有来自各市、大企业、济南军区、省直高校等有各关部门单位推荐的,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的177件作品参评,经过初评专家组认真筛选和总评委员会三轮投票表决,共评选出35件获奖作品。其中,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5篇、短篇小说5篇、诗歌(集)5部、散文(集)5部、报告文学3部、儿童文学(集)5部、文学评论(理论)2篇。这35件作品一经向社会公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纵观本届评奖,主要有两大特色和亮点。
一是公开透明。为增强评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本届评奖借鉴了中国作协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办法,即实行大评委制、实名制投票、每轮投票结果向社会公开。在评委构成上,有从北京、省外聘请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有省内高校文学院的教授,有活跃在当今文坛的文学评论家,有具有优异创作成绩的知名作家,有各市文联、作协推荐上来的“地方”评委。评委构成更为多元、合理。初评、总评两个阶段四次投票全部实行评委实名制,并从总评阶段起通过山东作家网向社会公布评委实名投票情况。评委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了哪些作品,在网上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全体评委坚持从作品实际出发,以公正坦荡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学鉴别能力,认真、谨慎地投下自己神圣的每一票,从而保证了获奖作品的文学质量,维护了文学的权威。
二是发现一批有实力的文学新人。通过这次评奖发现,我省文学新人辈出,呈现出强劲的创作势头,获奖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艺术魅力精彩纷呈。此次获奖的作家中既有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作家,又有十几年来一致活跃在文学界的实力派中青年作者,更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文坛新秀,甚至还有在本届评奖之前很少为大家所关注,此次突然跃上文坛的“黑马”。各种文学体裁的获奖作品,题材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非常广阔,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当今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心路历程在不同体裁的获奖作品中,几乎得到了全方位的艺术展现。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些获奖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在场写实,又有浪漫主义的激情抒唱,还有象征主义的深刻寓理;既有古典主义的洁雅优美,又有现代主义的荒诞瑰奇,还有表现主义的拓深创新,更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多元融合的艺术表达。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文学奖项都难免有遗珠之憾,但追求公正和完美的信念,我们将永远坚持。获奖是作家的荣誉,但不是创作的目的。评奖是对创作的激励,但获奖不尽是衡量作品价值的依据和尺度。任何评奖活动和写作实践,都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广大作家应潜心蓄力,力戒浮躁,力争创作出更多经得起时间检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
当前,我省的文学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和黄金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掀开了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文学事业舞台广阔,广大作家大有可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九代会、中国作协八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珍惜大好机遇,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坚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写作,自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致力于文学对社会现实、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关怀与担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奉献给人民。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孔孟之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让我们在建设文化强省的伟大进程中,以更加炽热的感情,更加开阔的视野,不断借鉴、吸纳、使用和调动一切新的题材资源、精神资源、情感资源和语言资源,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开创文学创作新境界,谱写文学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四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在我市文化文明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天我们隆重举行xx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xx代表大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大会指导的上级文联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向全体与会代表和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xx文蕴深、文脉广、文气足,文化是xx这座城市的重要标识。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生动的实践创造凝结成求实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第五次文代会以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秉承优良传统,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放歌,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市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开拓进取,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精品硕果累累,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文艺人才梯队成长,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既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近年来,我们在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育人、以文塑城、以文赋能,着力激发更加鲜明、更有品位、更具风骨的“文化基因”,xx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站在文化文明融合的交汇点上,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文艺在xx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开放的心胸和开阔的视野,推动xx文化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要牢记责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把正确的文艺导向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全过程,融入到文学艺术的各领域。
要坚持作品为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担当。当前,xx已走出“里下河时代”“运河时代”,迈入“长江时代”,未来也将拥抱“大海时代”。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也要为后人留下时代的文化烙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在创造条件、创优环境、创新机制上加大力度,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狠下功夫,努力拿出体现时代特色、代表xx水平的扛鼎之作,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激励人民前进。
要追求德艺双馨。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是我市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也是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必然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做到修身与创作并进、人品与作品齐升,用人格力量赢得人民赞誉和社会尊重。
要加强自身建设。全市文联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管理、运行、服务和激励机制,更好地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把xx文联建设成为覆盖面大、凝聚力强、温暖和谐的文艺工作者之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充分尊重文艺家的创造性劳动,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多为文艺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xx已经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文艺事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一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新xx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五
文字形式的电影剧本实际上是三种情况:
1、电影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编剧完成
2、分镜头剧本:导演完成
3、完成台本:场记记录完成
我们所讲的电影剧本都是指第一种情况,即由编剧完成的剧本。
<>
1、文学剧本式:
特点:可读性强(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电影感弱。
例1、“春天,踩着湿淋淋的步子来到了。”
以上“例1”文学性强,可读性强,充满诗情画意。可是,导演分镜头时,却不得不作以下的工作:
①、删掉许多纯属于文学的、视听语言无法表现的内容。
②、重新用视听语言表现那些可以表现的“诗情画意”。
故这种电影剧本一方面要使导演费较大的精力去分镜头,更重要的是,使编剧在剧本阶段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影思维上。
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剧本作为电影剧本它的艺术质量,同时也会妨碍你的剧本的成活。
2、格里叶式
特点:电影感强
可读性弱
例1、《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开头):
“开始是一阵猝然响起的浪漫、热烈的音乐,这音乐就象我们在某些带有强烈的、激动人心的高潮的影片结尾时所听到的一样(这是一个由木管、铜管和弦乐等等组成的巨大的交响乐团演奏的)。片头字幕是常规的样式:人名等等都是用朴素的字体写成,黑色的字体后面衬着灰色的背景,或者是白色的字体后面衬着灰色的背景;这些名字或者一组一组的名字都镶在方框内,框子按照一种正常的甚至是较为缓慢的节奏,一个接一个在银幕上出现。
这种努力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作为编剧来讲,这样做有以下不利之处:
①、可读性弱,不单指一般人的阅读,主要是指描写太细、太繁琐。以至妨碍了导演、制片人抓住主要情节,主要人物。
②、不利于导演为影片作出他的贡献。电影主要是编剧、导演两个人的事。
这些同样会妨碍剧本的成活
3、日本式
特点:电影感强
可读性强(电影的可读性)
《啊,无声的朋友》编剧:铃木尚之(日本)
1、满洲旷野、夜(1944年)
货物火车在远方行驶。火车头的前灯和车尾乘务员室的尾灯幻影般地移动着。
2、满洲旷野、夜
火车在黑暗中奔驰。
3、满洲旷野、夜
随着尖历的汽笛声,火车头迎面而来。
前灯刺目的光芒。
火车在轰隆轰隆的车轮声中掠过画面。
绵延不绝的黑色货车车皮。
4、同上
一节黑色油漆已经剥蚀的车身,满洲铁路的标志和车号的数目字在星光下隐约泛出白色。
车门微开着,车厢里黑暗无比。
单调的车轮声。
尖锐短促的汽笛声。
单调的车轮声。
5、车厢内
军曹松本在黑暗中点名的声音。
重叠着其他分队长点名的声音。
……
百濑点火抽烟,他的脸在黑暗中显现。
百濑深深吸了一口烟后,把香烟递给旁边的吉成。
吉成的脸在香烟火星中闪现。
香烟在十三个分队队员之间依次轮转。
……
小队长的声音:“哪个在抽烟?不准抽。”
……
松本把香烟在靴上擦熄。
松本:“大家都睡吧。”
民次痛苦地喘着气。
6、上海陆军医院病房,日
民次躺在角落里的床上,呆呆地凝视着屋顶。
……
<>
一个合格的电影剧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可视性强,用画面叙事。
“电影剧本究竟是什么?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悉德.菲尔德
2、画面力求具体,避免过于笼统。
3、努力运用声音元素。
不要过多地寄托于录音、或导演,声音应该体现在剧本阶段。
4、文字清爽、干净。
文字着重表现影片中主要的影像、声音、剪辑的内容,不拖泥带水,不过多文学上的修饰。
5、以场分段,以场景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
6、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转场处理”。
《约会》编剧:石森史郎
①、公园傍晚
……
萤子独自坐在长凳上等待着。她的脸随着列车的汽笛声和列车猛进的隆隆声逐渐扩大到几乎占着整个画面。
②、野外夜
列车向北驶去、透过车窗露出的灯光划着一条水平线。
③、列车车厢过道夜
几个要下车的旅客带着怕冷的表情从车厢里走出来。
……(列车停,一男人上车)
列车开动
男人的脚走进车厢。
④、车厢里夜
男人的脚在通道上走来。
……
7、每段开头注明场号、地点、时间。
如:
22、长安街、晨
23、李芸卧室、晚
8、不用或少用专业电影术语
主要是区分“分镜头本”,“分镜头剧本”让导演去干,其实全是电影思维,“不戴领章、帽徽的解放军”。
上面“转场”的例子是剪辑,我们可再看
③、车厢过道夜
男人的脚走进车厢。
④、车厢里夜
男人的脚在通道上走来。
它停了一下……但又走进来。
脚步又停住了,一个身子沉重地在一个空座位上坐下。脚上的皮鞋尖碰到了对面座位上的一个妇女的栗色皮鞋。
那双女皮鞋避开了男人的皮鞋尖。
在女皮鞋旁边,有一双落后于时代的低跟皮鞋,看上去样式虽然老,却是即坚固又实用。
附近的座位上,传来了笑声。
那边是四个登山打扮的年轻人,围坐着正在打麻将。高兴的欢呼声、悔恨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这边是一个旅行团,占住了车厢的一角——大概都是些农妇……张开嘴可看到黄金或白金的全口假牙,她们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吃个没完。
发着耀眼的闪光的嘴
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的嘴
狼吞虎咽的嘴
一个少年看着出神的脸。
《啊,无声的朋友》
编剧:铃木尚之(日本)
1、满洲旷野、夜(1944年)
货物火车在远方行驶。火车头的前灯和车尾乘务员室的尾灯幻影般地移动着。
(景别、光,【括弧内的内容系引用者所加,提示该段文字中所提供的主要视听内容。】)
2、满洲旷野、夜
火车在黑暗中奔驰。(一个新的机位和景别)
3、满洲旷野、夜
随着尖历的汽笛声,火车头迎面而来。(声音、角度)
前灯刺目的光芒。(光、角度、景别)
火车在轰隆轰隆的车轮声中掠过画面。(景别、角度、声音)
绵延不绝的黑色货车车皮。(镜头的长度)
4、同上
一节黑色油漆已经剥蚀的车身,满洲铁路的标志和车号的数目字在星光下隐约泛出白色。(跟移、景别)
车门微开着,车厢里黑暗无比。(跟移、景别、光)
单调的车轮声。(声音)
尖锐短促的汽笛声。(声音)
单调的车轮声。(声音)
5、车厢内
军曹松本在黑暗中点名的声音。(转场车轮声接点名声、光)
重叠着其他分队长点名的声音。(声音)
……
百濑点火抽烟,他的脸在黑暗中显现。(景别、光)
百濑深深吸了一口烟后,把香烟递给旁边的吉成。(景别)
吉成的脸在香烟火星中闪现。(景别、光)
香烟在十三个分队队员之间依次轮转。(移、光)
……
小队长的声音:“哪个在抽烟?不准抽。”
……
松本把香烟在靴上擦熄。(景别)
松本:“大家都睡吧。”
民次痛苦地喘着气。(景别)
6、上海陆军医院病房,日
民次躺在角落里的床上,呆呆地凝视着屋顶。(转场民次接民次、景别)
……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六
(一)文学剧本的写作格式
文学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础,由剧作者完成,是未来电视剧的框架,对未来电视剧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等作出明确规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况下每集电视剧的长度加上片头片尾播映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写成剧本大约一万五千字到两万字之间,包含的场景多则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则十几个乃至几个场景。也有较长的,如最近播映的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每集长度达九十分钟以上。有些系列短剧,每集长度不过二十多分钟,写成剧本也不过六七千字左右。
在对剧本的要求上,剧作者与导演视角总是有所区别,剧作者往往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剧本有更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导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剧本的情节和结构,讲究视觉效果,其文学色彩在拍摄中往往会被剥离开去,剧作者与导演对剧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两种文学剧本样式,一种偏重文学性,另一种则偏重镜头感。
1、偏重文学性的剧本
特点:
(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阅读的文字读物。
(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3)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内容暗示出来。
[示例一]
19xx年1月的一天,午后。
伦敦,泰唔士河畔,码头上。
冬天的伦敦,细雨中,浓雾渐渐散开,但湿气还是时时扑面而来。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着深灰色长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着礼帽,衣领也都翻立起来。他右手挎着一把长柄雨伞,左手捧着一束鲜花。一旁,站着刘叔和,也是一身御寒的衣着。
一会儿,一辆黑色小车驶近,停下,陈西滢从车窗内探出头来,抬手向徐志摩打了个招呼:“志摩,我先去把车停好。”说完,小车慢慢向停车场驶去。
停好了车,陈西滢向着徐志摩、刘叔和走来。
徐志摩:“来,来,西滢兄!叔和,这位就是陈西滢先生,说好了今天介绍你们见面的。”刘叔和走向陈西滢:“久仰,久仰!志摩早就说了,
您是大名鼎鼎的吴稚老、吴稚晖老先生的外甥!”
陈西滢:“叔和兄的大名,我陈西滢也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相识,十分荣幸。”徐志摩:“好了好了,都那么客气做什么?以后,大家还要互相关照才是。”
刘椒和:“我们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不,这话不对,志摩的家眷一会儿就到,他不算沦落人了,不与我们为伍了!”
2、偏重于镜头的剧本
特点:
(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无可读性。
(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
[示例二]
(1)校园(外日)
俯看,浓郁的树木,古色古香的建筑。
越过大片树林,看见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杨柳依依。
湖畔的长椅上,相依相偎的恋人,埋头读书的学生。
对面,几幢红砖大楼,由远而近。
(2)机房(内日)
齐雪竹坐在电脑前,专注地看着着电脑屏幕。
细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跳动着。
