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3 15:04:53 页码:7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2023-04-13 15:04:53    小编:邓佳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精选五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1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促进。发展与安全是“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条件。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构建新安全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护航。

增强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保障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好,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系统思维。国家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树立大局观、全局观、整体观,充分重视各领域安全,不能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把握、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实现各方面安全统筹治理、良性互动、共同巩固。要用动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可持续的眼光去把握安全,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从全球的视野和时代的高度去塑造安全。

做到内外兼修。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兼顾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对新时期我国拓展内外事业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为科学有效处理内外安全关系、应对一系列密切关联的内外威胁和挑战、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在内部安全上,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在外部安全上,要趋利避害、刚柔并济。在国家核心利益、民族尊严问题上,要坚持独立自主、决不退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把各个方面、各个地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统筹起来,我们定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实现历史性飞跃,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根基,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积极服务保障国家能源、粮食、生态安全,切实加强经济金融领域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阶段疫情防控等工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贡献力量。要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高度警惕风险的叠加性、传导性,提高防范风险的前瞻性、系统性,增强处置风险的精准性、有效性,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安全主动权。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各级要守土尽责,加快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3

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实现历史性飞跃,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保驾护航。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区,是联结京津冀与东北腹地的重要交通节点,区位使命特殊。要扎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把安全发展贯穿推进振兴发展全过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可持续。

首先,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力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统筹谋划,完善制度规定,健全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机制和考评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国家安全体系上下贯通、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把国家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领域、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确保把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其次,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斗争,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加强海外利益保障能力建设,切实维护辽阳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持续完善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

再次,要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将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和基层党支部专题学习计划,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全面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课程,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增强各级干部维护国家安全意识。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机关、进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国家安全,责重如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斗争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筑牢国家安全的辽阳屏障。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4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回答了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实现历史性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失去国家安全保障,中华民族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求我们“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中“东升西降”形成鲜明对比,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推动“中国之治”奠定了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完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必然要求。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安全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分量越来越重、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从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只有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准确把握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坚决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突出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亲自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擘画、全面部署,以超凡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斗争艺术、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维护国家安全才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我们党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立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鲜明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最小代价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这场历史大考充分彰显了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保护人民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三)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这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生命线,在国家安全中居于统领地位。维护政治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能够迎来并推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到底是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完善政治安全工作体系,提高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

 (四)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在打赢防疫情、战洪水、抗地震和应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等一场场硬仗过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综合国力,是我们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

(五)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社会安全关乎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积极适应军事、科技、文化、社会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

(六)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国际安全的自身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营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外部安全环境。

(七)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类因素十分复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科学统筹,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把握、整体谋划、协调推进,着力解决国家安全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各方面安全统筹治理、良性互动、共同巩固。

(八)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是统一的,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局中趋利避害、在斗争中争取主动,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九)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基层基础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工作保障,夯实基础工作,提升业务本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意识和能力。

(十)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着眼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不断完善参与国际和区域安全合作的机制,推动建设有关领域安全治理新机制新规则,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2021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62%。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统筹层次更高、治理效能更强、安全稳定局面更巩固、人民更满意的平安中国。

(十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各类要素、各个领域、各方资源、各种手段,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打好维护国家安全总体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认真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到2035年,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我们要自觉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聚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深入研究谋划,细化工作措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要完善领导体制。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危机管控机制等制度机制。要完善法治、战略、政策、风险监测预警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要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斗争,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要提高干部群众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以落实国家安全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为抓手,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三)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必须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事前预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信息化源头管控、精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等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把好基层公共安全第一道关口。要推进专项整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安全。要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各方力量,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努力把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在市域。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深入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和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和行业监管责任。积极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社会面“1、3、5分钟”快速响应等机制,有效提升社会面掌控力。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工作,扬正气、鼓士气,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完善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更好地广纳民智、广聚民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3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心得体会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一年,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充分认识“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①这一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确立了根本标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本质上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有别于其他大国安全道路的最显著特征。政治安全是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根本保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政治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必然会陷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人民安全就无法保证。人民安全是捍卫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最终目的。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只有把人民安全摆在最重要位置,把人民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国家利益至上是实现政治安全和人民安全的重要原则。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更坚决更有效地捍卫好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只有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方式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宪法开宗明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高度统一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才能让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法治的护航下越走越宽广,才能不断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目标上要坚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有机统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才能有的放矢。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安全的视角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求坚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有机统一。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标准。我们要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主动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世界和平是中国道路的担当。从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还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只有坚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世界和平有机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内外安全环境,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创造、归人民享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立场,必须贯穿到国家安全各领域各方面。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面对突如其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2022年11月以来,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这场疫情防控斗争,正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次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安全事关党和国家安危,事关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只有确保政治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我们要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防止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夯实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本与根。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能不能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要保证基本经济制度安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巩固由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保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要统筹开放和安全,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开放多元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营造人民安宁的有利环境。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人民安全就无从谈起。科技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支柱。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坚定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事关国运兴衰。社会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我国社会大局长期保持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适应军事、科技、文化、社会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硬实力和软实力保障。

以国际安全为依托,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发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

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民之所需,法之所向。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③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加快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法治能力,在法治轨道上形成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实践。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新时代十年波澜壮阔,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新征程上,要牢记“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坚持中央国安委主席负责制,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决策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保障人民安全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快构建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并进的国家安全法治工作布局,以良法善治保障国泰民安。要推进科学立法,聚焦国家安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多种方式,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充实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工具箱”。要推进严格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国家安全执法程序,加强国家安全执法保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更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要推进公正司法,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加强侦查机关与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推进全民普法,贯彻“八五”普法规划部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国家安全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法治意识。

提升国家安全法治能力。法治能力是现代治理的核心能力,是从事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素质。面对激烈复杂的斗争形势,人民群众对安全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日益增长。要树牢法治思维,坚持运用法治方式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要深化法治实践,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全领域保障人民安全;坚持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兼顾,全方位增进人类福祉;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全手段维护人民利益。加强国家安全执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提高依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水平安全。要强化法治培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首要培训内容,以各级领导干部、一线执法人员为重点培训群体,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其他应知应会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基础培训内容,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化法治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能力。

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国家安全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人民。只有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构筑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打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战争。要汇聚国家安全力量,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国家安全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力量,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断夯实社会基础,汇聚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国家安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要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坚持把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将执法办案与法律普及、敌情教育有机融合,加大以案释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群体的国家安全法律常识和敌情意识,提高全社会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要创新国家安全宣传,充分利用“报网微屏端”等传播载体,广泛运用电影、电视剧、公益广告等不同形式,以国家宪法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为重要节点,以主流媒体、人民防线组织、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举报电话和网络平台等为主要阵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故事、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故事,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做国家安全的坚定捍卫者,开创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工作新局面。

本文原载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2023年第3期(《民主与法制》周刊2023年第11期),此文为无注释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