屏幕上出现一行行英文字母。
齐雪竹看着屏幕低声念着。
字幕:齐小姐:我们已于4月16日收到您寄的电子邮件,您在信中回绝了我校给您提供的入学机会及奖学金,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祝您好运……
齐雪竹呆呆地看着屏幕,抬起双手,插进自己头发里,摇着头,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语:天啦,这到底怎么回事……
声音越来越大,在大楼里回响。
(3)教室(内日)
萧锋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在我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包含了中国人全部的道德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别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说……
呼机的响声。萧锋住口,皱着眉头往下看着。
台下,学生们回头看着,目光集中一个学生身上。
学生满脸通红,低头把呼机关上。
萧锋淡然一笑:譬如说,假如你是个老师,此刻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是你,那你肯定不希望听到这种声音。
教室里又响起了呼机声。
萧锋停住嘴,皱起眉头,看着底下的学生:谁的呼机?肯不能关掉?
学生相互看着,有人摸出呼机来看着。
萧锋神色严厉:把呼机都给我关掉!
有学生笑着:老师,是您的呼机!
萧锋伸手往腰间一摸,把呼机拿出来看了看,尴尬地笑了笑:哦,对不起!
学生们看着萧锋,哄笑。
(3)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作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风在尖声呼啸,宛如鬼啸。远景。小男孩匹普沿着河口岸边跑来,他沿着弯曲的小道跑向摄影机,摄影机用跟摇镜头拍摄。小道旁边竖着一个把犯人尸体示众的绞架,匹普经过绞架时抬头看了一眼。渐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着一束冬青枝,爬过倒塌的石墙。当他从墓地和老坟旁边走过时,摄影机跟着他摇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块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摄影机继续摇拍——现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坟前,风还在呼啸。匹普拔掉一棵凋谢的蔷薇丢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后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坟顶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树枝的折裂声。
(二)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
亦称导演剧本或导演台本,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将电视剧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的一种剧本。
导演对文学剧本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将未来电视剧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诉诸文字,就成为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项目。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电视剧全面设计和构思的篮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它有利于保证摄制工作的计划性。
我们把[示例二]改写成分镜头剧本,从中体验一下两种剧本的不同差异,也可看出编剧与导演不同的视角。
(三)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被称为镜头纪录本。是在整部影片拍完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任务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纪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英尺数。它的格式与分镜头剧本基本相同,但对场景只作简略提示。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七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i: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ii: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n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ng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rangle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angle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le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eangle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oulderangle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shot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t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hot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一个全长电影剧本大概有120页。一个两个小时的电影大概是110页到120页之间,共有7场。一个90分钟的电影大概90页,也是7场。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八
尊敬的单位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艺术院的学生。我特别衷爱艺术,希望从每天的设计中寻找现实生活的每个精彩瞬间。也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找一个能展现自己实力的人生舞台。
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系统掌握戏剧、戏曲导演、电影、电视剧导演和表演、戏剧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谙透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我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很好地独立开展工作,并与其他人协手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均取得较突出的成绩。我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敬业是我的人生信条,年轻、可塑性强是我的资本。我将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迎接挑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本人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之!如果一个人能够踏实做人做事,那么他的世界就是灿烂的。我坚信这一点并不断完善自己。
在即将进入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一种被别人需要的一种状态,至于做什么,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
在获知贵公司正为积极谋求发展招贤纳才。我真诚的渴望能加入贵公司,为贵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我的才智。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九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思维;高职教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艺术导论》一书指出,狭义的艺术是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而“设计”,顾名思义应该是“设想”与“计划”,是指将某种设想用计划执行出来,如此说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位设计大师,他设了许多妙计。不过诸葛亮的设计用行为表达,我们的艺术设计用形象表现,其中之道是相通的。事实上,许多领域中的事理都同艺术设计有相通性,愈多认识这种相通性,设计思考就愈加开阔和有活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基础性强的课程经改革后,更强调应用性。但固本守源,高职教育不能因为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而轻视基础性和思想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将从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教学中的缺失及重要性,从而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设计服务于生活,而艺术设计将艺术的美感融合在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中,使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备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简单的物质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对审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目标”和“发想”,有艺术设计思维的指导和引导,才能将设计在实践中上升到艺术高度,使艺术设计作品散发艺术的魅力,令享受设计作品的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1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如果把设计比作一个生命的话,艺术设计思维便是设计的灵魂。人类没有灵魂便如行尸走肉,设计没有灵魂便毫无生气和特色。一个奋战在新闻前线多年的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的底蕴,新闻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设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就如文学和新闻的关系。只懂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消息撰写尚可胜任,但是如果没有文学的底蕴,在深挖新闻的深度和新闻背后的时候便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采写的新闻稿件便没有深度和高度。设计思维之与设计也是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以表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更以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精髓与核心,如果一个设计作品不具备巧妙的创意思维,则会缺乏一种持久的发人深思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感召力,难以激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的关键。
1.2艺术设计思维是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有: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对艺术设计有正确的理解,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设计的结果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也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正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设计,我国的艺术设计处在一个由简单模仿到独立设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承载引领中华民族设计界走向世界的步伐,开创世界先河上中国的艺术设计天地。在高职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一名机械的设计工人,而应该是具备高素养和高水准的优秀设计师。
1.3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设计师顾群业在接受访谈中说道:“我认为文化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我们做设计,经常需要挖掘区域文化,找别人还不熟悉的文化。为什么国外的纪念品买回来大家会觉得比较新奇?因为你没见过。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创造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当然我以前说过,真正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师就会挖掘一些你还没见过的东西。走向一名成功设计师的道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顾群业谈到设计,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艺术灵感,然后再将这种灵感转化成作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然后用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高职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灵感、设计思维对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并将这些运用到设计学习和实践中。
<>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但真正因为热爱艺术,热爱设计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并不占多数。从高中走向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明确。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胡乱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成绩不如人意,想走捷径,通过选择艺术专业课以较低分数迈入高校大门。这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选择的错位和盲目,往往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缺失严重,因此,造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基于此理论,目前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设计技术,而忽视了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教育,学生也倾向于学习一些设计技术和手法,对于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薄弱,既没有必要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艺术设计构思相脱节现象严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以及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设计师数量不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的特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既要拓宽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更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式不同,但具有相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技能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占据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投入的设施和师资,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高职教学要重视基础课程,为设计思维培养奠定全面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学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意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这样,在高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学、经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将这些学科融入到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对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启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
3.2高职教学应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包含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一个设计师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念和审美观念,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传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汲取精华学到新知。专业技能是设计的实际制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等,是设计师技能的最直观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3.3高职教学应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出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加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2)要切实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加大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3)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注入参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项目实战法、教育实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4)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尽快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要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逐渐多元的今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它逐渐脱离物质的层面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需求。因此,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比以前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重视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适应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设计概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2012(13).
[4]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6(69).
[5]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2009(88).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
浅谈比较文学与对话思想
摘要: 比较文学是一门不断建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不论是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研究,还是其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都具有显著的对话性,
因此研究比较文学必须持有一种对话的思想,只有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思想的指导,它才能不断发展、迅速前进。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对话性 对话思想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对全人类的一大贡献,在“哲学―美学”中,巴赫金提出了对话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超视”与“外位性”,并阐明了“我”与“他者”的关系和主体建构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唯一而不可替代的,并有着“他者”所没有的“超视”,这决定了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依赖“他者”而存在,但任何一个个体相对于“他者”都必须保持“外位性”,不能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否则这个个体与“他者”之间的互补优势就会消失,从而丧失个体主体建构或者说主体发展的机会。
对话理论适合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指导它前进的一个理论基础。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其实质是不同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对话,是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精神产品的和谐相处。
笔者认为比较文学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对话精神,不论是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研究,还是其跨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都具有显著的对话性,
失去对话性,比较文学就几乎失去了其发展的可能,也就失去了其内在的意义,因此比较文学离不开对话的思想,我们研究比较文学时需要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思想。
亨利・雷马克(henry remak)曾说过:“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一国文学”和“别国文学”之间是互为“他者”的关系,都具有各自的“超视”。
每一学科或者说比较文学所研究的每一个对象,它们的存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特定的、唯一而不可取代的。
一个研究对象总有着其他研究对象所无法取代的视角,总有着其他研究对象所了解不到、掌握不到的东西――“超视”。
没有“超视”,就没有了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之间对话形成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其研究对象之间的互补优势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比较文学存在理由的消失。
以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为例,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和英国相比,在这五千多年里,人们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所受的思想教育也不同,特别是中国人民长期所信奉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些造就了中国文学在内容、形式、主题、思想的诸多方面的特定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而英国,这个曾经是世界上顶尖的“日不落帝国”也是如此,英国文学在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也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性。
正是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各自的独特性,它们才彼此都拥有对方所没有的视野,必须相互依存。
“超视”使它们之间的对话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比较文学的研究必须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跳出原来各种文学理念封闭、保守的怪圈。
巴赫金认为,任何个体要建构自我,就必须树立一个“他者”,离开“他者”,自我的主体就无法建构,存在便成了虚无。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如此,一国文学总是有着他国文学所没有的观察世界的视角,任何国家的文学想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就必须把他国文学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他者,离开了这个“他者”,哪一方都不可能看到另一方的“超视”来建构自我,从而使自我主体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所以说每一国的文学、每一民族的文学,都不能脱离他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学而独立存在。
除此之外,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其他领域也是一样,要进行自我建构,就必须有自我之外的“他者”存在。
这是因为比较文学所研究的领域,像文学与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宗教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特点和内容,它们的具体视野是不相吻合的,必须进行对话来相互学习。
但这并不意味着比较文学的所有研究对象或领域最终要相互替代或重合,从而融为一体,因为每一个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研究对象要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外位性”,没有了“外位性”,也就失去了“超视”,比较文学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文学、哪一个学科领域都没有对他国文学或其它学科领域进行同化或控制的权利。
因而在研究比较文学时,每一个研究对象都应该树立一个“他者”,承认他国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外位性和主体性,采取对话的方式,以平等的、互助的原则和他国文学、其他学科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自我”。
我们在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必须赋予它开放性、平等性。
不论是哪个作家,哪部作品,还是哪个文学流派;不论是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还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比较文学中,它们都是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主―客”关系。
没有哪个作家优于哪个作家,哪个流派优于哪个流派,它们都处于平等的关系中。
人们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而不在于文化掠夺和压制。
可见,我们需要把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这种“主―主”关系正是比较文学的各研究对象之间进行对话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对话是带有创造性的对话,没有创造性的对话是独白。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对话性的学科,需要通过对话来不断地创新。
这里所谈的创新,不仅是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其所研究对象之间通过对话而进行的创新。
对话不仅为比较文学和它所研究的领域注入了生命的血液,更为它们建构了生命支撑的骨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因此,比较文学学者们要有对话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为比较文学的各个研究对象创造对话的土壤和环境,这就要求学者们“在交往中抱着一种倾听他人、准备改变自己的开放心态以及不放弃与他人的差异和外位性的自信心态”。
要进行对话,就必须遵循对话的原则。
“巴赫金所提示的本真的对话不包含权力私欲的杂念,而只寻求‘平等’、‘对等’、‘共存’,从而保留整体的杂多和众声喧嚣,它不以征服和消灭他者为目的”,“对话的态度表现于对话的主体与自我也把他者当作主体来看待,并设身处地去理解另一个自我,然后在‘我们’的集合中寻求‘共在’的生存。
这种对话的态度在主体看待问题的前提上不是把主体自己看成是自足的,而是把主体当作一种‘匮乏’来看,并且每一个主体也均是一种匮乏,这样他们就得相互扶持,在相互之间寻求补充”。
因此,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时,应当持以完全平等的对话态度并遵循互惠性的原则。
目前是一个以横向开拓为特点的文化转型时期,不论研究什么,都把眼光投向整个世界,注意世界各民族文学、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彼此联系和互相影响。
通过与别国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对话,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提高对外国文学和其他学科的认识与了解,并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为我们服务。
各民族文学、各学科领域的对话交流,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已成为任何一个民族文学或学科领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要持以对话的思想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我们思想的指导,使比较文学和它所研究的对象在新的世纪里通过与“他者”的平等对话得到更大的发展。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一
<>:
在欧美比较文学出现危机之时,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却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很多高校建立比较文学教研室,并经常召开比较文学学术讨论会。虽然学者们对比较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但比较文学的危机之争依然存在,甚至在教学方面也出现了空壳的现象。中国的比较文学欲摆脱危机应从高校入手,致力于培养比较文学专业人才。
<>:
比较文学;危机;策略;专业性
从美国学者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大会上提出比较文学的危机到现在,比较文学是否存在危机仍然是我国比较文学学者争论的热点,比较文学起源于法国,主要代表人是巴登斯贝格、梵第根、伽列和基亚等。之后,美国将其发展壮大,从局限的渊源学研究、形象学研究扩散到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其代表人物有韦勒克、雷马克和奥尔德里奇等。后来,我国学者提出了“双向阐释法”“异同比较法”“模子寻根法”等具有我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但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比较文学学者不应该拾人牙慧,应致力于寻找解决比较文学危机的新方法,以发展壮大我国的比较文学。
<>
艾金伯勒在其著名的带有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中,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及其争论做了一个回顾,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的观点,主张把各民族文学看作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看作相互依赖的整体,以世界文学的总体观点看待各民族文学及其相互关系;把比较文学看作是能促进人们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团结进步的事业”。
以一种开阔的研究胸怀,拓展和丰富了比较文学跨越性的范围,设想了理想的比较文学前景。并指出了比较文学中存在着狭隘的地方主义、沙文主义、政治干扰等问题,进而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的观点,批评了法国学派忽视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文学的内在规律的倾向,进而对美国与法国学派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勾勒出更为广阔和更注意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的研究规划。艾金伯勒在危机的呼喊中提出了理想比较文学的愿景,为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此外,美国学者勃洛克的论文《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可看作美国学派对论战所作的总结,一方面他肯定了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所做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局限性:机械的研究影响和渊源、事实关系及文学作品之间所谓有决定性的因果关系使得比较文学在方法和方法论见解方面变成了一潭死水,致使比较文学无法从当代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性的冲动中得到裨益,从而使比较文学危机不断。比较文学的研究应该同时应用分析方法和关系方法从文本出发。勃洛克认为,危机不等于灾难,我们应该意识到危机,甚至自愿接受这一危机,从而产生一种创造的努力。在他看来“当前比较文学需要更多的是伟大的榜样,而不是抽象的方法论公式。灵活性、努力的多样性,甚至彻底的主观性都是不可缺的条件”。比较文学定义的纷争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比较文学很广泛,不应该用一个明确的定义给它设限。当前比较文学应对危机的策略不应该在理论上兜圈子,而是应该付出行动,创作出优秀的实践上而非仅仅是理论上的作品,从而给广大的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去研究比较文学。巴登斯贝格曾设想能通过发展比较文学来“为新的人文主义做准备”,比较文学对研究者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研究者具备聪明的头脑、机智的态度,并拥有博大的胸怀及博学的知识,它最终会将人们引向团结、同情与爱。
不少学者提出:中国比较文学应加强学科基本理论建设,争取成为比较文学继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后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中国学派。纵观国内:中国比较文学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复兴以来,一直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各大高校招收比较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增长,而在本科开设比较文学课程的大学更是不断增加,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在日益壮大,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也成为国内一级学会之一。此外,比较文学研究的实绩也日益丰富。目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经费日渐充实,建制不断拓展,学生就业前景也很好。由此看来,“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成就在法国,第二阶段主要成就在美国,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将以东西方比较文学的勃兴和理论向文学实践的复归为主要特征,那么,它的主要成就会不会在中国呢?”乐黛云教授关于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代表”将是中国比较文学的说法,或许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宣称自己就是中国学派,有学者的著述也阐明了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张隆溪先生曾指出,“学派往往只是一种历史的总结,一般都是文学史家在后来追认的,哪一个学派都不能靠自我标榜就可以建立,也不会因为自己宣布成立了学派就能获得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强调:“一个学派的确立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自己的代表性经典并因此形成了某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承认。”要想获得学术界认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应该拿出高水平,写出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来,以实现所谓的中国学派。我们必须先发展完善比较文学,而后再建立一个学派。若想壮大中国比较文学,当务之急应从学校、教师、学生入手,以改善教学方式为主,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同样,培养比较文学的后继者是壮大比较文学的重中之重。
黎皓智教授说过,“比较文学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自我更新的周期很快。欲想改变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滞后状态,应该寄希望于青年学子。青年人的思维最活跃,如刘勰在30多岁写成了《文心雕龙》,王国维30岁出头完成了《人间词话》,鲁迅在26岁时写成《摩罗诗力说》”。王向远教授认为:“中国比较文学以其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视野,超越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那样的学派局限,以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化视阈与文学研究融合,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融合的方式,形成了‘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形态与特色,也使世界比较文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6]比较文学应主张多中心、多视角来看待问题,提倡各种理论主张和视域的融合,以此来开拓思维空间。因此,各大高校应从自身的中国文化教养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切实思考,脚踏实地来从事研究的精神,而不是去堕入空洞的“学派”概念之中,用死板的定义禁锢发散的思维。
<>
王向远教授曾在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提出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充实与更新;李伟昉教授提出了比较文学教材内容的改革与更新;王鹏教授提出了国内比较文学教材中存在的逻辑问题。学术研究需要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通过在学术研讨会上的交流,老师们可以发现问题,更新授课内容与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比较文学,进而促进比较文学更好地发展。若想壮大比较文学还应当从高校入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作为一门学问学科出现。“在1929年到1931年之间,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新批评派的大师瑞恰慈(ivorarm>
有的比较文学的教授们让学生阅读哲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等各种学科,比较文学界“最热烈的讨论是理论,而不是文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自然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究竟该比什么,怎么比”。比较思维的理念、跨民族、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被人文社会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者所共同使用,其理念与方法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文与社会学科中不同专业领域的共享资源。国内各高校纷纷成立比较文学专业,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学校却是打着比较文学专业的旗号设立“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东方文学与文化”“西方文学与文化”等,如果是沿着这样“文化化”的路子,那么,这个学科或许真的就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比较文学可以休矣。更有甚者,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大量无关文学的专业,把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变成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分析理论、女性主义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正如苏源熙所言:“比较文学并非是自己历史上的主人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并不是要我们否定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是否应该强调文学的中心性,立足于文学;对于本科生是否更应该讲授比较文学的实例专题,而不是在理论上不停地绕圈子,本科时基础打得不牢,研究生阶段又如何更好地掌握比较文学这个“高级研究”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上的检验,一直围着理论兜圈子,又如何检验理论是否适合呢?比较文学的老师肩负重任,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比较文学学生,首先,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巴斯奈特很早就注意到,“大多数人一开始做的并不是比较文学,然而他们最终都从不同的起点,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旅行到比较文学”中来,中国比较文学界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心理学,甚至神学等领域的老师成为了比较文学专业的老师,这样各有侧重点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未必是真正的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只是打着比较文学的旗号从事着别的领域,这样肯定会使比较文学慢慢退出自己的领域,造成无所不包的泛文化现象。比较文学研究为不同领域工作的人文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比较文学的危机”确实是“危”和“机”并存,应该抓住“机”,拣选专业出身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精神,使学生成为比较文学专业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知道分子”,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学生们的胆识与灵活性,在人文科学研究这种主观性很强的“软性”学科中,拥有彻底的主观性,并敢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这将有益于创作出比较文学界的佳作。
[<>
[1]艾金伯勒。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划[a]。干永昌,等。比较文学译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21.
[2]勃洛克。施康强,译。比较文学的新动向[a]。干永昌,等。比较文学译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16.
[3]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序[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6.
[4]张隆溪。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j]。读书,1981(10):132-138.
[5]黎皓智。比较文学的学理基础与学科建设[j]。南昌大学学报,2004,35(3):96-109.
[6]王向远。“跨文化诗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3):53-59.
[7]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1986,12(2):195-211.
[8]梁建东。比较文学的轻与重——与张隆溪先生谈比较文学的发展[j]。中国比较文学,2011(1):64-71.
[9]侯春林。试论比较文学的学派纷争[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3):57-68.
[10]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体系初探[j]。中国比较文学,1995,(1):18-40.
[11]马晓华。“拿来”与“重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6(6):68-78.
[12]王峰。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兼论第四种比较文学观[j]。天津社会科学,2006(1):110-115.
[13]bernheimer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m]。baltimore:the johns hop 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1-2.
[14]saussy ite cadavers stiched from fresh night mares: of memes,hives,and self -parative literaturein an age of globalizaion[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6:157-159.
[15]basnett literature:acriticalintro-duction[m]。london:wiley-blackwell,1993:1.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二
<>: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是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选择比较对象,再让学生根据文章特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确定比较点,最后明确比较点的异同,并深入探究其原因。
<>:
比较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中生所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有限,对国外文化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不深,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难免存在诸多困难。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作家作品相对熟悉。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品比较研究,在比较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比较对象。学生在确定比较对象前,要阅读比较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学习的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选择比较对象。而选择比较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二者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很多学生关注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的故事情节,认为《孔雀东南飞》《梁祝》与其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体裁各异,但故事情节相似,都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爱情和家长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因而将这两部作品选为比较对象。这是比较常规的选择,比较研究难度不大,教师要予以肯定。
然而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尽相同,对文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可能会有比较新奇的想法。只要学生选择的作品和《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西厢记》《牡丹亭》和《罗》同属戏剧体裁,虽然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更有利于解读莎翁此剧。这样的选题偏难,选择的学生可能比较少,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予以支持,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比较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及时提点,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比较对象。对于一些阅读面较窄,无法独立选择比较对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对此剧感触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从而确定比较对象。
<>
当学生确定了比较对象,就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同一比较对象的学生可以分一组,但如果人数过多,可适当调整,既要保证每个学生在组内讨论时都有机会发言,还要考虑到每组实力尽量均衡。在选择比较点的时候,学生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也可以涉及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罗》和《孔雀东南飞》情节相似,但前者结局比较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后者带有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场悲剧的产生和封建文化、封建家长阻挠有密切关系,但前者是新旧两种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而后者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下的婆媳矛盾;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经历,但由于性格不同,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两部作品人物形象也有差异。因而情节设置、悲剧成因、人物形象都可以被学生选为对比点。又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1550—1616)和《罗》的作者莎士比亚(1565—1616)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都致力于赞美至深真情,表现人之情感与生俱来而不可压抑的真理。重‘情’主‘人’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哲学基调”。
鉴于两人诸多的相似性,可将其选为比较点,以此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比较点,并认真比较,得出结论。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比较两部作品时要注意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比较只是帮助我们学习外国文学的方法,学习的重点不能偏离在中国文学作品上。
<>
比较研究并非两部作品简单的“拉郎配”,学生不仅要找出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探究其成因。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或者比较能体现作品特色的比较点,学生要多加关注。比如《罗》课本中所选部分的语言独具一格应该成为比较学习的重点。学生甚至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部作品,而将其和中国文学的语言特点做以比较。《罗》整体语言风格是纯美诗化的,选段大部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沿用了十四行诗的特点,每一段对话,都像一首独立的短诗。这种对话体式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对歌类似,比如刘三姐和阿牛对唱山歌彼此传情。然而中国的对歌有相对固定的形式,每一节只改换少量句子,而《罗》中对话形式更为自由。《罗》语言在修辞上最大的特点是取譬自然,比如将朱丽叶比作太阳,将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星星。这一语言现象在中国古老的《诗经》就有所体现,比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此后历朝历代的作品中“取譬自然”的语言现象也数不胜数。比如《庄子》中藐姑射山上的神女“肌若冰雪”,又如《长恨歌》中杨玉环“芙蓉如面,柳如眉”,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然而如果深入比较就会发现《罗》和中国文学作品虽然选择的喻体都是自然界的东西,但略有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选择的喻体更贴近生活,而《罗》中喻体多偏于神圣。初读《罗》,很多学生会注意到文中的人物语言比较大胆直白,而中国文学的人物语言则相对内敛保守。可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并举《上邪》为例进行反驳。学生观点产生分歧,引导他们把研究推向深入。当更多的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参与讨论就会发现,宋代以前中国文学中的人物语言相对比较大胆直白,而宋代以后由于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物语言转向含蓄。但不同体裁的作品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不同,比如诗歌散文属于正统文学,语言就相对典雅,而词、小说、戏曲属于平民文学,受宋明理学影响不深,依然有大量作品的人物语言相对直白大胆,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有过大胆告白:“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比较文学是学习外国文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然而这种方法对高中学生而言难度略大,且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前提下,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佩英,彭娅。《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5):101-103.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三
摘要:毛姆的许多作品里都刻画了民国时期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毛姆虽然游历过中国,并且是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中国,但是由于文化的“异质”性,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其实已经是发生“变异”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存在着许多的误读和想象。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角度,将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差异性”。
关键词:毛姆;民国时期;小说;中国人;变异学
一、引言
毛姆是20世纪英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著作颇丰,无论是小说、剧本、随笔、游记还是回忆录,都广受好评。毛姆一生爱好旅行,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毛姆于1920年前往中国游历,并把能激起他兴致的人和地方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而这50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就形成了游记《在中国屏风上》(onachinesescreen,1922),在其中毛姆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优美犀利的文笔,描述了他在中国游历时见到的古老而神秘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另外,涉及到中国或是以中国为背景的还有作品《面纱》、《刀锋》以及《苏伊士以东》。毛姆用文字为英国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对于毛姆笔下民国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普遍的研究观点认为“毛姆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还停留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停留在中国的汉唐时期……在毛姆的心目中,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观点充斥其心中……更多表现的是傲慢与偏见、鄙夷和不屑”。[1]还有一些学者用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来解读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因此难免在批判中偏向了民族情绪的发泄和自我辩护,而失去了客观公正的立场。本文将基于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范畴,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和文化误读的角度来对毛姆笔下民国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能获得一些新的成果。
二、比较文学的变异学问题
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在于同源中的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2]31“而文化过滤带来一个更为明显的文学变异现象就是文学的误读,即由于文化模式的不同造成文学现象在跨越文化圈时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过滤背景下的文学误读”。[3]50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3]25巴柔也清楚地阐释了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他认为“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并不是现实简单的复制物,它是按照注视者的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序而重构、重写的,这些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式都先存于形象。”[4]这种形象既然是一个“社会集体的想象物”,是按照注视者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序重构的,那么发生变异就成为必然了。在创造性想象和变异理论的视角下,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这一“他者形象”,“不是再现而是主观与客观、情感与思想混合而成的产物,生产或制作这一偏离了客观存在的他者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方法或注视方完全以自我的文化观念模式对他者的历史文化现实进行变异的过程。”[2]123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他者(other)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一种存在论上的逻辑辨识,而后转隐为一种更深的神学指认和伦理学。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他者”,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他存在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游记、回忆录等各种文字材料中,像异国形象、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这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研究的范畴。[2]127因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异质文化相遇时,“毛姆对中国的关照,用的是两种眼睛:一是‘感官的眼睛’;一是‘心灵的眼睛’。前者代表的是真实而客观的逻辑,后者反映的是联想与主观的法则。”[5]因此,虽然毛姆极力用“感官的眼睛”来“注视”中国,但是毛姆在书写时,势必受到“心灵的眼睛”的影响,毛姆笔下的中国与中国人形象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异,甚至误读。
三、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
1、中国人的形象变化
小说《人生的枷锁》创作于1915年,毛姆还未开始中国之行,此时毛姆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大多基于想象与虚构,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葛桂录先生就对此做了精彩的总结:“回顾西方人表述中国的历史,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多为赞美、倾慕的态度,18世纪中后期随着欧哲启蒙运动的高潮,西方现代性的确立,西方世界的中国形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十九世纪中期,西方的中国形象基本成型。它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的混合存在。中国既是‘黄’的代表,一种让人鄙夷、唾弃,反证西方优越性的异己存在;又是‘祸’的代表,一种压迫、威胁西方秩序,使人恐惧的客观存在”。[6]《人生的枷锁》里的中国人宋先生的形象,就经历了这样一个由好到坏的转变过程。起初,虽然宋先生长着一副异于西方人的形象“黄黄的脸”。但是在他身边的那些西方朋友眼里,他“总是笑眯眯的,为人和善,举止优雅”。[7]94东西方文明在没有冒犯对方利益的情况下,安然相处。但是,当宋先生和法国小姐凯西莉的恋情曝光后,这群西方人震惊了,在房东太太的眼里,“要不是姓宋的,事情本不会这么糟嘛,黄皮肤、塌鼻梁、一对小小的猪眼睛,这才是使人惶恐不安的症结所在。想到那副尊容,就让人恶心。”[7]130此时,西方人就带着种族优越感来看待中国人,因为他们觉得东方人宋先生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威胁到了他们高贵的西方血统的单纯性,使他们感到困惑和心神不宁。这也就形成了宋先生形象的前后巨大反差。在这个时期,毛姆就是以“心灵的眼睛”来注视“中国人”。在小说的结尾,宋、西二人的恋情并未以分手结束,毛姆安排了宋、西二人私奔。这说明了毛姆虽然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对中国人的看法也还是持保留态度,这也是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新的尝试。而在1919年底到1920年3月,在中国游历了四个月后,毛姆创作了长篇小说《面纱》和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此时,正处于一战前后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显露。早年的学医生涯,使毛姆能够冷静客观地体察中国,对现实中国的书写也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在《面纱》里,毛姆就借凯蒂之口,表明了他对中国的认知态度的转变。“以前,凯蒂听到别人讲起中国人时,总是说他们腐败、肮脏,坏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现在凯蒂觉得以前听到的话得重新思考了。沃丁顿的话宛如帷幕的一角掀起了片刻,凯蒂从这儿窥探到一个色彩丰富、含义深刻的世界,这是他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8]在《在中国屏风上》,毛姆用“感官的眼睛”描画了贪婪的老派官员、新式的学者和旧派的文人,还以浓墨重彩刻画了中国普通劳苦大众的形象。在《驮兽》里,对于中国苦力的描写“不论心跳有多快,疮疤有多么疼,也不论是大雨瓢泼还是骄阳似火,他们都在永远地走着,从早到晚,一年到头,从孩童走到垂暮。你会看到那些年老的苦力,瘦的皮包骨头,干瘪的皮肤垂了下来,他们枯瘦的脸上布满皱纹,像猿猴一样,而稀疏的头发早已斑白;他们挑着重担一路跌跌撞撞,直到走进坟墓才能休息。”[9]50再如《江中号子》里关于纤夫的描写:“那些纤夫拼尽全力,好像着魔一样,深深地弯着腰,有时气力用至极限,他们甚至四肢爬行,像荒野里的野兽。”[9]90这些文字都饱含了毛姆对中国劳苦大众吃苦耐劳精神的钦佩和深切的同情。“在中国驮负重担的不是牲畜,而是活生生的人啊!”[9]50“他们的劳苦让你心中觉得沉重,你充满怜悯之情却又爱莫能助。”“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9]50-51“这声音几乎不是人发出的,那是灵魂在无边苦海中有节奏的呼号,它的最后一个音符是人性最沉痛的啜泣。生活实在是太艰难、太残酷了,这是他们最后的绝望的抗议。这就是江中号子。”[9]91但是无论怎样,毛姆依旧是以“他者”的眼光来“注视”中国,他身上所浸润的西方文化传统对中国形象的界定,以及作为“异质文化”的中国文化,毛姆在书写中国时对有些中国文化还是产生了不正确的理解。毛姆同情中国的“苦力”,因为这些重活在西方的工业社会都是由机器或是由牲畜来完成的,毛姆自然能够理解从事这种体力活的艰辛。但是毛姆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当时中国下层民众生活的困苦。毛姆在感叹苦力劳动的艰辛时,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的全部衣服仅仅是一件短褂子和一条裤子,而如果这套衣服开始穿的时候还是整洁完好的,在它破了需要补的时候,他却从不考虑找块颜色相同的布料。”[9]49当时的中国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底层人民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们日夜劳作,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衣不蔽体,遇到灾荒年,卖儿鬻女是常事。这样又如何还有闲钱去买相同颜色的合适的布料来给破衣服打补丁呢?毛姆只是“眼观”中国苦力的艰辛劳作,并未与之进行更进一步的言语沟通。也因为中国人民的忍耐知足而不抱怨,林语堂先生把“忍耐”归为中国人“三大恶劣而重要的德行”[10]39之一。并且认为“忍耐的特性为民族谋适合环境之结果,那里人口稠密,经济压迫使人民无盘旋之余地。”[10]40处于“异质”文化中的毛姆自然是无法理解中国人的“隐忍”。毛姆虽然童年失去父母的庇护,寄养在伯父家,但依旧是衣食无忧,所以他根据自己文化的接受程序,想当然地认为那些苦力穿着五颜六色补丁的衣服,或是缺乏审美的情趣。
2、鸦片的书写
鸦片是中国近现代社会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对于近代中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鸦片吸食的泛滥造成了近代国民的孱弱和病态,构成了近代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亲身游历过中国的毛姆,自然在其作品里也有对中国民众吸食鸦片的记录和书写。《面纱》里,“抽大烟,但是有节制,抽得不凶”[11]171的神秘优雅的满洲格格,甚至毛姆还借韦丁顿之口说出了鸦片的神奇作用,“有的人从鸦片里寻求这个道,有的人从上帝那里寻求道,有的人投奔了威士忌。……”[11]174在《鸦片烟馆》里,毛姆把中国的“鸦片休闲文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他领我进入一间干净明亮的房间,它被分成许多小的隔间,垫高的地板上面铺着干净的地毯,形成一个简便的铺位。其中一个铺位上有一位年长的绅士,头发灰白,手十分秀气;他在安静地读着报纸,长长的烟枪放在一边。另一个铺上躺着两个苦力,他们把烟枪放在中间轮流享受。他们都是年轻人,显得精神饱满;他们对我露出友好的微笑,其中一个还请我抽上一口。在第三个铺位上,四个男子正盘坐在棋盘四周下棋。不远处有个男子在逗弄一个婴儿……”[9]35毛姆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地方真令人愉快,像家里一样,舒适而温馨。它令我想起柏林那些我最喜欢的小酒馆,每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常在哪里享受安逸的时光。”[9]35-36毛姆认为,他曾经在小说中读到过的关于中国人吸食大烟的情景:“……房间低矮又污浊……一个留着长辫的中国人踱着步,冷漠而阴郁,在破旧的床铺上,躺着几个大烟的受害者,精神麻木,他们中不时有人发出癫狂的胡言乱语。还有个颇具戏剧性的场面,某个可怜的家伙付不起钱以满足他的烟瘾,就向恶毒的老板再三乞求,希望能抽一口以缓解自己极度的痛苦。”[9]35简直是太离奇了。“虚构总是比事实更离奇。”[9]36中国民众吸食鸦片,在毛姆笔下变异为了一种高雅的“鸦片休闲文化”。而当时在英国国内,大部分作家都把鸦片看作是能给英国带来经济价值的贸易,把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当作是对中国人的惩罚。由于这种文化的“异质性”,也由于旅行时间的仓促,毛姆“感官的眼睛”看到的中国民众吸食鸦片的众生相,自然也是发生了“变异”。中国当时的文人也纷纷在作品里对鸦片的危害进行了揭露和批判。1895年到1911年,中国近代小说中出现了鸦片书写的高潮。传教士傅兰雅在1895年公开举办了抨击“三弊”———鸦片、时文、缠足的新小说的竞赛。在160多篇的“时新小说”中,属于小说创作体裁的46篇都涉及到了鸦片书写,并且大都以鸦片批判作为小说的主题。在《澹轩闲话》里,作者詹万云就在序中抨击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间尝深考其受病之源,而知国困民贫之故,实由鸦片之害遍于天下而无药以救之……”[12]格致散人《达观道人闲游记》也提到“……写来贫士凄凉,半是芙蓉有癖……”[13]小说《黑籍冤魂》的第一回就描述了鸦片吸食者的“病夫”形态:“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已发,顿时骨软筋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所以吃烟的,一个个扛肩缩腮,面黄肌瘦,三分像个人,七分倒像个鬼。把锦绣似的山河,都被这烟气熏得天昏地黑,日暗无光,简直成了一个烟鬼世界了!”[14]
3、中国文化的误读
毛姆的作品里除了对中国人形象的误读和鸦片书写的偏差,对于中国的文化毛姆也是“雾里看花”似的做出了自己的论断。比如,在《哲学家》这篇文章里,毛姆指出“如果儒家学说牢牢地控制着中国人的思想,这是因为它解释和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而没有其他的思想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9]107这说明了毛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佛儒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则为工作姿态。”[10]99“佛教在中国可说控制了大部分民间的思想。”[10]86“中国近世,佛教似较道教更为发达,各地建筑之道教的‘观’倘有一所,则佛教的‘庙’当有十所,可做如是比例”。[10]105毛姆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影响,所以毛姆对于道家的“出世”思想是比较熟悉的,他也读过庄子的一些书,对道家文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然而,毛姆对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才会有“大殿中做出各种手势的奇奇怪怪的菩萨”[9]159的感慨。在佛教寺庙里,可以看到各尊佛像的手做出各异的姿势,这称为“结手印”,又叫“印契”。所谓手印,是指佛、菩萨空手时的手势,是其公式化的造型。连同全身凝固了的姿态以及所持物品,总称为“印相”。各种手印有其特定的含意,这是识别各尊佛像的重要依据。最常见的手印有说法印,即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所以称为说法印。另外常见的还有禅定印、降魔印、与愿印、施无畏印。以上五种手印,合称为释迦五印。另外,在《天坛》里毛姆也为西方读者刻画了中国的圣殿天坛,“它向着苍天而立。三层圆形的汉白玉露台,一层高于一层,四道大理石阶梯,分列于东西南北四方。这象征着天坛及四个基本方位。天坛被一个大花园围绕,花园又被一道高墙环绕。冬至标志着天时的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冬至之夜,每一朝的天子都会来到这里,庄重地祭拜皇族先祖。”[9]17虽然毛姆对天坛的外观进行了详实逼真的描述,但是由于对中国礼制文化的陌生,这里就存在着典型的误读。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乞谷大典的祭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毛姆笔下的“三层圆形的汉白玉露台”应该就是圜丘坛。圜丘坛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又叫祭天台。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与天时季节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皇帝又称天子,天子受命于天,故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可以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安康。所以每年冬至日,隆重的祭天大典就在圜丘坛举行。此外,旱年求雨的“常雩”、“大雩”礼及重大国事的“告祀”礼仪也在圜丘举行。天坛北部的皇干殿,原先放置皇族先祖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礼制建造的。清朝皇帝除了五位皇帝十三次东巡沈阳(盛京)祭祖外,全在北京太庙祭祖。所以毛姆这里把天坛当作是皇家祭祖的地方显然是不正确的。
四、结语
毛姆极力用客观真实的笔调来描摹他亲身体察到的中国,在跨文明交流中这是值得提倡的。在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的观照下,毛姆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书写偏差,并非是由于其傲慢和偏见形成的,而是由于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身份等因素造成,又由于其在中国游历时间不长,对于中国的诸多人物、事情都只能是走马观花。因此,对于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书写,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存在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是他透过自身的文化模子进行重组变异而成,但是这种变异的看法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借助毛姆“他者”的眼光,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自己。这种“异”的对照,将有助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改变。此外,也有助于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因为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最终不是“反映”中国的现实,而是“表现”西方文化本身的欲望与恐惧[15]。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于“他者”所建构的“变异”的中国文化形象,我们也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对于异质文化我们应该尽力去吸收和理解,这样将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和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而且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构建和谐世界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黎华。东方主义的傲慢与偏见———论毛姆作品中的中国[j]。东京文学,2009(5):8.
[2]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让-马克•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c]//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jean-mariecarré。avant-proposàlaliteraturecompareé[m]。paris:puf,1951:6.
[5]吴晓东。毛姆与中国之间的屏风[j]。新闻周刊,2007(2):86.
[6]葛桂录。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93.
[7]威廉•萨姆赛特•毛姆。人生的枷锁[m]。张柏然,张增健,倪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威廉•萨姆赛特•毛姆。彩色的面纱[m]。刘宪之,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95.
[9]威廉•萨姆赛特•毛姆。在中国屏风上[m]。唐建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10]林语堂。吾国吾民[m]。黄嘉德,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11]威廉•萨姆赛特•毛姆。面纱[m]。阮景林,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12]周欣平。清末时新小说集(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
[13]周欣平。清末时新小说集(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02.
[14]彭养鸥。黑籍冤魂[c]//杨爱群,王维良。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第17册)。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98.
[15]葛桂录。比较文学之路:交流视野与阐释方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214.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四
<>:
比较文学是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的一类艺术研究形式,对诗歌来说,采取比较文学视阈的核心正是跨文化体系的艺术分析和研判。中英爱情诗歌因其各自悠久的历史进程而产生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化发展特征,但同属诗歌领域的艺术本质却又使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尝试从中英爱情诗歌的相似与不同处着手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分析,从而得以更好地鉴赏与品评东西方爱情诗歌艺术跨文化的个性特质。
<>:
比较文学;中英;爱情;诗歌
<>
歌跨文化影响因素同样属于诗歌艺术领域,中英爱情诗歌之所以在内在关联性之上存在种种不同,本质原因正是跨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要英语国家都是起源于海洋文化的岛屿或半岛国家,如英伦三岛,在其本土文化发展及其后来向外扩张占领一个个殖民地的过程中,海洋都是其开疆拓土的主要路径甚至唯一通道。于是海洋成为其区域文明、民族文化最核心的组成甚至主导,而在与喜怒无常的大海争夺生存权、控制权的历程中,勇往直前、热爱冒险、敢闯敢拼渐渐成为了欧美地区最主要的民族个性,并且对其包括诗歌在内的各项艺术领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体来说,英语诗歌创作往往直抒胸臆、简单直白,情感浓烈到一目了然、无所掩藏,且绝大多数在形式上长短不一,虽在每句结尾处常以相同韵律的词结束,但整句用字数量相对随意等。反观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为主的大陆文化属性诞生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华夏文明,“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贯穿了儒家文化始终。“君子戒慎乎其所不暏,恐惧乎其所不闻”的谨小慎微决定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格律近乎苛刻的要求,无论五言或七言,古典诗歌在字数上讲究完全一致,在韵律则要求对仗工整。即便是以长短句闻名的宋代,词的创作也受制于严格的上、下阙规制。于是,诗歌作者在表情达意时也就含蓄多过奔放、委婉甚于直接。
<>
(一)擅长比喻、夸张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
诗歌与散文或小说等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最大的差异之处在于其只能在短小的篇幅内表达足够丰富的情感诉求,这决定了诗歌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远超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能充分表达创作者内心强烈的艺术冲动。而这便使中英爱情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极其擅长比喻、夸张等非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比如《上邪》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奇异现象成为了“乃敢与君绝”的条件。而这些非自然现象呈现出逐层递进状态,不仅一个比一个异常,且让深陷爱恋中人特有的情感绝对化特点一览无余,可谓夸张到无与伦比。而这在拜伦《雅典的少女》中也有类似的表达,“雅典的少女啊!在我们临别以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那就,那就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临别前的誓言: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二)大量意象的充分使用
诗歌创作中要使用比喻或夸张等表达方式就离不开大量意象的运用,各种相关或无关的意象组合而成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意境。比如秦观在《鹊桥仙》中用到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的“云、星、银汉、风、露”等都是寻常生活的意象,将其组合到诗歌中,“云、星”对应的“巧、恨”暗合了古人在历七夕节日有“乞巧”的习俗以及“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故事。诗人借此赞颂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并在最后点明了自己“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同理,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中也有诸如“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等,这正是诗人心中对爱情的神往,“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
(一)表达风格的不同处
这一点其实可以从若干年前一位外国友人以图示法展示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窥见一二。当时这位外国人以从a到b之间的线路状态展示东西方人意见表达的不同。西方人是从a到b间的一段直线,中国人则是在a和b之间出现一团乱麻似的线路。类似的道理,中英爱情诗歌表达风格也存在这种不同。中国诗习惯于隐晦含蓄且曲折的表达,英诗则有一说一、直白清楚地全盘托出。比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漫漫长江万里长流永不停歇,而一头一尾的“我”和“君”首先在物理距离上已远隔重山不得相见,便愈发衬托出心头情丝绵绵无处倾诉的悲苦。而无法相见的情感落差惟有凭借共饮一江水稍得慰藉。如此丝丝缕缕的深情厚意偏偏只以一种近乎淡漠的含蓄表达出来,貌似压抑克制,却反而给予观者以无尽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将情到深处的浓烈从诗人转到了观者一端,妙不可言。同时,正因初始表达的隐晦,又给了后续“只愿君心似我心”以厚重的铺垫,让“不负相思意”被前半段的淡漠描绘得反而激烈与坚定起来。而在与此类似的情况下,英诗则直截了当得多,观者往往只需要跟随诗歌字面意思阅读理解即可。比如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类似的相爱却无法相守的表达则采取了层层递进的直白描写,首先从“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开始,接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然而是逐渐深邃、恳切甚至哀痛的“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直至最终的“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这是一种起于痛苦终于绝望的爱情直白,读来令人仿佛产生了切肤之痛。
(二)意境营造的差异性
中国传统诗歌在意境营造上与西方诗歌最典型的差异之处当属其虚实相间、虚从实来,这里的“虚”是意,“实”为境,正如同传统中国画中常常有大量“留白”存在一样,中国传统爱情诗歌格外注重营造意境,明知是虚幻,然而观者却又确可感知,由此形成“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状态。比如元慎《离思》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以实物的描绘托情。“沧海”源自于《孟子。尽心》,用在此处的字面意为见过沧海之广阔无垠后,其他的水就失了气度。巫山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高峰,宋玉曾在其《高唐赋序》中称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胜过世间一切美颜。故而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在这里代表人世间致胜之美,此诗中指代的正是元慎夫妻情深已经到了堪比沧海与巫山的程度。由于已经拥有过如此美妙至极的爱情,故而当遭遇丧妻的落差后,巨大的冲击自然会让生者对俗世间的其他美色再无心肠,于是有了“取次花丛懒回顾”,且为了抚慰极度的伤痛,诗人不得不以“修道”为由聊以安慰,转移一些丧妻后无法解脱的悲苦之情。而英诗则在意境营造方面略显逊色,虽然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爱人或爱情的热切向往与追逐,但在表相的情感冲击之下,似乎其间可供观者回味之处稍有不足。比如爱尔兰的叶芝在《当你年老时》描绘了一幅真正的爱人会在年老色衰后依然怀有真爱之心的图景:“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
在比较文学视阈下鉴赏中英爱情诗歌应当注意兼顾爱情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宗教等综合性背景。比如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从古至今都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故而其社会发展史中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而文化层面的男女地位也相对平等,因此英诗中有不少男性追求女性、倾慕和颂扬爱情的形式与内容。比如拜伦在《雅典的少女》中所写“我要依偎着那些定情的鲜花,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依偎着爱情的一串悲喜,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欣赏这类爱情诗歌时,常常带给人喜悦、激动甚至振奋的体验。但在众多中国传统爱情诗歌中,表达离愁别绪的形式与内容则占了相当比重。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则显然侧重于女性被动的等待。这显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低下的问题,其在爱情与婚姻中缺乏自主选择权,而是不得不受制于“三从四德”的禁锢与约束。因此这类爱情诗歌往往相对沉郁和压抑,在欣赏时需要有所分辨。
<>
爱情诗歌作为以诗言志、以歌抒情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诚然会具有相当的共通性与关联性。然而东西方漫长的历史演进也必然会在各自区域内爱情诗歌的内在属性方面烙印上质的差异。在比较文学视阈下研究中英爱情诗歌既要了解二者同样作为诗歌艺术内在的共性特点,也要充分把握其受到各自传统区域文化深刻影响而存在的独特个性。这不仅是为认识中英爱情诗歌在形式、结构、内容、状态诸方面存在的相似与不同,更是为了通过对诗歌的比较进一步开展跨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对已经进入全球化的当代人来说,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人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品评诗歌艺术,并通过比较文学视阈下中英爱情诗歌的异同分析提升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
<>
[1]黄诗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论中英古典爱情诗之诗学差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8)06:12.
[2]陈兰玉。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3:2.
[3]魏阳莉。浅析古代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北方文学(上旬刊),2015(8):27.
[4]聂珍钏。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5(21):7.
[5]崔宝衡。比较文学:跨文化的文学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2):35.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五
摘要: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比较文学的发展为中学贯彻比较文学教学理念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引导学生具备“世界性眼光”和“世界主人”的意识和胸怀。这样的结合将会为培养初具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世界性眼光
比较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它适应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体现了用包容性眼光看待世界的学科方式,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它宣扬的“世界性眼光和胸怀”以及注重跨界的研究方法,不仅体现了宽广的学科视野,更显示了面向未来的人文素养。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它已步入高校课堂,成为中文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考陈惇老师的研究资料:1990年,它正式进入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其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合并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归属中国语言文学类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同时还把比较文学列入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高教司在对师范院校中文系必修课设置的意见中还取消了过去多年开设的外国文学,而代之以比较文学,而在对综合性大学中文系课程设置的意见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分别开设的两门课。1998年之后,比较文学开始被列为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1]。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首先,它已经是师范性和综合性大学中文系专、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高校中文系毕业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来源。其次,比较文学也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使得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衔接变得顺理成章。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师在职培训的蓬勃开展,如教育部组织开设的各种中学语文教师“国培”、“省培”计划,以及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逐年扩大招生数量,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现实性也在大大增加。最后,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进入高校为主,不少人都选择进入中学当语文教师,而比较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中学当语文教师尤为突出,这使得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从学科发展角度而言,比较文学已经进入了中学,具有指导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现实性,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连接途径也变得更加迫切。
一、比较文学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国内比较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引进、介绍到后来的改造、纵深,并在国外比较文学普遍走向危机的情况下,成功接过了学科大旗。在相关学者努力下,中国比较文学越来越走向成熟。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并举,成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跨学科研究和阐发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由此,逐步形成了以“跨文明、跨文化”为标志的中国比较文学学派。尽管关于“学派说”尚存争议,但它起码表明了中国比较文学界已经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较强的学科主体性。在众多国内研究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中,典型的定义是: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这一定义中的方法论、“世界性眼光”、“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反映了比较文学强化跨界研究的学科意识以及面向世界的学科视野。近年来,比较文学界又提出“新人文精神”,倡导比较文学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衔接,把比较文学理念往更高层次推进,显示了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旺盛势头和新鲜的学术活力,以及与当前世界文化格局变迁息息相关的学科敏感性。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是以中学生为授课对象传授汉语基本知识的教学、学习活动,它的目标除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外,更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根据中学语文新课标的相关规定,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人以及生命的尊重。这与比较文学提倡的文化平等、跨文化对话、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新人文精神”颇有相通之处。从倡导理念而言,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学科视野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就在中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首次运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自成立(1995年)起也一直致力于该课题研究,他们曾计划出版一套丛书《比较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的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的参考教材《比较文学视野的中外名篇》由黄燕尤、葛桂录、赵峻、张晋军四位专家级学者完成。
山东省教育部门于2001年曾召开过全国性的中学比较文学研讨会议。山东寿光一中近年来与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比较文学的学术活动,为中学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进行准备。西北师范大学李晓卫教授曾支持完成了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的题目是“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研究”。在论文方面,近年来由高校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完成的相关科研论文大概有16篇,这些论文分为两个方向:一为理论探讨,如《比较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介入思路与意义》《运用比较文学拓展语文课堂》《比较文学基本理念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邹建军访谈录》《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比较文学观念与中学语文教学》等;二为教学实践探讨,如胡亚渝的《中学语文比较文学导读》系列。后者为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提供了具体的可行性范例,对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有借鉴意义。就目前成果来看,研究者已注意到比较文学对中学语文的重要性。其中,高校研究者更多关注理论建设,侧重探讨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在学理层面上的衔接;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则从实践出发,探讨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能性。但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相关研究过于强调比较文学学科的严谨性,限制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把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限定在对外国文学课文的解读上。在现有的课文解析中,影响研究的阅读方法占据主要篇幅,而采用平行研究解读的较少。但比较文学真的就不适用于那些与外国文学没有关联的中国文学作品吗?平行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就没有市场吗?笔者看来,影响研究固然能够体现学科的严谨性,保证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捍卫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尊严,但平行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毕竟与外国文学课文相比,中国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来源。这些课文,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多与外国文学没有太多关联,因而进行影响研究是不现实的。如果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可能更具实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平行研究,比较文学可以更全面地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研究者的担心可能在于害怕在解读的过程中出现“x+y”式的比附,从而歪曲了比较文学的原意。但是,其一,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重中之重,而非严格遵守比较文学定义,即使应该遵守比较文学定义,也应该是不同于高校的专业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解应该适当放松严谨性,代之以灵活性、开放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其二,即使平行研究变成了“x+y”的比附,它也有可能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由联想能力。众所周知,很多具有相似性的文学现象并没有继续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对比较文学研究而言,这种文学现象只能算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劣质材料。但就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而言,这种简单随意比附却可能为教学增添趣味,使得学生以相似性为基础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成为可能。尽管比来比去,可能根本找不到立足点,但在这种“乱联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记忆链,却可以使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尽管这可能偏离了比较文学原意,但它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显然很有帮助。因而,就观念上讲,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应强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性,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尽可能采用影响研究,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强化平行研究的使用,保证所有中学语文课文都能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之中。这就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以更为务实的态度面对中学语文以及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水平。
二、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要素和教师的学历构成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因素是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等,其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但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往往会被教师取代。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尚在培养过程之中,因而,这种取代是无可厚非的。在以往研究中,论者往往忽略语文教师对中学生引入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要性,而侧重教材的编写和教改方式,实际上相比于其他客体因素,占有主导性的教师才是最需要特别注意的。因而,研究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考察的对象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具体来说,中学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把比较文学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备课、授课、课外辅导等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的要求则是,要学会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去分析具体文本,由此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国际性视野,形成宽阔的视域。前面已经提到,就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构成而言,一个突出现象是大批中文专业(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岗位,这种情况使得高校的专业知识得以更好地反馈中学语文课堂,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涉及外国文学的课文较少,中学语文想当然地就与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专业)联系在了一起,至于与比较文学的链接则形成了观念上的想当然,即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想当然地把它归之于外国文学,想当然地以中国文学为本位来排斥它。一般而言,中文系学生如果立志进入中学当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专业必然是其首选的专业课程。这其实是对比较文学的误解。比较文学的最终立足点依然是中国文学,它的跨出去和比较视野的中心离不开中国文学和文化本身,它强调的是在多维度、多视角前提下对本国文学的重新审视,这种审视会大大丰富和扩大中国文学的内涵以及世界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大都开设在中文系课程里,它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这本身就表明它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厘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就不能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这是把比较文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二)实施策略
如何把比较文学引入教学实践呢?就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备课、讲课、课外指导、批改作业等。首先,备课要充分。前面已经提到,如果课文选自外国文学作品,那么比较文学的应用就变得顺理成章。教师备课的时候,除了介绍作者之外,更要强化学生对译者的重视,并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不能深入展开,但教师势必要让学生明白语言转换中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明白文化语境不同,语言表达就会不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外国文学选读课文都直接被当成外国文学作品来讲,这是有问题的。除了翻译问题,同样要讲的还有译文在中国的理解和接受等问题。如果课文来自中国文学作品,并与外国文学有直接关联,那么就可以延续影响研究的思路,寻找课文的外国文学渊源以及产生的中国式变化。如果课文与外国文学没有太多关系,那么教师就需要用平行研究方法,扩展学生的思考宽度。比如教师可以用主题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文学主题在不同文化里的表达方式和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不同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里的表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思路要明确,即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要足够清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相关资料,扩展备课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备课质量。这就涉及了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前述的《比较文学视野的中外名篇》以及用比较文学方法对相关中学语文课文的解读论文,都可以直接为教师所用,这就能大大节省教师们查找资料的时间。这也为高校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针对中学语文课文形成配套的研究成果,以方便其他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多种工具和手段把比较文学方法造成的理解困难以相对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里可以采用幻灯片和视频资料等方式,教师充分利用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异域文化特色,使他们能够形象地理解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学差异。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涉及的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学特色,使之能够明白外国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因素。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参照,理解和提升对本民族文学、语言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但当前流行的比较文学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化造成的枯燥化。因而在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基础知识时,教师应结合具体文学现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基本概念和方法入手,求粗不求精,先使学生形成大致理解轮廓。
比如可以先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入手,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明白何谓影响,何谓平行,即使这种简单化会使学生产生误解也在所不惜。然后再逐步推进,讲解翻译研究、阐发研究等。只让学生理解,不求学生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胸怀要宽、心中有世界,眼界要广、眼中有他国。尽管这样的要求有点高,但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初步意识。在具体讲解时,教师要善于联想和引申,善于引入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作为参照物。这个具体操作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比较文学素养,因而,老师的比较文学素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再次,教师在课外辅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文学相关书籍,以每次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进行最为合适。比如,利用一周时间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影响研究的理论和相关论文,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关于世界文化的书籍,使学生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时,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减少阅读数量,选取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起码知道西方文学、东方文学的精品之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等工具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自学能力。最后,学生除了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外,要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21世纪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地球村观念已经形成。对中国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是未来中国的主人,更会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直接决定了以后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如果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心中就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以后他的人生之路就会更宽。比较文学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核心就是“世界性眼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核心也应该是这种意识,要把具备世界性眼光和“世界主人”意识当成比较文学教学的最终指向。除了学习、阅读之外,有条件的话学生可以通过出国旅游、考察或者交换学习,在视野和境界上拓展自我的世界性眼光,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国际化的中学生。这当然过于理想化了,但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把比较文学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到此可以归纳一下。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主要方面就是教师。提高教师的比较文学素养,这是核心环节。另一个方面是学生,促进学生具备初步的世界性眼光和意识,这是落脚点。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具体方式着手:(1)教师培训。中学应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比较文学的培训。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培训政策,组织了相关项目,现在需要的是相关培训院校强化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这是强化中学语文教师理解和接受比较文学的重要途径。在培训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应该结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探讨“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理念和实践方式。(2)授课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国外文学、文化作为参照物。(3)课外阅读。阅读有益于学生初步接受比较文学基本理念和方法,并拓展其文化视野和文学的民族空间。
三、结语
比较文学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势必会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理解视域。它将会促使学生形成国际性视野,以包容心态面对文化差异,以更广阔视角和方式看待世界。对比较文学本身而言,长期以来它一直纠缠于繁琐的理论讨论上,空谈学科人文关怀和价值,缺乏具体现实指向性,而该问题的研究势必对比较文学提升学科品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培养初具国际化素养和世界性眼光的中学生将不再是一种空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会有崭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陈惇。比较文学教学的回顾与思考:为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而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5(4):14-15.
[2]曹顺庆。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03(1):8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在全市文化市场执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汇总10篇)
- 文化体制改革会议讲话稿(优秀12篇)
- 2023年外审首次会议领导讲话稿(大全13篇)
- 团委换届大会领导讲话稿(实用8篇)
- 2023年社员大会会议记录模板(精选11篇)
- 最新镇党委会议记录模板(汇总10篇)
- 关于学习考察函范文(优秀12篇)
- 2023年学习考察函格式范文(精选15篇)
-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保障消费权益倡议书
- 2023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标语口号(模板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